八月长安的代表作品百度,美女作家八月长安曾是哈三中的学霸吗?
以哈三中校园生活为原型的影视剧《最好的我们》让美女作家八月长安走进大众视线,这个出生于1987年、土生土长的哈尔滨姑娘传奇般的履历更是让很多人对她充满好奇。
新晚报有幸对八月长安做了一次独家专访,接下来分享给喜欢她的小伙伴们。
在交谈中,八月长安留给新晚报的印象是:她有两份传奇的履历,一份是交给读者的,还有一份是交给自己和家乡的。
在读者面前,她是“纯爱女神”,从2009年大学三年级第一本小说出版,到《最好的我们》等作品被翻拍成影视剧,她一直是网络、出版市场与收视率的“爆款”;而在哈尔滨,她是学霸刘婉荟,是2006年高考661分的哈尔滨市文科状元,拥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双学位,毕业后不久,因为喜欢、擅长且收入不错,辞去上海的金融资产投资高薪工作,专职写作。
在八月长安离开哈三中,一路平坦、“开了挂”的人生里,家乡哈尔滨深扎她的心底。也因此,她以奇特的记忆体系,把哈尔滨的往事写进作品,让全国无数的青春男女对哈尔滨好奇和向往。从这一点来说,八月长安与她的哈三中校友、音乐诗人李健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在刘婉荟的“哈尔滨记忆”里,我们也许可以“破译”八月长安的成功之道。
在某种意义上,对刘婉荟来说,哈三中比北大的意义要大很多,因为她所有人生当中的好事情、开阔的眼界、人生的梦想,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初中就读于哈尔滨60中,当时她那届考上哈三中有六七个人,空前绝后。刘婉荟告诉新晚报,她当时激动得一夜没睡,提前报志愿是存在很大风险的,而三中对她来说有点儿可望不可及,可她居然够到了!从那之后,考上北大、做交换生去早稻田,再到出书,人生中所有事情带给她的惊喜感,再也没有超过被哈三中录取。
回忆当年在哈三中学习的经历,刘婉荟说,她记得校服上有“三中”的标志,所以高一那年出游,大家约好一定要套上校服。除去这些被称为“虚荣”的东西外,这所学校和国内很多重点高中不同的是,它没有那些严苛的东西,没有用军事化管理把学生“喂”成一个高考线上的高分生。作为最早一批去群力住校的学生,学生晚上可以一起跑到天台看狮子座流星雨,晚上还有女生压腿减肥,而被教导主任查寝时发现,被劝说的是“真的没用,没用,你信我的”……
在这种氛围之下,大家是自发地产生出一种竞争压力。而这种压力又是良性的,没有发生太多倾轧、斗争。在人生成长特别关键的这几年,刘婉荟遇到了一个最宽松、最开明的环境。而后,人越走越高,但那个时期的那种骄傲,再也没什么能将它代替。它形成了一个人最深的烙印,让你愿意不断不断去重提。
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刘婉荟遇到一位北大负责接待的老师。他问所有同学以后想做什么,她则告诉老师想拍动画片。老师问:那何必考光华?历史、社会学、中文都可以。刘婉荟说,因为她想赚钱。老师说,好吧,但要记住,曲线救国不适用于所有人,有人绕着绕着,就会忘了一开始的方向。
到了北大华管理学院,班上一半是状元,还有一半是竞赛金奖得主。他们普遍有些偏早熟,很早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到了大三,大家有的开始实习,有的忙着考托福和GRE。刘婉荟则作为交换生去了早稻田。她说,在日本她度过了“无能为力”的一年。
在日本,同学很多年纪都比她大,很多人高中毕业后没有马上上大学,而是先去打工或是旅行,这让原本习以为常、按部就班生活的刘婉荟产生了一些疑问。于是,她开始回忆这么多年自己是怎么过来的。渐渐地,这种思考形成了表达欲,刘婉荟开始了写作。
让她至今感到幸运的是,在写作这件事上没有妥协,绕来绕去,没忘记一开始的方向,“虽然我离成为一名作家还比较远。”
(图片来自新晚报及网络)
这么多年小说大结局?
八月长安的《这么多年》的最后是见夏在秦淮河畔等李燃,最后一句是“你到底会不会来”,没有点明他们到底有没有在一起。
八月长安原创青春小说,原名《早恋》,本为《最好的我们》番外,后因篇幅独立成书。于2013年9月登入《萌芽》文学杂志连载。进程:连载完(《萌芽》2014012上期)。
故事梗概:这个故事继续了八月长安笔下振华中学的故事。小镇姑娘陈见夏来到大省城的振华中学,遇见了红毛小子李燃。爱哭不善交际的女孩和似一只初长成的温柔野兽的男孩的邂逅。
即使遭到所有人的反对,一度懦弱的她却最终决定义无返顾地和他在一起,一如《你好旧时光》中暮霭沉沉的番外,她的眼神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芒。
他们一起度过了青春,跨过成长,经过了时间如洪地洗礼,那么最后还会坚持到底么?但不论如何,她都只是想去捕捉一只她的路过蜻蜓。
有哪些反复看几遍都不会腻的小说?
书荒时期,一般一般都是选择看完家里的小说,再看手机电脑上的小说,实在不行去书店图书馆蹭书。总的说来,有一些小说还是反复看了两三遍以上的。有哪些呢?我现在一一为大家道来。
第一本:应该说是第一系列,肯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了。相信很多看电视剧或电影《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很多遍,都早就超过了看书的次数了吧。这也说明了中国这四大名著确实影响深远,算是民族的国粹,潜意识都深植在我们的脑海基因。这四本书你们最喜欢看的或者看得数量次数最多的哪一本呢?我看得次数最多的是西游记,因为不用太多的烧脑解读。
第二本:《老人与海》。作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相信很多人从这本书看到了作者一生本身就隐藏的故事能量。只是小说的结局很好,作者的结局却很悲壮。如果说这是一本励志的小说,那么与作者硬汉的作风是相符的,只是他自己也身处迷茫的一代,逃不过命运的安排。只是他的一生也很传奇,到过中国,不知道那时候他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印象如何?
第三本:《挪威的森林》。我比较少看在世作家的作品,村上春树是我的特例之一。曾几何时搜遍图书馆,很多书真的味同嚼蜡,难以下咽,但是一股清新加淡淡蛋疼的日本文化突然袭来,觉得还是和我们平常看的小说不一样。你们看过这部同名改编的电影了吗?大家觉得怎么样?
第四本:《尘埃落定》。阿来的小说第一次读完是非常感动的。好像这是一本与世隔绝的书,就应该关起门来一次性读个痛快。而我们如今从这些藏族土司文化里渗透出来的文化善良,终于在土崩瓦解的时代里,获得了回报。这本书有时候让我想起余华的《活着》这本书,你们会吗?
第五本:《活着》。这本余华的活着如果从电影角度来看显然是电影不如原著。看电影只会觉得好笑和压抑,看小说每次都会让你想哭,而且会有一种畅快淋漓的快感。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来,谁都会选择好好地再活一遍。可惜,我们每次的选择都是没有后悔药的。
最后,我觉得可读的小说很多,比如贾平凹的《高兴》,莫言的《生死疲劳》,小仲马的《茶花女》,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等,都是一些不错的小说,值得一读再读。希望大家能够从小说的阅读里感受到生命的深度,和活着的意义。
(作者简介:上官朝夕,创业者,多平台签约作者,读书会社群创始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出版过长篇小说《中国式蚁族》诗集《上官朝夕诗选》等,写作变现欢迎关注私信@上官朝夕)
八月长安小说里的情话?
你说无论我变成什么样的人,你都依旧和我在一起。我却默默告诉自己,绝对不能在某一天做出某些事,让你不得不艰难而痛苦地实践诺言,那时候四目相对,我们多尴尬。
你说我想太多,我却没法告诉你,甜言蜜语只能说给单纯的耳朵,你永远不明白。
祝你八月长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跟你说祝你8月长安,他是想说祝你在8月这一个月份里面多喜乐,长安宁就是希望你平平安安的,不要遇到什么烦心事,但是如果真的遇到了什么烦心事也是不能避免的,这个时候你可以去找他,他可以帮助你的话一定会帮你的,不要自己憋在心里。
你好旧时光女主角叫什么?
余周周是网剧《你好,旧时光》中的女主角,由李兰迪饰演该角色。
在余周周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磨难,如亲人别离、身世困境,但是,在男友林杨的影响和陪伴下,她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坚强的人。余周周永不服输、自信自强的模样,加上剧中青春绽放的校园画面,给了观众一种治愈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