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冉光大的代表作品

享年89岁(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计年不准确,寿命最短的帝王是东汉殇帝刘隆;(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共432年妣姓:...

冉光大的代表作品,朝代变更平均年限是多少年?

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9岁(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计年不准确,故不计);寿命最短的帝王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亡。

历代王朝中,延续最久的是周朝,共800余年(西周300余年,东周515年);存在时间最短暂的是北辽,均仅一年多。

夏:(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妣姓,共传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lo、帝泄 l6年 l1、不降 59年

l2、帝扃 2l年 l3、胤甲 2l年 l4、帝孔甲 3l年 l5、帝皋 l1年

l6、帝发 l9年 17、履癸 53年。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l、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l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l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l4年ll、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l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

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l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l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l、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战国:

春秩,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

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

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骜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l9年。

8、冲帝炳 永加 l年。

9、质帝钻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l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

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l、刘 渊 6年 2、刘 和 l年 3、刘 聪 8年 4、刘l 杰 l年 5、刘 曜 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l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l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l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l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ll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l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l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lo年。

四、杨 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长沙

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短命王朝?

我来说一个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王朝,它不仅命短,而且奇葩,存在感还低。估计听到过这个王朝的人,一千个里面也找不出一个。

这个短命王朝就是大越罗平国(这名字够奇葩的)。享国一年零三个月,比李自成的大顺还短两个来月。

大越罗平国是存在于唐朝末年的地方割据小王朝。首任兼末代皇帝叫董昌。注意这个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董姓的皇帝。

董昌是杭州临安人,家境不错,是当地的豪强。他出生在乱世,从小就不甘于做一个平凡的富N代,所以他穿上铠甲,拿起刀,带着一帮兄弟,搞起了当时最流行的创业项目——造反。

当然,董昌也不傻,不可能明着说自己造反了。他跟很多地方割据势力的创始人一样,都说自己是在帮朝廷打叛逆。即所谓的“兴义兵,讨叛逆,以尊帝室”是也。

当时,董昌喊出这样的口号,应该是唬住了不少人,以至于他迅速集结起一群“义兵”,干起了事业。这伙人就叫“土团军队”。

董昌,杭州临安人。始籍土团军,以功擢累石镜镇将。——《新唐书》

董昌的摊子支起来之后,竞争对手马上就来了。浙西狼山守将王郢(yǐng)早先一步搞起了叛乱,先后攻掠浙东、浙西诸州,打到了董昌的家门口。

面对着创业路上的第一次大考,董昌不慌不忙,带着自己的创始团队,抵御住了王郢的进攻。因为这次表现好,董昌团队被朝廷看上,安排上了编制。相当于私营被国营收购了。董昌这位创始人,也在朝廷里谋了个差事。

但董昌创业的初心,你们懂的。不仅仅是要套现离场而已,其所谋者甚大。同时,他又是一位非常懂得走创业捷径的人,他清楚的知道想要把自己团队尽快搞上市,最快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壳上市。

借谁的壳?唐王朝的。

话说董昌被朝廷收编之后,先是当了个石镜镇将。后来,凭着自己的本事(拍马屁),一路高升,做了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爵陇西郡王。这些虽说都是虚衔,但好歹也是唐王朝官方认证的,董昌高兴,也乐意拿它们当回事儿。

既然朝廷封了郡王,也就意味着创业团队已经到了一定规模了,可以自己设置官职和制度,实现自给自足。但是,郡王再好,也得听官方的号令;地盘再大,也只是个子公司。处处受到限制,怎么办?

那就称帝呗。

昌得郡王,咤曰:“朝廷负我,吾奉金帛不赀,何惜越王不吾与?吾当自取之!”——《新唐书》

于是,在公元895年2月,董昌据越州,自立为帝,国号为“大越罗平”。成功实现了上市。但是接下来的日子,董昌并不好过。

首先就是他下面的合伙人反对他称帝。一个叫钱镠(liú)的将军,就极力劝说他不要搞自立,安安稳稳的在朝廷里上个班,蛮好的。

遗昌书曰:“与其闭门作天子,与九族、百姓俱陷涂炭,岂若开门作节度使,终身富贵邪!及今悛悔,尚可及也!”——《资治通鉴》

董昌哪里肯听,奋斗那么多年,不就为了今天?你叫我放弃就放弃,我这脸往哪儿放?钱镠见董昌不听劝,索性带了三万人一起去“劝劝”他。

这下董昌算是听进去话了,不仅给钱给人,还说要向唐王室谢罪。钱镠这才返回。而此时,唐王室也打算宽赦董昌,认为他是······疯了。但是钱镠不同意,执意认为董昌罪不可赦。朝廷在不得已之下,只好命钱镠再次讨伐董昌。董昌一败再败。

到公元896年2月,唐王室想要再次赦免董昌,但是钱镠又不听,非要置董昌于死地不可。董昌无奈,只好自去帝号,复称节度使。至此,大越罗平国已经是名存实亡。到了5月,董昌投降,钱镠将董昌及其一家三百余口和一百多名“大越罗平国”的官员全部杀死。到这儿,才算是真正灭亡了。

······昌如杭州,至小江南,斩之,并其家三百余人,宰相李邈、蒋以下百余人。——《资治通鉴》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大越罗平国,从开国到灭亡,只一年零三个月。

参考资料:

1.《新唐书》

2.《资治通鉴》

有谁可以讲讲五胡乱华?

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力竭而不能及也。

——《资治通鉴·周纪一》

五胡之乱,其根由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时其形其势确无滔天之相。

在赤壁之败前夕,东胡余部乌桓,被曹操直接给打没了——其麾下大将张辽阵斩时为“乌桓王”的塌顿于白狼山。

《三国志·魏书三十》记载:“塌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

塌顿这人,简单一个词——很顶。乌桓人都拿他来跟冒顿比一比了,很能说明问题。

龙头老大没了,人心也就散了,更何况乌桓人也不多。

疑似同样出身东胡的鲜卑人,命运跟乌桓人差不多。

乌桓有塌顿,鲜卑有轲比能,都很顶。乌桓人用塌顿比冒顿,鲜卑人说轲比能有檀石槐那么个意思。

后来最顶的轲比能也死了,虽然不是死于沙场,却也终究是死了。

可两族后边的剧情就不太一样了,乌桓是直接被收编,但鲜卑人在牌桌上多多少少还有点筹码,能再玩一玩。其原因说起来也简单,鲜卑构成比乌桓复杂一些,轲比能统一的只是鲜卑的中部跟东部部落——也就是说,鲜卑内部不止他一个声音。更何况他们是首领被刺杀,并没有怎么在军阵上溃败,所以轲比能之死在鲜卑族中影响虽有,但并不至于崩盘。

再说羌人。需要先说明的一点,汉代羌人分布很广,也就是说,在五胡乱华很久以前,羌人就已经大量内迁。

在边缘徘徊的那一部分,也已经被打得疲了,越打汉化越快,最后直接跟凉州豪族玩上了利益捆绑,上了本地大佬的豪车。

氐人跟羌人差不多,汉化也很早。氐族起源主要有两个说法,一说同源异流,一说根本不同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可以确定的是,汉武帝进军陇南时,氐人就已经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了,小的部落不消说,光大部落在陇南就有十多个。

不用多说,汉武帝,安排,收编,基本操作。

众所周知,汉末中原人口凋零,氐人也换了老板。曹老板又领着他们往里走了走,生怕被刘老板抢去,毕竟人口也是很重要的资源。得,汉化更快了。

至于匈奴,老牌游牧民族,《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辉煌过,曾经一度搞得汉高皇帝刘邦很没面子。但是到了汉末就已经不太行了,基本上扮演的是雇佣兵的角色,给各路扛把子当打手,故而汉化速度也快得紧。

十六国第二个建立的前赵政权,其开国高祖、光文皇帝刘渊就是匈奴铁弗部出身,其文化水平之高已经不输魏晋之大才。

说到这里,再看看开篇写的第一句话——这是“起于微”的部分。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之九鼎,登大宝,称孤道寡;追封司马懿为宣帝,追封司马师为景帝,追封司马昭为文帝,人人有份,安排得明明白白。

但凡开国之君,没有太过于水平低下的,且不管“太康之治”是不是吹出来的,最起码要吹也要有吹的基础,总不能硬吹吧。那么说五胡乱华根由在晋的根据在哪呢?

公元280年,孙吴51年国祚终于孙皓,晋完成统一,此后大老板司马炎就开始怠惰政事,给下边一票子侄安排王位。八王动乱之祸根,就此埋下。

司马氏政权高度依赖士族官僚,建国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举措也是围绕维护其自身统治、保护士族利益为基础前提而实行的。但是这么一来二去搞得司马炎很是没有安全感。司马炎不傻,自己帝位怎么来的他自己最是清楚不过,这点逼数心里肯定有。所以说“大肆敕封同宗子弟为诸侯王”也不能说完全错,但矫枉需防过正,景帝时期“七国之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次动乱持续了整整十六年,虽然史称“八王之乱”,但西晋皇族参与这场动乱的不仅仅是八个,只是大老板是八个,在《晋书》中,这次动乱中搞事情的小老板都没有被安排到列传里边。

这次动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皇族内乱,没有之一;西晋的社会经济因此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是西晋亡国、五胡乱华的直接原因。三百年乱世,由此而始。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晋人自己玩火自焚,也怪不得别人惦记。

公元304年,前文提到的刘渊建立汉赵政权;其第四子、汉昭武皇帝刘载于七年后攻破洛阳,俘虏西晋怀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杀了数万人,史称“永嘉之乱”。

此后西晋政治集团南迁至汉地南部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中国北部地区则进入十六国时期,兵戈不止,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跟“八王之乱”的“八”一样,“五胡乱华”中的“五”只是说西晋末年胡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五个,即匈奴、鲜卑、羯、羌、氐,但乱华胡人之种族远非五个。所谓“十六国”也是一样的意思,在百余年间胡汉相继在北方建立了强弱、大小各不相同的政权多达数十个,灾难也不仅仅局限于汉族。金戈铁马能带来荣耀,而在荣耀之下,不管你是什么族,都得死。

东晋建立之时,北地已尽数沦丧。祖逖虽然带领中原汉族奋起反击,但终究双拳难敌四手,大势面前不过杯水车薪,遗憾落败。

说到这里,大家再回头看看开头那句话,这里是“成于著”的部分。

祖逖在北边的对手主要有两个,一个汉赵,一个前赵。

公元329年,前赵灭汉赵,统一了北方。后来十六国时期最残暴的皇帝石虎上台,穷兵黩武,大肆屠杀汉人。

公元338年,鲜卑前燕慕容恪重挫赵军,冉闵在这次战役中崭露头角,石虎开始器重他。

公元346年,东晋驸马桓温灭氐族政权成汉。

公元349年,石虎驾崩,冉闵发动兵变,史称“冉魏”。看见没有,连争权的方式都同出一辙,这就叫“匠心”。

冉闵掌权期间颁布了《杀胡令》,不吹不黑,有作用,但很有限。还是那句话——大势面前,杯水车薪。其初心,也并非“躬率赵人诛胡羯”那么简单。

公元352年,冉闵中慕容儁诱敌之计被擒,斩于遏胫山,冉天王至此杀青。

同年氐人苻健称帝,建立前秦;桓温收复洛阳。桓温等人搞他搞不动,慢慢地反而让前秦政权站稳了脚跟。

公元355年,“石虎mini”苻生继位,这个人是个神经病,被苻坚给搞死了。

苻坚稳定帝位的过程是有一定波澜的,可惜慕容恪去世了,换了个草包大王慕容评。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前燕失去了瓜分前秦的大好机会后,在阿评的一系列的精彩操作下走向了灭亡。

公元369年前燕皇族、名将慕容垂降秦,次年前秦灭前燕。

提到苻坚,就不得不提一嘴被后人称为“功盖诸葛第一人”的王景略,王猛。

《晋书·苻坚载记》记载王猛:“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

公元375年王猛辞世,留下了一个极其强大的前燕。外挂到期又无法续费的苻坚在前秦不断强大的过程中也是不断膨胀,打东晋之前吹牛皮说我百万雄师投鞭断流,打东晋之后被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可怜王景略呕心沥血数十年之功业,朝夕间毁于一旦。

公元394年,前秦灭亡,前文提到的慕容垂自己做了老板,可惜儿子不济事,被另一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北魏给灭了。

而后北魏先后灭掉了夏国、北燕、北凉,驱逐柔然、高车等少数民族,统一了北方。由于这些政权基本上都是弟弟,也没啥好说的。

北边局势定下来了,再说南边。

晋朝盛产沙雕皇帝,就皇帝质量而言,晋宋一对难兄难弟,不分上下。

公元399年,由于东晋安帝是个傻子……没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傻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是傻子都能登基……

由于皇帝是傻子,所以爆发了内乱。嗯,很合理。

公元403年,桓玄子承父业,持续造反,执着之下终于成功,建立桓楚政权。可惜第二年就败了,不光败了,人也没了。不光人没了,国也被盖世猛男刘裕给灭了。

公元409年,已经继位四年的慕容超去跟东晋搞事情,终于没能熬过第五年。公元410年,人死国灭。嗯,也是刘裕灭的,要不怎么说是盖世猛男。

这个慕容超跟前文提到的自己当老板的慕容垂有亲戚关系,慕容垂的儿子把国给玩没了,但是慕容垂的侄子——慕容德又建立了一个国家,这个慕容超,是慕容德的侄子。慕容垂建立的政权叫后燕,慕容德建立的政权叫南燕。

公元420年,已经大权在握的刘寄奴终于忍不住走向了人生巅峰,自己做老板建立了刘宋政权,十六国时期至此结束,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讲讲总结吧。

五胡乱华,充满血与泪的民族大融合。汉人少了,但一些胡族也成为了历史。

胡人祸乱中原其实也是必然的。胡人部落早就成为了大汉北部边境驻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原经历了长期的战争之后人口凋零,他们又顺理成章地被补充到了中原人口之中,汉人的警惕性也不断降低,最终的结果就是汉化的胡人贵族以汉人的方式进入了这个权力的游戏之中。

这场动乱带来的不仅仅是灾难,也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世家大阀借此完成重塑,摆脱陈腐之气,对之后的文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儒学的发展,佛教的兴起,种种表现,不一而足。

韩愈云:“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一》

华夷之分,在于中华文明体系,而文明首重礼乐。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内华外夷,贵华贱夷;核心观念是用夏变夷。

“用夏变夷”中的“夏”,即为“礼乐”。

所以说来说去,五胡乱华算得上是窝里斗。之所以不想承认,无非是不喜欢这帮老表亲的做派,外带一丢丢虚荣心。

但反过来想,老表亲也不是都穿一条裤子,他们也是互相残杀。汉人都是一条心吗?

教科书不写,不代表不让讲,只是不合时宜。为什么不合时宜?因为民族融合成功了。对,不管死了多少人,这个事终究是成了。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君不见,权力与荣耀之下,目之所及尽是白骨累累。

铭记于心的,除了灭族之祸,再加上战争的危害,再加上开头司马光说的那句话,也就这些。

本文部分文字摘自《晋书》、《资治通鉴》、《五百家注昌黎文集》、《三国志》、《史记》,图片来源百度。

三生万物与易经中的太极生两仪?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揭示了老子哲学中的宇宙生成论,也就是道如何创生出宇宙万物的。具体解释如下:

道生一

道生一也就是无中生有的过程,正如《道德经》第四十章所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被老子称之为“无”。这个“无”不是虚无、空无,而是指道无形无相,不可捉摸。

道虽然不可捉摸,没有形状,但其中确实真真切切的存在着某些事物。这就是《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说的: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道是“无”,但是其中有象、有物、有精,其实就是物质性的混沌之气。混沌之气有形有质,混然同一,所以是“有”,又是“一”。无形无状的道中有了混沌之气,这就是老子说说的“道生一”。

一生二

道中生成了混沌之气,这是一种混然同一的物质。而物质有种种具体的、两两相反的属性,比如动与静、明与暗、高与低、热与冷等等……

我们的先人们将这些相反的属性总结为阴与阳,比如动是阳,静是阴;明是阳,暗是阴;高是阳,低是阴;热是阳,冷是阴……所以,混沌之气中存在着阴与阳两种相互对立属性,也可以认为,混然同一的混沌之气生成了阴气与阳气这两种相反的气。这就是《道德经》所说的“一生二”。

二生三

阴气与阳气不仅相互对立,还会相互激荡、相互作用、相互混合,就生成了第三种气,才会有万物的产生,而这第三种气就是——“和气”。和气就是阴气与阳气的和谐,也是两种矛盾性质的对立统一。阳气与阴气是二,再加上和气便是三,这就是“二生三”。

三生万物

现在道生成了混沌之气,混沌之气之中产生了阳气与阴气,阴阳调和又形成了和气,阴、阳、和这三者便能生成万事万物了。

可以用绘画来打个比方。用黑笔在白纸上画画,这幅画就包含着黑与白两种颜色。如果黑色与白色是孤立的,那么只能画出简笔画。但是如果让黑色与白色混合为灰色,而且黑色与白色的含量不同,灰的程度也不一样。这就成了素描,画面一下子就变得丰富多彩了。所以画家可以用黑、白、灰三种颜色来描摹任何事物。

“三生万物”的道理也是这样:黑象征着阴气,白象征着阳气,灰象征着和气,这三者生成了世间的万事万物。

任何一种事物都是阴阳调和的产物,所以其中既蕴含着阳,又蕴含着阴,而且阴与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如果阴与阳只剩下对立,那么这一事物必然面临着解体消亡的结局。

而中华民族的另一本奇书《周易》中也有一段类似的文字。《易传·系辞上》中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其实从后两句可以看出,这一段话本来是用来占卜定吉凶的,即如何使用蓍草来得到一个卦象,并用卦象来判断吉凶,建立事业。不过后来的思想家们给这段话赋予了哲学内涵,认为它描述了八卦所象征的宇宙万物的创生过程。而且历代学者都认为,这一过程与《道德经》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致的。

易有太极

易就是易道,就像老子说的道,也就是无。而太极则是有,是混沌未分的一气。所以“易有太极”=“道生一”。

是生两仪

两仪便是阴阳,在《易经》之中便是阴爻与阳爻,《黄帝四经》说:“判而为两,分为阴阳”也是同样的意思。所以“是生两仪”=“一生二”。

两仪生四象

阴爻与阳爻结合,产生了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个爻象,也就是四象。而四象就是《道德经》中说的“三”:老阳是两个阳爻,等于阳气;老阴是两个阴爻,等于阴气;少阳、少阴都是阴爻与阳爻结合,等于和气。四象合起来正是三种气。所以“两仪生四象”=“二生三”。

四象生八卦

四象再分别于阴爻、阳爻结合,就生成了八卦。而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其实也就象征着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比如:

所以“四象生八卦”=“三生万物”。

可见,《周易》中宇宙生成的过程,可以《道德经》中的宇宙生成论完美对应,而这时我国古人的智慧结晶。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