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代表作品西游记,西游记有什么寓意?
在我国明朝的时候,《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金品梅》等四部小说被评为明朝四大奇书。而到了清朝代表我国古典小说最高峰的《红楼梦》问世,它取代了《金品梅》组成了我国现如今所公认的四大名著。就小说内容而言,《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三部小说描写的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内容,只有《西游记》是以神、魔为背景的小说。
《西游记》描写了人类、神仙和妖魔鬼怪的世界,它的故事让人神往、使读者如痴如醉。小说以孙悟空为主线,讲述了他从出世到大闹天宫再到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整个过程精彩纷呈、让人难忘。但是,精彩过后又会趋于平淡,所以我们要搞清楚他要表达的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向来争议不断,有些人认为《西游记》只是一部佛经道典。但是这个观点有个致命错误,《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一部深受读者喜爱的小说,就是因为它的通俗易懂,不要说是普通读者,就算是准修行者也不见得能够精通它的所谓佛道学的意义所在。可以说,《西游记》是另有玄机的。
其实,除了贯穿唐僧和孙悟空西天取经这条明线之外还有一条暗线,这条暗线却被广大读者所忽略,那就是《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古代皇帝故事内容最多的小说,究竟有多少我们大概来数一下。神仙的有玉皇大帝、四海龙王、十殿阎君。人间的有唐王李世民、乌鸡国国王、车迟国国王、西梁国女王、朱紫国国王等等,这些帝王何其之多,他们穿插于整部小说当中。
在书生看来,《西游记》要表达的另一面也就是帝王之道,所谓帝王之道也就是平衡之道。就像车迟国国王选择的那样,他遵道也敬佛同样也重视人才,也就是所谓的平衡之道。如果是仅仅体现帝王之道的小说我们就将他列为名著,理由似乎很牵强,因此我们就要进入西游记的最深处。
《西游记》的神话故事来自民间,在《西游记》成书之前民间就有蓝本,像唐僧、孙悟空和猪八戒等人基本已被定型。明朝的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再深入加工从而成就了他的艺术价值。然而,在明朝嘉靖年间嘉靖帝就将《西游记》列为了禁书,原因是嘉靖帝推崇道教,敬鬼神,一生乐此不疲。他不仅本人信道,还让文武大臣全都信道,遵道者升官发财,敢于反对者轻者削爵罢官重者当场杖毙。
毫无疑问,在嘉靖帝看来《西游记》的作者追求的是平衡之道,他的平衡之道恰恰影射了嘉靖帝的不平衡,若是我们就此将作者的立意理解为对朝廷不满的话就大错特错。作者的立意高出了我们的想象,他引用了大量的道教术语,希望引起当朝皇帝的共鸣,也希望以《西游记》的平衡之道改变嘉靖帝的不平衡。
西游记为啥受人喜爱?
很高兴回答楼主这个问题!
对于之前的西游记,主要是经典好看啊,大小老少都适合看。新版的西游记虽然画面好看了很多,但是演员很多时候拍不出以前西游记的感觉了,完全没有超越的希望了。再说了西游记是百看不厌的。
一说起四大名著,大家都知道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部巨著,近年来,这四部巨著也多次搬上电影电视剧的舞台,受到了大家的喜爱,而最让大家津津乐道妇孺皆知的却只有一部《西游记》。
首先,这些电视剧是属于经典的,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血性的打打杀杀,没有过多的少儿不宜的画面,对于那个年代,他们有些人虽然不是专业的演员,但是,他们都是在很用心的在给观众呈现自己饰演的角色。虽然说,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老版《西游记》的六小龄童在网上被很多网友骂,但是,还是不得不说,六小龄童版本的《西游记》依旧是最经典的,他虽然是专业猴戏出身,但是,他为了拍好孙悟空这个角色,和猴子一起待了有半年多,就是为了模仿和学习猴子的一系列动作。还有老版的《红楼梦》,他们为了研究好红楼梦里的各个角色,各个场景,他们也在一起待了有好长时间,吃住都是在一起。所以说,真的是很敬业。
同时因为里面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例如猪八戒的好吃懒做,孙悟空的桀骜不驯等等;里面的情节十分有趣,例如了黎山老母那一回等等,同时里面的浪漫主义色彩鲜明,都使读者觉得 十分精彩。
这部《西游记》脉络分明,主要人物鲜明形象,没有其他三部的人物繁杂难以分辨,可以使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师徒四人身上,正义勇敢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勤勤恳恳的沙和尚,唠叨而意志坚定的唐僧,几乎是活生生出现在我们面前,更加让我们大众能够接受的,是其中雅俗共赏的语言,波诡云奇的仙佛世界,和千奇百怪可爱又蠢笨的鬼妖。
这师徒四人的艰难求佛路,也寄托了我们向往成功奋发向上的精神,使我们有很强的代入感,我们佩服唐僧的百折不挠,羡慕孙悟空的上天入地,也喜爱沙和尚的踏实肯干,即便是猪八戒,我们也从他身上看到了我们的一些影子,甚至从他身上学到了实用主义和有趣的些许狡诈,即使是又懒又馋的他,也排除万难修成正果,在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酸甜苦辣,敢于追求人生目标方向。
西游记结构原理?
西游记的作品结构:结构上采取了直线叙事与环状叙事的纽结、伏笔手法、对称叙事等方式。
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创作背景: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作者简介:吴承恩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知名度最高的一部作品?
绫小路義行参上。
有很多《西游记》改编的漫画,且听娓娓道来。
鸟山明的漫画《七龙珠》在早期的想法就是以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为原型的漫画,就连初期的人物角色也是悟空、八戒的形象,如下图。
当然,《七龙珠》在正式连载以后就完全采用了原创的内容,基本上与《西游记》没什么关系了。
万氏兄弟《铁扇公主》(动画)不过,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动画漫画作品可以追溯到1941年的亚洲第一部动画大电影《铁扇公主》,这部动画是由万氏兄弟在上海沦陷区的李鸿章故居丁香花园创作的,当时上海的一部分已经落入日本人之手,万氏兄弟冒着危险、将爱国和抗日内涵带入到这部动画中。
正式上映后,《铁扇公主》的片头是这样写的:“西游记本为一部绝妙之童话,特以世多误解致被目为神怪小说,本片取材于是寓为培育儿童心理而作,故内容删减存精,不涉神怪,谨以唐僧等四人路阻火焰山,以示人生途径中之磨难,则必须坚持信念,大众一心,始能获得此扑灭凶焰之芭蕉扇。”
1943年,《铁扇公主》在日本公映引起强烈反响,当时15岁的手冢治虫因为受到这部动画的影响,而最终走上了漫画、动画之路。
手冢治虫《我的孙悟空》(漫画)1952年,手冢治虫向《铁扇公主》致敬的漫画《我的孙悟空》在秋田书店的漫画杂志《漫画王》上发表,在漫画的内页中,手冢治虫写道:
“我创作这部漫画的初衷,是受到万氏兄弟的动画《西游记 铁扇公主》启发,而火焰山一节的剧情更是与铁扇公主动画有着相似之处,因为在创作漫画时,当年动画的情节不断在脑中涌现,不知不觉就变成了《铁扇公主》的翻版,真是令人惭愧。”
万籁鸣《大闹天宫》(动画)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了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大闹天宫》,由万籁鸣创作,万籁鸣就是1941年创作《铁扇公主》爱国动画的万氏兄弟之一,建国后,万籁鸣加入美影厂的前身、上影厂美术组,进行动画创作。
《大闹天宫》获得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6项国际大奖,此后,万籁鸣退居幕后,开始传授徒弟,其中之一就是严定宪。
严定宪《金猴降妖》(动画)1985年,美影厂推出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动画《金猴降妖》,导演正是万籁鸣的徒弟严定宪,著名配音演员李扬为动画配音。
严定宪将万氏兄弟“用童话故事服务于少年儿童”的动画理念进行了传承,《金猴降妖》获得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
峰仓和也《最游记》(漫画)1997年,峰仓和也根据《西游记》创作了漫画《最游记》,将唐僧西行的故事改编成现代冒险故事,将所有主角替换为现代角色,重新进行了诠释。
唐僧桀骜不驯,悟空变成了身材矮小的少年,沙僧则是西行人众的司机,猪八戒成为一个拥有义眼的美男子。
峰仓和也的《最游记》对中国读者的影响很大,几年后(2000年),作家今何在创作了与传统《西游记》完全不同的作品《悟空传》。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题材对两国人民有着非常奇妙的影响和吸引。
西游记四个人封神排名?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封号最高的是唐僧功德佛。
一、唐僧:功德佛
唐僧(也叫唐三藏),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人物,前世为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原型为唐代高僧玄奘。
二、孙悟空:斗战胜佛
孙悟空,出自名著《西游记》,也称齐天大圣、斗战胜佛,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其生性聪明、活泼、仗义、嫉恶如仇,精通七十二变,法力高强,擅使法宝金箍棒。 孙悟空是由海边的仙石孕育而生,后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得名孙悟空,后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被天界招安,之后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五百余年,后经观音点化,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三、猪八戒:净坛使者
猪八戒(原名猪刚鬣)是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所作小说《西游记》以及衍生作品中的主要角色,法号悟能(观音取),浑名八戒(唐僧取),与孙悟空、沙僧同为唐僧徒弟,排行老二,其前世为天宫的天蓬元帅,会天罡数的三十六般变化,所持武器为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耙)。 八戒在天宫时,因调戏霓裳仙子(即嫦娥中的一员)惹来纠察灵官后,又拱倒斗牛宫被贬下凡尘,却错投猪胎,后受观音点化,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被如来佛祖封为净坛使者。
四、沙僧:金身罗汉
沙悟净(又叫沙僧、沙和尚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西游记》以及衍生作品中主要角色。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与八戒、悟空同为唐僧徒弟,后被如来佛祖封为南无金身罗汉。沙僧个性憨厚、忠心耿耿、正直无私,其武器是降妖宝杖。 他在天宫时因失手打破了琉璃盏,被贬出天界,后在人间流沙河当妖怪,危害一方。后经观音点化,保护大唐高僧玄奘法师西天拜佛求取真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最终功德圆满。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经历了什么?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中后期,其生平散见于于《天启淮安府志》,《同治长兴县志》及《射阳先生存稿》等书中。
上世纪七十年代,江苏省淮安市东南的马甸乡二堡村两座明代古墓被盗掘,出土了吴承恩为其父吴锐撰写的墓志铭。进而肯定这两座古墓埋葬的正是吴承恩父子。
根据地方志的零星记载和《先府宾墓志铭》的记载,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吴承恩的生平。
而我们熟知的《西游记》作者到底是谁,这其实是存在争议的。
一,吴承恩的家庭背景。吴承恩的先祖本来居住在涟水县,后来迁移到了山阳县。
吴家是书香门第,世代习儒,也曾出过训导和教谕这样的基层小官。但家境一直不算富裕,只能勉强支持。
两世相继为学官,皆不显。
到吴承恩的爷爷吴贞过世后,吴家愈发贫困,已无力供吴承恩的父亲吴锐上学。但吴锐天资聪颖,特别喜爱读书。
没钱读书的吴锐经常跑到学堂外听先生讲课,久而久之竟无师自通,能背诵四书五经。然而贫困的家庭使得吴锐没能像别人一样读书考科举,而是早早地进入社会谋生养家糊口。
吴锐长大后入赘到徐家做了倒插门的女婿,和妻子徐氏一起经营一间杂货铺。
他虽然是小商人,但却性格沉静,不喜欢与人争长道短,也从不占蝇头小利。每天坐在店内除了卖货就手不释卷,遍读群书。大街上的人都嘲笑他是个书呆子,吴锐也从不计较。
徐夫人为吴锐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吴承嘉,夫妻俩就这样平淡地过着生活。虽然只是个杂货店老板,但日子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也十分快乐。
徐夫人生下女儿后一直没再怀孕,中年的吴锐为了延续香火便娶了一个偏房张氏,张氏生下了吴承恩。由于墓志铭上并未写明张氏是何年生下儿子,故此,吴承恩的具体出生年月不详,仅能推测为正德元年前后。
吴承恩的性格深深受到父亲的影响,喜欢读书,为人平和。然而也目睹了父亲被官吏敲诈盘剥和被众人嘲笑的情形,故此他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世道艰难,痛恨这些丑恶的现象。
吴锐这个人虽然没上过学,但爱书成癖。又通过读书逐渐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到他晚年的时候,已经是乡里尊敬的长者。吴承恩对父亲十分崇拜,也从父亲那里学到不少的知识。
性无一所好,独爱玩群籍,不问寒暑雨阳,日把一书。每读至屈平见放,伍大大夫鸱夷,诸葛孔明出师不竟,周子隐战没,檀公被收,岳鄂武穆死诏狱,未尝不双双流泪也。又好谭时政,意有所不平,辄抚几愤惋,意气郁郁云。
二,吴承恩的性格。吴承恩少年时期,家境良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善作诗文,其风格清丽自然,一扫前人浮华之风,颇受淮安文人称赞。
然而他却不大喜欢钻研四书五经,而是喜欢看闲书小说。但是即便如此,自己的功课仍然能十分优秀地完成,在家乡读书时,他和同窗沈坤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余幼年即好奇文,在童子社学时,每偷市野言稗史,惧为父师苛夺,私求隐处读之。比长,好益甚,闻益奇。殆于既壮,旁求屈致,几贮满胸矣。
吴先生对志怪小说异常偏爱,时常想要自己动手写一部,后来他的确完成了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禹鼎志》,借鬼神的外衣讽刺世间丑恶和可笑之人。可惜没有流传下来,现在的人仅能通过序言窥其性质。
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昔禹受贡金,写形魑魅,欲使民违弗若。读兹编者, 戃愯然易虑,庶几哉有夏氏之遗乎?国史非余敢议,野史氏其何让焉。
《禹鼎志序》
吴承恩为人诙谐,经常对看不惯的事情讥讽嘲笑。他的心思几乎都用在了写诗文杂记上和读闲书上。
《淮安府志》记载在他的著作中有一部叫《西游记》的书,后世便是以此为依据断定吴承恩为白回本神魔小说《西游记》的作者。
然而也有人指出,地方志中记载的吴承恩《西游记》乃是《西湖记》的误写。并非小说,而是一篇地理游记类的文章,故此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吴承恩,这一直是有争议的。
吴承恩因为文采在淮安一带很有名气,他受到了当时的大儒朱应登的欣赏。嘉靖八年,在家乡以才华而名震一时的吴承恩来到淮安知府葛木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为今后的功名而奋斗。
游学期间他结识了李春芳和徐中行等文人,他们一起诗酒唱和,结伴游历,互相引为莫逆之交。
然而,明清时代以八股取士,像吴承恩这样思想活跃,崇尚自然的性格在科举道路上注定是要吃亏的。
三,坎坷人生。一转眼吴承恩就到了娶妻的年纪,在吴锐的主持下,他迎娶同乡叶氏为妻。夫妻感情和睦,如今只要金榜题名,那人生就完美了。
嘉靖十年,吴承恩到应天府参加乡试,结果以名落孙山而收场,好友沈坤倒是考取进士,跨入了仕途的门槛。
嘉靖十一年年底,吴锐过世,吴承恩伤心欲绝。他没有在父亲生前博得功名富贵,感到十分愧疚,亲自为吴锐写下《先府宾墓志铭》。
孤小子承恩不惠于天,天降严罚,乃夺予父。然又荡游不学问,不自奋庸 ,使予父奄然殁于布衣。天乎?痛何言哉!天乎,痛何言哉!呜乎!
父亲的亡故对吴承恩打击很大,吴承恩不事生产,如今家里的顶梁柱没了,日子逐渐贫穷下来。
为了能够在下次科考中取得功名,他开始发奋攻书。然而一连几次科考,全都榜上无名!
唯一值得高兴的就是叶氏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吴承恩一高兴给儿子取名为“凤毛”,取人间少有,凤毛麟角之意。
此后的吴承恩一直功名蹦蹬,榜上无名,日子过得越发贫困。随着岁月的流逝,吴承恩已经成为一个中年人,依旧是两袖清风,家徒四壁。儿子凤毛还没有成年就一病而亡,吴承恩心如刀绞。
嘉靖二十年,好友沈坤被钦点为状元的消息传回家乡。科考多年,自己依旧是个穷秀才,昔日一起唱和的文友纷纷踏入官场,这大概只能怪命不好吧!
直到嘉靖二十三年,四十多岁的吴承恩终于从秀才被选拔为岁贡,比秀才身份又前进了一步,然而相比于进士来说,岁贡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更别提那些早就进入官场的好友了。
四,老年生涯。吴承恩获得岁贡资格后,便到北京找机会看能不能谋个一官半职,然而一无所获,只得返回家乡。
为了穿衣吃饭,他只能靠卖文换取生活费用。到了嘉靖二十九年,在沈坤等人的帮助下吴承恩来到南京国子监读书,此时的他已是五十多岁的老人了,而在南京最大的收获就是又结交了许多权贵。
嘉靖三十四年,倭寇侵犯南京。吴承恩向负责抗倭的总督胡宗宪写信要求参与抗倭,但没有得到回复。
“某学剑无成,请缨有志。”
失望的吴承恩再次返回家乡,虽然地位低下,但他的好友沈坤,李春芳,徐中行等人无不是当时朝堂和文坛上的高官和宗师,正因如此,其事迹才有所保存。
从留下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吴承恩痛恨倭寇,也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只是命运始终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嘉靖三十九年,吴承恩的家境越来越糟糕了,为了奉养年迈的母亲,他必须找个差事。
在老友李春芳的帮助下,他得到了浙江长兴县丞一职。然而因为性情孤傲,不喜欢巴结上司,所以在官场上混得十分不舒服。
丞廨浮沉,绝无攀援付丽,其贤于人远矣。《天启长兴县志》
可能是因为自己与官场中人不合,又或许是其他什么原因。吴承恩的县丞没当几年,就因为牵涉进贪污案件中被罢官免职。
老友李春芳再次施予援手,为他谋了个荆王府纪善的官职。此后吴承恩就呆在了荆王府中,此后的经历则不清楚了,据胡适考证,吴承恩死于万历初年。
吴承恩死后数十年,他的外孙邱度考取进士,朋友们帮忙搜集整理了吴承恩的文稿,编成《射阳先生存稿》一书,由邱度出资刊刻。
吴汝忠卒几十年矣,友人陆子遥收其遗文,而表孙进士丘子度梓焉。
小结:吴承恩先生的事迹大略如此,关于他的事迹零零碎碎的见于多种书籍中。后人只能得出一个大略的结果,然而因为大家默认了《西游记》的作者是他,于是网络上各种资料逐渐详细,但是其中也有许多附会猜想之辞,故此不可全信。即便是本文,也是整合各种觉得还算靠谱的资料而写成,其中或许也有错误的地方,还望高人指正。
《西游记》演化脉络及作者争议西游记故事的演变历史很长,唐代贞观年间玄奘法师从天竺取经东归后,其弟子便根据玄奘的口述整理撰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记录了玄奘取经的过程。
后来又有弟子撰写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在此书中已经有一些神话色彩的内容。
宋元时民间说书艺人根据以上两本书加工成了《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唐僧取经由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彻底转变为神话故事,其中已经出现了神猴保唐僧和深沙神的角色,不过此时猴哥是个秀才模样。
元末的戏剧家吴昌龄则根据民间流传甚广的取经故事创作了六本二十一折的大型剧本《西游记杂剧》,戏文中已经有师徒四人团队及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情节。通过说书和戏台的表演,取经故事已经妇孺皆知。
到了明代永乐年间,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小说《西游记平话》,此书已经失传,但从保留下来的片段可以知道百回本《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已经基本定型了。
而百回本《西游记》,现存最早的版本是万历二十年的金陵世德堂本,为其作序的明代人陈元之也不知道作者是谁。只在卷首有“华阳洞天主人校”字样。
明代刊印的《西游记》除百回本外,还有杨致和编订的四十一回本《西游记传》与朱鼎臣的十卷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这两种版本故事情节与百回本基本相同,但文字简洁,不如百回本生动细腻。
这三个版本到底谁先谁后,哪个是祖本也还是存在争议的。目前最通行的说法是杨致和与朱鼎臣各自删减缩写百回本重新写成两本简略的故事。但是也有人认为百回本是从简本扩充加工而来。
又因为《西游记》中有许多道家思想,便有人猜测此书是元代全真教的掌教丘处机所作。一些人也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借取经故事阐述道家如何修炼内丹的书,清代的版本还在书前加上了丘处机弟子李志长为《长春真人西游记》所写的序言。
然而李志长所作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其实一部地理类书籍,此书保存在《道藏》中,故此李志长说被推翻。
明清时代的各种百回本《西游记》刊本都并未写作者名字。清代的纪晓岚等人已经发现《西游记》中有许多明代的官职名称,故此断定此书是明代无名氏所写,再一次推翻李志长说。
明清的文人对《西游记》作者是谁的问题颇有争论,然而最后也没有形成定论。直到清代嘉庆年间,有学者从《淮安府志》中发现了吴承恩的资料,提出了吴承恩是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的假说。
直到民国时期胡适和鲁迅两位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才最终将作者定为吴承恩。所以我们今天读到的版本都写为“吴承恩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