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然主义代表作家作品,西方国家维多利亚时期的经典艺术作品有什么?
首先,大家搞清楚什么是维多利亚时期?
维多利亚时期指的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时期(1837-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较长的一位君主,她在位的这段时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
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作品特点?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两次工业革命的交替时期,是大英帝国的黄金时期。随着社会财富急剧积累,原本属于权贵阶层的艺术,成为了当时新兴中产阶级追逐的目标。当时在学院派僵化的理论制约下,已经陈旧和过时的艺术体系,因为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而日渐式微,而新生画家与各种流派则层出不穷。
所以,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乃至整个欧洲艺术最盛行的时期,也是最创新包容的时期。
维多利亚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哪些?绘画艺术:水彩是西方美术的原产品,在19世纪的西方,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维多利亚时代,西方的水彩画技法随着西方油画技法的成熟而达到了巅峰。产生了一批大师和一大批传世之作,随着维多利亚时代的结束和印象派、印象派后期及当代绘画的兴起,尤其是照相技术的发展,以传统写实技法和古典主义绘画走入了历史。世界美术史到今天,一味追求真实再现的古典主义绘画技法虽然还有,但毕竟不再是主流了。
Jehan Georges Vibert 乔治·维伯特
(法国 1840年-1902年)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大师
《红衣主教聆听唱诗班》▼▼▼
戴维·伍德洛克(1842-1929,英国画家)
《妇人和小孩坐在有花的台阶上》▼▼▼
Charles Sillem Lidderdale 查理·理德戴尔(英国,1831年-1895年)
英国皇家水彩画会成员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大师。
《水果树下的小女孩》▼▼▼
建筑艺术:维多利亚时期出现了许多代表各个时期风格的建筑。在这一时期,西方世界的建筑以简洁的形式重现了以往各个时代的古典风格,如:希腊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以及文艺复兴时代的风格。首先备受推崇的是哥特式复兴建筑,经常使用在教堂、大学、图书馆等公共建筑上。像是伦敦泰晤士河边的国会大厦,就是典型的维多利亚哥特式风格。▼▼▼
规模仅次于大英博物馆、以女王和亲王名字命名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也是按照文艺复兴风格设计的。▼▼▼
在苏格兰第一大城市——格拉斯哥市中心的乔治广场四周,大多是维多利亚时期留下的精致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栋维多利亚后期的The Tenement House公寓住宅楼。▼▼▼
文学艺术:维多利亚文学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自然带有宏大与多样性的特点。它是多侧面而且复杂的从各个角度,包括浪漫的与现实的反映了人民生活中的各种巨大变化,这个时代也诞生了一大批顶天立地的文学巨人。
1、小说
这个时期,小说广泛流行,繁荣发展。著名小说家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狄更斯、萨克雷、勃朗蒂姐妹、哥斯凯尔夫人(1810-1865〉与特罗洛普(1815-1882)等人。这些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一方面重新倡导18世纪的现实主义,一方面又肩负起批判社会,保卫人民利益的责任。
尽管他们的创作角度与风格各不相同,但共同特点是关心广大百姓的生活与命运,他们为不人道的社会机构、堕落的社会道德、拜金主义的盛行及大面积的贫困与不公深感愤慨。他们作品中对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对社会制度的无情批判唤醒了公众对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的意识。
在19世纪末还出现了一位勇敢的女性小说家乔治·埃略特与一个不仅揭露批判社会丑恶现象,还大胆向维多利亚传统道德观发起攻击的文学家哈代。
2、散文
维多利亚时代还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散文家。其中许多人与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一道揭露抨击社会阴暗面,并在意识形态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创作了大量重要的历史事件评述、宗教论文、散文及各种主题的演讲稿,同时他们将英国的散文与文学评论发展到一个新高点。
当时最有名的散文作品有卡利尔的《法国革命》(1837)与《宪章主义》(1840),麦考利的《英国历史》(1849-1861)拉斯金的五卷《现代画家》(1843一1860)及哈克斯雷的部分演讲稿。
3、诗歌
维多利亚时期的诗歌具有风格标新、表达立异的特点,尝试这种改革的诗人有罗伯特·布朗宁,他创造了一种诗体小说,即把小说中对人物的塑造方式引用到诗歌中。这使得诗体小说重点,从单纯对故事的叙述向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究转变,使得维多利亚时期的诗歌带有心理分析的因素。
维多利亚时期文学,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现实与精神。其中体现出的高度的活力,脚踏实地的精神,善意的幽默与无羁无绊的丰富联想都是空前的。在所有文学领域,这一时期的作品都为新世纪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省实国际艺术高中小编就只能帮你到这里了!如果对艺术或者留学有任何疑问,欢迎留言私信小编哦!!
亚当斯密国富论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柏拉图理想国?
感谢邀请。
不好意思,我觉得,题主说的这三本书,应该都不适合作为初高中的课外推荐书目。
理由是——
第一,初中,是普通中等教育的初级阶段,主要的教育目的,是为下一阶段的高中教育打好基础。
这三本书,显然与初中的教学大纲相距较远,与为高中教育打基础关系不大。
第二,高中阶段,除了是对初级中等教育的继续和提高之外,另有两个教学目的——一是为接受高等教育打牢基础;二是为直接就业提供基本的知识储备。
所以,高中教育后,学生会基本有两种“出路”——接受高等教育或者就业。
从这两个方面的需要来说,上述三本书,作用和必要性都不大。
第三,课程和课外参考书设置,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换句话说,是科学性很强的事情。
这需要合理编制教学大纲,保证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德智体美全面学习发展,一些不重要、不紧要的内容,再好,也不得不“割爱”。
第四,仅就这三本书的内容和特点来说,个人的看法,也是不适合作为初高中学生统一课外参考读物的。
具体意见作为附录附后。有兴趣的就看看,没兴趣可不看。
第五,这两年,国家对于普通教育,包括初高中教育,一直在加紧改革探索。
其中,包括高中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安排。大致精神是——优化课程结构,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保证共同基础是前提,但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即便这样,上述三本书成为课外参考书的可能性似乎也不大。因为,它们对于普通中等教育的作用不直接。
附录——
一,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后来被人们简称为《国富论》。
这部著作,被认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的开山之作。 不过,“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这个词,是1615年法国人蒙克莱田最早提出来的。
亚当.斯密的研究出发点,是探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这个思想,被后人概括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提高国家收人和增加国家总的资源的科学。
他的书中,包括了简单的价值论、分配论、国际贸易论和货币论。
斯密最早建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但客观地说,这个体系比较粗放。
到大卫.李嘉图,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善成熟时期。
亚当.斯密的这部著作,对于研究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经济学等等,是必读书目。 但对于初高中学生,比较难读懂,也帮助不大。
二,叔本华思想简述。
叔本华,1788年生于但泽,现在属于波兰,叫格但斯克。
父亲是一个富有的银行家,母亲是通俗小说家。
叔本华曾经是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的学生,但似乎他很鄙视这个老师,称其为“哲学的空谈家”。他也这样轻蔑地称呼黑格尔和谢林。
1819年,叔本华31岁时进入柏林大学任“无俸讲师”。讲课不很顺利。反复两次之后,干脆离开了学校。
后来,他继承了一笔不菲的财产,就到德累斯顿安心过休闲的独身生活了。
他于1860年去世。
客观地说,叔本华曾经发奋过一段时间。著有《充足理由律的四种根源》(1813);《世界是 意志和表象》(1819);《论自然中的意志》(1836);《伦理学中两个根本问题》(1841);《附录和补遺》(1851)。遗憾的是,这些著作曾经都卖不出去,反响寥寥。开始引起人们关注是在1853年,其影响主要在他离世之后。
《人生的智慧》,不是叔本华的独立著作,而是从上述著作中剥离出来的。剥离出来的还有——《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生存空虚说》、《叔本华论说文集》、《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人生哲学》 。
叔本华自称他的哲学有三个来源——康德、柏拉图和印度的奥义书。后人认为,他的思想基本和康德、柏拉图没什么关系。说其来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古印度的《奥义书》可能更恰当。
《奥义书》的主要思想是“轮回”。 叔本华也认为,人生是不值得保持的,因为它充满灾难。生活就是盲目的渴望,渴望沒有得到满足以前是痛苦的,满足以后,又产生新的痛苦的欲望,如此推进,一直到令人作呕的程度。
他说:“大多数人的生活不过是求生存的持续的斗争,即注定终于要失败的斗争。人每一次呼吸都是对威胁自己的死亡的抵御,每一秒钟都为抵御死亡而战斗。但是死亡终于必然取得胜利,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受它支配,它只是在吞噬它的捕获物之前,要玩弄他一会儿而已。人却尽最大努力来延长寿命,正如人吹肥皂泡,使之尽量大和尽量长远,尽管知道它终于会破灭。”
他认为,一个人的生命调谢以后,意志又在新的个体中重复同样的老过程。“大多数人的生活是令人厌倦的向往和痛苦,是经过四个时期,趋向死亡的如痴如梦般的蹣跚,伴有前后相继的肤浅的思想。那象一架钟,上了弦就走而不知为什么;每当一个人成为胎儿而降生,人生的钟又重新上弦,奏出同样陈腐的老调,这以前演过无数次,十分呆板,只带有微不足道的变化。”
总体来说,叔本华的哲学不是系统的体系,核心内容是悲观主义的伦理学和意志论。
最早把叔本华和尼采介绍进中国的是王国维。王国维1925年投昆明湖自尽。原因众说纷纭,一个很主要的说法,是王国维深受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影响。
叔本华后来出名,不是因为他的悲观主义,而是因为他的意志论。 这一点,叔本华必须感谢尼采。尼采比叔本华小半个世纪,但成为叔本华很好的后继者。他和叔本华一样,在哲学上也说不上什么建树,罗素说,“他在本体论或认识论方面没创造任何新的专门理论”。但是,他用“超人”哲学把叔本华的意志论发展了,而且使叔本华的名气大大提高——在哲学领域丝毫没有提高,在政界和政客当中的影响力提高了。
近代哲学里,宣扬意志第一的学说是从是叔本华开始的,此后力主这种学说的是尼采、柏格森在、詹姆士和杜威。 叔本华和尼采
在中国国内的出名,是近几年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吹出来的。
西方哲学界怎么看叔本华呢?罗素算是大数学家大哲学家了吧?他说,这两个人,是恬不知耻站在极少数人一边的。
三,柏拉图和《理想国》。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苏格拉底的学生,曾去意大利南面的西西里等地搞政治,未成功,后回到雅典创办学院,亚里士多德是他的学生。
他的著作是几十篇对话。主要有:《美诺篇》、《斐多篇》、《泰阿泰德篇》、《巴门尼德篇》、《智者篇》、《蒂迈欧篇》、《法篇》、《国家篇》等。后人把《国家篇》译为《理想国》。个人觉得,还是译作《国家篇》更准确——国家篇是书名;理想国是书中的内容。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或者说是他的政治理想。
在西方,他的“理想国”被看作是一串“乌托邦”中的第一个;同样在西方,他的“理想国”也被一些人看作是“极权主义”的滥觞;同时,也就成了“共产共妻”的第一盆脏水。
准确地说,柏拉图的政治理想,映射的不是雅典的“民主制”,而是斯巴达的影子;在某种程度上,“理想国”的主张,与当时中国稍早于他的孔子的主张有相近之处。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哲学家。柏拉图尤甚。
他的哲学,主要包括他的乌托邦理论;理念论;对灵魂不休的论证;宇宙起源论;知识是回忆而不是知觉的知识观。这几部分都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相比之下,他的乌托邦理论,或者叫“理想国”,影响稍稍更高一些。
柏拉图的《国家篇》,内容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五卷的末尾部分之前,是关于理想国的组织;第六卷和第七卷,是讨论“哲学家”的定义,因为他认为,理想的国家必须由哲学家来做国王;此书的余下部分,柏拉图讨论了对当时现实存在的体制的优缺点。
此书的通篇,几乎都是对话的形式,例如,苏格拉底和一个叫格老康的对话;或者,是通过苏格拉底的嘴表达观点——苏格拉底说什么什么。当然,这是找了一种发表意见的形式,内容上都是他自己的主张。
柏拉图对理想国的论述,是以这样的逻辑开始的——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而人的灵魂,也就是个人的本质,有三个部分——理性、意志和情欲;对应这三部分灵魂的,是三个阶级——普通人、兵士和卫国者。 他认为,在理想国度里,只有卫国者才能有政治权力。这部分人的数量要比前两者少得多。一开始,他们是被立法者选定的,此后,通常他们就可以世袭了。 在例外的情况下,可以在低等级中选拔少量出类拔萃的孩子;对卫国者的不肖子孙,可以把他们降级。
柏拉图的这个主张,是与当时的奴隶制贵族城邦的制度需求是一致的。 对卫国者阶级如何更好地管理国家,柏拉图提出了若干建议——
第一是重视教育。 教育分两部分——音乐和体育。 他所说的“音乐”,范围比较广泛,大约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文化”,他主张对“音乐”必须严加审查。“体育”则指有关身体的训练及适应的一切事情。 柏拉图不喜欢戏剧,他认为,戏剧里面有反派角色,这可能会让卫国者学坏,即便可以演戏剧,里面的角色只能由没有瑕疵、出身优良的男性角色组成——这个主张非常之奇葩。
第二,青年人在一定年龄前,不许看到丑恶和罪恶;到了一定年龄后则必须让他们经历“诱惑”;但是,男孩子们在成年之前要见识战争,尽管不必亲自参战。
第三,男女卫国者应该住在共同的房子里,吃同样的伙食。为此,传统的婚姻必须改造,要使新郎新娘们相信,他们是靠抽签配对的。所有的孩子,都要从父母身边带走,让父母不知道谁是他们的孩子,孩子也不知道谁是父母,孩子可以叫每一个年龄相当的人“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也是这样。“父亲”和“女儿”,“母亲”和“儿子”不能结婚。“兄弟”和“姐妹”之间也不能结婚。后来的哲人讽刺说,这其实是禁绝了一切婚姻。
柏拉图说,他的理想国度里一定能够有“正义”。 “正义”就是人人都做自己的工作而不做多管闲事的人——当商人、辅助者和卫国者各自做自己的工作而不干涉别的阶级的事情,整个城邦就是正义的。
按照柏拉图的说法,首先,权力和特权的不平等并不是不正义;其次,正义存在的前提是他主张的这种国家的存在。那么,国家有了“正义”的好处是什么呢?柏拉图给出的答案好像并不睿智,他说,可以保证在战争中取胜。
柏拉图之所以会有理想国这样的主张,和他的身世及经历密不可分。 他出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初期,家里是一个地位很高家境优裕的贵族。他和三十僭主的当权者大多都有联系。雅典战败,他认为是民主制的原因。他极度崇敬的老师苏格拉底,又被民主制处以极刑。所以,他转向雅典的死对头斯巴达寻求自己心中理想国的影子。
其实,他说到的很多事情,确实在斯巴达实行过了,比如孩子生下来集中喂养培育,从小进行严酷的军事和体育训练,不认父母只认军事长官等等。至于柏拉图提到要有由“哲学家”担任理想国的国王,到真不是他的异想天开——希腊城邦有请贤者参政的传统,毕达哥拉斯尝试过哲学家当政;他的弟子阿尔奇塔斯在塔拉斯有很大权势,柏拉图去过他那里;梭伦在雅典也邀请学者参政。
不幸的是,柏拉图试图在叙拉古这个商业重镇实现他的理想国理想,无奈这个城邦正和迦太基激烈开战,他只能回到雅典教书了。
如果有人看过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奥威尔的《1984》,与柏拉图的理想国相对照,就会觉得何其相似。 当然,这两本书,是使用了归谬法,把柏拉图的主张推到了极致,以使其走向反面。
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及他们的作品有哪些?
1、居斯塔夫·福楼拜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包法利夫人》。
居斯塔夫·福楼拜,法国著名作家。1821年12月21日出生于法国卢昂一个传统医生家庭。福楼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进行真实细致描写记录的同时,超时代、超意识地对现代小说审美趋向进行探索。
福楼拜的“客观的描写”不仅有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又有自然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特点,尤其是他对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的推崇,已经包涵了某些后现代意识。
19世纪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左拉认为福楼拜是“自然主义之父”;而20世纪的法国“新小说”派又把他称为“鼻祖”。
2、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3、斯汤达 法国著名作家、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先驱 ,代表作《红与黑》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本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
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
《红与黑》在今天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枚最为璀璨精致的艺术宝石,是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4、亚历山大·仲马( 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又称大仲马,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世界文学名著《基督山伯爵》的作者
亚历山大·仲马,又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5、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代表作《恶之花》
法国诗人。1821年4月9日生于巴黎。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继父欧皮克上校后来擢升将军,在第二帝国时期被任命为法国驻西班牙大使。他不理解波德莱尔的诗人气质和复杂心情,波德莱尔也不能接受继父的专制作风和高压手段,于是欧皮克成为波德莱尔最憎恨的人。
但波德莱尔对母亲感情深厚。这种不正常的家庭关系,不可避免地影响诗人的精神状态和创作情绪。波德莱尔对资产阶级的传统观念和道德价值采取了挑战的态度。他力求挣脱本阶级思想意识的枷锁,探索着在抒情诗的梦幻世界中求得精神的平衡。
有什么好看的悬疑类的小说吗?
《双宇》不错,故事很奇特,色情、凶杀、幽灵、外星人一个不缺,很刺激,但最后都会科学解密,经典必看。
摘录一段双宇的情节:
表面上看,这个洞有一人高,洞口凹凸不平,但也十分寻常,洞内隐隐约约能看到什么,但又看不出是什么,有一种让人想去探索的冲动。最奇特的还不是这个洞本身,而是在这个洞的两边,毅然矗立着两个人形的石雕。人形石雕头大身细,像两个带着帽子,值班站岗的军人。
此番情景,让人不寒而栗,这些东西表明了,它们绝对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雕琢的产物,想到这里,星环对着下面的人大声叫道:“谭智龙,你们快来看,这里有个洞,还有人造的雕像。”
人为的雕像,这个信号就像是晴天的霹雳,击中了谭智龙,让他十分激动,同样冯子博也来了精神,两个人并排着迅速的爬了上来。
登上一个小平台,这里站下他们四人,已经没有多少的富余。虽说是弹丸之地,但对他们来说,算是特别的重要,因为大家都累得不行了,正需要休息。
还没等大家喘过气来,谭智龙就挤到了最前面,照着洞口和那雕塑不停的查看,他意味深长的说:“这雕塑,好眼熟啊!好像在哪里见过。”
晴丹看着谭智龙小声的问:“老谭,你没开玩笑吧!这奇怪的东西,你还见过。啊!该不是杀你的那个黑影......”
谭智龙并没有被晴丹惊恐的语气所吓到,显然,晴丹的猜测是错误的。谭智龙想了半天吐出几句话:“和那个黑影没关系,我,我也说不清,只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的确是人为的痕迹,这说明,这里有文明的存在,说不定,就是尼雅。”
听到谭智龙的话,晴丹才仔细看了一遍,甚至还摸了摸雕塑的头。疑惑的说:“这尼雅人的雕刻水平,也不怎么样嘛,你看,这种雕塑我们都能做。”
的确,这雕塑粗一看,是个石像,但仔细一看,却看不到任何细节。如果有人说他是天然形成的,也不为过。特别是头上,一般的人物雕塑,都会雕刻面部特征,比如眼睛、鼻子、耳朵等。就算没有这些,也应该有一些面部的骨骼流线。可眼前这两块门石,除了有人的躯干和四肢,就只有一个圆圆的大头,其他的一概空白。
冯子博疑惑的问:“这真的是尼雅人做的吗?我怎么觉得他更想地球人的手法。不过嘛,在这里发现地球人的雕刻,不是更奇怪吗?”
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蒙了。星环看着他们个个一筹莫展,无聊的说:“你们在这里讨论猜测了半天,不如直接进去看看,就不一目了然了吗?”
谭智龙说:“这洞,看起来阴森森的,要进去,你们谁走前面,我可不敢走前面。”
晴丹对谭智龙翻了一个白眼,说道:“瞧你这出息,人高马大的,胆子还这么小,我来开路吧!”说完,挤到了前面。
见晴丹要走第一个,星环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说道:“这可是外星球,大家都要当心,还是我走前面吧!好歹,我也是破冰者,你们紧跟着我进去就行。”
星环把晴丹拉到了身后,端着一把没有子弹的空枪,走了进去。
刚一进洞,她就傻眼了,这洞内,空间虽不大,但是却十分规矩。洞的两边,是垂直的墙壁,洞的顶上,是拱形的构造,一切的一切,仿佛似曾相识。而最让星环眼前一亮的,还是洞内墙壁之上,那些奇奇怪怪的图案。
这些图案,呈现一种鲜红色,在本就偏红的岩石上,还是能清楚的分辨出来,这说明它,确实红得很鲜艳。画面上,有类似人物的图案,也有类似动物和花草的图案。
那些人物,画得十分简单,基本都是一笔画成的单线,但那动态,却栩栩如生,依稀还能看到他们不断的在移动。人物的头顶,是一个超出身体几倍的巨大头颅,那头颅,又圆又扁,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飞碟,又像是是动画片里的蝌蚪。而且,这种人物形态,与洞口的雕塑,是惊人的一致。
星环认真观察,那画中人物的手上,拿着两样奇怪的东西,有些人,拿着一根形式开叉的物体,就像是一根木丫。而另一些人的手中,却拿着弯弯的东西,就好像是我们用的镰刀。
正当她仔细揣摩画中的内容,身后的谭智龙突然吃惊的说道:“这,这些画,好熟悉!”
见谭智龙心神不定,表情诡异,星环问道:“你又见过,刚才在外面你也说你见过,现在你又说你见过,那我问你,这些,是什么东西。这是尼雅人吗?”
谭智龙沉默无语,一时间,气氛相当尴尬,这种尴尬可不是一般的那种尴尬,而是带着一种神秘和诡异的宁静。
为了打破这种不祥的感觉,星环说道:“好了,大家都不要疑神疑鬼,疑心生暗鬼,不要把自己的看到的,与自己的经历划等号,很多东西,就是巧合。我们继续前进,走吧!”
说完后星环往前走去,其他人也还算老实,一个都没落下。走过这段鲜红的隧道,眼前豁然开阔,出现了一个较大的空间,在这房间的中间,摆着一个奇怪的东西。它直直的挡在众人面前,吸引了所有人的视野。
这东西,下面有一个底座,底座之上,是两个交叉的支撑腿。支撑腿上,有一个圆柱形状的巨大东西,横卧在那里。乍一看,就像是一件摆放在玄关的装饰品,不过就是大了些。
还没等星环说话,就听到谭智龙一惊一乍的说:“这,这是木鼓!”
其他三个人都疑惑的看着谭智龙,他神情紧张,支支吾吾了半天。见他心事重重,星环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你没事吧,要不休息一下,我感觉你好像很累!”
谭智龙打断了她的话,直直的盯着那东西,他说:“不,我不累,从我进来开始,我就觉得很熟悉,我一直在想,却怎么也想不出来。直到看到了这个,木鼓。我才恍然大悟,这些,都是我以前在一个少数民族的村子里看到的东西。”
晴丹好奇的问谭智龙:“木鼓,又是什么东西?”
谭智龙看了她一眼,然后一直盯着木鼓,神秘的说:“木鼓,是佤族的一种乐器,但这可不是一般的乐器,在佤族人心中,它可是通灵之器。”
“通灵!”晴丹惊讶的叫道。
“对,通灵之器,通天之鼓。相传,只要敲响木鼓,群山震荡,便可以与祖先和神灵通话。”谭智龙说。
一旁的冯子博接过谭智龙的话说:“这东西我也知道,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生命靠水,兴旺靠木。传说当初,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一场巨大的洪水几乎是吞噬了陆地上所有的生命。而佤族之所以能够繁衍壮大,就是因为当时,木依吉神将一只木槽丢给了佤族人。所以从远古时期,佤族人就将这木槽,看作是本民族的母体,给予了最高的崇拜。”
谭智龙带着恐怖的语气说道:“但是这木鼓,原本是不具备神力的,要想具备神力,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祭祀。由于这木鼓取材于高大的红毛树,在坎树的时候,要选好良辰吉日,白天的时候,劫杀数头水牛祭神;晚上的时候,在这红毛树下祭祀之后,方能开始砍树。不过,砍好树之后,不能立即回去,还需要杀活人祭祀之后,把这人头挂于树叉上,另外选个良辰吉日。在这佤寨,曾经还要一个可怕的说法,木鼓响,人头痒。”
听到冯子博的话,星环不由得打了个哆嗦,可听到谭智龙后面的话,那她就真是浑身冒出冷汗。
虽说类似的祭祀活动,我国自古就有,星环也心知肚明,这都是愚昧落后的封建迷信。说到底,这就是古人的一种信仰,一种心灵的寄托。可当你在这地下深处,还是在一颗未知的星球上,看到这种地球人的东西,那可就不正常了。
带着这样的疑惑,星环好奇的问:“两位大师,你们能给我解释下吗?为什么这地球少数民族的东西,会在这里出现?这里,可不是地球啊!”
一直认真听讲的晴丹,也开始说:“对啊,这是怎么回事啊!难道,我们一直都在地球上吗?”
谭智龙摇摇头说:“我们确实已经离开的地球,这颗行星,绝对不是地球,这点,我可以肯定。但是这东西,我也有点蒙了,难道真有这么多巧合,或许,难道还有其他隐情?”
虽说大家都有手电筒,但仅靠手电,光线依然昏暗,为了刺破黑暗的气氛,星环说道:“要不,我们进去看看,经验告我,一般在里面都会有线索。”
晴丹调侃的说:“你这么有经验,难道你经常干这事?”
星环回复道:“当然有啊,上次发现毕加号,我就经历过了一回,那时,我还是一个人都没怕过。只要我们冷静沉着,真相必然主动浮出水面。”
见他们都有点怕,星环只能硬着头皮,一马当先,走在最前面。他们刚一转过木鼓,就看到木鼓的后面,有一排长长的通道,通道的两旁,有很多小木叉,木叉的上面,挂满了人的头颅骨。那场面,虽说没有血腥,依然相当惊悚恐怖。
星环怕吓着其他人,就先给他们打了一个预防针,把前面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们,这样,晴丹他们才半闭着眼睛,跟着她走了进去。
走在这通道内,两边都是阴深深的白骨,那白骨的黑眼洞死死的盯着他们,见晴丹他们头都不敢偏一下,低着头,颤颤悠悠的,一个紧接着一个走着。星环本想恶作剧,吓一吓他们,但是想到大家还没有脱离危险的境地,于是便放弃了。
走出这鬼一样的洞,星环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们进入了一个更大的空间,用电筒射了一下,前面出现了一道石门。石门的两边,凌乱的画着各种图案。左边的图案,看上去很生动,画的是一个丰满的古代女子,手拿一个漂亮的盒子;右边是另外一个雍容华贵的女人,手持一把纸伞,微微一笑。忽然,一个念头从星环大脑中一闪而过,这些绘画,这道石门,不就是刚才她讲的那个,疑似杨贵妃墓案子里的那个石屋子吗?
当她亲眼看到这些,和以前案件里的国宝,一模一样的东西,星环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眼睛。她用力的挤了挤眼,抬头看看,没看花啊!到底是怎么呢?难道在做梦吗?
带着异常平静的语气,星环说道:“你们觉得,我们是不是在做梦?你们看这石屋,和我故事讲的那个,一模一样。呵呵,我们是在做梦吧!谭智龙刚才在外面看到了古老佤族的遗迹,进来以后,我们又看到这些,这完全不搭边的东西都凑到了一起,绝对是梦境。”
晴丹听完,用力的踢了我一脚,并说道:“疼吗?”
这一脚虽然不重,但是依然能够感受到痛楚,星环感受一会以后说:“疼,看来不是在做梦。”
谭智龙神神道道的说:“哈哈,我们一定是出现了幻觉,对,一定是幻觉,这鬼地方,我不想在进去了,你们自己进去吧,我要坐下来,让大脑休息一下,或许,这些幻觉就会自己消失。我不走了,不走了。”说完,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抱着头眯着眼。
说是幻觉,星环也相信,毕竟这看到的东西,也太过于离奇诡异了。她一直站在那,看着谭智龙,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晴丹看星环有些为难,于是说:“干脆,我们退出去吧,继续爬上去,先到了地表在说!毕竟这里,阴深恐怖的,这前面又是一古墓。”
冯子博也点头同意,但星环这人有一个习惯,遇到什么不解的问题,就非要查他个水落石出不可。这也许就是多年做警察一来,形成的思维定式。于是她说服大家说:“我们这是干什么来了,我们是来逃命的吗?我们是来找尼雅文明的!现在这些,谁敢保证与尼雅文明没有关系,既然不能排除,为什么要停滞不前。晴丹,你可也是一个警察,难道你不想知道真相?谭智龙,你好歹也是个科学家,难道这点探索的勇气都没有吗?刚才在外面,这么多的发光怪我们都没怕,现在就一堆石头,就摧毁我们的意志了吗?还有冯老,你可是老江湖了,这点黑暗就让你望而却步,我以前,还把你视为偶像,偶像可不是这样胆小的!”
这些话虽然不好听,但也能激励人,人就是这样,当你自己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再多艰难困苦,也照样能办到。在星环的严厉批评下,晴丹好像是找回了点什么。
她坚定的接着说:“我觉得星环说得没错,我们本就是来慷慨赴死的,死都不怕,还怕这些鬼怪吗?更何况,这哪有鬼怪啊!别忘记了,我们的领导,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还在期待着我们,期待我们能顺利完成任务,现在,疑惑就在眼前,我们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者,只能是勇往直前,这一点,不必商量了。走,进去瞧瞧!”
要说这人心可以被传染,一点也不假。恐惧可以相互传染,这勇气,一样可以互相激励。冯子博在星环和晴丹的激励下,也展示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无畏勇气,摩拳擦掌,一个人蹿到了最前面,领着队伍说:“走,这次我走前面,我怕什么,我什么都不怕!”
说完,就用手推开了那道石门。石门虽不大,但是确实很重,冯子博推了半天,也只是勉强打开了三分之一。星环拉起了处在崩溃边缘的谭智龙,跟着晴丹,一起帮忙推。人多就是力量大,众人一起用力,很快就完全打开了那门,门的里面,果然出现了星环预料之中的那个东西—石椁。
眼前这个石椁,与之前案件里的石椁完全是一模一样,一样的雕花,一样的绘画,一样的精美,一样的诡异。除了这石椁,室内空无一物,很显然,这个秘密,必定在这石椁之中。
星环对他们说道:“看来,我们是别无选择了,只能是打开这个石椁,或许里面,有我们想知道的答案。”
晴丹小心翼翼的围着石椁转了一圈,观察了一会。对星环说:“恩,我也觉得,我们打开这个石椁,才能窥探到我们想知道的答案。”
说完,叫星环一起用力,推开石椁的盖板。这时,依旧一言不发的谭智龙像是忽然被打了鸡血,猛的跳了起来,那头都差点撞到了岩石上。见他表情惊恐,神情夸张,像是中了邪,又像是故意在装怪。他不停的叫道:“别靠近我,我会武功,我还有枪,滚,都给我滚开!”
看谭智龙疯疯癫癫的,晴丹上去就是一大耳光,打得这位物理学家满脸的通红,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星环夸赞的说:“晴丹,治谭智龙,还是你行!”
晴丹得意的说:“这小子,从小就被我揍,我就讨厌他那熊样,男人不像男人。”
冯子博看了谭智龙一眼,叹了气说:“哎,这谭智龙又是心神不宁,这家伙,大脑活动异于常人,很容易引起用脑过度,所以说,绝顶聪明的人,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间,不是没有道理的。我看,先把他安抚到一旁,休息下吧!”
星环让谭智龙坐在石室大门的旁边,让他做个门神,这位门神,倒也称职,自从坐下以后,就规规矩矩的待在那里,一言不发。安排好了谭智龙,她来到了石椁的右上角,用手推着石椁盖板,晴丹和冯子博站在右下角,两个人一起用力,跟她差不多打个平手。
几次用力以后,石椁盖板被掀开了,当他侧向落地之后,还是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不过还好,没有出现其他的问题。几个人探头一看,那石椁的中央,放着一个棕褐色的骨灰盒,盒子上却出现了一个黑白的现代女子的照片。冯子博看着照片惊恐的叫道:“啊!叶香!是叶香。”
在这张诡异的照片面前,星环的全身一阵阵冒着凉气,头皮发麻,仿佛前后左右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她,心里逐渐蜷缩成一团,很想闭上眼睛,在也不敢凝视这诡异。冯子博显然比她更怕,他一连退了好几步,还差点踩到了谭智龙。
面对接二连三的诡异,晴丹到是略显沉稳,虽很吃惊,但是却没有表现得非常惊恐。他似乎是看出了什么,双手伸进了这石椁,她似乎想要去拿叶香的骨灰盒,就在这时,星环上前迅速的一把抓住了她。
对她说:“晴丹,你要干什么?你,你没事吧!”
晴丹看也不看她一眼,一直盯着那骨灰盒,淡定的说:“我不是要拿它,我是要打开这个盒子,我知道里面,有我想看到的东西。”
星环用诧异的目光扫过她的脸,她的脸一本正经的,不像是在开玩笑,更不像是中了邪。于是小声问道:“这里面,有你想看到的,什么东西?”
她依旧是盯着这盒子,依旧是冷冷的说了一句:“有,我的恐惧!”
“你的恐惧!你在说什么?”星环不解的问。
这下,晴丹终于看了她一眼,那眼神,充满了力量。停顿一会以后,她说:“我什么都不怕,所以我什么都看不到,但是,除了一样。就是浩志伦送给我的结婚礼物,水晶鞋。在他死后,我每次看到这水晶做的小鞋,都会彻夜难眠。我怕的不是他的死,而是他生前对我的好,而这鞋,就像是魔咒,浓缩了他对我所有的好。这些好,一直陪伴着我,也同样一直折磨着我,让我至今都无法自拔。这种恐惧,你,懂吗?”
看着晴丹那眼神,里面确实充满了恐惧,这种恐惧与谭智龙和冯子博的完全不同,这种恐惧带着满满的凄凉与孤独,于是星环慢慢的松开了她的手。
晴丹渐渐打开了骨灰盒,她用电筒一照,果然,一双麻将大小的水晶鞋,工工整整的摆放在里面,折射出的闪光,如同钻石,却又比任何钻石更幽暗,更孤独。
晴丹毫不犹豫的拿出了水晶鞋,放到手中,凝视了很久。然后用电筒对准了她,正面对着星环他们大声的说:“这就是我的恐惧,我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那一刻被永久的锁定住了。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主要流派?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巨变密切相关。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西方社会迅速进入信息时代,大规模的机械复制和数码复制技术使信息迅速膨胀。一方面,图像和影视文化对传统文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文学作品通过网络等电子媒介方便地扩散,网络平台为普通人提供了廉价迅捷的作品发表途径,五花八门的文学形式如网络文学、超文本小说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这些新因素不断挤压着现代主义精英文学的生存空间,日益把文学推向大众化、平民化和娱乐化。文学艺术日渐失去昔日的光环,作家们也不再板着面孔对待读者和文学本身,而是更多地采取一种戏谑、调侃的态度。不仅调侃读者,也调侃文学和文学传统本身。另外,20世纪后半叶西方流行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也对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现代理论家对宏大叙事的消解,对差异和不稳定性的推崇,对本质中心等深度模式的解构和对意识形态的不信任引发了作家们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极端者甚至发展为一种无所谓的虚无主义态度。追求建设性的目标似乎已经失去了意义,尽其所能打破传统才是唯一的目的。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共同特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虽然各具特色,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特点的。很多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主题、形象、情节和语言都呈现出不确定性)、创作方法的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从20世纪文学发展的轨迹看,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继承、背离和超越。它们继承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批判和创新精神,并进一步将其推向极端。从艺术形式上看,如果说现代主义对文学表现形式的探索还停留在打破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传统手法并力图有所创新的阶段,那么后现代主义文学则倾向于放弃艺术形式,甚至从根本上反对艺术形式本身。从思想倾向上看,如果说现代主义文学对西方文化还抱有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对人生的无意义和世界的荒谬性还表现出痛苦和焦虑,,那么后现代主义作家则换了一幅嘲讽和调侃的面孔,他们相信,与其毫无结果地思考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如对它们投以轻蔑的一笑。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组成
“后现代主义”文学包括多个文学流派,主要有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
存在主义文学虽然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繁荣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但是对后现代文学,特别是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和“新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存在主义文学承袭了存在主义哲学对于人的存在的关注,作家们通过文学创作表达对存在的哲学思考,探讨存在的荒诞性、人的存在与本质之间的关系、人的自由选择等问题。代表作家有萨特、加缪和波伏瓦等。
荒诞派戏剧于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后流传到欧美各国。荒诞派戏剧在内容上力图展现世界的“荒诞”以及在“荒诞”世界中人类的异化、苦恼、烦闷和孤独的情绪。荒诞派戏剧在艺术手法上具有反传统戏剧的独特性:传统的戏剧情节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破碎的、看似缺乏连贯性的片段;典型的人物形象被抽象化、平面化的人物所取代;人物语言深度化模式被打破,代之以看似毫无目的的、缺乏逻辑性及深度涵义的人物对话。总而言之,荒诞派戏剧以反传统戏剧的“荒诞”形式表现“荒诞”主题。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主要有法国的尤奈斯库、阿达莫夫、让?热内,英国的贝克特、品特,美国的阿尔比等。
新小说与荒诞派戏剧同一时期兴起于法国。新小说提倡对传统小说的反叛,其共同的艺术旨趣是:不再追求小说对于意义的揭示,却表现出怀疑一切信仰的精神危机;打破传统小说中的故事性与情节性,力图以此方式展现世界的荒诞;不再以人为中心,侧重描写物的世界。娜塔丽?萨洛特、罗伯一格里耶、布托尔、西蒙等是重要的新小说家。
“垮掉的一代”是二战后美国的一批作家,他们受到法国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反叛原有的价值体系,关心人的生存状态。他们的创作表现了时代特征以及一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垮掉的一代”在行为上表现出对社会压抑的反抗,他们的作品中也塑造了反叛的形象。这类形象往往狂放不羁,蔑视一切,并以放纵、堕落、颓废甚至犯罪来表现自身的反叛。“垮掉的一代”在艺术手法上主张对高雅艺术特点的抛弃,作品的结构往往是自由的,语言风格狂放甚至粗鄙。凯鲁亚克、金斯堡是代表性作家。
黑色幽默是美国六七十年代颇为流行的文学流派。其主要特点是以调侃轻松的语言和滑稽可笑的外在形式,表现压抑、沉闷、绝望的情绪和对荒诞世界的思考,因此它又被称为“绝望的喜剧”和“绞刑架下的幽默”。主要作家有海勒、冯尼格特、品钦等。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于拉丁美洲,60年代达到高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融会了印第安精神和拉丁美洲本土文化,表现出作家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这在后现代主义文学范围内是与众不同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多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同时往往又带上神秘的魔幻色彩。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主要有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危地马拉的阿斯图利亚斯、墨西哥的鲁尔福等。
除了以上后现代主义代表性作家之外,20世纪后半叶西方文坛还涌现出如下优秀作家。
韦斯拉瓦?辛波丝卡(1923一),波兰著名女诗人,《存活的理由》(1952)是她的第一本诗集,《一百个笑声》(1967)是她的成熟之作,《桥上的人们》(1986)标志着她诗歌创作的高峰。辛波丝卡的诗多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元素,通过隐喻揭示生命的本质,表现现实的荒谬和人性的愚昧。她认为,诗歌以好奇、求知和探索为翅膀而飞翔,扩大了人类的生活领域,使之涵盖我们内在的心灵空间,也涵盖我们渺小地球悬浮其间的广袤宇宙。辛波丝卡获得了199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伊姆雷?凯尔泰斯(1929一),匈牙利著名作家,出生于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二战期间在纳粹集中营里渡过了四年痛苦岁月,这一经历使他对人类的本质和生存状态产生了严肃的思考,他的处女作《无形的命运》(1975)就是以集中营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小说《给未出生孩子的祈祷》(1990)和散文集《作为一种文化的大屠杀》(1993)、《沉默的瞬间,当行刑队子弹上膛时》(1998)等。2002年因其“捍卫了个人对抗历史的残暴专横的脆弱经验”而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匈牙利作家。
米兰?昆德拉(1929一)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生于捷克布尔诺市,60年代提出了自由创作的要求,1968年“布拉格之春”之后被解除公职,著作也遭到查禁。1975年,昆德拉到了法国,用捷克文创作了小说《生活在别处》(1979)、《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985)等,又用法文创作了小说《不朽》(1990)、《慢》(1995)、《身份》(1997)、《无知》(2000)和文论集《小说的艺术》(1986)、《被背叛的遗嘱》(2002)等。昆德拉把他对存在、政治、时代的多重思考在小说中融为一体,他的作品有着深刻的哲理蕴涵。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当代意大利乃至整个西方的优秀作家,生于古巴,两岁时随父母回到故乡意大利圣莱莫。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占领期间,卡尔维诺参加了当地的游击活动。卡尔维诺70年代创作的作品颇具后现代主义风格:《看不见的城市》(1972)以新颖的方式讲述马可波罗为成吉思汗描述皇帝所看不到的城市:《命运交叉的古堡》(1973)按照塔罗牌的图案来安排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展现人物的经历与命运;《寒冬夜行人》(1979)是卡尔维诺后现代作品的代表,小说中时空交错、人物互换,超理性与超现实成为该小说的独特之处。
若泽?萨拉马戈(1922一),葡萄牙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罪恶的土地》出版于1947年,他最有名的小说是《修道院纪事》(1982),其他重要作品有《里斯本围困史》(1989)、《盲目》(1995)和《暂停死亡》(2005)等。1998年因其“极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使读者重温了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个用葡萄牙语写作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6一),奥地利女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在奥地利享有民族“文学良心”的独特地位。她很小就开始写诗,21岁时发表了首部诗集《丽莎的影子》(1967),1974年因长篇小说《女情人们》而一举成名,自传体小说《钢琴教师》(1983)被改编成电影后获得2001年第54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她的小说激烈地抨击了男性社会和等级社会,经常表现性、暴力、犯罪、权力等主题。2004年因其“用充满乐感的语言和韵律,来表现这个充斥着陈腐和压抑的社会的荒谬”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什么作品?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目前为止,惟一一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儿童小说,更是一部著名的集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的教育性优秀儿童作品,将北欧美丽的自然风物与人心灵的陶冶巧妙地熔于一炉,成为了童话史上一部难以逾越的罕世经典。
童话《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由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
塞尔玛拉格洛夫,又译名塞尔玛·拉格洛芙。女作家,瑞典人。1909年因为“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瑞典第一位得到这一荣誉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文学奖的女性。
拉格洛夫终身未婚,但全世界有无数热爱她《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孩子。八十二岁高龄时,由于脑溢血在她热爱的马巴卡庄园逝世。
这部童话出版以后,被指定为全瑞典学童的必读课外读物,并译成50多种文字流传世界。由于这部作品的成功和广泛流传,许多喜爱这部作品的读者甚至从丹麦、挪威和德国来看望作者拉格洛夫。在瑞典,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就是用尼尔斯这个名字命名的。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小主人公尼尔斯虽然因为受到小精灵的惩罚变成拇指大的小人,但是就是因为变小,才有可能骑上家鹅马丁的脖子为环游世界提供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将他之前一贯喜欢虐待家里动物、厌恶学习、喜欢搞恶作剧的形象和变成小人经历多种困难挫折、变得有同情心、善良正直的形象形成对比,这一对比很明显地反映出小主人公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荒诞的故事却蕴育这样的成长的主题:骑鹅旅行的过程既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自己成为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同情心的人的过程;不仅是尼尔斯视野逐渐扩大的过程,也是他内心变得强大、精神世界变得丰富的过程。在这个成长的过程里,尼尔斯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他抛弃之前的恶习,渐渐地展示给人们的是真善美的品格。整个童话故事以责任、爱心、智慧为理想追求,更体现了人和动、植物美好和谐相处的画面。
尼尔斯是作品里唯一人类的代表,开始飞行时,野鹅领头阿卡不接纳尼尔斯在飞行队伍中,他认为人类是动物的敌人,所以不能让尼尔斯同去拉普兰。但尼尔斯通过勇敢和智慧,帮助野鹅群战胜狡猾的狐狸,成功解救一只野鹅,才缓和了尼尔斯和野鹅群紧张的关系,也为尼尔斯赢取了阿卡的信任。只有人和动物互相取得信任和尊敬,才可以和谐共处。尼尔斯通过自己的智慧、勇敢和真诚成功化解了人和动物之间的矛盾,说明人和动物是能够成为好朋友的。尽管这些故事看似荒诞,但是作者却告诉读者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人只要善待动物、善待自然,学会与动物协作,与自然相处,人将会和自然成为最亲密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