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望江亭是哪派代表作品

代表着不同的杂剧创作流派,他在《宋元戏曲考》中说,所以很多时候元曲专指杂剧,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被人称作是元曲第一佳作,保留下来的作品也以历史题材和男女爱情为主,这戏曲频道盛播不衰的大多是京剧老板(音配像)?...

望江亭是哪派代表作品,他们有哪些传世经典?

直接上答案,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他们是元代杂曲作家,代表着不同的杂剧创作流派,所以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咱们先说元曲,再说四大家。

元曲

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这种简单明了的归类方式,功劳是清朝人王国维的,他在《宋元戏曲考》中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数千年来,枝蔓纷杂的文学形式,被王国维一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简明地归纳出来了。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于元代形成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但由于杂剧更普及,所以很多时候元曲专指杂剧。

杂剧其实在宋朝已有之,只不过宋朝的杂剧,多以滑稽搞笑为特点,还没有正式成为戏曲文化,到了元朝,杂剧才有了统一的形式——每本四折,开头或每折之间有楔子,内容以抒情的曲文为主,间杂以宾白和科范,是舞台表演的专有形式。

散曲就比较简单了,是只用于清唱的歌词,内容形式跟词差不多,只是在语言上更加通俗,在格律上也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

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周德清,在中原新韵中,第一次把四人并称,但没有称“四大家”:

“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有关、郑、白、马。一新制作。”

直到明朝,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才第一次有了四大家之说:

“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

关汉卿:

一般以关汉卿为四大家之首,他一生共创作杂剧60多出,散曲也有小令40首,代表作就太多了,如《窦娥冤》、《单刀会》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杂剧,其中《窦娥冤》更是被列入世界大悲剧行列,还有《一枝花·不伏老》中那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更是既污又有型。

白朴:

白朴的作品,写野史传说、鬼怪妖精的为多,他的创作特点是善于描写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比如《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把杨贵妃的千娇百媚就描写得十分生动。

马致远:

马致远大家都十分熟悉了,一曲《天净沙·秋思》让他成为了四大家中最有国民度的以为。马致远这个人非常有抱负,从他的名字中就能看出来,姓马,名致远,字千里,号“东篱”,是致敬陶渊明。

马致远有一曲《汉秋宫》,描写王昭君的传说故事,被人称作是元曲第一佳作。

郑光祖:

郑光祖比较倒霉,因为他的生平事迹鲜有纪录,他的作品和事迹,只能从侧面考察,让人难以捉摸,保留下来的作品也以历史题材和男女爱情为主,如《虎牢关三战吕布》,其中最著名的则是《倩女离魂》。

为什么央视戏曲频道老是播那几出戏?

对这个答题,笔者深有感悟,个人见解,应题而答。

笔者晚上看手机、写点创作,习惯带看电视,正常情况下,确定的3个频道是央视9套(纪录)、10套(科教)、11套(戏曲)。

这戏曲频道盛播不衰的大多是京剧老板(音配像),“范瑞娟、袁雪芬”主演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播过;“王文娟、徐玉兰”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却很少播过;黄梅戏电影都是60年前“严凤英”演的《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附马》;

八零版的《龙女》却没播过,可能“龙女”的饰演者“马兰”早年已退出了黄梅戏舞台,没有必要再树她的形象了。

也有可能是版权的问题,老版的演员大多已寿寝,而新版的演员还要播放提成。

象歌剧电影《刘三姐》也停播了一年多,可能这里的故事情节与现在时代的背景有出入;另一原因,“刘三姐”有几句对歌的台词含有刻薄、侮辱人格的倾向,不适合当前注重礼仪的教育形象。可前几天戏曲频道在黄金时间又播映了一次《刘三姐》,有些事叫人难猜。

怎么看待王蓉蓉的艺术水平和地位?

京剧张派著名青衣都有哪些?

京剧的张派创始人是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张派艺术唱腔华丽悠美,演唱技巧很高,也被称为四大名旦之后的“第五大名旦”。

(张君秋)

张君秋艺术受王瑶卿、梅兰芳影响很深,同时又兼收并蓄,发挥自己嗓音高低不挡、宽厚甜润的特点,尤其是在北京京剧院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李多奎诸多前辈名角的合作演出中,编排了大量新戏,更有京胡何顺信、京二胡张似云的帮助,其唱腔艺术精美典雅,为业届和戏迷广为赞誉。

其门人弟子桃李满天下,票届也几乎呈现“十旦九张”的盛况。

其中著名的弟子门人有这些:

1、吴吟秋:

张君秋大弟子。1931年生于苏州。自幼学戏练功,师承郭建英、程玉菁、李香匀、何佩华、南铁生,并得梅兰芳、荀慧生大师指点、提携。

1954年拜张君秋为师,深得张派艺术真谛。

在表演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2、薛亚萍:

早年跟随张先生学艺,嗓音甜亮高亢,善用虚实对比。继承发展了张先生演唱中的技巧部分,善用气息点唱法,为张派最佳传人,有“小张君秋”之称。

薛亚萍外祖父是京剧名净李春恒,母亲李婉云也是京剧名旦,自幼随母学戏,特别对张(君秋)派艺术更加酷爱。

后经陈少霖引荐,于1962年拜张君秋为师。

1968年入山东省京剧院任演员。

在学习张派艺术特有的演唱风格和技巧时,刻苦钻研,悉心领会。终于“练出了圆润的后膛音和清柔的鼻音,以及似断非断,收放沾连的张派‘点唱法’”在继承张派艺术的基础上发挥其优势,唱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特色。她的演唱方法深得张君秋先生的真传,科学的发声方法使得她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嗓音。

(张静琳)

3、张静琳:

早期张先生弟子,曾为张君秋《缇萦救父-选场》音配像,后不知所踪。

有媒体说其曾在电视剧《红楼梦》中饰晴雯,后改名安雯。

(杨淑蕊)

4、杨淑蕊:

因早年习学过梅派,唱不一定是张派中最好的,身上是张派门人中最漂亮的。

杨淑蕊生于1946年。1958年考入北京戏曲学校,师从华世香、贾世珍、张蝶芬、雪艳琴等,专工青衣及刀马旦。1966年毕业分配到北京京剧团,与谭元寿、马长礼、周和桐等同台演出,1978年后,因其悟性强、体现准、有分寸,受到张君秋先生的赞赏和偏爱,亲加指点,学得了张派艺术在演唱中的用气方法,懂得了如何刻画人物。

1981年初拜张君秋为师。

她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勇于改革,塑造了众多符合当代观众审美趣味的新人物。曾多次出国演出,受到国外观众的好评。

近年来,她移居美国,向美国各大学朋友介绍及讲授京剧艺术,并在美国各大城市演出传统京剧,得到热烈欢迎和好评。

(王婉华)

6、王婉华:

张早期弟子,武汉京剧院演员。

1962年拜张君秋为师(彼时北京京剧院和武汉京剧团走马换将,高盛麟赴京演出,收李可、杨少春、茹元俊、俞大陆,张君秋收陈瑶华、王婉华),有名段欣赏录像资料。

(宋玉珍)

7、宋玉珍:

张先生早期弟子,1966年毕业于河北省戏曲学校,同年分配到河北省京剧院工作。师从腾雪艳、孟广亨、罗惠兰、杨荣环等。

1984年拜著名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为师,并得到何顺信、张似云亲授。

其子为著名男旦刘铮。

8、张学敏:

天津的早期张门弟子(与张君秋先生女儿张学敏同名)。

嗓音极佳,有坤旦不常有的厚实音,有些录音几乎和张先生的录音难分彼此,以假乱真。张学敏1960年考入天津戏校,1962年进入天津市京剧团。

1979年拜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门下为徒,并亲聆张先生的指导与传授。

从此努力刻苦钻研张派艺术,并在演出中全方位的体现了大师的艺术风范。多次出访全国各地及港澳台演出,受到广大国内观众和港澳台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盛年的代表视频资料是与邓沐玮杨乃彭合作的《大探二》。

9、王蓉蓉:

现今比较有名的张派弟子,嗓子亮是其特点。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经受教于王玉蓉、蔡英莲、艾美君、马宗慧、张玉英、万凤株。

后拜张派创始人张君秋先生为师。是当今京剧舞台上中青年演员中之佼佼者。

10、董翠娜:

山东张派弟子,烟台京剧团演员,后嫁张君秋先生公子张学浩。

1987年曾以《望江亭》获电视大赛一等奖。

曾为张君秋《状元媒》《大探二》《祭塔》《年年有余》音配像。

11、赵秀君:

天津青年京剧团旦角演员。

生于1969年,1987年毕业于天津市戏曲学校,工青衣,艺宗张派。先从李近秋、张学华及蔡英莲习艺。

1983年拜张君秋为师。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12、温如华:

男旦,张早期学生,唱作俱佳,只是错生了时代。

出生于1947年,195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原是小生行当,后改唱旦角。

1966年毕业,后任战友京剧团编导,小生代表剧目《白面郎君》。

1982年加盟北京京剧院。任旦角主演,主攻张派(张君秋),深得张氏神髓。

后又研习梅派(梅兰芳)表演。兼向南铁生、程玉菁、赵荣琛、孙荣蕙、李德富等男旦前辈问艺。力求继承男旦独有的传统风格。

13、雷英:

张早期弟子,原天津青年京剧团演员。

主攻青衣,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是张君秋先生的入门弟子,八十年代末红遍京津沪港。

后出国,现已回国,偶而登台,曾在纪念张君秋的演出中演过一折《状元媒》。

14、张萍:

张派弟子,扮相酷似早年张君秋,嗓音宽厚。

是最为典型的“青衣”扮相,几乎包揽了张君秋绝大部分剧目的音配像。

15、张学浩:

张君秋先生第四子,早习武生,晚年改学张派,继承家学。

1958年拜京剧武生茹元俊为师,工长靠大武生,毕业后从事京剧武生表演。

由于从小受父亲艺术的熏染和浸润,又有得天独厚的遗传基因,经过多年的潜心研习与雕琢,其神韵酷似其父。近年来他改习青衣,将传承、弘扬张派艺术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并得到梅葆玖先生等老一辈的艺术家的鼓励和支持。

16、鲁霞:张君秋先生的关门弟子,国家一级演员,聊城京剧院院长。

17、赵群:

张门再传弟子,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副教授,国家一级演员。

上海京剧院文武老生傅希如的夫人。

1992年,参加天津市政协举办的一次演出活动时,被张君秋先生称为“一棵难得的艺术新苗”,当即指定她参加翌年在北京举办的“张君秋先生舞台生活60周年纪念演出活动”。

1999年4月加盟上海京剧院任主要演员。

先后师从薛亚萍、蔡英莲、王婉华、梁谷音、 王芝泉等京昆名家。常演京昆剧目40余出,并在十余出新创剧目中出演女主角。2001年获电视大赛一等奖。

基础扎实,嗓音脆亮甜润,音域宽阔,行腔婉转动听,张弛有度,扮相亮丽端庄,表演细腻大方,能够准确地掌握京剧张派艺术的特色与演唱技巧。

18、姜亦珊:

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门再传弟子,薛亚萍、梅葆玖弟子。

姜亦珊,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金唱片奖、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获得者 。工青衣,张(君秋)派,梅(兰芳)派。

在2000年10月纪念张君秋大师诞辰80周年演出期间,有幸拜在张派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薛亚萍门下继续学习张派艺术,成为张派再传弟子,并得到薛亚萍老师悉心调教。2008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派传人梅葆玖先生为师。

与赵群可称“一时瑜亮”,是王蓉蓉之后较出色的青年张派演员。

19、王润菁:

张学敏女儿,外祖父是京剧艺术大师张派创始人张君秋先生。

中国京剧院三团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

受家庭熏陶,曾在张君秋的指导下学戏,197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

1985年升入表演系大专班,主攻青衣花衫。

先后师从:于玉衡、李金鸿、王小蓉、谢锐青、艾美君、蔡英莲、沈世华、陈琦老师,主攻张派兼学梅派。在院期间,法国电视台以《中国戏曲学院的高材生——王润菁》为题拍摄了专题片;日本东京电视台录制了她主演的《天女散花》。

如果诺贝尔文学奖可以颁给去世的人?

诺贝尔规定只有在世的人,才能得奖,很有先见之明。光是中国历史上,有资格得奖的人就太多,我担心诺贝尔的奖金不够发。

屈原

代表作:《离骚》《九章》《天问》《九歌》

一代文学评论大师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屈原“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意思是,屈原的作品影响了不止一代人。

因为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一个是《诗经》,另一个就是楚辞。诗经是劳动人民集体所创。而楚辞,正是屈原所创,可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屈原作为能独享一个节日“端午节”,年年被人纪念的文学大家,作为一个外国人都想把他夺走的历史文化名人。如果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其实是这个奖的荣耀。

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祖师之一,纪念他的节日和粽子,早已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知道,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名为“天问一号”。“天问”一词即取材自《楚辞》中屈原所创作的长诗《天问》,以此提出自己的疑问,表达了对真理执著的追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司马迁

代表作品:《史记》《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后世也被人称为“史圣”。

鲁迅说过,司马迁所作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离骚》是什么地位,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称为史学界的《离骚》,《史记》的价值可想而知。

在《史记》之前,我国就有很多经典的史书作品。孔子的《春秋》,左丘明的《左传》《国语》等等,都是经典的杰作。

但是司马迁的《史记》,是第一次中华历史的集大成之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如果说秦始皇的秦王朝是中国第一个大统一的朝代,那么《史记》就是第一部大统一视角的历史。它也成为“钦定二十四史”的起点。

更何况,在《报任少卿书》里,太史公写下了:“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千古名句。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赞扬张思德时,引用了这一句。

这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人格精神的体现。

司马相如

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二世赋》

汉代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赋,而司马相如是公认的汉赋代表作家和赋论大师,也是一位文学大师和美学大家,后人称之为“辞宗”和“赋圣”。

《子虚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汉武帝刘彻读到的时候,非常喜欢,以为这么厉害的作品,肯定是古代名家之作,叹息不能与作者同时代。历史上得到过这种“恨不同时”级别评价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韩非子,一个是司马相如。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述“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可见司马相如足以和司马迁平起平坐。

而在司马迁的《史记》里,专门写文学家的只有两篇,屈原和司马相如都被立了传。

司马相如在生前就名声远播,他后来去四川做官。当地人激动得夹道迎接,而且从此遵纪守法,尽量不给司马相如添麻烦,当地的西南夷也都停止闹事,都主动请求成为汉王朝的臣子。让其他官员简直羡慕嫉妒恨。

陶渊明

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

陶渊明年轻时也抱负满满,想要为国出力,可惜生不逢时。三十岁时,陶渊明先入了桓玄勤王的僚属。可是桓玄勤王是假,想要谋朝篡位取代晋朝是真。于是陶渊明又加入了刘裕讨伐桓玄的义军幕府,但很快也发现,刘裕同样野心勃勃,其实是另一个桓玄。陶渊明深感自己无力改变当时的世道,又不愿同流合污,于是辞官归隐。

他的作品从此只有洒脱和天地。论自然主义,陶渊明可比美国的梭罗早了1400多年。

他给后世的中国文人展示了另一条心路历程,就是“出世”。完美诠释了孟子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知识分子不是一定要学屈原以死明志,可以寄情山水,在自然间保留本心,也为后世多留下一点文明的火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就好像是理想中的时代,总有一天会再出现。

李煜

代表作:《一斛珠·晚妆初过》《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煜是末流的君主,却是一流的文学大家。早年他还是南唐的国主时,写的词是一派祥和富贵。等到成为亡国之君时,画风一变,晚年的词写尽家国之恨,“于富贵时能作富贵语,愁苦时能作愁苦语,无一字不真。”他也被誉为“千古词帝”。

也许他不该做一个君主,或者,更适合做一个和平时期的君主。“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但是诗家正好又管着国家,就又成了不幸之人。

《渔隐丛话前集·西清诗话》提到宋太祖征服南唐统一中国后感叹:“李煜若以作诗词工夫治国家,岂为吾所俘也!”

就是说,李煜要是能把文学才华用到治国或者军事上,那么能统一中国的可能就不是他赵匡胤了。

能从帝王角度写尽人生起落家国兴亡的,也只有李煜一人了。

李杜

代表作:《李太白集》《杜工部集》

如果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的巅峰,那么李杜就是巅峰的巅峰。对,还是两座巅峰并列。

一位是地上的“谪仙”,一位是人间的“诗圣”。他们既是宗师,也是泰斗。

在唐朝那种大诗人如过江之鲤、群星璀璨的时代,这两位依然能像超新星一样亮彻夜空,是一个时代的光芒,却可以穿越历史,照耀至今,是我们民族文化无上的瑰宝。

一位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一位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所以说盛唐之盛,不仅是经济繁荣、军事强悍和疆域辽阔,更是文明之盛。

好了,无需多言。这两位必须上榜,不接受反驳。

苏轼

代表作:《苏文忠公全集》

历史上,诗词方面和李杜比肩的,苏轼也许够资格。他可谓是文学艺术史上的通才,其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而且还善书法和绘画。

苏轼本身就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唐宋年间对古文运动的贡献,他和韩愈并称为“韩潮苏海”;

在北宋文坛,论散文功力,他和欧阳修并称“欧苏”;

他的诗作,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

对宋词的贡献是开创了“豪放派”,后世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对“赋”这种文学题材也极为擅长,写出了名垂千古的前后《赤壁赋》;

论绘画,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湖州画派,在题画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论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宋四家)之首。

基本上是个榜就能评上。苏轼简直就是名作制造机,因此他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宋代科考的试卷里。那时候的科考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加公务员考试,考生对他也是爱恨交加。

中国历史上像苏轼这样的多项全能选手,也是少见。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

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里,刘大杰说,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就等于剧作家莎士比亚在英国的地位。

《窦娥冤》是我们耳熟能详、老少皆知的故事。能做到这八个字的作品,毫无疑问是传世杰作,早已流淌在我国文学的血脉中。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说:“《窦娥冤》列入世界大悲剧亦无愧色。”

水星上甚至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地位也是天人级别。

汤显祖

代表作:《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在明代,可以和元代的关汉卿比肩的戏曲家,就非汤显祖莫属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物,甚至两人是在同一年逝世。所以也有很多人觉得,汤显祖才是东方的莎士比亚。

赵景深的《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就列举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五个相同点:

生卒年几乎相同;

同在戏曲界占有最高的地位;

创作内容都善于取材他人著作;

不守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

剧作最能哀怨动人。

不管怎么说,汤显祖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都不会输给关汉卿和莎翁。

曹雪芹

代表作:《红楼梦》

论谁可以只凭半部作品上榜,那非曹雪芹莫属。

半部红楼,孕育出博大的红学,后世多少文人,多少年来,还没吃透这部文学巨作。连曹雪芹本人,也充满了各种谜题。

《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中国最受重视的文学作品之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可以超越。

鲁迅

代表作:《鲁迅全集》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对我们后来所使用的白话文影响深远。

他写透了我们民族的根,也喊醒了我们民族的魂。

“民族脊梁”,这四个字用在他身上毫不过分。

其实鲁迅是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的,他曾有一次被提议为诺贝尔奖候选人的机会。

1927年春,瑞典人斯文·赫定来到中国考察,他听说了鲁迅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后,就和语言学大师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便托台静农写信征询鲁迅的意见,可鲁迅却婉言谢绝了。

我们也许会觉得可惜,但对鲁迅来说,并不是什么遗憾。

因为,他无论学医还是从文,并非为了得奖。

几千年历史长河,群星璀璨,我们的文明代代相传长存不断,不是靠一两笔奖金的诱惑或者一两份荣耀的激励,而是因为,这份文明是我们自己的。

高考文学常识?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着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3、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4、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散文中最着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

15、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记》是西汉着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17、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采集、整理、保存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18、《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19、《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组无名氏的短诗,它是对乐府民歌的发展,标志着五言诗技巧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20、汉末建安时期,一批文人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人们称为“建安风骨”。

2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

2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

23、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时期的女诗人。她的五言《悲愤诗》表现汉末政治动乱所造成的人民的疾苦。

24、阮籍是正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五言诗八十二首,总名为《咏怀诗》。

25、陶渊明,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大诗人。他的诗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田园诗人”。

26、陶渊明较晚时期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标志着他思想和艺术的新高度,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社会理想。

27、抒情长诗《西洲曲》代表了南朝(公元420--589年)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2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诗句,描写了北方大草原的风光。

29、《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

30、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31、干宝的《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

32、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是纪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动活泼,文笔简洁。

33、《文心雕龙》是一部评论文学的着作,对后代文学评论有很大的影响。

34、锺嵘的《诗品》是一部评论诗歌的着作,对后代诗歌评论有很大的影响。

35、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十分发达,尤其是唐诗的成就最高。

36、唐代出现了很多的伟大诗人,象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等。

37、唐代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

38、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39、流传到今天的唐诗有5万多首,是这以前诗歌总和的两三倍。

40、唐代诗歌分古体和近体。古体句数不限,每句的平仄也较自由。近体分律诗、绝句两种。律诗格律较严,每首四联八句,中间要对仗。律诗、绝句平仄都有规定。古体、近体都有五言、七言之分。

41、初唐四杰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42、王勃写了着名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43、骆宾王7岁写了着名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4、陈子昂是初唐四杰以后的着名诗人,他反对六朝绮丽之风,提倡古朴淡雅的诗风。

45、盛唐有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他们的诗歌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田园的自然质朴,诗中有画。

46、盛唐有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岑参。他们的诗表现了祖国边塞风光和唐人开拓进取的精神。

47、王昌龄,是写七言绝句出名的诗人,《出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48、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非常有名气,这首诗是这样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诫人们在取得成绩之后要更加努力,才会实现更高的理想。

49、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着名的诗人之一,年轻时到过中国很多地方,写下了很多歌唱祖国的好诗。他的诗热情浪漫,想象力很丰富,人称“诗仙”。

50、李白的五绝《静夜思》,写想家的感受,是思念故乡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1、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有三千丈那样长,夸张中带有奇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52、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既描写了三峡的壮丽景色,又表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53、李白还有很多首有名的长诗,比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等。

54、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战乱中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他崇高的爱国爱民的思想,人称“诗圣”。又与李白合称李杜,成为唐代诗歌艺术的顶峰。

55、杜甫的诗歌记下了很多当年的历史事件,所以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

56、杜甫生活的时代正是唐代由强转弱的时期,战争经常发生,他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写道:“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表现了诗人对胜利与和平的渴望。

57、杜甫的五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描写了春雨给人们带来的无限喜悦。

58、杜甫其它着名的诗歌有《三吏》、《三别》,以及《兵车行》等等。

59、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通俗易懂,重在反映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

60、白居易有两首特别有名的长诗,分别是《长恨歌》和《琵琶行》。《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句,成为流行的爱情誓言。《琵琶行》写白居易在江船上听沦落远方的妇女弹奏琵琶抒发忧伤的感觉,诗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用珍珠落在玉盘上的声音来比喻琵琶的优美旋律。

61、韩愈,字退之,是中唐时期重要的文学家,他反对六朝以来绮靡的文风,提倡朴实的散文,气势雄伟。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着名的散文有《师说》、《马说》、《原毁》等等。

62、柳宗元,字子厚,他的散文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山水的游记,他的诗文与韩愈齐名,人称韩柳。

63、柳宗元在永州当官时写了《永州八记》,其中《小石潭记》最着名,一直为人们传诵。

64、晚唐的民间文学发展很快。唐代的小说叫做“传奇”,意思就是写离奇的故事。唐代的传奇小说作品很多,中国小说的基本形式已初步完成。

65、晚唐着名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人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清新典雅,长于抒情,以七律为主。杜牧的诗俊迈雅洁,尤工七绝。

66、晚唐有一种叫做词的文学体裁兴起,着名的词人有温庭筠、皇甫松等。

67、五代(公元907—960年)时期,词的写作大为兴起,有些帝王,也好作词,如南朝李璟、李煜。

68、五代结束以后,中国进入宋朝(公元960—1279年),中国的文学又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69、宋代是词的时代。词和诗不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也有固定的格式,词可以唱,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像《浣溪纱》、《一剪梅》等等,就叫做词牌,不同的词牌格式不一样,唱法也不一样。

70、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既描写了莲花的美丽,又歌颂了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71、范仲淹,字希文,宋代着名文学家,代表作是《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72、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欧阳修、苏辙、王安石、曾巩”,前两位是唐代人,后六位是宋代人。

73、欧阳修,字永叔。他的诗词、散文和传记都写得很好。欧阳修领导其他作家一起完成了诗文革新运动。

74、王安石,字介甫,是宋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有一首着名的诗《泊船瓜州》,其中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名句,句中一个“绿”字将江南春色写得淋漓尽致。

75、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父子文学家,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就是其中的代表,尤以苏轼的水平最高,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都有独特的风格。

76、苏轼的着名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抒发了对历史上英雄事迹的感慨。

77、苏轼有一首着名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两句生动地说明一个人若处身于某种环境之中,往往不能清楚地洞察事情的本来面目。

78、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着名爱国词人。他曾闯入敌营,擒拿叛徒,并曾策划北伐大业。他的词也属豪放一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是辛弃疾《鹧鸪天》中的名句。

79、宋词除了豪放派以外,还有婉约派,婉约派词人有张先、晏殊、晏几道、柳永等,他们对词的发展都有一定成绩。柳永词颇为当时群众喜爱,以至有人说:“有井水处皆有人唱柳词”。

80、李清照是宋代最着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风格独特,极为世人所欣赏。

81、李清照的诗也很出名,其中有这样的名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82、岳飞是南宋时期反抗异族侵略的着名战将,精忠报国,为奸相所害。他的《满江红》词,至今为广大人民所传唱。

83、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着名的爱国诗人、词人。

84、陆游的诗保留下来的有9300多首,是现在知道留下诗歌最多的诗人。

85、陆游的《示儿》诗很有名:“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说出了他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86、杨万里,号诚斋。他的诗平易自然,号诚斋体。范成大,号石湖居士,他出使金国,不辱使命。他的诗表现爱国主义,反映社会现实,独创风格。

8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中国有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的名句,表达了诗人91、《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是关汉卿的代表作。

92、《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93、红娘是《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由于她对崔张的结合有很大帮助,后人把她作为“媒人”的代称。

94、马致远是元代着名的杂剧作家、散曲家。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和散曲 《天净沙·秋思》,他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被前人称为“秋思之祖”。

95、高明的《琵琶记》写赵五娘与蔡伯喈悲欢离合的故事,是元末成就较高影响也较大的南戏作品。

96、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长篇小说是从宋元话本演化发展而来的,《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金瓶梅》是其中最着名的作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章回体的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与整个三国时代刘备、曹操、孙权等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他所描写的诸葛亮、关羽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

97、关羽作为《三国演义》中“义”的化身,远传海外,至今仍有许多地方建有“关帝庙”。

98、《三国演义》中智慧的化身是诸葛亮。

99、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表现农民起义的现实主义巨着,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鲁智深、林冲、李逵、武松、宋江等更是家喻户晓。

100、吴承恩创作的百回长篇小说《西游记》,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不怕艰险、去西方取佛经的故事。以

88、宋代的小说叫做“话本”,是讲故事的人用的底本,内容有讲历史的,有讲佛经故事的,对后来的明清小说产生了直接影响。

89、元曲是元杂剧及散曲的总称,是元代(公元1206—1368年)文学的代表,与唐诗、宋词并称。

90、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在元剧作家中,以关汉卿的创作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奕珊代表作?

不要改别人的姓,别人叫姜亦珊。

姜亦珊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金唱片奖、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获得者,工青衣,张(君秋)派,梅(兰芳)派,毕业于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首届中国京剧流派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北京市五四奖章获得者。联合国世界和平祈祷大会授予其“文化大使”称号。美国佩斯大学为其颁发“文化使者”奖杯及证书。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授予其“爱心大使”称号。

2000年10月纪念张君秋大师诞辰80周年演出期间,有幸拜在张派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薛亚萍门下继续学习张派艺术,成为张派再传弟子,并得到薛亚萍老师悉心调教。薛亚萍从她的唱腔、表演技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精雕细刻,使姜亦珊在艺术道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薛亚萍老师为姜亦珊传授了很多张派代表剧目,如《秦香莲》、《赵氏孤儿》《状元媒》《望江亭》《金断雷》《玉堂春》《三娘教子》《春秋配》《四郎探母》《西厢记》等。2001年11月,姜亦珊随团访问了台湾,并演出了《赵氏孤儿》《秦香莲》《状元媒》等剧目,深受台湾的广大戏迷朋友们的喜爱和好评。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