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形象思维设计代表作品图片

为什么许多人写的七律七绝诗让人看不懂表达的是啥意思?要看懂诗词表达的意思,律诗比绝句多了一倍句子和字数。写七绝、七律要押韵。写诗的人在写某种事物之前要把韵找好”要懂一些诗词语言的表达方式七言绝句的表达方式,这首诗的其它意思就不啰嗦了“...

形象思维设计代表作品图片,为什么许多人写的七律七绝诗让人看不懂表达的是啥意思?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也是浓缩的语言。要看懂诗词表达的意思,读诗人应具备基本的诗词常识:

首先,要懂一些格律上的常识

1、字数上的要求。七言绝句,也叫七绝,共28字,四句话,每一句为7个字。七言律诗,也叫七律,共56字,八句话,每一句为7个字。律诗比绝句多了一倍句子和字数。

2、平仄方面的要求。一句话七个字当中,平声字要占七分之四,仄声字占七分之三,有时反之。比如,“胜日寻芳泗水滨”七字,平仄要求“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声字占四个,平声字占三个。古诗词就是这样要求的,平仄字交替使用,读起来有高低声的音乐之感。平仄声调的要求,给诗词创作者提出了更高标准,所以创作起来比较难,没有古文基础就不会遣词造句,即使造出来的句子也是生涩难懂,要不就说一堆“白水”话。

3、声韵方面的要求。古诗一般都用平水韵,写七绝、七律要押韵,押韵的字在诗里大多数押平声字,比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里的“高、绦、刀”是平声韵。也有押仄声字的,比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里的“绝、灭、雪”就是仄声韵。写诗的人在写某种事物之前要把韵找好,再按韵组句子,有些诗韵脚选的不好,组成的句子读起来别扭,让人读不懂。

其次,要懂一些诗词语言的表达方式

七言绝句的表达方式。四句话的诗,一般隐含的规律是:一起、二接、三转、四结。意思是,第一句是起首句,看它在说什么。第二句接着第一句的意思往下走。第三句要转折一下,把想要表达的意思往另一个方向扭一扭。第四句是总结句,也叫合句,会到第一句的意思上去。例如唐代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第一句起首说的是行宫,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肯定是皇家的地方,句子中“寥落”、“古”字出现,让人联想到这个皇家行宫很少有人气。第二句接句或叫承句,继续说宫里的花,花照常开,但也是“寂寞”的。这两句其实是说环境。第三句就转到“白头宫女”这个人身上了,第四句结句,这个老宫女在干什么?“闲坐说玄宗”,唠嗑呢。这首诗的其它意思就不啰嗦了,所要说的是读七绝的方法,如记住“起、承、转、合”这个奥秘就不难读懂了。

七言律诗的表达方式。七言律诗也和七绝一样有“起、承、转、合”的规律。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四五六句转,第七八句合。句子多,肯定在内容上也要增加容量。但第三四五六句是两幅对子,要求就严格了。比如,毛主席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起句)万水千山只等闲。(承上句)五岭逶迤腾细浪,(转,对出句)乌蒙磅礴走泥丸。(转,对对句)金沙水拍云崖暖,(转,对出句)大渡桥横铁索寒。(转,对对句)更喜岷山千里雪,(合)三军过后尽开颜。”(合)

诗中意思需要读诗人自已体会。

最后,读诗时脑子里要浮现场景

古人的诗词,从其种方面讲,就是现代电影里的镜头画面。读诗时,就要把自已融入进去,这样就好理解了。举一个大家熟悉的诗,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读诗,一定一定要注意标题,看了标题你就知道诗人在说什么。这首诗是诗人登上鹳雀楼上的两个镜头。“白日”说的是太阳不是指白天,“依山尽”说太阳依傍着山峦慢慢落下去了,这是一个镜头。第二个镜头转移到黄河上了,滔滔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最后两句转入到诗人的心理活动,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一层的城楼。

另外,读诗时要注意虚实手法。古人诗,一般前面几句写景,后面两句是心理的想法,这种手法较多,注意体会,懂得了这些,读起来就不难了。

(图片来自网络)

孟浩然的作品风格是什么?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生活于“开元盛世”却以布衣而终。因他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他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山水田园派

想知道孟浩然风格,就得先了解唐代山水田园派。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山水田园派以自然山水或农村等自然景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他们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

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孟浩然经历对风格的影响

孟浩然生当盛唐,在23岁时隐居鹿门山。25到35岁间,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39岁时科举不中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他和张说交谊甚笃。传说曾应张说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孟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玄宗命出见。

孟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孟浩然于是离开长安,辗转于襄阳、江南的名山古刹。46岁时,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不仕,政治上的困顿失意,使他在痛苦失望后当年返回襄阳,以隐士终身。

诗风的清与淡

盛世求仕不得,万念俱灰,于是诗人就寄情于山水之间,陶醉于美丽的大自然之中。因而他的山水田园诗显现着一种质朴的自然美,始终保持着自然美的诗歌境界。

我们来看诗人的一首轻快的描写田园生活的小诗《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如叙家常,显得轻松自然。“黍”是田中所收,“鸡”是家中所养,二者正契合“田家”二字。又因为“鸡黍”是田家美食,只具鸡黍而无其他,不讲虚礼与排场才是至爱亲朋之间感情自然的表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美。上句是近景,绿树环合,幽雅恬静;下句是远景,村后青山迤逦伸向远方,又表明这田庄与外界紧紧相连,这一幅绝妙的青绿山水面,让人心往神驰,浮想联翩。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在故人家的生活场景。这一句的“话”字含义很深,从全诗的情绪看,这谈话一定是愉快的;故人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农人劳动的乐趣。田家生活的安逸,都使诗人产生了共鸣。此时的诗人忘却了仕途的烦恼与都市的喧嚣,沉浸在故人淳朴真挚的友情中。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简单的两句诗就自然而然将故人的热情淳朴、客人的愉悦满意及主客之间亲密无闻的情意,都包含其中了。这主动表示要“还来”与首联“邀”有对比深化之妙,很耐人寻味。

就这首诗看,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着“清水出美蓉,天然去雕饰”的情趣。

最能体现孟诗自然美的当推他的《春晓》。

《春晓》诗人抓住一瞬间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全诗语言平易浅近,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写景,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春风春雨,纷纷洒洒。

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

这首诗只描述自己的感受,没有说别的什么意义和感怀,同时,也不依仗什么华丽辞藻。它虽无鲜艳的颜色,但有“真彩”;它不用外饰,而且自然形成。风雨落花,鸟鸣春晓自然而然地呈现一种春天早晨绚丽图景,即此诗所具有的“真彩”。

像《过故人庄》《春晓》一样,孟浩然的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闲情逸致。房日晰在《略谈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一文中对孟浩然的风格归纳得就很好。

“纵观孟诗,其诗风之淡,大致有三:一为思想感情的淡,没有激切的情绪的流露;二为诗意表现的淡,没有浓烈的诗意的展示;三为语言色彩的淡,没有绚丽色彩的描绘。

怎么培养五岁多孩子的逻辑思维和专注力?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抽象思维。

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对于孩子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可以按年龄有侧重的进行。

3-6岁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三到六岁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但是他们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在做计算时,用苹果来举例子,就容易理解;用数字加减,他们就反应不过来了。

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注意增加孩子的经验,丰富孩子的词汇,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6-11岁

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程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家长可以问孩子:“有一只大盒子,内有三只小盒子,每只小盒子里又有四只小盒子,那么,连大带小一共有几只盒子?”

另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给孩子现成的答案。

儿童逻辑思维培养小技巧

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培养儿童的智力,就要注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的培养要从以下 五个方面开始。

1.学习分类法

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从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其观察能力。

2.认识大群体与小群体

首先,应教给孩子一些有关群体的名称,如家具、运动、食品等,使孩子明白,每一个群体都有一定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应让孩子了解,大群体包含了许多小群体,小群体组合成了大群体。如动物-鸟-麻雀。

3.了解顺序的概念

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最大到最小、从最硬到最软、从甜到淡等,也可以反过来排列。

4.建立时间概念

幼儿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当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也许会更规矩些。

5.理解基本的数字概念

有些两三岁的孩子就能从1数到10,甚至更多。但与其说是在数数,不如说在背数。应该把数字具体化,如“1个苹果”、“3个人”等。

父母在孩子数数时,应多点儿耐心。日常生活中,能够用数字准确表达的概念,父母们尽量讲得准确。同时,还应注意使用“首先”、“其次”、“第三”等序数词。

日常生活的三个小细节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1.丰富孩子的词汇,教孩子说话用词达意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尽早教孩子准确用词,不但能防止别人曲解、误解他的意思,而且促使他思维活跃、思路清晰。

家长对孩子的话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他的表达要多作分析,这可以使孩子用词准确、鲜明、生动。

2.有意识地对孩子设疑,给孩子留下思考的时间

孩子回答问题往往是凭直觉,如果家长满足于孩子的这点“小聪明”,那么,他们会习惯对问题不假思索地做出回答,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大脑启动思维“程序”。

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急于让他说答案,而是让他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种解决的方案,多几次对自己的否定,然后在否定中寻找最佳答案。

3.利用游戏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进行分类和归类的游戏。也可以进行比较动、植物或其他事物、训练理解力和创造力的游戏等。

孩子四五岁就可以学汉字了哦~分享一个免费的识字APP。父母可以用手机下载识字软件“猫小帅学汉字”来教宝宝认字。宝宝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所以用手机软件教,他不会产生抵触心理,而且软件的课程丰富,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声音,更能激起宝宝对学习汉字的兴趣。更多育儿的资讯可以关注一下“小评果快乐育儿”

你觉得什么是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就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反映。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就是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思考解决问题。

辩证思维,就是用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系统地而不是孤立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待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不被一些假象所迷惑,不被一些枝叶末梢所羁绊,抓住要害,一箭中标,这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辩证思维就是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既看到好的一面,又看到坏的一面。既看到数量,又看到质量。既看到变的一面,又看到不变的一面。在做出利弊得失成败衡量之后,做出最佳选择。

世界上的东西,有利就有弊,有好就有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这就是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智慧的哲学,是终生受益的学问,是认识世界的辩证法,是辨人处事的法宝。我们要学会辩证思维,运用辩证思维,这样就能站得高看得远,看得远就走得远,就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但是画画出来感觉很乱怎么办啊?

谢邀。

没有看到孩子的作品,不知道您说的“乱”是怎么个乱法。

就以我的一些经验和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储备来解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首先,儿童在成长中,不同年龄会经历不同的绘画阶段。

儿童美术能力研究专家、著有《创造和心智的成长》一书的罗恩菲尔德曾描述绘画发展的六个阶段:

1、涂鸦期:2-4岁。

各种各样的涂鸦包括无序乱涂、纵向画线或者画圈,在这个时期的后期,孩子可以为自己的涂鸦命名。

2、前图式期:4-7岁。

这个时候孩子可以画出人物的基本造型。

3、图式期:7-9岁。

这个时期孩子的绘画会出现人物、事物、构图、颜色等图式,并且会使用基底线。

4、写实主义绘画期:9-11岁。

孩子的绘画越来越“写实”,空间深度和颜色绘画能力不断增强,这个时候也可以开始学习素描了。

5、假现实主义期:11-13岁。

注重描画细节,美术的刻板性增强,不少孩子开始画漫画。

6、决定期(青少年期):孩子 的绘画表现得复杂和细致。不过不少孩子的绘画能力达不到这个阶段,这取决于孩子本人的兴趣和家长的鼓励。

罗恩菲尔德的这6项阶段的总结,至今仍然被很多艺术教育者和心理工作者所采用。

那么,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7岁的孩子处在前图式期和图式期相交集的阶段,如果孩子的想象力丰富,那么不妨用“听”的方式来听孩子表达自己对画作的想法,并且在倾听完孩子的绘画解读后,予以肯定和鼓励。

而且孩子因为生理发育的特点,手指的灵活度和手掌力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7岁的孩子,若非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他们的画作笔触还是会充满着幼稚的童趣的,线条生疏不流畅、配色随意简单等等,这些在我们家长眼中看起来都可能是“乱”的一种表现。

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用成年人的刻板思维去看孩子画得够不够好,够不够像,够不够专业。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说: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我画了一辈子才画得像个孩子。

(毕加索的15岁和91岁自画像)

当然孩子对色彩的运用、对图画的表达会透露出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果孩子的图画所表达的内容不是过于暴力、色彩不是过于阴暗,不必有太多的顾虑,只需要耐心地听一听孩子如何解读他的作品就好了。

除了倾听以外,这个阶段可以给孩子报名美术班,学习美术的基本技法,掌握构图、色彩搭配、以及基本美学基础,但是一切以不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为前提。

不要过分追求“像”,而是追求“特点”和“个性”。

最后,日常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

看绘本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阅读不同画风、不同种类的绘本。

例如:《小黑鱼》里暗藏着拓印技巧和水彩画风、《我的爸爸叫焦尼》细腻的彩铅风格、《爱心树》的简单线条美、《小蓝和小黄》的撕纸想象力等等……

孩子读了各种不同风格的绘本作品,也会在众多风格和故事中找到他最爱的书,有的孩子会模仿他喜爱的绘本作品,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二次创作,从模仿到创作,也不失为一种锻炼的好方法。

可以带孩子看一看专门和艺术培养有关的选题绘本。

例如,可以看一看埃尔维·杜莱的绘本《杜莱给孩子开艺术工坊》、《艺术大书》、《杜莱艺术启蒙小宝盒》等。

看一看后浪出版社出版的《全球艺术启蒙系列》,第一辑共5册,介绍莫奈,沃霍尔,毕加索,梵高,夏加尔这些艺术大师的生平和画作,第二辑介绍宫崎骏、蒂姆·波顿、迪士尼与皮克斯、涂鸦、当代艺术。

如果有条件,可以带孩子去美术馆、博物馆,从人文历史的角度多方位地审美,陶冶孩子的情操。

最后,讲一个外国妈妈的育儿示例,会给您一丝启迪,减少一丝焦虑:

英国插画师Jack Lockett,从2岁开始画画,并坚持了22年,现在他的艺术事业风生水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岁时他的作品从信手涂鸦开始, 但他得到了妈妈的支持和鼓励。

2-11岁(部分作品摘录)从涂鸦到有了风格的雏形。

这几个阶段,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完全称不上画得好,以成人眼光来看,就是“很乱”。

12岁开始接触专业的美术学习,开始面部构造,人物造型能力也慢慢进步。(部分作品摘录)

一直到24岁……

从信手涂鸦到插画大师,这22年坚持的背后,是妈妈的鼓励和支持。

比整洁更可贵的,是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到更大!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你有没有一本百读不厌的床头书呢?

我分享几本我读过多次的书,我重复读过多次(3次以上)的书大概有几十本,这些书往往就是我百读不厌的床头书啦,哪能只有一本呢!

其实会去重复读的书只占你读过的书的10%未必够。而重复去读还能让你觉得不错,依然有很大收获的书更少,估计不会超过1%。因为大部分第一次阅读时觉得不错的书,当你第二次再读时,往往就没有那么吸引你了。一是因为你读过一次已经有所了解了,这个跟看电影有点类似,而是因为你本身是在进步的,以前看过的书,现在再看可能就会觉得不咋滴了。

因此我只分享基本我读过几次还觉得不错,能带给我教益,让我觉得这书值得反复去研究的,无论是生活或工作都好。

这两本是经管类的经典,读书时是教材,那时候读不懂,我是懵逼的,没想到工作一段时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发现这几时年前写的书,简直是经管类书籍中的“哲学”,不会过时。

这是团队管理的,不过我相信再过几年我可能不会觉得能继续震撼我了。

我的偶像叔本华的书,我经常推荐,相信值得我读一辈子,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我还看不懂。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