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物代表作品,历史上有哪些身残志坚的人?
我所知道历史上身残志坚的范例有:司马迁、孙膑。
司马迁遭腐刑著《史记》
司马迁出生在龙门县的一个小康之家,十岁时就能阅读背诵《左传》、《国语》等书。司马迁家族祖辈都是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期在朝中担任太史令。在司马谈刚担任太史令后就开始搜集各种史料,准备编撰一部绝世罕见的史书。但是随着司马谈年事的增高,时间、精力和才学也都远远不够,所以司马谈便将这个愿望寄托在了儿子司马迁身上。
司马迁20多岁开始游学,去过湖南汨罗屈子投江处,去过山东曲阜,拜过孔子故里,所到之处都留有丰富的足迹。
回到京城后,司马迁便被汉武帝封为郎中。元丰元年,司马谈病危,临终之时司马谈将太史令之职传与司马迁并让他一定要完成自己的心愿,编写出一部伟大的史书。
后因司马迁为李陵说话要处以死刑,司马迁想起父亲临终遗言,故自断男跟,奋而疾书。经过多年终于完成伟大的著作《史记》。
孙膑被截肢,著《孙子兵法》
庞涓做了将军,暗中派人请孙膑到了魏国,但是见了孙膑嫉妒他的才能在自己之上,故陷害孙膑,给他用了膑刑,即去掉膝盖骨的残忍肉刑,所以后来人叫他孙膑。
孙膑后离开魏国到了齐国,在田忌的帮助下射死了庞涓,并根据经验完成著述《孙子兵法》。
(说明:图一、二是司马迁,图三是孙膑)
我是@老道读书 ,敬请关注!
权力政治观的代表人物是谁?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1469~1527),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出生于佛罗伦萨。在中世纪后期政治思想家中,他第一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为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
他主张国家至上,将国家权力作为法的基础。代表作《君主论》主要论述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本领、应该如何夺取和巩固政权等。他是名符其实的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被不少人称为京剧第一美人的李胜素?
在舞台上,李胜素扮相俊俏,妩媚动人,嗓音清亮甜美,演唱功力颇具特色,堪称当今梅派艺术最具光彩的代表人物。
殊不知,她也是一位农家子弟,凭借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点拨,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母亲问她:孩子,苦吗?1966年,李胜素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李家有6个兄妹,李胜素排行老四。
说出来,或许您不信,现在看着温文尔雅的李胜素,从小有一种男孩子的性情,做事非常倔强。
在那个年代的农村乡间,没有电视,没有电影,更没有手机,娱乐项目少之又少。
好在河北大地是中国戏曲之乡,京剧、梆子、豫剧、丝弦流传甚广,很多人喜欢上了戏曲。
当然,李胜素的父母也不例外。
她的父亲是一个“发烧级”的票友,经常参加当地的票友活动。
由于受家庭熏陶,李胜素从小喜欢唱歌、唱戏,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嗓音非常独特,非常清亮。
10岁那年,县豫剧团到村里招生,李胜素凭借自己出众的天赋被县豫剧团录取,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戏曲生涯。
自此,她跟随豫剧团的魏胜良老师学了3年豫剧。
在学员班里,虽然她年龄最小,但是,基本功最扎实。
当时的条件非常落后,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练功场所和练功设施,练习捌腰、毯子功、翻跟头等技巧时,就是随意找一处麦秸场,把麦秸铺开,练就起来;甚至,有时候为了练好腰功和跟头功,就在地上挖一个坑,站在从坑外向坑里翻。
这种情景,看着就心疼,何况,此时的李胜素还是一个只有10岁的小姑娘,谁的父母舍得自己的女儿干这个?
李胜素的母亲问她:“孩子,苦吗?”
李胜素听后,一言不发,只是继续努力练习,毫无怨言。
这段艰苦的岁月,不仅让李胜素学到了戏曲知识,更是磨炼了她的意志,增强了她的韧劲,为日后成为“人上人”打下了基础。
阴差阳错考入河北艺校1979年,农村的孩子想跳出农门博个好前途,基本上有2条捷径,一是上学,二是当兵。
作为女孩子,李胜素选择了上学,学的专业依然是唱戏。
这一年,她报考的是河北艺校,考试科目是京剧的小假声。
可是,她只会豫剧,从没有学习过京剧,为此,她犯了难。
在考场上,她犹豫再三,最终倔强地给考官唱起了豫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选段。
就这样,她自作主张地用豫剧考起了京剧。
过程非常曲折,可是,结果很意外。
这次与李胜素一起参加考试的考生,只有李胜素一人被录取。
从此,她进入了河北艺校学习,专攻京剧旦角表演。
虽然没有接触过京剧,但是,扮相后,她的身段非常漂亮;一开口,声音非常动听;很快,她的艺术天性显露了出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好学生也需要好老师,这样才能如鱼得水,学到更多的知识。
“宁喝三天粥,也看齐兰秋”,当李胜素遇上了齐兰秋齐兰秋是东北鼓王齐襄阳的女儿,受家庭熏陶,长大后,成了一名京剧旦角。
她以梅派为主,曾与号称“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合作过,当年,在上海时,非常有名气。
观众对她的评价是“宁喝三天粥,也看齐兰秋”。
这说明齐兰秋的表演非常具有欣赏价值。
李胜素考入河北艺校的那一年,齐兰秋恰巧在这里任教。
开学后的第一出启蒙戏就是齐兰秋先生传授《武家坡》。
齐兰秋先生不仅戏唱得好,课也讲得好。
他不像其他老师那样照本宣科,而是在课堂上用聊天的方式讲课,聊着聊着,学生们就把知识学到手了。
李胜素拜齐兰秋为师,此后7年,她与齐兰秋先生朝夕相处,跟着齐兰秋先生学习京剧旦角。
一日为师,三生有幸,齐兰秋先生在舞台上的张弛有度、随心自如、典雅大方;在生活中的平静随缘、亲近诚恳,给李胜素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1996年,齐兰秋因病去世,病重之时,李胜素倾囊相助,回报自己的恩师。
从这一点来看,李胜素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1986年,李胜素从河北艺校毕业,接着,被分配到河北省邯郸市京剧团,凭借自己优美的唱腔,当上了这个剧团的领衔主演。
可是,不久,这个剧团就解散了。
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李胜素对京剧的热爱。
用她的话说:“只有在京剧舞台上,自己才能迸发人生和事业的火花。”
为此,她一直期盼着,自己能够再演唱京剧。
一出《廉锦枫》,让梅兰芳后人眼前一亮不久,李胜素的机会来了。
1987年,举办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
李胜素凭借一出梅派名剧《廉锦枫》获奖了。
与此同时,这个有着梅派天赋的青年演员让梅兰芳的后人眼前一亮。
这次演出后,梅兰芳公子梅绍武的夫人屠珍和女儿梅保玥把梅家的地址告诉了李胜素,希望她努力学习,如果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参加一些梅派剧目的演出。
就这样,梅派向她敞开了大门,她会去吗?
李胜素拜师梅葆玖,成了梅葆玖先生在山西的第一位弟子
首次参加全国电视大赛就获奖,李胜素展示了自己不凡的实力,4年后,她调入山西省京剧院工作,在齐兰秋先生的指导下,她先后学习了《武家坡》和《春香闹学》等剧目。
1995年6月,李胜素率山西省京剧团赴京演出。
此行,她有两个目的,一是角逐中国戏剧梅花奖,二是演出结束后拜梅葆玖为师。
为此,她演唱了《游园惊梦》、《廉锦枫》、《红线盗盒》和《孟丽君》等四出折子戏,本以为能引起梅葆玖先生的注意。
谁知,作为评委的梅葆玖没有在前场看戏,而是在台下转悠。
他想在台下考察观众对李胜素唱功的评价。
李胜素唱得一如既往地精彩,观众们连连叫好,现场的掌声此起彼伏。
看到这里,梅葆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意味着他心里已经认可了这个徒弟。
演出结束后,李胜素正式拜梅葆玖为师,她深深地向梅老师三鞠躬,并送给老师一束鲜花。
这时,梅葆玖对同门师兄刘元彤说:“梅派艺术需要传承人,咱们共同扶持胜素这棵好苗子吧。”
刘元彤极为赞成地说:“梅派艺术后继有人,我也能报答师恩了。”
自此,李胜素成为梅葆玖先生在山西的第一位弟子。
在梅葆玖先生的指导下,李胜素的演艺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她先后跟梅葆玖先生学习了《凤还巢》、《穆桂英挂帅》、《宇宙锋》、《贵妃醉酒》和《野猪林》等经典曲目。
除此之外,李胜素还有其他几位老师。
一位是刘秀荣,她是王瑶卿的弟子,文武兼备,代表作《白蛇传》经久不衰。
一位是刘元彤,她是梅兰芳的弟子,其舞台经验和文化素养皆数上乘,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李胜素的唱功越老越成熟。
另一位是为梅兰芳父子操琴的琴师姜凤山,当时已有八旬高龄,不辞辛苦为李胜素传授梅兰芳当年演出的经验,比如,怎样与琴声做到水乳交融,当嗓子不舒服时,要改用什么腔等,这些经验让李胜素受益匪浅。
唱功越老越成熟,身段越来越曼妙的,她先后跟随梅兰芳京剧团去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演出,追寻梅兰芳当年的踪迹,弘扬中国京剧,让中国京剧艺术走向世界。
“演员好找,搭档难求”,当李胜素遇上了于魁智2001年,作为特殊人才的李胜素从山西省京剧院调入国家京剧院,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这里遇到了老生名家于魁智。
于魁智是当年与李胜素同在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就读的“同学”,两人从《野猪林》开始合作,在舞台形象、艺术气质和人物交流以及审美情趣上,非常贴切,非常融洽,被观众誉为“黄金搭档”。
两位艺术家精诚合作,强强联手,先后演出《四郎探母》、《红鬃烈马》、《满江红》、《袁崇焕》、《走西口》等曲目,并且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到过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一路传承中华文化。
用于魁智的话说:“她在台上那种轻松自如、忘我入戏的感觉,影响着我,引领着我,让人物的表演很有意境,很有品味。”
而这个时期的李胜素没有沉浸在这些喜悦之中,她乐此不疲地开始思考一些有关梅派艺术的理论问题,在她看来,梅派艺术是她多少年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
在继承梅派艺术的基础上,如何发展梅派艺术是重中之重。
她认为梅兰芳先生的三个突出之处,即爱国、敬业、革新,这是应该首先继承的大课题,也是永恒的大主题。
国宴都有什么菜?
国宴一般用来招待外宾,或在重要节日招待各界人士,普通人当然是无福消受的!
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宴标准,韩国,日本,印度,美国,中国,各有各的特点,下面我就按照这个顺序,来说一个各国国宴的菜品!
请允许我卖一个关子,把中国国宴放在最后面,太丰盛了,看完之后,会感觉其他国家太寒酸!
韩国国宴韩国招待拜登的时候,就用上了国宴标准,但是看到菜品之后,我不禁有些疑惑,这确定是国宴吗?
小小泡菜,松茸粥,饺子,石锅拌饭,豆腐丸子汤,牛肋排,还有一点开胃小菜和甜品……
首先,泡菜就不用说了,这是韩国的特色,肯定是要有的,可是,饺子跟韩国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会出现在韩国国宴上呢?再三思考,我觉得只有一个可能,好吃不过饺子!
继续看韩国国宴的菜单,突然看到一个豆腐丸子汤,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菜,而且还是一个农家小菜,怎么到了韩国之后,就变成国宴上唯一的汤了呢?
石锅拌饭倒是韩国的特色,但吃过的都知道,石锅拌饭的口味一般,看图片就知道,一小碗米饭,搭配上一些简单的小菜,搅拌一下直接吃,能好吃就怪了。
看遍整个菜单,最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牛肋排了,但是分量太少了一点,只有一小根,怎么看都觉得寒碜。
有一说一,就这样的菜品,放在我们村,但凡谁家结婚生子敢摆这么寒碜的大席,出门都得被人戳脊梁骨。
说到这里,我倒是突然想起来一件事,韩国运动员来中国参加冬奥会的时候,一边抱怨伙食不好,一边偷吃西瓜,这不是自己讽刺自己吗?
日本国宴按照一般人的正常思维来看,日本人的国宴肯定是日本料理,比如寿司,比如拉面,比如生鱼片之类的,这些都是日本的特色,肯定要拿出来秀一秀。
其实,日本国宴上根本就没有日本传统的料理,反而是清一色的法餐!
您一定很不解,日本料理也不是拿不出手啊?怎么国宴反而要用法餐呢?
其实,日本人自己是很喜欢日料的,尤其是生鱼片,但是,很多人都不太能接受生鱼片,包括其他的海鲜刺身,一方面是没有尝试过,一方面是担心生吃会感染寄生虫。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各个国家的饮食口味都不一样,但是,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喜欢吃熟食的,喜欢吃生鱼片的国家却少之又少,更多人都比较排斥,或者是比较抗拒。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日本坚持使用日本料理做国宴的话,万一引起客人的不适,那尴尬的只能是自己,所以,日本没有用传统的日料作为国宴,而且选择了一种比较传统优雅的法餐来充门面。
印度国宴印度国宴一般在总统府举行,总统府外面是宽敞的莫卧儿花园,里面布满了花灯,可以举行露天国宴,期间,印度舞者会展示一下舞蹈,还有一些专业的乐手进行伴奏。
周老在访问印度的时候,就曾多次品尝印度国宴,当时,印度国宴的菜品如下:
全麦无酵薄饼、馕、各种不同的印度香饭、黄油鸡、克什米尔风奶油羊肉咖喱、豌豆番茄酱汁配印度奶豆腐、玫瑰奶球……
先不说好吃不好吃,最起码有主食,有肉食,有素食,有甜点,还算是比较完善的。
到了近代,莫迪给国宴制定了一个全新的标准,全都是用素食来招待客人,主要菜品如下:
首先是一堆泥,古吉拉特慢煮酸甜豆泥,杂蔬配菠菜泥,秋葵酿花生泥,古吉拉特酱……
其次是一些主食,蒸巴斯马蒂香米饭,炖小扁豆米饭,恰巴提全麦烤饼,粗粮烤饼……
最后是一份沙拉,由胡萝卜、洋葱、番茄、黄瓜、香菜制作而成的沙拉……
总结一下就是泥和手抓饭,这样的一份菜单,除了印度人之外,我想不到还有什么人会喜欢!
特朗普在前往印度的时候,就曾吃过这样一顿国宴,平时吃惯了烤肉和汉堡,突然吃素还真是不习惯,所以,特朗普很不满意,第二天,印度就给特朗普准备了一些肉食,有三文鱼,有烤羊腿,还有一份羊肉香饭,总算是丰盛了一点!
美国国宴美国国宴通常在白宫国宴厅举办,至于国宴上的菜品,则根据总统的口味不停地改变。
老布什担任总统的时候,他不喜欢吃西兰花,所以他办国宴的时候,西兰花一次也没有出现过。
杜鲁门担任总统的时候,他很喜欢吃腌西瓜,所以他办国宴的时候,腌西瓜经常出现。
约翰逊喜欢吃牛肉,几乎每次国宴都有牛排,克林顿不喜欢吃牛肉,所以国宴几乎没有牛肉。
奥巴马的口味比较多元化,什么国家的菜都能吃,尤其喜欢吃中国菜,所以他在2015年招待中国贵客的时候,用香菇和韭菜做了米粉卷,用蘑菇汤搭配了黑松露,做了烤羊肉,甚至还搭配了一瓶绍兴黄酒,这是中国酒第一次出现在美国国宴上。
特朗普喜欢吃快餐,最喜欢的就是汉堡和可乐,所以他举办的国宴,菜品也贴近与快餐,比如2018年招待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时候,菜单上就有:山羊奶酪蛋糕,番茄酱,酪奶饼干,法式酸奶油冰淇淋……
其实,美国国宴还算是比较丰盛的,波士顿大龙虾和牛排比较常见的,此外还有一些有特色的美国食物,比如馅饼和水果派,再佐以美酒,还算是不错。
中国国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当天晚上,我国举办了开国第一宴,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国宴。
在这个喜庆重要的日子里,国宴的菜单如何呢?马上就为您揭晓。
首先是冷菜:桂花鸭子、油鸡、桃仁冬菇、虾仔冬笋、油吃黄瓜龙、五香熏鱼、镇江肴菜。
然后是热菜:草菇蒸鸡、鲜蘑菜心、红烧鲤鱼、清炖狮子头。
主酒是汾酒!
最后是点心:炸春卷、豆沙包、菜肉烧麦、千层油糕。
用我们今天的目光来看,这份菜单好像并没有太过于丰盛,但是在当时来说,这份国宴已经很丰盛了,当然,还可以再丰盛一点,但奢侈显然不是我们的作风。
2017年,雷军晒出了一份国宴菜单,这次国宴的冷盘里面包括:椰香鸡豆花、奶汁焗海鲜、宫保鸡丁、番茄牛肉、上汤鲜蔬、水煮东星斑。
点心有水果冰淇淋,饮料有咖啡和茶水,酒水是长城干红。
这些菜看似简单,但每一道都大有来头,每一道都能独当一面,随便一道都能算是招牌当中的招牌。
除此之外,我国国宴里面还包括北京烤鸭、粤式佛跳墙、海参鲍鱼等各类名吃,吃一天都不带重样的,可谓丰盛至极。
(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国宴,毕竟咱也吃不上!)
历史上有哪些廉洁的官员?
说到历史上有哪些廉洁的官员,可以说自人类历史以来,只有毛主席时代的官员最廉洁。
首先,毛主席的廉洁,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毛主席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廉洁自律,即使新中国建立了,仍然保持清正廉洁的光荣传统。据毛主席的管家吴连登的介绍:毛主席开始工资是610元,后来遇上三年困难时,毛主席主动把自己的工资降到404.8元。每月的工资除了吃饭、抽烟、喝茶、招待客人,还要负担孩子们的支出。
他穿过的衣服、鞋袜,常常补了又补,一件睡衣穿了20多年,打了73个补丁。
他常常穿着带有补丁的衣服去巡视、走访、做报告。经常粗茶淡饭。1976年逝世时,人们发现,毛主席没有一分钱的存款,没有一套高档服装,所有的衣服都是旧的,有的衣服补丁叠补丁。
毛主席作为开国领袖,如此廉洁,也影响了一代人。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也都是廉洁的楷模。
农民副总理陈永贵、工人副总理吴桂贤,他们虽然当了国务院副总理,但陈永贵仍然在当时的生产队记工分,吴桂贤仍然拿着原来的工人工资。
中央高层领导这样,下面的基础干部也都是这样。那个时候的基层干部下队参加劳动,和社员们坚持“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住社员家必须按标准交付生活费。没有干部敢搞特殊化。
毛主席时代的廉洁风气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甚至到改革开放以后,一些老干部还能坚持廉洁自律。笔者知道一个真实的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民公社已经瓦解,笔者所在的乡(那时称乡了),一个当年的老干部,担任乡人大主席。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实施年终奖励政策。当时乡所属各企事业单位在发年终奖励时都要考虑政府的“三出头”(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少不了他们每人一份。然而,当发给这个人大主席时,他一律拒绝接受。他总是对那些单位领导说,“这个奖金我不能收,因为我拿了国家工资。”一次、两次以后,下面单位就再也不给他考虑了。这是真实的事情。说明那个年代的官员的确从中央到地方,基本都是非常廉洁的。
所以,毛主席时代,被世界誉为最廉洁的时代,毛主席时代的政府被世界联合国评为世界最清廉的政府。
当今中国历史学领域的泰斗有哪些人?
中国当代历史领域泰斗有:邓广铭、箭伯赞、何炳棣、吴晗、郭沫若、范文澜、周谷城等……历史学家邓广銘的专著《中国史纲要》早在六十年代初,即为高校文科的首选教材之一。他致力于唐宋辽金史的探究,尤其是对宋史方面的研究已超越前人的成就,成为宋史学界的一代宗师。其精于历史人物传记之作,《王安石》、《岳飞传》、《辛弃疾传》即出自他手。其1932年考入北大历史系,他说,在治学、涉世上给予自己指导和教益的,先后有傅斯年、胡适、陈寅格教授,……可谓名师出高徒。
箭伯赞,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其作品《中国史纲要》是1961年高校文科通史教材。其《历史哲学教程》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为背景,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批驳了胡适、陶希圣、李孛的谬误,初步建立了中国马列主义历史学体系。
何炳棣,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4年考取了清华第六届留美公费生。195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其著作《明清社会史论》、《东方的摇篮》、《中国会馆史论》被国际学术界奉为经典著作。《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特别是中国文化的起源,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出了全新的观点,该专著皆为他的力作。
吴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哲学学部委员,作品有《西汉经济状况》、《朱元章传》历史剧《海瑞罢官》等,1968年蒙冤入狱,文革结束得以平反昭雪。
郭沫若,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诗人,第一任中科院院长……作品有《漂流三部曲》、《甲古文合集》、《李白与杜甫》、《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历史剧《王昭君》《卓文君》等。其研究领域涉及到多个学科,可谓博学多才。
范文澜,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科院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作品有《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历史考略》、《文心雕龙注》等。在《中国通史》上,肯定了劳动者创造了历史,否定了旧史以帝王将相为历史主角的观点。
周谷城,中国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作品有《形式逻辑与辩证法》、《中国社会史论》、《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与美学》等,其治学领域广阔,涉及史学、教育学、哲学、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其作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其实,研究历史的大师级人物还有很多,陈寅格、顾颉刚、胡适等都有非凡的厚重著作……那么,若有兴致,不仿闲暇时搜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