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贡献代表作品,历史上为保护文化遗产做过巨大贡献的人或事至少列举两个?
我最熟悉的当数近代民国两位名人:傅作义和梁思成。 傅作义 国民革命军将领。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1949年1月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
毛泽东高度评价:和平解放北平,宜生功劳很大,人民永远不会忘掉你。
梁思成,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在二战中的美军炮火开始猛烈轰炸日本本土时,梁思成却立马赶到美军设在重庆的指挥部,向美军上校布朗森递交上一份日本文化名城奈良的古建筑图纸,并要求保护奈良城。 为什么呢?
正如梁思成所说:“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想到国人的苦难,我是恨不得炸日本人,然而,一种职业与历史责任感,让我冷静下来,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但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结晶。
像奈良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一旦炸毁,是无法补救的。”
梁思成一向以保护人类所共用的文明财富为己任,对比侵华日寇践踏人类文明的兽行,梁思成是何等的伟大!
身边有哪些默默无闻奉献的东西?
小草给我的启发
我惊奇于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它没有鲜花的美丽,也没有树木的高大与挺拔,但它有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精神,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它甘愿用身体来装扮世界,小草比牡丹更高贵,比荷花更高尚。
它葳蕤于山川、平原;蓬勃在池沼、河岸。即使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坑坑洼洼,黑暗的地方,它也能顽强的生长,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吹打。它仅凭着薄瘠的黄土,与命运搏斗,同顽石争雄,经过顽强的奋斗,终于带着希望,露面于光明世界。
小草的内心世界几乎是封闭的,它从来不需要为外形的美丑而心烦。
它所关心的是自己要设法活下去,为此必须和恶劣的环境博斗,以便长出坚韧的身躯,争得阳光的照耀,得到更多的养分。
在城市里,能够让长草升长的地方,便只有草坪和路树下。在草坪里,鲜活的小草经常被人为地修整得齐齐的,只保留短短的一片草茎,僵硬呆板,小草完全没有了自由。
看到这样的草坪,有时心中甚至会有一丝被强迫的愤怒,实在为小草心疼。
小草给人们很深的启示。它的生命虽然只有一年,但它们活一天就会奋斗一下,遭到践踏挺直腰板,死过一茬再度复生,拼死挣扎,绝无怨言。
我不是小草,听不到小草的心声,所以我无法感知小草的情感,也无法妄论小草的痛苦。但小草的顽强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看古今有多少有志之士,情愿做小草,甘愿烈火烧。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着挫折与失败的考验,为振兴中华而默默无闻的贡献出青春与力量。
我爱小草,爱它的顽强,更爱与它一样顽强的中华儿女。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有什么样的思想?
开宗明义,艺术美问题是宗白华美学思想中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重要问题,他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阐释了艺术美问题:
1、艺术的真实性与创造;
2、艺术意境:虚与实及“化景物为情思”;
3、艺术空间:节奏化、音乐化的“时空合一体”。
我将从这3点出发,回答问题。
01 艺术的真实性与创造宗白华关于艺术的真实性与创造观点,主要包括两方面:
1、艺术具有美感力量,离不开它的内容真实了;
2、艺术真实性与创造紧密相联。
其一、艺术具有美感力量,离不开它的内容真实宗白华认为,艺术是反映世界、现实人生的工具,而现实世界就是一个“真”的存在,艺术真实性根源于物质世界的“真”,艺术美的产生也根源于这“真”的世界。
他认为世界之“真”最重要的是它的内在的“活力”,这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也是一切美的源泉。艺术表现出“活力”,才能有巩固的根基。因此,宗白华特别重视世界的运动性,也因此,在艺术上他尤其强调要反映出世界的活力,反映出物质的运动。
他在《看了罗丹雕刻以后》一文中说:
“描写动者,即是表现生命,描写精神。”
艺术真实性的实质也就在对对象生命、精神本质的表现上。
罗丹曾说过:
“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
这段话形象地描绘出艺术表现“动象”、反映对象生命的途径。对于任何一个对象来说,它的发展都要经历不同阶段之间的转变,转变的过程就是艺术所要捕捉并表现的。
表现“过程”就是表现“真”。然而,由于每一种艺术都有范围的局限,它只有通过对对象发展阶段间联系的表现,才能达到反映转变过程的目的,从而在有限的范围内表现出对象的无限运动和生命。
宗白华同意罗丹的这一论断,相信艺术表现正是如罗丹所说的那样。因此在他看来,艺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仅有着形式(静的存在)的“真”,而且有着内容(生命运动)的“真”。艺术真实性必须是这两方面的完美结合。
其二、艺术真实性与创造紧密相联“艺术贵乎创造”,这是宗白华特别注意的。在他看来,中国艺术无一不是创造的产物,无一不是深深透入真实的必然性。
中国绘画以“返身而诚”的方式,使“万物皆备于我”,这就是创造,是艺术美的造就。他认为,对象的精神是一种生命精神的物质表现,艺术家以自己的精神、理想情绪、感觉意志,贯注到物质里面制作万形,使物质而精神化的过程,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
因此,艺术家自身精神与对象精神的相融互渗,就是艺术创造的一个特点。从而,宗白华肯定艺术创造是借物质以表现精神,使艺术品既反映了对象的精神,又表现出艺术家的意志活动。
这是对艺术创造中物质与精神关系的正确理解,和对实践活动中主客体关系的辩证认识,也是宗白华美学思想中实践性的光辉。
艺术真实的创造需要有艺术家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对于这一点,宗白华牢牢把握住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结合对中国艺术创造的分析,他提出了艺术创造力的3个特点:
第一、在于艺术家的眼光要深刻些、要精密些。
他看见的不只是自然人生的表面,乃是自然人生的核心。中国的画家诗人由于在自然现象里意识到音乐境界而使自然形象增加了深度,由有形的自然山水可以发现无形的音乐节奏和韵律,这是中国艺术家所具的艺术创造力,故而能有荡人心胸的艺术杰作诞生。
第二、在于艺术家能将灵肉一致的自然现象和人生现象描写出来,自然是生意跃动、神采奕奕,仿佛如自然之真了。
这就是说艺术创造力不仅在于发现,而且在于表现。中国艺术家“不单是能看出人类和动物界处处有精神的表示”,而且可以凭着一双手、一枝笔将这大千世界尽情描绘、歌颂。
第三、“想象”,是中国艺术家所尤为注重的。
宗白华认为这是“达到气韵生动,达到对象的核心的真实”的关键。只有经过艺术家的构思、想象,由心灵里创造理想的神境,才能造就一个真实、完美的艺术品。
他认为,“理想的神境”就是艺术家想象力的结晶。中国艺术家“驰骋他们的幻想,发挥他们的热力,心游万初,创造出了绝世的佳作。
总之,欣赏者在中国艺术,乃至全人类的艺术中所得到的不仅是对现实世界本质的认识,而且是对艺术家艺术心灵、思想意志的认识。
02 艺术意境:虚与实及“化景物为情思”艺术的美感力量最根本的所在,还在于它的意境表现。宗白华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明确地指出艺术境界主于美,它:
“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
它不同于功利的、伦理的、政治的、学术的、宗教的境界,艺术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
当然,把艺术意境理解为主客观的结合,并不是宗白华首创,中国古代美学家们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就阐述了不少这样的思想。不过宗白华还有他自己的新发现。他对意境的阐述是更全面而深刻的,主要包括4个方面。
首先,他看到了“虚”与“实”在意境中的地位。
他认为:
“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的想象是‘虚’。”中国艺术意境就是“虚”与“实”的统一,是“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可以认为,宗白华是把“虚”与“实”当作中国艺术意境构成的两元。“虚”与“实”的统一,就是想象和形象的统一。离形无以想象,去想象则无以存形。只有“虚”与“实”的统一,才能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直探生命的本原。中国艺术在这方面确实是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恰如宗白华说的:
“中国古代诗人、画家为了表达万物的动态,刻画真实的生命和气韵,就采取虚实结合的方法,通过‘离形得似’,‘不似而似’的表现手法来把握事物生命的本质。”
因中国艺术意境,反映了艺术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大自然的心灵交流,以及艺术家对大自然的“抚摩”。宗白华深谙中国艺术意境的特点,认为中国艺术意境同现实社会生活、同事物生命本质的反映有直接的联系,它是对现实社会本质和自然界本质的艺术表现。
中国古代美学家认识到世界是变化的,这变化的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就是有生有灭、有虚有实,如老子所说“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万物就在这虚空中流动、运化。
宗白华认为这种思想应用到艺术表现中,就是要求艺术也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他从对孟子“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的解释中得出:圣而不可知之,就是虚;虚就是只能体会,只能欣赏,不能解说,也即是神。
比如,很多时候我们在欣赏中国艺术时,往往可以发现,一幅画、一首诗,给我们很多感受,仿佛得到了很多东西,但又莫能尽述是些什么,于是要靠在自己的心中默默领会,而难与他人诉说。这就是中国艺术的高妙处,是中国艺术意境的魅力。
至于艺术意境中“虚”与“实”的关系,宗白华是辩证地来看待它们的。他认为:
“虚”和“实”都不是孤立的,“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
只有虚与实的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虚实的统一是辩证的统一,它们互相包容,互相渗透,这样才真正成为中国艺术意境的两元。
其次,他认为,艺术意境有它的深度、高度、阔度。
中国艺术意境是有层次的意境,它不是平面的构成,而是像一个立方体那样有高度、宽度和长度。宗白华名曰“高、阔、深”。对此,他有一个表述:
“函盖乾坤是大,随波逐浪是深,截断众流是高。”
因包含宇宙万象的本质生命,在艺术意境中便是阔度;直探生命节奏的内核,深入发掘人类心灵的至动,这就是艺术意境的深度;说尽人间一切事,发别人不能发之言语,吐他人不能吐之情怀,则成为艺术意境的高度。
要达到这样的艺术意境并非举手之劳的事,而是要经过长期刻苦的艺术修养和锻炼方能达到。中国艺术表现的意境深度便如“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一般,表现的意境阔度则是“雪涤凡响,棣通太音,万尘息吹,一真孤露”。
但在宗白华看来,中国文艺里意境高超莹洁而具有壮阔幽深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的作品也不可多见。可见艺术意境的诞生并非易事,无意境的艺术品随处可见,意境高妙的作品却极难寻觅。
杜甫诗的高、大、深,以深情掘发人性的深度,是别人俱不可及的;李白虽有高、深、大的诗,但却更偏向意境的高和大;王维则得艺术意境的深度和阔度。只有这几个人才是宗白华真正欣赏的。
宗白华说过一句深省人意的话:
艺术意境的高、深、大“都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而有韵律的心灵”。
艺术家艺术心灵的培养于是成了意境创造的关键,而这又与生活经验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相关联。
同意境的“高、深、大”相联系,宗白华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明确表述了艺术意境三层次的观点。他认为,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层次。这就是:
“情胜”之境,“气胜”之境,“格胜”之境。
所说的“情”是艺术家心灵对于印象的直接反映,它表现为“万尊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编地,余霞绮天”,是意境的第一层次,是写实。
“气”则是生气远出的生命,浪漫主义的奔放表现、古典主义的清明启示,都相当于这意境的第二层次,它显现为“烟涛倾洞,霜飘飞摇,骏马下坡,泳鳞出水”。
而“格”则为映射着人格精神的高尚格调,有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的旨趣,呈现出“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的第三层次。
宗白华指出,中国艺术于三者中更追求意境的第三层次,这层次就是中国人所谓的“神境”。中国艺术的理想境界是“澄怀观道”,它是中国艺术意境创造的始基,也是中国艺术意境追求的最高目标。超旷空灵,镜花水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意境的“深度”。
第三,把意境同创造联系起来,亦即要“化景物为情思”
宗白华认为,这一点是是对艺术中虚实结合的正确定义。他认为艺术意境要化实为虚,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的表现。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艺术创造中的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分界限。
他认为,自然主义的艺术创作方法是以实为实,单纯地描摹物象的表面,无法表现艺术家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而现实主义艺术所创造的意境则是从生活的极深刻的和丰富的体验,情感浓郁,思想沉挚里突然地创造性地冒了出来的,它是艺术家的独创,是从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的领悟和震动中诞生的,它不是一味客观的描绘。
中国艺术意境的创造正是如此。只有在艺术家受大自然的充分陶冶,沉醉在自然美景中时,方能产生流芳万世的优秀艺术品来。
比如,李白游历大江南北,始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绝唱,陶潜有身潜万峰自耕作之心,而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诗兴。
意境创造既是情与景的融洽,是“化景物为情思”,那它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成就的?宗白华指出“化”的方式还是“以虚为实”。戏剧(如《梁祝相送》)不用布景,这是中国的特色。但没有布景的中国戏剧却可以产生有布景的艺术效果,它是凭演员的歌唱、谈话、姿态表现出四周多变的景致,更重要的是它结合了演员内在的精神。这就是以动作带出虚设的幻想。
中国古代文学家则喜用虚虚实实的文笔来描写事件、人物,《史记》可为一例,更无论千百年来的优秀诗作大多都是虚实结合的产品。宗白华指出:
“实化成虚,虚实结合,情感和景物结合,就提高了艺术的境界。”
中国的诗、画、文都是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方法。艺术意境的创造就是由虚实结合而生的“化景物为情思”,中国古代美学家所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便也是指由物而为情。宗白华通过对意境创造的分析,说了这样一段话,
“凡真正的艺术家都要做到这一点(按:指创造意境),虽然规模大小不同,但都必须有新的东西、新的体会、新的看法、新的表现,他的作品才能丰富世界,才有价值,才能流传。”
这是很有价值的一句话,它将帮助我们去探索艺术创造的道路。简言之,宗白华的意境创造的基础是现实生活,艺术家匠心的运用也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如此,意境便表现出至动的对象生命和高尚的人格精神,是一个鲜灵灵、高于自然天地的“神境”。
第四,强调意境创造,首先是人格创造。
宗白华认为,观照神与美,先要艺术家自己似神而美。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替美的发见和体验做准备。创造美也是如此。
他曾著文称赞徐悲鸿,尤为着眼于徐的人格精神。这种对艺术家人格修养的重视态度,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在宗白华思想中的体现。宗白华认为,艺术家人格修养的关键是艺术心灵的培养。
艺术心灵一要“空灵”,因为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这样方能沉潜入万物核心,得其理趣。
他大力赞美谢灵运“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的心灵境界,主张像晋人那样,“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这些都根源于他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领会。
二要“充实”,它来自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是生活经验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按:这一点在艺术意境三层次创构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和热爱时已说,此不赘述)
此外,宗白华还谈了三点获得心灵充实的途径,即:“研究哲理”,就是多读书;“在自然中活动”便是直观自然现象,它是养成艺术家人格的前提;“在社会中活动”则是加入社会,外观与内省人类纯真的本质表现;达到这三者,就可养成优美的情绪,高尚的思想,精深的学识。
宗白华认为,在中国古代艺术家中,唯有魏晋时代的人才最具这种高超的人格涵养,故而那时代的艺术也就成为优妙绝伦的艺术,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登峰造极。
宗白华曾言:“承继这心灵,是我们深衷的喜悦。”这“心灵”就是空灵而又充实的艺术心灵,是超迈的人格精神。
可以看出,宗白华对魏晋玄学和魏晋人格的推崇,一方面反映了他对中国艺术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审美趣味。
03 艺术空间:节奏化、音乐化的“时空合一体”宗白华认为,每一种艺术都具有空间感,这空间随着心中意境可敛可放,是流动变化的,是虚灵的。
艺术家空间意识的流动性,植根于宇宙的运动性。并且,艺术空间也是“空间和时间的合一”,时间统领着空间。因此,艺术中所表现出来的空间意识,就应是“音乐化”、“节奏化”的,亦即是体现着生命运动、精神流衍的空间。
艺术家在艺术中所欲表现的不只是一个建筑意味的空间‘宇’,而须同时具有音乐意味的时间节奏“宙”。
比如,雕塑是空间艺术,容入了在时间中发展的行动,时间和空间合二为一,从而它的空间感型也如宗白华说的是“时空合一体”。
所以,宗白华说:
“诗恰是用空间中闲静的形式——文字的排列——表现时间中变动的情绪思想”。
但宗白华似乎又更能从中国艺术中体会这一要旨:
“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时空合一体)是中国画家、诗人的艺术境界”。
这不仅点出了中国艺术空间意识的特点,而且反映出至高艺术所应具备的理想的空间意识。
但宗白华所说的“趋向着音乐境界,渗透了时间节奏”的空间,不是数学的几何空间,而是诗意的创造性的艺术空间。这是艺术空间的特殊性,也是它的优越性。因为正是有了这样的空间,艺术才能表现出对象的生命流动。
静止的几何空间无法容纳流动的生命节奏,唯有“时空合一”的艺术性空间,才能将变化万千、运动不息的生命本质包涵。故而他说:
“中国画中的虚空不是死的物理的空间间架,俾物质能在里面移动,反而是最活泼的生命源泉。一切物象的纷纭节奏从它里面流出来!”
宗白华认为,中国艺术的空间意识和空间表现就是无往不复的天地之际,它是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回旋往复的空间流动着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生命节奏,因而这艺术空间就是生命运动的一片无尽的律动,仿佛能聆听的生命之声的乐奏。
这种理想的空间就在于能将艺术意境所要体现的“生命节奏”社会生活发展的内容纳入。同时,流动的艺术空间可以移远就近,由近及远,“深广无穷的宇宙来亲近我”。所以,中国艺术家的空间意识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
对此,宗白华用“舞”来表述中国艺术的空间意识,认为“舞”是中国一切艺术意境的典型。中国艺术家把自己的精神意志交融到作品中去,物质的对象和精神的自我在艺术空间中掉臂游行,而“舞”是它最直接、最具体的自然流露。他说:
“它(舞)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
舞可以使艺术家所要揭示的深刻内容具象化、肉身化。这深刻的内容在宗白华看来就是中国人所说的“道”,也即生命节奏。所以,他认为,由舞蹈动作伸延,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便飘荡着流连往回的生命本质,透出了生命运动的起搏节奏。
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具体分析中国艺术各部类所体现出来的“舞”之后,指出:
“在这舞中,严谨如建筑的秩序流动而为音乐,浩荡奔驰的生命收敛而为韵律”
天地是舞,是诗,是音乐,中国绘画意境的特点就建筑在这上面;书法的妙境通于绘画,虚空中传出动荡,超以象外,得其环中,飞舞的草情篆意谱出宇宙万形里的音乐和诗境;庄严的建筑也有飞檐表现着舞姿,“飞动之美”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此,他得出结论说:
“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里,表现着同样的意境结构,代表着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它“造成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特殊风格”
宗白华对艺术空间的理解是辩证的。他清醒地意识到,艺术空间虚灵,但又意蕴丰富:这丰富的意蕴就是宇宙运动的节奏、对象生命本质。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
对此,他以中国画的“空白”为例说明:
“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
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无边的“空白”上。生命节奏在这虚灵的空间起伏;“唯道集虚”,宇宙本质正在这里活泼跃动。
因而,宗白华说虚灵的空间,又是“极写实的”,是“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同时是自然的本身”。
如此,宗白华产生了一个新的思想:艺术空间最终还是离不开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既是它能动的基础,又是它的对象。艺术家正是通过虚灵而又充实的艺术空间,“以追光曝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达到艺术创造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而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宙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无不把它的最深意义灿然呈露于前。这就是艺术空间的最后目标。
总而言之,宗白华对艺术美的阐述是深邃的,又是生动的;是务实的,又是精神的;是超功利的,又是为人生的;是物欲横流时代里醇厚甘冽的精神食粮。
回答完毕。
你觉得钱学森屠呦呦于敏和袁隆平相比?
贡献分两种,第一,对人类的贡献,第二,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这个排名就差别很大了,如果说对人类的贡献,我认为第一是屠呦呦,很简单,没有水稻,我们也饿不死,而没有屠呦呦,这病,怎么办?第二位,袁隆平,没啥合计的,不管太不太平,饮食起居对人们影响很大,第三,钱学森,第四,于敏。如果说,对中华民族贡献,毫无疑问,钱学森,为什么把他排第一?因为,他和钱三强不仅仅带来科研上的巨大成果,更重要的是,他们带头组立了中国顶级的飞行器研究中心和原子能研究所,拉扯起来这两个部门要比科研更重要,另外,没有他们,在中苏交恶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扛得住也是很重要的事,对于我们百姓来说,今天的和平才有人们的安居乐业,如果我们像今天的叙利亚一样,还何谈其他?
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有哪些?
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及其为国家独立、民族平等、人民幸福、社会安定而拼搏奋斗的革命前辈,是他们终结了几十年的外敌环伺、内部战乱,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并获得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建设环境。
以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人员,是他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立和发展了新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使得从新中国能够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在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条件下,建立和发展了从工农业、国防到科教文卫的科技体系,让中国人生而能活、病而能医,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而获得幸福。
是王进喜、史来贺、雷锋为代表的工农兵,他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道德文化基础,为中华腾飞奠定了基础。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我们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过去几百年、上千年没有达到的改变。
现在的清华北大培养了几个为国家民族复兴做出贡献的人才?
大家想想,一个汇集了全国最好的生源和最高教学水平的大学,学生的成才率会差吗?
下面我来具体举例:
1.南仁东
清华毕业。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中国天眼”大家都或多或少的知道吧,他就是这个项目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的天眼之父。
南仁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自1994年项目预研究到2016年建成,坚持了22年。作为工程团队的带头人,建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并在射电天文研究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来自于CCTV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评选委员会的评价)
2.周光召
清华毕业。著名科学家,1946年至1951年在清华大学先修班、物理系物理专业学习。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原中科院院长。
周光召是一位顶尖的物理学家,他的视野宽阔、影响力深远,并且能够快速洞悉新思想。从我(杨振宁)的个人角度看,周光召是一个完美的儒家思想践行者,而不像美国、西欧和俄罗斯的许多物理学家那样咄咄逼人(来自于杨振宁的评价)
3.赵九章
清华毕业。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东方红1号卫星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元勋
赵九章在好几种学科上都有建树,在科技领域他是一位难得的帅才。(来自于清华大学副校长张维院士的评价)
4.屠呦呦
北大毕业。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并且是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诺贝尔科学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是中国的第一位自然科学领域的诺奖获得者。
5.许居衍
北大毕业。微电子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许居衍是中国微电子工业初创奠基的参与者和当今最重点企业的技术创建与开拓者,为中国微电子工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还有很多很多很多,清北毕业的人才数不胜数,只是大家没有看到。最近网络上的舆论对清北非常不友好,不少人说清北是“美国人的大学”,清北的出国率确实好高,都在在30%附近,但是国内其他的985也都不低,就是国人心目中评价最高的中科大,出国率也在27%附近。就是退一万步讲,每年国家给清北那么多的经费,然后给外国培养人才,国家难道还没有网友们聪明吗?当然不是,国家有国家自己的考虑,各种网友就不要义愤填膺的跟风了。
希望大家能够客观看待清北,清北代表了我国教育的最高水平,每年都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