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刘禹锡有哪些代表作品,杳如黄鹤刘禹锡的诗?
刘禹锡没有写过和“杳如黄鹤”有关的诗,崔颢写过相关古诗《黄鹤楼》。
作品原文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杳如黄鹤,汉语成语,拼音是yǎo rú huáng hè,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出自《述异记》。
刘禹锡将进酒最好的10首诗?
将进酒是李白的作品,不是刘禹锡的,将进酒只有一首。
《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此诗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诗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常以巨额数词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豪放特色。
人民发明了哪些奇技淫巧的东西?
看到“奇技淫巧”这四个字,我觉得有必要先对这个词做一阐明。我们不要因为看到这里面有一个“淫”就觉得这是什么色情有关的词语,其实完全不是。所谓“奇技淫巧”,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奇巧、新奇的技艺和作品、或者制品。奇,是奇异的意思;淫,是过分,极端的意思,与色情意义上的淫完全两回事。这就是我们汉字的伟大!一字多义。此成语,出自《书·泰誓下》。
原词是这样的,《书·泰誓下》:“(商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以悦妇人”就是指博取女人的喜悦。这是为了批判商纣王置祖宗基业于不顾,沉溺于玩乐取巧,讨好妇人。是一个贬义词。在《礼记》中也有:“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表现了这一词是警惕蛊惑人心或取悦于人的技法,但并不是完全“一刀切”。主要是限制“奇器”、“奇技”之类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毫无用处的制品。
从这两部著述中的阐述可以看出,“奇技淫巧”一直是处于被打压的状态。直至到了唐宋时期,“奇技淫巧”地被打压才逐渐有了转机。宋朝时候还制定了对出色的科技方面发明的奖励制度,在科技领域有突出才能的人正常情况都会被列入“奇才异行”名录,可以直接选拔进政府机构。比如冯继升改良了火药法,当时的朝廷就赐冯继升衣物束帛。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三就是这一阶段的结晶。
“奇技淫巧”一词到了明清时期又到了打压的高峰,“奇技淫巧”一词成为了明清以来对科学技术的抵制和轻鄙之词,也导致在明清时期加剧了对科学技术的全方位封杀。但即便如此,我们聪明的古人还是发明了不少新奇巧妙的东西,也为人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与作用。小编下面就跟大家谈谈几样我们古人发明的奇技淫巧的东西。
第一个,历史上最早的煤气灶。考古学家在商王武丁皇后妇好之墓中曾发现了一些摆放有序的食器。这些食器形状不同,有碗状、方格子状,以及其他一些形状,并且用泥土连接在一块,形成了一个原始粗糙的“煤气灶台”。3000多年前的商王朝就能有这样的类似当今的煤气灶台的物件,属实让人佩服。
第二个,偃师献技。虽然这也是一个成语典故,但里面的木偶人就是我们古人发明的奇技淫巧的东西的典范。偃师是我国西周时期的人物,他出现在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列子代表作《列子》中。“偃师献技”便出现在《列子·汤问》的第十三部分,“偃师献技”里有两个主角,一个是当时的工匠艺人偃师,另一个是西周第五位君主周穆王。
据记录周穆王当年游历天下的《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十四年,西极之国(中亚地区)有化人(魔术师)来见,能入水火,贯金石,变化多端,穆王为其所惑,遂西游。途中的能工巧匠偃师,制木偶人肖似真人,能合乐拍歌舞。穆王携其同归宗周。而这个偃师献技的典故就记录在《列子·汤问》中。(以下图片就是《成语故事》连环画中的“偃师献技”截取的图片)
第三个,历史上最早的马桶。我们现在用的蹲式马桶,其实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被聪明的古人们发明出来了。下图这个就是个马桶,正是从梁孝王刘武的墓穴中挖掘出来的。梁孝王刘武,就是西汉时期汉景帝的弟弟,窦太后十分宠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这就是他用的坐便器。
第四个,历史上最早的冰箱和空调。这同样也是一个青铜器,名字叫冰鉴。是20世纪70年代,曾侯乙墓里出土的。他的功能有两个,一个就是储藏东西,相当于冰箱。另一个就是空调的功能,因为他的盖子上有小孔,从小孔里可以散发出冷气来,这样就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
第五个,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公输班发明的木鹊。据说,木鹊的外形像是一只大雁,公输班能够让它三天三夜不落地,当时的人们都啧啧称奇。公输班的这个发明确实成为了中国飞天之梦的完美雏形!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公输班制造木鹊的技艺却没能流传下来。
第六个,青铜卡尺。这是王莽时期的一种测量工具,是在扬州邗江区甘泉镇的一座东汉的墓中发掘的。固定尺上有鱼形柄,柄开导槽,槽内有旋转调节的导销,可移动。原理类似于现代的游标卡尺,在活动尺和活动爪间有环形拉手,方便抓握。两个爪相并时,固定尺与活动尺等长。使用时握住鱼形柄,用环形拉手拉动来测量。这个青铜卡尺原本是有史料记载的,可惜在解放前就已遗失。两千年前的测量工具能达到如此水平,确实让人惊叹。这也为研究古代的度量衡提供了珍贵实物。
第七个,木牛流马。这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一种战具。才致使木头,形状像马和牛,平时可以搬运东西,战时可以重复选择排序,阻挡敌人。无攻不破,无坚不摧。是一项非常巧妙和实用的发明,与偃师献技里的“木甲艺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相信古人智慧之高超绝非我们现在所能想象得到!
第八个,撞钟擒纵器。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僧人一行(本名张遂)开发出我国最早的擒纵器,该发明能每隔一刻击鼓,每隔一时辰撞钟。梁令瓒之后将擒纵器用在时钟上。这个擒纵器后来供张衡发明的水力推动浑象仪运转,在二百多年后的作浑仪和仪象台上也能找到。
后来北宋时的韩公廉对擒纵器进行了改进,进而发明了既能带动青铜浑仪和天象球,又能打鼓敲钟示牌的巨型时钟,这就是我国闻名于世界的“水运仪象台”。这个仪器的核心驱动机构就是擒纵器,韩公廉又发明了“天衡关锁”系统,与擒纵器一起配合来使用,这一套系统后来被人们称为“韩氏擒纵器”,精度很高。
第九个,折叠椅。折叠椅的发展开始于约公元前2000~1500年,起初的折叠椅是战场上军队指挥官的专用座椅,同时也是权势与威望的象征。许多世纪以来,折叠椅一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家具之一,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在古文明中,折叠椅不只是为了供人就座,还用在了各种正式场合和仪式中。这个多功能折叠椅其实早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被古人们制作出来了,可以说在古代只要有了它,吃喝拉撒,在这个椅子上,就能完成了。
第十个,春凳。这个很像一张床但又比床窄小许多的东西,现在的人已经很少能见到,这就是春凳了。在古代的时候,这个东西几乎是每家必用的产品。这个物件也是可以两个人在上面一起休息的,至于干什么呢?就是乘凉、休息还有一些其它的作用。有一种说法,说春凳在过去跟春宫画有很多不解的关系,所以叫春凳。现今一些酒店在床前面也放有一个类似的凳子。
第十一个,七巧桌。在清朝时期曾经出现过一种桌子,古代人称之为七巧桌,简单理解和我们现在的七巧板有些类似,因为在古代很多的设施都完善,他们经常用到桌子,为了方便, 他们就将桌子拼凑在一起,如果不用收起来的话就是一个单独的桌子,不过这样的东西在古代只有那些富裕的家户才能用得起,穷人想都不想。
就说这么多了。谢谢!
刘禹锡什么桃千红?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人在作品里把玄都观的千株桃树比作朝廷中的新贵,因此作品一起笔便暗示了新贵声势显赫,满朝趋奉的情景;后面两句则讽刺他们是作者离开朝廷后才爬上高位的政治暴发户,表示了极大的鄙视。
展望未来的主题?
问题:“追忆先贤,展望未来”的主题,有哪些诗歌呢?
前言针对题主的问题,我认为但凡“怀古题材”的诗词,大多符合“追忆先贤,展望未来”的主题思想。
毋庸置疑,“怀古诗词”在中国古诗词中占的比重不算轻,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怀古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传统题材,古人已多有阐述,或谓:“见古迹而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它们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或许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或许凭吊古迹,感慨兴衰,;或者羇旅他乡,以古人之际遇,感怀自己的哀思,托古讽今……,既然都是“借古”,那么就离不了“典故”,感情基调比较苍劲悲凉,多以情景交融的手法。
怀古诗词,旷古博今的史诗纵观唐诗宋词元曲杂剧,徜徉在每个时代的文学巅峰之上,留意“怀古题材”的历代文人墨客,令人目不暇接;仰视他们的文学作品,可以说灿若星辰。
其最有名的代表人物,诸如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特别是刘禹锡、杜牧,“两宋时期”的王安石、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怀古诗词脍炙人口,震撼人心,千古流芳。
诵咏他们文学作品,不得不发自内心地感愧,这些作品旷古而博今,大气而磅礴,这些诗人是名副其实的“怀古咏史”大家。
一首诗词,化典故于其中,寓教于情。在欣赏优美的诗词文章,同时也为我们展现曾经那一段历史……
“咏史怀古”诗歌的模式据有关资料记载,“怀古”为题的唐诗,始见于唐代李百药的《郢城怀古》,此后继作者众多。据《全唐诗》粗略统计,初唐怀古诗作者15人,作品23 首;盛唐怀古诗作者20人,作品77 首;中唐怀古诗作者40 人,作品105 首;晚唐怀古诗作者60 人,作品214 首。具体来说,这419 首怀古诗,不论古体还是近体,这一建构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从古迹与历史人物写到今之现实景物,由古到今,或是上下句之间,或是联与联之间形成古今对比,并且古今二元在诗中更替出现;另一种则是先写现实实景,再写古之历史人物与古迹,由今到古,古今二元交叠出现。“咏史怀古诗词”例证 诗仙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八句,写现实景物,触景而引发愁思,意寓言外。全诗缅怀往事,寄托情思。“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物是人非事事休,却又历历在目。杜甫的《蜀相》,乱世思良将,不仅仅缅怀诸葛亮,从诗的结尾能看出,诗人对于唐朝的命运充满了担忧。“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后人读到此处,无不青衫沾湿。《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抚今吊古的名篇。此诗凭吊昔日朱雀桥和乌衣巷的繁华鼎盛,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怀古绝唱,千古流传。杜牧的《泊秦淮》、《赤壁》、《题乌江亭》等,都是以历史为鉴的醒世佳作,也为后人留下个“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些传世经典。宋词中更是举不胜举,单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便足以让我们叹为观止。东坡笔下的“公瑾,小乔”,稼轩词里的的“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哪一位不是历史上鼎鼎大名,家喻户晓?小结类似这样的例证,在中国古诗词中比比皆是,大多为追忆先贤,展望未来的文学作品,由于篇幅有限就不赘言。总而言之,很多咏史怀古的佳作,总能让读者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反思现状和未来,这也许就是“诗言志 ,歌永言”的内涵吧!
@兵法天下 如是说(结束语)最后就让我们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明代著名文人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来结束这次问答吧!
正所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大家好!我是@兵法天下 ,诚谢题主邀答,与大家分享这一话题,以上论述纯属个人观点,敬请雅正。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竹刘禹锡古诗意思?
刘禹锡的竹应指竹枝词二首,意思是巴渝(今重庆一带)地区的民歌,唱时,以鼓、笛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是乐府近代曲名。
《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少女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第二首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歌唱自然地引发怀乡的幽思。
全诗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