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代表作品赏析,你认为油画艺术的基本特色是什么?
这个要从中西方艺术差距开始说吧……艺术的差异其实就是文化的差异。
西方的艺术起源于希腊,和秦朝差不多一个年代,我们做兵马俑他们做人体雕塑,他们基本上可以还原真实的人体。我们的要意像一些,如果大家去过西安的兵马俑博物馆就能体会,他们是写实风格。
因为希腊那边主要是海岛文明,需要不断的侵抢资源,科学方法比较重要,海岛文明如果没有科学方法,那可能出海后就回不来了。
我们是农耕文明,基本上没有大跨越的迁徙,长时间在一个地域待着,这样想象力会丰富一些。我们的国画是意象,即白当黑,有很多地方空白,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来那些空白是天空或者是水面等。
文艺复兴,复得是希腊的兴,古典油画就是科学方法,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方法制作出来的。油画的材料比较特殊,它既可以做加法也可以做减法。国画只能加,不可能清洗或者用橡皮擦掉。版画是减法,刻一刀就少一块,不可能粘上去。水彩可以简单做减法,但是没法和油画比较。
很多人是被油画材料本身所吸引,就是材料本身,材料本身所带来的质感。好比黄金一样,用黄金做什么都好看,做狗屎也好看,因为黄金这材料本身带来的质感是没法抗拒的。
油画材料更加热烈,表现范围更加宽广,形式风格也多种多样,所以喜欢的人比较多。国画更加讲究意境和文化,门槛高一些,对大众不够友好。
但是因为我们说汉语写汉字,本身就带有中国画的审美基础。天生就可以欣赏国画,很多老百姓家里也是挂着国画。因为文化自带的,比如“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能很好的表达出国画的感觉。
所以很多人刚开始喜欢油画,慢慢的会开始喜欢国画,因为我们说汉语写汉字,我们的文化更加适合国画。如果大家喜欢我的回答,还可以提问其他的关于绘画的知识或者问题。谢谢……
艺术鉴赏力对于艺术家有什么重要作用?
确切地说,缺乏艺术鉴赏能力的人是很难称其为艺术家的。艺术鉴赏力其实就是审美能力,这是每个艺术家甚至是艺术爱好者的必修课。
抛开艺术的层面不说,审美能力的高低对一个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美学知识需要普及,不仅是艺术家,普通大众的美学思维都需要培养和提高。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美学知识,才能真正知晓什么叫审美。如果连什么是审美都不知道,面对艺术品时就只能是想当然地信口开河,搞得不好就会贻笑大方。
掌握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所以说,掌握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还是非常必要的。包括对艺术史的初步了解,也包括对各个艺术门类和体裁的艺术特征、美学特征和艺术语言的熟悉和了解。就算是绘画领域,也需要了解一点美术发展简史,对各种绘画风格的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都要知道一些。
可以肯定的是,欣赏者的专业知识越丰富,对艺术的领悟与感受就愈深广。
广泛欣赏艺术作品应该说,审美能力是需要培养的,除了了解一些基本的美学知识,更需要平时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舞蹈、绘画等等艺术形式,都是培养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
以欣赏绘画作品为例,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到画展、艺术馆等现场欣赏原作。在准备好一定专业知识后,对于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名家名作进行观赏、鉴识。如此反复,鉴赏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尤其是那些公认的经典作品,切不可走马观花似的看一下,应该反复品味,方能有所收获。这样的过程对于提高鉴赏力大有裨益。
加强文化修养具备相当的历史、文学等知识积累是提高艺术鉴赏力的重要条件。艺术作品是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需要对这一时期历史有一定的认识才能理解透彻。
此外,不同地域、不同风俗、不同的审美习惯,都会影响艺术创作的风格。只有具备了相关的文化知识才有能力更好地去鉴赏不同风格的艺术品。
确切的说,艺术修养其实也是个人文化修养的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修养较高的人,他的艺术鉴赏力也会有较高的水平。这二者之间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
需要生活阅历为了更好地欣赏一件艺术品,我们往往需要了解有关作者的创作思维、个人经历、甚至是一些奇闻轶事,这样才有可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真正理解艺术品的独特表现力和精神内涵。
阅历越丰富、越深刻,越有助于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反之,欣赏者在生活经历中从未直接或间接经历过的内容,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就往往难以接受或体会不深。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时间和经历的积累,可以有意识地多去体验生活,却不可强求。
当然,以上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如何欣赏古典音乐?
我不是古典乐迷,但确实从小就喜欢音乐、绘画等艺术类的事物,学生时代考过声乐级、学了点乐器、参加过歌唱比赛。
但那都是久远的事,自从工作后,有忙碌,有经济条件的限制,所谓的听音乐和画展都是基础级的,偶尔消费下。
本文重点回答初次到音乐厅如何轻松聆听现场古典音乐吧
01首先谈入场。
一般来讲,国内的氛围没有国外那么正式,着装上除非入场票注明,没有严格的正装要求。我个人日常喜欢穿着休闲的衣服,直接进场也还OK,但出于礼貌,男士最好穿衬衫或有衣领的汗衫,女士当然尽量穿颜色较为单一的办公室装扮最好。
如果你观察乐队的着装,你会发现他们的样式非常简洁,均为黑色系,男士除了指挥一律西装,女士稍微有些变化。而指挥相对选择余地大些。
在入场时间上,建议提前30-40分钟到音乐厅。主要是做好进场聆听的准备工作,比如冬天寄存臃肿的外套,上洗手间,甚至喝水、擤鼻涕都最好能提前解决。
因为交响音乐会一般不配专门的音箱放大设备,主要靠音乐厅的环境回响来解决音效问题,因此回声功能特别好。当交响乐团在演奏时,观众的一个喷涕或小声说话都可能被发大成回响,整场都能听到,既影响乐团的演奏,也影响听众的视听效果。
如果有重要的事项需要处理,要必须在开场前解决。演出开始后,为了保证安静,现场会有手机屏蔽设备开启,手机也没有信号了。
此时如果你要从剧场里起身出去打电话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每个交响乐团以及指挥和主要乐手都有著名的历史和业绩,并且当晚演出的曲目是什么,作为观众有必要提前做背景知识的了解。
音乐厅会专门提供当晚演出阅读的小册子,不妨在早到后拿来阅读“预习”。
为了确保所有人都不被打扰,如果迟到,至少要等到一个演奏曲目结束才让进场,通常要等到中场休息期间。
02作为听众提前到达并做好上述准备工作后,接下来就要准备进场。
通常交响音乐会的演出时长为2个小时,包含中间20分钟的休息。音乐厅会在正式开始前5分钟向观众播放即将开始的钟声,以提醒还没进场的观众抓紧时间进场,在倒计时1分钟时再次敲钟,提醒进场后的观众赶快落座,停止交谈,手机调至静音等。
交响音乐会是非常正式和庄重的场合,不建议太小的小孩观看,毕竟小孩子的忍耐力有限。
中间休息时也遵循相同的秩序,最好能起身活动下,去趟洗手间、打电话处理点急事。倒数计时5分钟和1分钟的开始顺序。
演出时间到后,所有演出人员在第一提琴手的带领下入场。
在管弦乐团的弦乐器组中,小提琴分为两组: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负责乐曲主音部分,第二小提琴负责和音部分。第一小提琴的首席是整个弦乐组的首席,同时也是整个乐团的首席,他(她)负责整个乐队的音准和调音。
小提琴本身非常敏感,随着时间与温度变化音准会产生微妙的不同。所以你会注意到,等所有演奏员登台落座后,首席便拉起小提琴带领大家对音,等大家把手里的乐器校音差不多后,便会安静下来。
接下来,就是演出前最重量级的指挥家入场,作为观众要再次致以掌声表示欢迎。等指挥家也准备好后,全场立即安静下来,演出正式开始。
这套流程,久而久之成为约定俗成的音乐会礼仪。
03整场交响音乐会期间的纪律我相信不用过多叙述,有常理知识都懂。比如禁止摄影、摄像、录音,随意说话、走动等。不过在观赏期间还是有人会偷偷拍照,而且会不自觉打开闪光灯,这是及其不礼貌的行为,有可能影响演奏者的注意力。
作为一个交响乐小白,我觉得在交响乐演出期间可以做三件事:
第一,从交响乐团乐器的分布,填补乐器知识。
这是一张基本的交响乐团的乐器摆放图,也就是演奏员上场后按规定的位置落座。不要小看这张图,每一个乐器的摆放都基于声乐的原理,就像我们佩戴立体声耳机,达到最好的视听效果。
至于为什么这么摆放,知乎上有一个回答很专业和全面——交响乐团的座位排列有什么讲究。
第二,注意聆听区分乐器和观察演奏者的神态,提高对人和声音的敏觉性。
对人的言行具备一定的敏觉性是我自己创造的一个词。意思是,虽然我们无法做到read mind,但通过刻意练习,我们是能够做到在与人交流时通过观察和聆听,能够明白对方在语言和动作的表象下真实含义大致是什么,从而做出正确的回应。
我们天生有五感“输入”周围的信息,但是我们向来学会的是如何表达自己,却很少在意别人想传递的意思。这样会造成很多误解,影响人际关系。
当我们留意到这一个问题的重要性时,通过一些练习的方法是可以得到改善的。比如聆听区分乐器的不同,包括音高的变化,都可以磨我们的耳朵。同时配合眼睛的观察,对对方的微笑变化也就有了较好的综合判断。
第三,留意指挥的动作,不是简单的指挥,他在调动整个演出团队,既有节奏上,也有音高高上,从而展现出一部鲜活的交响乐曲。
04交响乐演奏完毕以及整晚的演出结束后,鼓掌致敬是必须的礼节。
还记得前文说到要提前阅读这场音乐会的简介吗?
通常,一首交响乐就像一部小说或电影,是分几个乐章的。乐章间保持短暂的安静既可以保证一部作品的完整,又能维护听众欣赏思绪的连续。
如果你事先不做了解,贸然在此时鼓掌喝彩,那会非常尴尬。
鼓掌喝彩的时机,只能在曲终时再释放出来。当指挥的双手完全放下并转身致谢,才表示全曲终结,作为观众再鼓掌。
喝彩不要像看京戏那样喊叫“好,再来一个”,除了中文简单的一个“好”字,用拉丁语“bravo”更加优雅。
如果觉得这场交响乐确实物有所值,那就卖力掌声吧,通常指挥都会愿意返场加演一个小而美的乐曲收尾。
在即将曲终人散之时,还有一个我最喜欢看到的画面——看指挥会“点名”表扬哪位乐手。
因为是现场演奏,每次乐手受到身体状况、周边环境等影响发挥并不均衡。那么多人同台献艺,总归有好有坏。
此时你就能看到指挥作为乐队核心的权威性。他会“点名”整场表现上佳的乐手起立向观众致意。你再注意观察,会看到而没被表扬的乐手有多沮丧。
我喜欢把它作为猜猜来玩。即在欣赏音乐期间,靠自己眼观耳听去判断哪些乐手(或者说乐器)的演奏出色,而最后指挥表扬的人即是“正确答案”。
普桑蛮诗歌鉴赏?
普桑将古典的形式美法则运用到创作中,追求画面的统一、和谐、庄重、典雅和完美。他始终不渝地坚持古典主义立场,反感巴洛克风格。普桑的人物造型按照希腊、罗马 的雕刻形象来塑造,因此他画的人物从不来自实际生活。他所作的一系列具有“崇高风格”题材的作品令人肃然起敬。一幅油画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
不得不说这个问题非常的大,因为油画发展这么几百年来,
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产出的作品都是不一样的。
关注多艺点,每天多学一点艺术小知识!对于欣赏油画,小编也只能在这里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1.相信你与生俱来的审美能力!相信你与生俱来的审美能力!相信你与生俱来的审美能力!见到一幅油画的第一瞬间,无论你感受到美、舒适、庄严、装饰性等正面感觉,
还是感受到了丑陋、恶心、恐怖、绝望、悲伤等负面情绪,
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正确的!如果你看到一副画第一眼感觉简陋或者空间上感觉怪异,
也不要怀疑自己,你的审美真的没毛病!千万不要受到旁人的影响。
比如...你能摸着良心说这个美吗?
别听信“半瓶子”再你耳边说这画怎样,请坚持自己的第一感觉。
第二种是这方面知识很丰富的人,他们的欣赏角度和你不同,所以没必要纠结。
2.关注那副画的历史和画家的故事。哪怕是碎片或者片段一样的了解都没关系,当年你无论在网上还是在博物馆,注意到某个画家的时候,看他的生平,看画的介绍,知道他生在什么时代,那个时代的环境以及技术,对于你了解一幅画是非常有用的。
最后给大家简单的一点欣赏,看看就好!看佛罗伦萨,感受他们的形体构图。 看威尼斯,感受他们的色彩堂皇。
看卡拉瓦乔那派,感受他们的明暗。
看荷兰和整个北方画派,感受他们的细节勾勒,看笔触。
看巴洛克,感受他们宏伟的舞台感。
看古典主义,感受他们端庄稳重的构图和配色。
看洛可可,感受他们的细密好看还有姑娘身段。
看新古典,就当在看历史剧。
看学院派,就当在看活体雕塑。
看浪漫主义,感受力量沸腾。
看印象派,感受光芒,感受颜色给予你感官的力量。
关注多艺点,每天多学一点艺术小知识!那么为何有时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会觉得枯燥乏味呢?
简单理解艺术,它是人的某项技术达到一定程度时,这项技术就升华成艺术了,比如,绘画或者书法,画出来的画或者写出来的字,让人可以看清楚的同时又感受到美,那么就成为绘画艺术或者书法艺术了;深刻理解艺术,艺术是和人的精神境界相通,反映万物哲理,
艺术和人的精神境界相通,为何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会觉得枯燥乏味开篇已经提到了,艺术是反映万物哲理,这一点就说明了,艺术魅力的背后,还是很深奥的、高深莫测,要将艺术彻底领域透彻,那不知道要花费多长时间和精力,估计终其一生都不够,或许有人会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很简单啊,只要多体验生活,就可以了解艺术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艺术纯粹是来源于生活的话,那么每个人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毕竟生活是不会过时的,人们对生活是很有耐心的,所以,可以肯定一点,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会感到枯燥乏味,那是因为自身的审美能力不够高,对艺术的审美不够灵活,
我们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男生看女生,看久了就没兴趣了,甚至还会厌倦,没有了新鲜感了,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没有去了解女生的内心世界,只是纯粹的看女生的外表,欣赏艺术更是如此,要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艺术,就拿油画艺术来说吧,要多去了解每个时代背景下的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这样就不会审美疲劳,
虽然艺术和人的精神境界相通,而人的精神境界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有高度的,所以提高自身的精神素养对学习艺术来说,显的尤其重要,精神素养提升了,艺术审美能力就提高了,若要让自己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不感到枯燥乏味,那只有不断的欣赏并且学习艺术名作,因为艺术名作就像是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可以让人百看不厌,不知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