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方县黄泥塘镇西南面,美丽的支嘎阿鲁湖畔有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水族村落,这里有战国时期的铜鼓,有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老宅,有能歌善舞、拥有自己的文字、语言、服饰和水历书法的水族同胞。水家人节日盛多,其中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就是水族的“祭牛王”。“祭牛王”是水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祭祀内容,也代表着水家人对牛的感恩和崇拜。
走进背座古村,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引人注目,历史悠久的老木屋,仿佛是在诉说百年来经历的风雨。自从背座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来,前来背座的游客越来越多,今年的“祭牛王”同样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场面十分热闹。
在水族客厅设一供席,将用宣纸扎好的牛头放在祭台正上方,祭台上摆放着香、蜡、纸钱和各种各样的供品,四周彩旗飘扬。
祭牛王正式开始了,一头老牛被水族同胞牵到祭台前,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站在桌前神情肃穆,端着斟满酒的酒杯,口中念念有词,大多是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和感恩“牛王菩萨”辛勤劳累的话语。铿锵的铜鼓和浑厚的皮鼓声响彻水寨,水家人一边喝着醇香的糯米酒,一边唱着比米酒更香的“姨娘歌”。
不一会儿,一群水家妇女抱着蒸好的糯米饭来到牛王前,对着牛王打糍粑,在牛王的牛角上戴上鲜花,把打好的糍粑向牛王供奉。然后由法师带头,扛着旗伞、牵着牛儿、举着纸牛头沿着田边土角向有水的河里走去,在水田边将宣纸牛头焚烧,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再获丰收,也代表着水族人对牛的感谢。
据了解,贵州许多民族在农历十月初一那天都有“祭牛王”这样的习俗,只是说法不一,哈尼族称“祭祖”,仡佬族称“牛王节”,回族称“开斋节”,水族称“祭牛王”。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是人们祈祷丰收、庆贺五谷丰登、赞美牛无私奉献的一种方式,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的画面。背座村传统的“祭牛王”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独特的水族文化,也为保护水族传统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转载请注明:贵州资讯网-打造贵州新闻资讯第一网络平台!> 杀鸡备酒!打糍粑!祭牛王!背座村水族同胞在干什么这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