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历史上的中国回族名人有哪些(因贸易迁入中国)

而这场叛乱的真正主谋是刚刚崛起、吞并波斯萨珊王朝的阿拉伯帝国,大唐安西铁军与阿拉伯军队展开了激战。阿拉伯帝国对这场与大唐的遭遇战也没有心理准备,怛罗斯之战更让阿拉伯人发现大唐不是个好对付的敌人,阿拉伯人很早就知道大唐是个富庶的国家,擅长航海的阿拉伯人打通了西亚与中国东南地区的海上通道,唐朝索性把市舶司一职都交给阿拉伯人,渐渐发展了不少...

大唐天宝十年,即公元751年,安西都护使高仙芝奉命平定突骑施叛乱。而这场叛乱的真正主谋是刚刚崛起、吞并波斯萨珊王朝的阿拉伯帝国,大唐将其称为大食。

眼见高仙芝所率唐军战无不胜滚滚压来,突骑施连忙向阿拉伯帝国求援。高仙芝听说大食援军即将到来时,不但没有退却,反而决心碰一碰传说中的大食强军。如果能战而胜之,大唐将有可能再向西拓地千里,建不世之功。

在中亚小城怛罗斯,大唐安西铁军与阿拉伯军队展开了激战。由于史料的缺乏,这场战斗的经过已经不得而知,后人只知道虽然唐军兵力只有敌人的一半,但精良的军械和优秀的战术使唐军并未落于下风。

激战至第三日,大唐的盟友葛逻禄突然叛变,导致唐军大败,各方都猜测阿拉伯人许给了葛逻禄很大的好处,才使他们背叛大唐。高仙芝饮恨而逃,训练有素的唐军并未全军覆没,仍然三分之一的兵马撤回了安西。

高仙芝休养几年恢复元气后,已经使安西唐军恢复了原先的战斗力,正打算报怛罗斯之仇,却未料想安史之乱爆发,高仙芝奉命平叛而兵败被杀,大唐急剧衰落下去,再也没有恢复对安西的经营。

事实上,阿拉伯帝国对这场与大唐的遭遇战也没有心理准备,向西方的迅速扩张已经足够阿拉伯人消化的,根本无暇考虑到东方的征战。怛罗斯之战更让阿拉伯人发现大唐不是个好对付的敌人,便放弃了向东扩张。

阿拉伯人很早就知道大唐是个富庶的国家,丝绸之路刚一恢复,便有大批阿拉伯商人来到大唐,还在长安(今西安)建立起一个单独的坊市,经营着庞大的生意。尽管在怛罗斯打了一仗,但没有影响到双方的贸易,反而越来越兴旺。

阿拉伯人自然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而大唐又不限制宗教自由,只要在官府报备一下,谁都可以在长安兴建寺庙,传播自己的信仰。因此,阿拉伯人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清真寺,伊斯兰教被唐人称为回教。

唐朝中期以后,擅长航海的阿拉伯人打通了西亚与中国东南地区的海上通道,另一条丝绸之路由此开始兴盛。大量阿拉伯人聚集在广州、泉州等地,人数多达二十万。唐朝索性把市舶司一职都交给阿拉伯人,让他们来管理海贸。

随着阿拉伯人的扩散,伊斯兰教也开始在中国扎下了根。阿拉伯商人们一边乐善好施、救助乡里,树立良好的形象,一边向汉民宣传伊斯兰教,渐渐发展了不少汉人穆斯林,他们通常被称为回民。

经历唐末乱世的极度衰减后,宋朝的经济水平和对外交往很快超过了唐朝,尤其是南宋建立后,海上丝绸之路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阿拉伯人和回民数量重新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元朝是在华穆斯林的又一个黄金时期,统治者蒙古人更信任来自中亚和西亚的阿拉伯、突厥等色目人,委以他们重任,远远超出了唐宋的市舶司范畴,从朝廷到地方官府都有穆斯林的身影。

与此同时,中亚和西域都已经完成了伊斯兰化,使陕甘地区出现大量的汉人回民。他们的地位也跟着色目人入朝为官而水涨船高,在政治和经济上都享有不少特权。汉人将信仰穆斯林的各民族统称为"回回"。

明朝取代元朝后,"回回"这个名称被固定下来,并且在朝中有不小的势力,像七下西洋的郑和就是位穆斯林。明朝是个相对封闭的王朝,中亚与中原的通道基本断绝,留在中国境内的西域民族与汉人穆斯林不断融合变成了回族。

回族以汉人为主,混杂有波斯、阿拉伯、突厥等外族血统成分,仍然使用当地汉语方言,有关伊斯兰教的词语使用阿拉伯语或直接音译过来。在宗教礼仪和生活习俗上,回族严格遵守伊斯兰教义,但没有彻底脱离汉人风俗,也有一定的自身特点。

明朝不允许回族改成外族姓氏,取消了他们的特权,与汉人一样纳税。城镇的回族继承了阿拉伯人擅长经商的基因,经济地位相对较高,乡村的回族则与汉人农民差不多,从事耕地放牧等职业。

经过明清两代的繁衍,回族人口达到数百万,慢慢与汉民形成了大混居、小聚居的格局,主要分布在陕甘宁地区,并向华北、华东等地区扩散。

回教并非中国独有的产物,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的崛起,除了被阿拉伯和奥斯曼帝国直接的地区外,很多亚非拉国家都受到伊斯兰教的辐射,形成本土的穆斯林群体,如前南斯拉夫和黑非洲一些国家。

不过,中国的回族还是有很多自身特点的,与其他地方的本土穆斯林颇有不同,像郑和对永乐皇帝始终忠诚不渝,为大明王朝的利益征战一生,立下不世之功。

明末和清朝的历次农民起义中,回族都踊跃参加,给予腐朽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即使是来自中亚的穆斯林阿古柏建立伪政权,同样有许多回族同胞协助左宗棠大军收复新疆,消灭了阿古柏政权。

回族对民国的军政两界都很有影响力,青海宁夏的军阀都是回族,连广西军阀白崇禧和海军将领萨镇冰也是回族。北洋政府的正式国旗是象征汉、满、回、藏、蒙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可见回族在国内的地位颇高。

推翻满清后,全国各地的回族都成立了爱国组织,向回族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增强回族群众对国家的凝聚力。全民族抗战一爆发,回族群众纷纷投身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其中又以冀中的回民支队最为著名。

七七事变仅一个多月后,原东北军团长马文斋回到家乡冀中地区,组织回族群众成立回民抗日义勇队,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斗争。华北沦陷没多久,八路军挺进华北开辟敌后根据地,马本斋毅然接受八路军的改编,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回民支队。

回民支队在冀中坚持了六年的敌后游击战,为历次反扫荡战斗的胜利做出过杰出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参加过870次战斗,打死打伤日伪军3.6万人。可惜的是,马本斋在1944年病逝,没能亲眼看到抗战的胜利。

建国以来,回族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人口增加到1059万,还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我们熟悉的一些名人,如历史学家白寿彝和相声艺术家马三立等等都是回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