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3日,中国亿万农民将迎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也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6月2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同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中国农民丰收节”不是一般的节日,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
为什么要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什么把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这个节日有什么特殊意义、如何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否会放假……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进行了梳理。
为什么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
韩长赋表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批复同意的。设立一个节日,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审议,这是不多见的,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是一件蕴涵人民情怀的好事。
韩长赋称,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央决定,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汇聚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长期做“三农”工作的韩长赋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节日的感受,“现在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我和大家一样为亿万农民感到高兴,内心也感到欣慰和自豪”。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什么特殊意义
韩长赋称,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能够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引起各个方面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和重视,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二是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给农民一个专属的节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这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期待,满足了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是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可以汇聚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韩长赋总结成,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还是从社会进步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是“秋分”
“秋分”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3日前后。一般秋分时昼夜平分,也是收获的时节。但中国地域辽阔,南北农时季节差异较大,不同作物收获期各不相同,为何把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对此,韩长赋表示,俗话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丰收节和农事传统密切相关。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基于这样节气、区域和民俗这三点考虑:
从节气上看,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另外,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昼夜平分,秋高气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
从区域上看,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地收获的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头。所以,兼顾南北方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便于城乡群众、农民群众参与,也利于展示农业的丰收成果,包括科技成果和农民的创造,具有鲜明的农事特点。
从民俗上看,中国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畲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彝族的火把节,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团结和发展。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有怎样的基础和条件
韩长赋认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有45名人大代表提出设立丰收节的有关建议。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对国内外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邀请了农业、文化、传媒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基层农民代表座谈研讨。大家普遍认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十分必要,而且实施的基础和条件已经成熟。
韩长赋称,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具体基础和条件是:
一是农事节庆有传统。中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通过举办民俗表演、技能比赛、品尝美食等活动,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目前有13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节日,这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积累了经验。
二是各地有探索。近年来很多地方根据节庆特点和假日节点,举办了具有当地特色、主题鲜明、和农事有关的节庆活动,也形成了一批民俗活动、观花赏景、采摘体验、农业嘉年华等知名品牌,这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探索了路子。
三是市场有需求。现在人均GDP已经接近9000美元,休闲观光大众化正成为常态,广大市民也有回归乡村,参与农事体验、品味农村情调的需求和田园梦想,这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四是发展有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12000亿斤水平,农业现代化在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农村改革、结构调整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些都为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韩长赋还指出,不只中国,世界上也有很多国家在农产品收获以后,会举办农事节日活动。比如波兰的丰收节、美国的感恩节,葡萄牙的农业节,俄罗斯的农田日,巴西也有这种丰收之后狂欢的节日,这也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了借鉴。
今年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何庆祝
今年农历秋分(9月23日)是中国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何庆祝这个节日?
韩长赋称,“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一个全国性的广大农民参与的节日。农业农村部会牵头组成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进行顶层设计,同时发挥地方创造。在全国层面会举办一些活动,但更多的是在地方,发挥地方的创造性。各个地方有自己的农事特点,无论是农耕生产方式还是农产品品类,都有自己的特点。不会全国统一搞很多的规定动作,主要是让各个地方、让广大农民来创造。
韩长赋称,对于举办今年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要做到“四个坚持”:
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办节日。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组织开展好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纷呈。突出地方特色,不搞千篇一律。
二是坚持节俭热烈办节日。乡村风情不在奢华,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要形成上下联动、多地呼应、节俭朴素、欢庆热烈的全国性节日氛围。
三是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农民是丰收节的主体,农民广泛参与是关键,这是亿万农民的节日。所以,支持鼓励农民开展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农民的节日农民乐。
四是坚持开放搞活办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综合性的节日,既是农民的节日,也向其他社会群体开放。所以,要用开放思维办节日,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助丰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还要举办各种优秀的农耕文化活动,让全社会、全民都感受到丰收的快乐。
若粮食欠收,是否还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国农民丰收节”带有“丰收”二字,倘若粮食欠收是否还会举办该节日?
对此,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潘显政先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尤其是通过持续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目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的水平,这是农业的基本面。
不过,潘显政也称,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在部分地区、在部分时候可能会出现减产或者欠收的情况。但中国幅员辽阔,局部减产并不代表全国面上的情况。如果某些地方欠收,更要激发、振奋农民的精神夺丰收,在其他方面以丰补欠。通过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既可以提振信心,又可以为农民增收搭建一个平台。
韩长赋补充道,“如果有地方欠收了,那更要振奋精神,抗灾夺丰收。”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否放假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节日,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是否放假?首先,你得是个农民。
另外,今年的农历秋分是9月23日,星期日。9月24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今年国家法定中秋假期是9月22日至24日。所以,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肯定是休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