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大年初二祭祖时,说起马家的“扶风堂”,又说他们这支马姓原本姓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大年初二,也就是2月1日一早,来到苗栗县通霄镇枫树里的马家庄,与当地的宗亲一起祭祖,这也是马英九第25年到马家庄祭祖。
作为台湾地区前领导人、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这些年一直坚持每年春节到马家庄祭祖。除2018年没有去之外,能够坚持25年,做得不错,也很不容易。马英九祭拜之后,在与马氏宗亲叙话时,还从马家的“扶风堂”堂号,说到历史上姓马的由来。这已经不是马英九第一次说起,他在前些年到马家庄祭祀时,也不止一次说起“扶风堂”堂号的来历和这一支马姓的由来。这至少说明两点,一是马英九很为自己这支马姓家族的辉煌历史而骄傲,二是马英九非常重视历史传承和文化根脉,经常追溯来历,才能不忘历史,才能把根留住。
马家的堂号“扶风”,就是如今八百里秦川腹地的陕西省扶风县,那是东汉名将马援的故乡。而马援是战国名将赵奢的后代,赵奢打败秦国后,被赵王封为“马服君”,族人因此改姓为马。因此,这一支姓马的后人原本都姓赵。
马姓在五胡乱华时迁到江西,后又再迁到湖南,由于他们认定扶风就是他们马家的根,因此,这支马姓后裔不管走到哪里,都以“扶风”为堂号。马姓的“扶风堂”,在全国各地甚多,台湾苗栗县通霄镇枫树里马家庄的“扶风堂”堂号,只是其中之一。
按照湖南《湖田马氏族谱》和福建、江西各地客家马氏族谱的记载,马氏一族自诞生以来人丁兴旺,代代相传,每一代都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马英九祖父马立安,生于清朝同治年间,是一位为人宽厚、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乡绅。马家那时开有铸铁锅厂、屠宰厂、米厂等,店铺也很多,生意非常红火。从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马立安曾主持团练10余年,还经常拿出自家银两,犒劳路经附近地区的军队。这一善举为湘潭、衡阳两地的人士所推崇,他因此被尊为“湘中第一团总”。
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1941年考入中央政治大学,1944年从军,曾任蒋介石的侍卫官,后在蒋经国的“救国团”任中校。1949年去香港,1951年秋去台湾,历任国民党阳明山党部书记、台北市党部副主任委员、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2年退休后,筹组“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期盼两岸团结合作。1995年5月,偕夫人秦厚修、女儿、女婿一行回大陆走访省亲。2005年4月,再次组团到马氏祖源地河北省邯郸寻根祭祖。马鹤凌老先生于2005年11月去世。
论起来,马英九应该是赵奢的第69世孙,也是江西省永新县马氏始祖马子仪的第22世孙。马英九的名字是他的父亲给取的,原名“马膺九”,膺即胸,指胸腔、胸怀,膺九就是胸怀九州的意思,且说含不含期望统一之意,反正台湾对他来说天地是小了一点。
1974年,马英九拿着国民党的中山奖学金赴美国攻读法律,毕业后曾在美国短暂工作一段时间。1981年回到台湾,适逢蒋经国物色英文秘书,马英九经人介绍进入候选名单。蒋经国因马英九家世清白简单,遂把他安排在身边担任英文秘书,从事翻译工作。马英九很年轻就进入了台湾当局的核心圈,这就有了不断提升的机会。尽管也经历过一些相互倾轧,但他还是在1998年12月当选为台北市市长,为随后冲击更高的“大位”奠定了基础。
这么说起来,马英九能够不忘马家的来历,时常说起 “扶风”堂号,应该也不容易了。只是觉得藏在台湾苗栗县通霄镇枫树里的马家庄太小了,装不下马家的悠久历史,更装不下马英九父亲要他胸怀天下的宏大抱负。
马英九其实应该像他的父亲一样,不仅要坚持到马家庄去祭祖,还要到湖南去祭祖,还应该到历史更久远的江西、陕西去认祖归宗,特别是要到他时常说起的“扶风堂”的根上陕西扶风去朝拜。另外,不仅要祭祀马家的祖先,还应当到河北邯郸去,祭拜赵家的祖先。
当然,对祖先的祭拜,形式上是一个方面,内心对家族的认同更为重要。但愿马英九能够把这种认祖归宗的好习惯传承下去,发扬开来,但愿更多的台湾同胞不要忘了自己的故乡、自己的祖宗,不要忘了自己的根脉在哪里,能够在内心深处把根留住。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俗话说天下,我是躬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