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乐器中排第一的就是芦笙
侗族人把它视为"喜"和"乐"的象征
在各种场合以不同的形式表演不同的芦笙曲目来表达情感
在侗族,芦笙不是用来吹的,而是用来跳的
跳芦笙是一项牵引全身的集体舞蹈
10人以上才有气势,百人以上气壮山河
古法超新说
第一季
没见过的喜嫁
你想要杨贵妃同款嫁妆和光绪帝大婚的御用酒吗?好奇拔凉拔凉的喜被是怎么一回事吗?你是否见过40斤重和10万块一件的嫁衣?知道凤凰之女头饰里有几个秘密吗?还有3米如何换算成我爱你?你是否知道有个地方,姑娘不会织锦,小伙不会吹芦笙,就结不了婚?你是否也想拥有超豪华的十里长嫁妆?走呀~#没见过的喜嫁#带你去见识见识~
侗族芦笙
芦笙是侗族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簧管乐器,是侗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是侗族民间的能工巧匠,利用竹、木和铜片等三种材料制造出的乐器,吹出的声音清脆、响亮、浑厚、悦耳。侗族人离不开芦笙,每当寨子有喜事,芦笙队多在本寨鼓楼前的坪地上表演,每年正月和秋收后也走村串寨"为夜"。芦笙队路过邻寨要吹《过路曲》,到了目的地就吹《进寨曲》,主队吹起《踩堂曲》,侗乡霎时成为欢乐的海洋。
手艺人/杨枝光
杨枝光,侗族,1954年出生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通道也是"全国芦笙文化艺术之乡"。
杨枝光自小喜欢各种乐器,且都能无师自通。他制作侗族芦笙手艺出众,在湘黔桂三省的侗族村寨颇有名气,仅在湘黔桂交界的侗族地区比赛中屡屡获奖,而且每年要为广西、贵州及怀化市邻近的侗族群众制作芦笙200多个。2008年6月,侗族芦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做了40多年芦笙的杨枝光成为侗族芦笙制作唯一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 以音乐为媒的民族 •
在侗族,大歌和芦笙是两项最重要的音乐活动。对侗族小伙子来说,吹芦笙不仅是民族大计,更是老婆本。侗族是一个以音乐为媒的民族,早年间村寨里最多的活动,就是围着火塘,女孩唱歌,男孩吹芦笙。
侗家男孩要把芦笙吹出动人的情歌,通常需要七八年的苦练。小伙有了心仪的姑娘,会在月夜下去姑娘的窗下吹芦笙。姑娘觉得小伙吹得好,就会开窗用歌声回应。大家都不说话,情意就在歌与曲之间悠扬回荡。
//////////
<今日话题>
#侗族的婚礼少不了芦笙的悠扬,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早年汉族人成亲也是吹吹打打,而这样的场景,你今天还能看见吗?#
(欢迎告诉谷小雨)
//////////
<抖音同步上线•不定期送福利>
【谷雨说非遗的个人主页】长按复制此条消息,
长按复制打开抖音搜索,
查看TA的更多作品##bCdwbbJQwc8##[抖音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