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成语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被誉为汉文化母语中的活化石。成语来源广泛,不少有地域特色,有历史沉淀,有人文色彩。
华阴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发祥地之一,不少成语跟它结下不解之缘,我将和华阴有关的成语整理一下,供大家参考。
1.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出自《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无修文,归马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
解读:意即周武王认为其伐纣灭商得益于华山神灵的佑护,于是在返回西歧途中,放牛于桃林之野,纵马于华山之阳,并在此赐筵宴、犒群臣,以告天下太平。
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在也形容思想麻痹大意。
和华阴的关联:故事发生在华阴,在今罗敷电厂北至今有告平城。
2.华封三祝
出自《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以此典祝颂人们富贵长寿等。
和华阴的关联:文中解读是华州,这是不对的,因为华州这个地名到北魏才出现,这个地方应该在华阴。《华阴县志》(万历版)载:“华阴陶唐氏之华封所祝也。”,“旧志在东南醴泉处”。三多碑就在这里矗立。这个醴泉在今观北周城、龙王一带,醴泉依然在悄悄流着山泉。
3.西河之痛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和华阴的关联,这里的西河就是华阴,既是子夏的代称,又是故事发生地。
4.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出自南朝宋·范晔《 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9月又重新占领长安。这年冬天,赤眉军的粮食供应仍然极端困难,不得已于12月引兵东进。刘秀一面派大将冯异率军西进,在华阴(现在陕西华阴东南)阻击赤眉军;一面在新安(现在河南渑池东)、宜阳(现在河南宜阳西)屯驻重兵,截断赤眉军东归的道路。冯异率领西路军,在华阴、湖县一线,同赤眉军相持了60多天。
多次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这时率部到达湖县,同冯异的部队会合。邓禹妄想取胜,派部将邓弘抢先进攻赤眉军,又被赤眉军打得落花流水。邓禹、冯异亲率主力救援,在回溪(现在河南宜阳西北)又被赤眉军打得大败。邓禹只带着24骑逃回宜阳;冯异抛弃了战马,只带着几个人步行走回溪阪,逃回营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底(现在河南渑池礼庄寨)被冯异打败,遭到重大损失。剩下的起义军折向东南,不料在宜阳又陷入刘秀重兵的包围。赤眉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始终不能突围。樊崇等人在粮尽力竭的情况下,投降了刘秀。
战斗结束后,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名叫《劳冯异诏》。其中有这样几句,“开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渑池一带获胜。这就是所谓在日出的东方吃了败仗,在日落的西边却得到了胜利。”
后来,人们引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来比喻在这里失败了,在那边却得到了胜利。
和华阴的关联;这个故事的一半发生在华阴东,这里的回溪就在今西汉粮仓瓦渣梁、卫峪段城村。
5.投笔从戎
出自《后汉书·班超列传》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出使外国立功,以封侯,怎么能够老是干抄抄写写的事情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后来,他出使西方国家,最终立下功劳,封了侯。
后人用《投笔从戎》来形容文人从军和弃文就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和华阴的关联:班超死后葬在今天华阴西部的班坊,又称班庄,班坊就是因班超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