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汝钦教授说:“所谓复法大方指的是针对疾病的多重复杂病机,组合运用数种治法,处方药味数目超过常规的一种特别的治疗用药方法。复法大方所包含的治法一般为三四种或更多,处方药味多为15味以上,常多达三四十味。对于病因病机复杂的肿瘤这一疑难大病,必须用复法大方!”
一、复方大法的历史渊源:复方大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黄帝内经》“所治为主,适大小为治”、“君一臣二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二,制之小也。”指出,应当根据病情轻重选用大方、小方。《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在论述组方原则时说:“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之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其从病也”。
张仲景不仅是经方的创始者,也开创了复法大方治疗疑难病的先河。在《金匮要略》中治疗“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的薯蓣丸21 味药,即是健脾、补气、滋阴、养血、温阳、祛风、理气,攻补兼施、寒热并用、阴阳气血共调。
治疗疟母的鳖甲煎丸有23味药,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行气化瘀,除痰消癥,是寒热攻补杂投的效方。
而补土派的李东垣其组方的药味也较多,如临床上常用的清暑益气汤就有17味组成。其实李东垣的不少方剂如升阳益胃汤(16味组成)、中满分消丸(16味组成)、中满分消汤(21味组成)、草豆蔻丸(18味组成)等都是比较大的方剂,虽然组方较大,但其组方之内互相联系,故多而不乱,后世重复应用临床效法者众多。
孙思邈奠定了复法大方治疗疑难病的地位。《备急千金要方》“古者……百姓少欲,禀气中和,感病轻微,易为治疗。今时……人多巧诈,感病厚重,难以为医。病轻用药须少,病重用药即多”。指出情志内伤罹病深重时所用药味要多。《备急千金要方》作为著名的第一部中医临床百科全书,其涉及疑难病的处方,据统计在20味以上药物(包括20味)的方子就有88个,制方的基本特点为寒温并进,寒中佐热,热中兼寒,补中夹清,泻中寓补,以达到阴平阳秘,邪去正安之目的。至今仍然在临床广泛使用。又如清代医家喻嘉言曾说:“大病需用大(大方、大药)药”。清代医家王孟英也曾说过:“急病重证非大剂无以拯其危”。
今年,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清肺排毒汤”,处方组成有21味药,麻黄9g,杏仁9g,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射干9g,藿香9g,陈皮6g,炙甘草6g,黄芩6g,细辛6g,枳实6g,山药12g,茯苓15g,柴胡16g,生石膏15~30g(先煎)。此方由苓桂术甘汤、五苓散、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无比山药丸等组合而成。效果非凡,受到国家和广大医患的一致好评!
这些奇巧的组方,看似杂乱,使人难以接受,但对治疗疑难杂症却是十分有效的,我们临床工作者应该好好探索学习,深入验证,开拓临床用药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但由于古代病种及社会历史条件与现代的差异,复法大方多常用于急、慢性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并且常常制成丸、散剂以便于临床运用,在肿瘤病的治疗上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古代医家所面对的病人以常见病为多,只要熟练掌握辨证论治方法,大多能收到预期的疗效,而对于肿瘤这样的大病,涉猎较少。因而在历史上唐宋以后许多著名医家都曾反对滥用大方,特别鄙视那种不讲究辨证,靠堆砌药物以“广络原野,冀获一兔”的做法,提倡用药轻灵,小方治病,致使复法大方长时间受到冷落。
二、当代中医学家对复法大方的认识:当代中医学家在对疑难病的治疗研究中,复法大方又重新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重视、创新和发展。当代名医施金墨是大方名家,治疗疑难病用药多在十七八味或20味以上,其善用药对,多用复法大方,同类相聚而用或相反相成而佐等,是其大方的特点。
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老中医,对危重病症,常数法并进。他研究认为,不少危重病例常出现气虚、血瘀、水聚、热毒、积滞等错综复杂的病机。病杂、证也杂,如单治一证,势单力孤,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力挽狂澜;而多证兼顾,数法并用,能推动全局、互相协调增效。临床上他用一方数法救治西医认为“不可逆”的危重病例,获效甚多。
伤寒论名家、著名中医教育家程门雪先生一生用药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年轻时期以大刀阔斧见称;第二阶段中年时期以轻清灵巧为主;第三阶段晚年时期创造复方多法。他晚年治疗错综复杂的疾病,创立“复方多法”。揉经方、时方为一炉,集温散、疏化、宣导、渗利、祛邪、祛瘀、清热、安正等诸法于一身,用一方便能兼顾表里、上下、虚实、寒热、标本,使病人转危为安。程老的“复方多法”是对复法大方的传承与发展。
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裘沛然教授对复法大方也有很独特的见解,认为:“大方复治法是治疗危急大症取得较好疗效的有效方法之一”。
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教授亦指出:“对于症状非常复杂的疾病,要用许多药物组成大方来治疗。”
国家级著名老中医、伤寒大家江西万友生教授,在治疗1例红斑狼疮患者后认为,该患者的处方,不仅量重,而且药味多,每剂药味大都在20味以上,临床疗效显著,改变了他长期认为药少力专为贵的偏见。
复法大方并非简单的治法和方药的拼凑,大方组成须以病机为中心,应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论之,进入了方无定方,法无定法的辨证论治的高级阶段。正如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裘沛然教授所说“兼备法并不是一个杂凑的方法,其处方既寓有巧思,而配伍又极其精密,这是中医处方学上一个造诣很深的境界”。
三、复法大方治疗癌症原理:肿瘤的发生、发展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劳逸失调、饮食不节、禀赋有异、癌毒、环境污染等)长期作用于机体,产生痰、瘀、毒、虚所致,虽然各个具体脏腑组织器官的肿瘤有各自的特点,症状各异,但邪毒互结,错综交织,虚实夹杂,多种病理因素同时存在是其共同的特点。对恶性肿瘤这种多因素复合致病的复杂疾病,往往是多种病因,作用于多个部位,产生多个病理环节。希冀从某一点入手,以常法处方,难免顾此失彼或者病重药轻,难以逆转病势。那么药味少的方剂就难以胜任,药味多的大方就可能因其药味多而药效成分多,针对各个病因,协同击破各个病理环节,从而使肿瘤等疑难病好转乃至痊愈。
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周仲英治疗肿瘤提倡复法大方:周仲英教授根据《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针对恶性肿瘤等疑难病,提出“复合施治论”的学术观点,临床熔升降结合、补泻兼施、寒热并用、敛散相伍、阴阳互求、表里相合、气血互调、多脏兼顾于一方,治疗肿瘤多采取“复法大方”,强调要以祛除“癌毒”为要,时刻把握肿瘤不同阶段扶正与祛邪、辨病与辨证、治标与治本、整体虚与局部实、守方与变法等方面的灵活辨证关系。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中医院原肿瘤科主任、当代著名中西医肿瘤学家孙桂芝教授认为,癌症作为一类错综复杂、顽固凶险的疾病,其病机盘根错节、千头万绪,治疗只有复法大方才能全面地兼顾病情。孙老善用复法大方治疗癌症,在复法大方治疗癌症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是对复法大方治疗癌症的传承和创新。
四、体会:
关于肿瘤的治疗,中医一直强调“杂合以治”。所谓“杂合以治”与现代肿瘤“综合治疗”十分相似,主要根据不同肿瘤不同阶段的临床特点,运用中医辨证观和整体观,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中医各种治疗手段,改善患者体内脏腑阴阳失衡的状态,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延长生存周期,并且提高治愈率。“杂合以治”不仅仅是不同治疗方法的结合,也是不同治疗大法,不同方药的有机结合。
1、君臣佐使,四象平衡:众所周知,中医处方中讲究“君臣佐使”,《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药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关于“君臣佐使”,我们往往落实到具体的某一味药,其实,中医的“君臣佐使”更加重视的是一种处方用药的格局,是中医药配方结构的描述。特别对于像“癌症”这样具有复杂症候群的一类疾病,注意配方中君臣佐使的“四象平衡”就显得非常重要。“四象平衡”就是指中药配伍中“君臣佐使”应保证整个中药处方群药的力合是平衡的。中药每味药,在人体这个空间中,其药力都是具有空间矢量的信息、能量流,当构成处方,各药形成的能量信息流在人体中是一个空间立体结构,彼此之间各自的力量合起来的整体应当平衡,应当合于人体的前后、左右、内外、上下的一体状态,否则人就会有不适感。这点对于癌症患者的用药配方,特别在复法大方应用中非常重要。
2、不拘一格,反激逆从:肿瘤的病机特点在于寒热错杂,虚实兼见、痰瘀毒共存,要求临床用药就不拘一格。裘沛然教授提出的“反激逆从”正是复法大方的要点,也是肿瘤用药的关键所在。“反激逆从”就是用性味、功效或作用趋势相反的药物相配伍, 从而激发出新的治疗效应。裘沛然教授认为, 药物的配伍意义及其复合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 目前尚有许多奥秘未被揭开, 但从实践应用的情况分析, 这种相反药物的组合运用, 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制约关系, 更主要的是产生了相激相成的作用, 这种作用有时超越了单味药本身的功效。如经典处方六味地黄丸就是方中因有熟地黄、山茱肉、山药之三补, 与丹皮、茯苓、泽泻之三泻的配伍, 从而有“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的治疗功效。我们在临床中也常常这样配伍使用,将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散敛同用,动静结合,润燥配伍等,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好的效果。
3、辨证论治,实事求是:
“复法大方“并非简单的药物堆砌,而是建立在准确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针对癌症的复杂病机特点,结合患者的体质状况、疾病轻重、疾病不同阶段等,根据中医“整体治疗观”,将不同的治疗大法和方药有机融合,从而形成一种中医特色组方。
肿瘤病人病因多重性,病机复杂化,症状多元化,往往具有多种体质,在临床辨证中,要在辨清病的基础上,辨清体质,通过八纲辨证抓住主症和兼症,施以复法大方,在扶正与祛邪、局部与整体、中西互补这三个原则的指导下,病人是能够走向康复的。
应用复法大方,在遣方用药时应注意整体与局部结合,辨证与辨病结合,主次分明,组合有绪,配方平稳,并注意调肝养心,顾护脾胃。
参考文献:段汝钦 《体质肿瘤学》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慢病轻治,功到自然成。复法大方犹如巧用精兵强将,能歼灭大敌!】
肿瘤专家段汝钦简介
段汝钦:男,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于山东胶州湾畔的中医世家。早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师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肿瘤泰斗余桂清教授。是治疗肿瘤求是派创始人、肿瘤体质学说奠基人。国内外知名肿瘤专家。美国纽约角声癌症协会推荐两名肿瘤专家之一。曾任北京国医堂肿瘤研究所所长;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外治委顾问;全国肿瘤医生集团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业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临床专家。专著《体质肿瘤学》、《三辨六法与靶向消瘤》、《癌症康复指导·中医篇》。《实事求是治肿瘤》一书拟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