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汉族服饰历史详解汉服琵琶袖的特点(透过汉服的广袖罗裳)

具有交领右衽、褒衣广袖、系带隐扣等特点,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整个服装体系融合了纺织、蜡染、缬草、刺绣等中国文化的优秀工艺和美学。汉服女装有齐胸襦裙、留仙裙等,广袖、罗裳等造型,汉服中所体现的智慧与美学,更是体现出了汉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养生之道。1、生而奢华的广袖广袖汉服的诞生历史,后来帝王的冕服也遵循了这一法则...

汉服是汉族的民族传统服饰,始于黄帝,成型于周朝,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具有交领右衽、褒衣广袖、系带隐扣等特点,并具有独特的纹饰配件。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整个服装体系融合了纺织、蜡染、缬草、刺绣等中国文化的优秀工艺和美学。

汉服类型繁多,结构复杂,光袖子就有琵琶袖、广袖、箭袖、直袖、半袖、无袖、以及垂胡袖七种之多。广袖是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一款,男女服皆可广袖。汉服女装有齐胸襦裙、留仙裙等,其中,罗裳是一种薄外衣,多为丝绸。广袖、罗裳等造型,历来为汉族人民所喜爱。汉服中所体现的智慧与美学,更是体现出了汉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养生之道。

1、生而奢华的广袖

广袖汉服的诞生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是最早的汉服形制之一。其起源是三皇五帝所穿的冕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龙袍”。广袖诞生之初,是一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布料丝绸等是稀缺物资。在那种匮乏的远古年代,将袖子做大,就意味着富贵和权势。

后来帝王的冕服也遵循了这一法则,观察秦始皇、汉武帝等历代帝王的画像,其冕服无一不采用广袖的形制。这是因为,冕服作为礼服,广袖一是传统,二是造型霸气,能够代表君王的威仪。

某些高端布料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非常稀有的,价格甚至于超过黄金。楚墓出土的“车马田猎纹”纳绣,就是这样一种极其昂贵的丝织物。因为其特殊的造型,使得这种纹理无法在当时的织机上织成,必须纯手工制作,并且工艺复杂,只有极其熟练的女工才能制作,一条饰带就要花费数月时间。楚绣女工是当时楚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车马田猎纹”基本上只有帝王才能用得起。可以想象,这种价值连城的织物,大面积地用在广袖上,肯定会使得当时的人们一片惊叹。

到了汉朝、唐朝,高端布料仍然非常昂贵,因此,广袖确实可以代表社会身份和地位。至宋朝开始,织布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布料价格有所下降,达官贵人也不再执着于宽大的广袖,而是有了很多选择。由此可以看出,广袖的奢华属性,是跟某些历史时期布料稀少、价格昂贵分不开的;当布料价格下跌的时候,广袖和奢华也就不再绑定了。

2、娇俏佳人的罗裳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李清照《一剪梅》中的名句。罗裳是一种又轻又薄的长外套,是对开的,下半身类似长裙,一般是百褶,整体做工精致,是“大家闺秀”的标配。在古诗词当中,着罗裳者多为闺中小姐、宫中妃子或新婚新娘,少有风尘女子;即便在柳永词中,着罗裳者是新婚新娘,并非柳永最常写的青楼女子。足见罗裳在汉服中的地位是较高的,是高雅贵重的代表。

罗裳在汉服当中,诞生时间应该算比较晚的,起码比广袖汉服的诞生晚得多。对罗裳的描写,最早见于南北朝《子夜四时歌》“吹我罗裳开”。唐宋时期描写罗裳的诗词大幅增加,足见罗裳在这个时期开始大流行。至明清时期,罗裳已经相对普及,但价格仍然昂贵,平民阶级仍然是买不起的。

穿过汉服的人都知道,看似复杂的汉服却非常舒适,无论是夏眠还是冬憩,都会感觉到轻松飒爽。这跟中国人“道法自然”的养生之道,是分不开的。《道德经》中所言“道法自然”,是指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得到正确的方法“道”。

1、阴阳二气平衡

汉服的设计上,人与自然的接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人与自然,尤其是土地的接触,是养生的重要条件,而这是经常被人忽略的一点。虽然古代农民平均寿命不高,但那是由饥荒、战乱、瘟疫,以及低下的医疗卫生条件决定的。实际上,像农民一样经常接触土地,才符合养生之道。

正如前文所言,广袖汉服在诞生之初,是达官贵人专有,这些人远离生产劳动,从根本上缺乏“与土地的接触”。所以必须在设计上弥补这种缺失。在中国古代哲学当中,有“阴阳二气”的理论,而土地则是“阴”的代表。阴阳平衡,才能使人健康。

代表“阳”的,是天空,也可以说是太阳。如果拿劳动人民举例,他们接触的“阴”“阳”之气都很强,彼此之间存在平衡。相较之下,达官贵人缺失的,是“阴”气,而让达官贵人为补气而赤脚踩土,又是不雅的。

正如《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凡事不可过度。从事农业生产的百姓,便处在一个“阴阳二气”都很强的地方,是“强平衡”状态,一旦一端出了问题,便会极大地损坏身体健康。所以,理想状态应该是,阴阳二气达到一个“弱平衡”。

广袖的设计,就满足了这种要求。宽大的袖子,可以疏导过多的阳气,使得阴阳平衡。古人木质结构的房子,本身就存在着一种阴阳平衡之气,广袖更可以将其纳入自身的循环。在古人的理论当中,广袖汉服的舒适,就是因为恰到好处地维持了阴阳平衡。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女子专用的罗裳。只是广袖采取的是宽大疏导,而罗裳则是以本身轻薄的材质,使得过度的阳气散发出去。其实,除了个别类型汉服的功能需要,大部分汉服都符合“阴阳平衡”的设计理念。

当然,古人的阴阳理论是一种朴素自然哲学,其中的原理触及很多现代科学的分支,想要细化准确地用现代科学解释“阴阳二气”,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那些更深层次的原理,在此不再赘述。客观来看,广袖可以驱散多余的热量,赶走蚊虫等,的确有显而易见的好处。

2、五行之气

从审美的角度来讲,汉服可以说是美轮美奂,简直如同天上神仙。这种符合中国自然哲学的审美,高雅无比,超凡脱俗。这是因为汉服的材料,形制,以及所选用的配色,往往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关,五行相辅相成,所以在视觉上十分和谐美观。实际上,汉服是“木”为主导,符合自然之道。从五行轮转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汉服的另一种养生原理。

五行中的“木”,代表森林和植物,可以说,“木”是汉服之中最重要、核心的一种元素,其他元素都是依托“木”而存在的。无论是广袖汉服,还是女子罗裳,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木”元素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首先,从材料上讲,丝织品和棉花构成了汉服的主要材质。棉花是植物,来源于“木”元素。丝绸虽然是蚕丝织成,但蚕丝实际上是来源于桑叶的,因此也是“木”属性。从材质上,“木”已经是主导地位了。其次,从配色上讲,汉服常见颜色有墨绿、靛蓝、深黑、大红等。古代人所使用的各种颜色的染料,多为植物中提取的,因此本身就带有“木”属性。

“木”对养生之道来讲,之所以重要,在于其蕴含的道理。汉服所体现出的“木”,并不单独指植物,而是植物背后所蕴含的生命力。在人与自然的交流当中,这是不同物种之间,一种“生命能量”的交流方式。

“木”这种生命能量,具有一种上下通透性,汉服整体外观与树木存在一种相似性。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传递生命力的过程 ,是自下而上的,这种“木之气”是从脚底传向上,然后加入到自然的循环之中。因此,如果将人的气进行过度包裹和阻碍,便会影响到这种通透性。生命之气便会抵达不了天灵盖的诸多重要穴位,导致血气运行不畅。

此外,“木”是带有坚韧性的。汉服的设计当中,腰带是非常重要的配饰。汉服当中有腰带、腰封等各种不同的腰部配饰。除了实用价值以外,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坚韧”这个概念。古人认为,人的身体力量来自于腰部,而人体本身又是脆弱的,因此在腰部要进行适当的保护和加强,从而增加人体的生命能量。

此外,穿着汉服之人本身的气质谈吐,智慧才能,也是“木”属性的体现。同时,汉服的其他金银配饰,则是增加了“金”属性,增加华贵气质,象征高人一等的权力。汉服“土”之属性,是以穿着者本身的道德品质决定的。

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高雅美观,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广袖汉服和女子罗裳,是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类型。汉服的设计理念是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视人和万物的接触,尤其是和土地的接触。

从阴阳二气的角度讲,汉服使得阴阳二气能够保持一个“弱平衡”,在取得平衡的同时,不会使得阴阳某一方过强从而损坏人体健康。从五行轮转的角度来讲,汉服是以“木”属性为主的,重视生命能量的有效循环。可以说,汉服之所以这样设计,跟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各种养生理念是分不开的。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2. 《中国织绣服饰全集》

3. 《道德经》

4.《周易》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