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史中,除“孛儿只斤”、“库克蒙古”外,还有一个名词,即“黄金家族”或“黄金氏族”。但是,它是怎么来的,向来无人问津。
我们来看一下波斯史家拉施特的观点,他在《史集》中云:
(把儿坛巴秃儿的)第三个儿子为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巴阿秃儿。乞牙惕-孛儿只斤(部落)出自其后裔。“孛儿只斤”意为“蓝眼睛”,真是奇怪,直到现在,出自也速该巴阿秃儿及其诸子与兀鲁黑的后裔,大部分都是蓝眼红发的。这是由于阿阑-豁阿怀孕时曾说:“(每夜),在我眼前(突然)在一道光里出现了一个红发蓝眼的人,接着又走开了。”由于到第八代也速该巴阿秃儿时出现了这个特殊的征象,据蒙古人说,这是阿阑-豁阿所说她的子孙的王权征侯,这种相貌便证实了她所说的话的正确以及她所遇到的情况的确凿可靠,无可置疑。
拉施特出现的问题在于,将神话传说当成真历史看待。,因此,这还是不能解释“黄金家族”的来源,不过却给那我们提个醒:“黄金家族”与成吉思汗直系后代有着莫大的关系。
“黄金家族”一词,最早见于蒙古文献《阿勒坦汗传》:“天子成吉思汗之黄金家族,尊佛之化身薛禅汗所建金殿”。黄金,象征高贵,也用于表明成吉思汗高贵的身份和地位。在《蒙古秘史》里,成吉思汗就这样说“你们要问不让宿卫出征的理由吗?因为宿卫是守卫朕的黄金性命的。”
“黄金家族”原文为altanurug,altan,有黄金之意,在蒙古文献力,往往用来代称“可汗”。因此,“黄金家族”也可以理解为蒙古的皇族——“孛儿只斤黄金家族”。
对于《阿勒坦汗传》的成书年代,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在十七世纪初。这样一来,我们就可知道在成吉思汗统一全蒙古之后约四百年,才有人正式提出“黄金家族”一词。
不过,对于“黄金家族”的意识,应该是早已经存在的。成书于13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蒙古秘史》,记载:
“赤剌温•孩亦赤也带着他的两个儿子统格、合失拜见成吉思汗,说:‘我把他们献给你,看守你的黄金门限,他们若敢离开你的黄金门限,就断送他们的性命……’”
在成吉思汗论功行赏时,失吉•忽突忽说道:“……我自幼在摇车里时,就在您家的高门槛里……就在您家的金门限里……”
这两段文字尽管没有直接提及“黄金家族”一词,不过在表达成吉思汗家族的高贵时,也用了“黄金”一词,而且还不是成吉思汗家族之人首先使用的。反过来可见,蒙古建国前后,已经萌芽了“黄金家族”意识的雏形。
原来,在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率领千军万马征服蒙古周围,准备踏上征服世界的道路。《蒙古秘史》载,在西征前,成吉思汗的爱妃进言:“越高山,渡大河,长途远征……你象高山似的金身,如果倒塌了,你的蒙古国家,由谁来统治?你象柱梁似的金身,如果倾倒了,你的神威大聂,由谁来高举?你的四个儿子之中,由谁来执政?……请可汗给我们留下圣旨!”
成吉思汗觉得很有道理,于1206年建大蒙古国,召开忽里勒台,即大汗位,还就召集诸宗王、皇子、勋臣商议,最后推荐窝阔台为蒙古大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时表示:如果他之后,他的子孙不成器,则不能继承汗位,而让其“去射罕答孩,去打田鼠”(《蒙古秘史》)。得到成吉思汗的称赞。
这里要解释一下“忽里勒台”,它是大蒙古国和元朝的诸王大会、大朝会。又称“忽邻勒塔”、“忽里台”,蒙古语为“聚会”、“会议”之意。最初,蒙古人的忽里台是部落和各部联盟的议事会,用于推举首领,决定征战等大事。
最后,成吉思汗下旨,道:“哈撤尔使其一子承继!阿勒赤歹使一子承继!斡惕赤斤使一子承继!别勒古台使一子承继!同时,我也使一子承继汗位!对于我的圣旨,不要更改,不要间断,不要贻误,不要失错,凛遵奉行!斡歌歹的后代,如果虽然包着草,但是牛也不吃,虽然包着油,但是狗也不吃,像这样的东西,难道我的后代子孙中连一个好的也不会有吗?”(《蒙古秘史》)
实际上,在这次忽里勒台上,除确立汗位继承人外,还商定了:将成吉思汗本人这一支与孛儿只斤--乞牙惕氏族其他成员区别开来,规定了各自身份、地位相应的继承法,可汗的继承者在成吉思汗的嫡子中产生,汗与其他妻子所生之子不计在内;成吉思汗的兄弟各支是无权问津汗权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尤如“推不开的门扉,跨不过的门槛”(朱凤、贾敬颜《汉译蒙古黄金史纲》)。
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孛儿只斤--乞牙惕氏族”内部成吉思汗嫡系子孙,才有资格继承汗位。这就是后世所称的“黄金家族”。
不过,我们知道有竞争还是好的,问题是用在这里,势必会引起使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内部矛盾。历史证明,日趋尖锐、复杂的蒙古汗权之争,也是导致蒙古帝国崩溃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