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初历史上,商山四皓的存在很特殊,他们没什么著名的事迹,唯一的记载也就是随着太子刘盈出场了一次,就使汉太祖刘邦认为太子羽翼已成,于是下定决心不再废刘盈的太子之位,放弃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想法。
而这次惊艳出场以后,商山四皓就再次隐退,就如同消失一般,再也没有见过他们的出场,更没能见到他们辅佐刘盈,可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那么商山四皓到底是何许人物呢,是什么样的奇人呢,竟能使皇帝放弃废立太子之事,影响一国之运呢?为什么记载很少呢?
因为商山四皓的出场只有一次,在史料记载中很少,加之一出现就起到了很大作用,所以很多人认为商山四皓并非真实的存在,诸如宋代写出《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就认为商山四皓并非真实存在,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一、商山四皓的唯一一次出场
关于商山四皓的记载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这四皓分别是: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汉太祖刘邦在开国以后,不只是冷落年老色衰的吕后,就连吕后所生的宽厚仁德但更是性格懦弱的太子刘盈他也看不上。这时候戚夫人走上了历史舞台,她不只是受到刘邦宠爱,她所生的赵王如意更是为刘邦所喜爱,相比于太子刘盈,刘邦总是感觉这个孩子更像自己,因此动不动就说此子类我。
加上后来戚夫人再吹吹枕边风,于是刘邦想废废太子刘盈,立赵王如意为新太子,但是吕后不同意,当时大部分功臣也不同意。
毕竟吕后可是一路跟着刘邦打天下走过来的,可谓是夫妻搭档式开国,人家功臣自然是只认吕后,谁认后来出现的戚夫人呢?
吕后也的确势力大,不然以后怎么会临朝称制,实际掌握大权呢。更何况刘盈还是嫡长子,他当太子是名正言顺,所以自然是很多人不同意废刘盈的太子之位。
但当时刘邦的态度很是坚决,所以吕后派哥哥吕释之去请教已经隐退的留侯张良,张良不愿意搅和进去,以这是刘邦的家事来拒绝。
但架不住吕释之再三恳求,张良只能给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请刘邦都请不出来的商山四皓出山,来辅佐太子,让他们随着太子上朝,肯定会对太子有所帮助的。
于是吕后和太子还真就把商山四皓给请出山了,后来商山四皓随着太子上朝,刘邦一见这四人辅佐了太子是大为吃惊,等到他们走后,刘邦叫来戚夫人说道:“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意思是我是打算更换太子的,但现在太子有着这四人辅佐,已是羽翼已成,我也难以动摇他的位置了,看来吕后以后真的将是你的主人了。
就这样汉初这场换太子风波,以商山四皓的出现而结束,太子刘盈终是保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
二、商山四皓很有可能只是个传说,而非真实存在
在两千多年以后,我们再回顾这段历史,杀伐果断的刘邦换太子的想法起初那样坚决,真的会因四个隐居山林的老人辅佐太子而打消这个念头?这样的国家大事,真的会因这四人而改变?
仔细想想,这商山四皓的能量也未免太大了,毕竟连吕后和很多功臣都反对,却没有成功的事情,他们一出场什么也没做,只是表示要好好辅佐太子刘盈,就立刻使刘邦放弃废太子的打算,多少有些不合逻辑。
而关于商山四皓的存在,宋代的司马光是持否定态度的,在《通鉴异考》说道:“岂山林四叟片言,遽能柅其事哉”。意思说如此国家大事,刘邦又是杀伐果断之人,岂是会因为四个隐居山林的老人几句话而匆匆做出改变和决定?
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关于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包括商山四皓的历史在内,很多他都没有纳入。因为他认为“司马迁好奇,多爱而采之,今皆不取”。说白了就是司马光认为司马迁写的《史记》文学性太高,采用的传说故事太多,缺乏史料真实性,所以他对其中一些真实性不高的记载就没有采用。
参考司马光的考证,再结合商山四皓唯一一次出场的不合逻辑之处,所以很有可能历史上商山四皓是真的不存在的。
有可能只是正常的朝堂政治斗争,刘邦想要改立太子得不到大臣的支持,更是忌惮吕氏集团的反对,加之戚夫人和赵王如意母子二人又没有什么势力,即使让赵王如意成为太子,将来自己死去戚夫人和赵王母子也不是吕后的对手,所以最终权衡利弊之后,刘邦放弃了改换太子的打算。
而汉初崇尚的是道家的黄老之术,提倡的是无为而治,商山四皓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淡泊名利和无为的群体,符合汉初的意识形态。
所以久而久之,结合当时朝堂政治斗争,就出现了商山四皓阻止刘邦改换太子,并且以此确定西汉皇室继承制度的传说。
三、商山四皓并非百分之百不是真实存在,但是他们发挥的作用无疑是被夸大了
虽然按照司马光的分析,认为司马迁的《史记》文学性高,真实性相对来说低,还有现实逻辑来看,商山四皓并非是真实存在,有可能只是一个传说,随着时间推移,加之后人的不断补充和完善才成为人造的真实存在。
但即使《史记》的文学性高,也不能以此断定商山四皓就一定是传说而非真实存在。
所以基于当时历史来看,宋安之认为还有另一种可能,很明显刘邦想要改立太子,已经引发了一场政治斗争,一个处理不好,就又将是一场腥风血雨。
首先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看,刘邦想要废嫡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以赵王如意取而代之,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也没有多少大臣支持,以御史大夫周昌和儒学大臣叔孙通为代表的群臣更是纷纷反对。
而太子刘盈身后站着吕后和吕氏集团,自然也是反对。
总结来说刘邦想要改立太子的打算,没那么简单,有着太多人反对,吕氏集团更是拥有兵权,处理不好,是非常不利于国家稳定了。
但是刘邦身为皇帝,如果就那样放弃了,多少有些说不过去,有些脸面无光,因此一时之间就有些僵持不下的意思。
这点张良应该看的很明白,所以吕释之来找他的时候,他提议寻找隐居山林的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刘盈,其实就是表明自己态度,意思自己也不赞成改立太子,同时更是在给刘邦台阶下,刘邦很聪明,见到这个情况,马上就反应过来,顺势取消了改立太子的打算。
所以说刘邦放弃改立太子,关键不在于商山四皓,虽然他们是有名的隐士,但是无权无势,刘邦这个杀伐果断的人最多假惺惺的礼贤下士一番,根本不可能因为他们而改变自己的想法。
关键在于当时背后的政治较量已成僵局,一个不好就是一场流血的政变。刘邦为了国家稳定,也只能放弃改立太子的打算,张良找到的商山四皓就是一个最好的台阶,所以刘邦就这么顺着台阶下去了。
最后总结来说,历史有时候就是这般,很多东西并非可以百分之百的确定是与不是,所以我们只能理性分析思考,并且多方面入手,不求可以百分之百确定,但求可以给予大家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