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翻阅古人的书籍时,发现古人和我们现代人书写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古人是从右往左写字,阅读也是这样,而我们现代人却是相反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相左文化的出现呢?毕竟文化传承并没有截断过,那么理应是一脉传承的呢?
其实在书写甲骨文的时候,是没有很明显的左右顺序的,因为篆刻师傅是在龟壳上面刻字,一般是按照龟壳本身的纹路和块面来刻字,而顺序也是按照需要篆刻的难度来决定从左刻字还是从右边。
真正的奠定古人自右边书写的是在商周时期,这个时候的青铜器很繁荣。一般需要宏大的青铜器来祭祀等大型活动,在青铜器上面往往会刻上一些祈祷的咒文和符号。青铜器 是需要先做出模型,然后进行烧制,那么刻字刻画的步骤必然要在进行烧制之前,但是由于模子质地缩软,能够维持形状已经不易,还要在上面刻画,着实需要很大的功夫。
于是工匠们就在青铜器上面先进行描摹出方格,就像是现代的田字格一样,主要是规范刻字的,以免刻的不对,就像是坐标一样,有一个参考物。若是从左往右书写的话,那么描摹好的格子就会被蹭掉,接下来的刻画就会很麻烦,所以为了方便起见,就从右边往左边书写,于是古人就开始自右边书写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纸张的出现大概是西汉时期,在此之前,大家都用竹简作为书写记录的工具,虽然不是很方便,不光是重量,制作也比较麻烦。竹简大多是竖直的,所以在书写的时候,不得不顺着他的脉络书写,由于竹简自己就是竖直的,相当于另一种的参考线。
另外竹简的书写形式一般是先写完再来串起来做成一本完整的书籍。所以可以想象一下,用右手写字的时候,最后一篇案牍写完,左手会将竹简一片片的摆放,由于惯性,自然是从左往右摆放,那么古人自然是要从右手边开始书写,这样两只手合作分工会比较明确,也便捷不少。
而古人受儒家文化的浸染,一般以右边为尊,而且他们认为书写若是从左边开始就会受到灾难和责罚。古人以上为君王,下为臣子,左为小,而右边就是大,很浓厚的尊卑思想的体现。例如常说的左迁,就是降职贬谪的意思,若是右迁,就是说这位官人升迁,是大喜的事情啊。
至于为何现在没有遵从这样的书写格式,其原因是因为汉字本身的结构,大多的汉字是上下结构,还有左右结构,所以在书写的时候,写另一半的字必须要照顾到偏旁的落笔处,若是从右边向左边书写的话,势必会遮挡,所以为了方便,便取消了从右边书写的习惯。
这些都是由于生产技术的滞后,古人遵循顺势而为,由于竹简本身的纹路和样式,导致从右往左的书写方式,虽然现在看不大习惯,但是这种顺应的思想还是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