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城市人都被快节奏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就萌生了逃离城市入隐青山的想法。择一处青山绿水,筑一间竹篱茅屋;煮一壶陈年老酒,但看日出与日落,想必是很多人都特别期待的神仙生活。
聚居于我国境内云南西南部的佤族人,就过着这种令人羡艳的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虽然无法理解“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意境,但却每天都在感受着“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悠然自得。
这个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少数民族,正在以饱满的热情融入到新生活中。佤族是一个从久远的历史中款款走来的民族,佤族先民在几千年前就居住在,极富历史韵味的澜沧江与萨尔温江中间地带,并坐拥阿佤山与怒山的山清水秀。
现代社会中的佤族依然聚居于云南各地,其族人可谓遍布云南大中小城市或乡村。作为一个历史韵味十分浓郁的少数民族,佤族在古代历史变迁中也曾,跟随着大时代的步伐而不断变化。佤族先民创造出来的民族财富,时至今日依然被佤族人世代相传。
佤族生活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佤族人的民族灵魂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与云南的一山一水融为一体。在古代社会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佤族人,都会根据地域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为本民族起一个大家公认的族名。
比如,聚居于云南镇康、永德的佤族人,一般都会简而言之的自称为“佤”;而西盟地区和孟连一代则自称“勒佤”、“阿佤”等;澜沧、沧源、双江、耿马佤族人,大多数都会自称为“布饶”、“巴饶”。
笔者认为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去分析,或者说探讨佤族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佤族相比较于其他少数民族来说,并没有出现过规模较大的迁徙行为。佤族先民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聚居于此地,并在此繁衍生息壮大民族规模。
虽然目前佤族仅有40多万人但也可以,有力证实佤族先民曾不遗余力的发展民族文化。但任何民族都无法逃脱历史变迁和社会变革影响,佤族在古代社会中可能也是一个大族。但是在多种因素的云影响之下,最终成为了一个民族体量较小的少数民族。
民族不分大小是大家都明白的一个道理,能够从古代社会流传至今的民族,都必然经历了无数的风霜雪雨。佤族作为先秦时期就已存在的单一民族,其民族历史发展也必将在史册中,书写出令后人为之赞叹的民族精神。
一、佤族起源传说
相信对古代历史有所研究的人都应该了解,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老百姓,由于几千年来一直都保留着古老的祭祀传统。所以,他们对大自然以及祖先都特别崇拜。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民间社会就形成了很多传说。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一些玄之又玄的传说更是大行其道。相传很多少数民族都形成,都有一些世人鲜知的传奇经历。佤族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从葫芦里孕育出来的,这一点可以在《司岗里》神话传说中得到证实。
在佤族中“司岗” 就是葫芦的意思,这个传说在沧源佤族群体中十分盛行。按照现代人的想法葫芦中根本不可能孕育出人类,但是在佤族传说中他们就是一个诞生葫芦的民族。实际上关于佤族起源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比较流行的“山洞”说。
西盟佤族人认为《司岗里》中,所说的“司岗”其实是山洞的意思,由这种说法可以推断出,佤族人应该是从山洞里出来的人。笔者认为相比较于“葫芦说”来讲,“山洞说”其实更容易被世人所采信。
因为据史料记载佤族人一直都生活在,以阿佤山为中心的周边地区。从这个说法中可以得知佤族先民,在古代社会中应该有过在山洞中居住的经历。所以西盟佤族世代相传的“山洞说”,更具有现实意义与实际操作性。
二、佤族历史发展
先秦时期重要古籍《山海经》,曾记录过“僬侥”这个比较晦涩的族称。按照这个说法去推断可以得知,佤族先民应该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先秦时期一般可以包括上古、殷商、周代。
也就是说从公元前5000年开始计算,一直到公元前770年间佤族先民,就已经在这段历史中留下过足迹。因为佤族世代聚居于南方地区,所以据此可以推断出应该是南蛮。这其实也是古代社会中原王朝,对生活在南方或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
佤族在汉语中有“住在山上的人”的意思,这个曾经聚居于阿佤山上的民族,由于一直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所以也知道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们依然没有摆脱陈旧的原始氏族生活。当然,进入21世纪之后佤族人也开始迈入现代生活。
西汉武帝时期曾在佤族聚居地,也就是现代社会中的保山市设置益州郡。当时佤族人就曾与布朗族、德昂族先民聚居于此。随后的五六百年时间内佤族人,历经了众多民族改革与时代变迁之后,依然居住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广大地区。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佤族一直都在随着时代变迁,不同时代也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民族特色。在长达几千年的民族发展历史中,佤族人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这其实也为佤族极具特色的文化习俗,奠定了重要基础并提供了必要的发展途径。
一、佤族酒文化
佤族具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共性习俗,首先佤族人虽然文化知识比较落后,但是其爽朗的性格与真诚的情感,却让其在各民族间大受欢迎。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佤族人的餐桌上,可以没有丰盛美味的菜肴,但一定不能缺少酒的身影。
在佤族聚居地可以为“无酒不成礼”, 他们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学会了酿酒,并且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酒文化。佤族有丰富多彩的待客敬酒习俗,在邀请客人饮酒之时佤族人会先饮一杯,目的就是为了打消客人的顾虑。
在佤族地区饮酒有很多不成文的礼仪,比如,佤族人敬酒时无论是否会饮酒,都应该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这样做不仅体现出了对主人的尊重,同时也可以让佤族人感受到,客人们对佤族人民的真诚情意。
实际上在佤族聚居地曾流传着,很多与酒文化息息相关的俗语。“不知心不饮酒,不善良者不敬酒”,就是佤族地区比较流行的俗语之一。从这句俗语中可以得知佤族,绝对是一个热情好客、心胸坦诚的民族。
二、佤族建筑习俗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比较独特的建筑习俗,这既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盖房子的实用思想息息相关。佤族的房子一般都会建筑在山坡上,这应该与当地的实际地形和建筑习俗有关系。
建造房子的主要材料有木头、竹子、黄土、石头,“干栏”楼房和“四壁落地”,是佤族房屋比较常见的建筑样式。一般分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一般都是放杂物或者养牲口、家禽等。
相比较于汉族来说佤族室内陈设极为简单,他们只是在地板上铺一层稻草,里最基本的被褥、枕头都没有。屋子里不会摆设桌椅以及其他物品,只是一个单纯的用来睡觉的地方。当然,他们平时吃饭时也会在卧室中。
佤族人建房子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速度,因为佤族人有互帮互助的良好民风。谁家想要盖房子或翻新住处只要招呼一声,基本上全村寨的壮汉都会赶来帮忙。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一天时间就可以盖一座房子,为了庆祝房屋建成主人会邀请大家喝酒。
三、佤族特色美食
1.稀饭与米粥
由于佤族聚居地特别适合栽种水稻,所以佤族人基本上都以大米作为主食。日常生活中佤族人习惯一日两餐,但是在农忙时节体力耗费较大,所以一般都会每天吃三餐。大多数佤族人都喜欢吃混合稀饭,将菜、盐、米煮成一锅粥味道十分鲜美。
佤族人最爱吃的就是鸡肉粥,他们会将鸡肉切成小丁放入粥锅中,然后熬煮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食用了。在佤族人的餐桌上最少不了的就是辣椒,因为在佤族地区曾有一句,非常流行的俗语“无辣子吃不饱”。
2.佤族肉食
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佤族人,就已经学会了饲养家禽和牲畜。所以佤族菜肴中绝对少不了猪、牛、鸡,当然也有一部分佤族人喜欢吃昆虫和老鼠肉。在夏季到来之后佤族人会成群结队捕食鼠和昆虫,虽然这种食物看起来有一点恐怖,但却是佤族人最爱的美食。
老鼠主要是竹鼠和田鼠,佤族人会将这两种老鼠去皮和内脏,然后清洗干净用火将其烘干。在佤族地区无论男女老少,都特别喜欢吃这种“鼠肉干”。但是随着时代进步这种食俗已经逐渐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健康的饮食文化。
3.饮苦茶
苦茶是佤族日常必备饮品之一,佤族人饮用苦茶就与藏民喝酥油茶一样,几乎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佤族人喜欢用大砂罐煮苦茶,将砂罐中放入泉水煮沸,然后再放入绿茶或其他茶叶耐心熬煮。
正常情况下至少需要猪3-4回,然后每一回都仅剩下几口茶水,这其实就是佤族最具特色的苦茶。当然佤族人煮苦茶的方式有很多,而且苦茶的种类也多种多样。比如,沧源糯良佤族煮的茶水会浓得像药膏。
4.咀嚼槟榔
虽然现在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都已经知道了经常嚼槟榔的危害。但是作为佤族的一种特殊食俗,从古代社会一直延续至今。无论男女老少每天都会在身上携带几颗槟榔,这种感觉就像城市人吃口香糖一样。
佤族人之所以会形成这种食俗,主要与当地特别盛产槟榔息息相关。佤族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嚼槟榔,佤族槟榔的制作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将新鲜槟榔清理干净之后,用麻栗树叶和石灰熬煮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放凉之后随身携带随时嚼槟榔。
结 语
佤族作为一个曝光度和认知度,以及存在感都比较低的少数民族,其先民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地带活动。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民族历史的少数民族,从其起源开始就一直参与到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
笔者认为佤族虽然人口比较少,但是其先民创造出来的文化习俗,以及留给广大佤族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实都非常值得不断传承与发扬。虽然现在社会中的佤族我们年轻人,都早已忘记了佤族先民形成的民族文化习俗,但可以好不夸张的说佤族文化将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浅议佤族丧葬习俗中的死亡观》
2.《浅析佤族滴酒习俗的社会功能》
3.《西盟佤族的猎头习俗与头颅崇拜》
4.《云南沧源佤族竹簧管乐器考察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