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赤县神州沧桑巨变,皇皇周朝分崩离析;于是乎,一批掌握了时代智慧精华的思想家们大声疾呼,寻觅社会真谛,诸子百家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群人;在先秦诸子学术流派中,尚有三六九等之分。这种区分依靠的,不是学说本身的品级高下,而是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力;韩非子在其著作《显学》中这样写道:“世之显学,儒墨也”;意即春秋战国年代,堪称显赫和热点的学说学派便只有儒家和墨家两派。
毫无疑问,作为显赫一时的学说,儒墨两家自然是追随者甚众;以儒家为例,孔子是儒家的开山鼻祖,杏坛设下筵席讲学,号称弟子三千人,其中最杰出者有七十二人,而这群人又作为儒家思想的践行者与传承人;由此构成了一个正向循环,儒家弟子、追随者的数量便呈指数增长,影响宏大。
墨家学派则是形成了被称为“墨者”的学术团体,同时也是一个具有鲜明组织性和神秘性的组织,这与儒家思想的“分散式”传播模式构成强烈对比;“墨者”的首领被称为“巨子”,墨者中从事言谈辩论者,称为“墨辩”;从事武力侠义者,则成为“墨侠”。先秦时期维护公理和道义的所谓“侠士”者,便有着相当数量的“墨者”。
墨家思想创始人墨翟,提倡“兼爱”,也就是社会伦理主导思想乃是“众生平等”而非儒家所倡导的“西周社会等级观念”,同时,“墨者”大多来自社会下层的农民、手工业者。所以,墨者大多坚持不恂于个人私利,而将天下利害视为个人一生追求。
也就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兼爱”思想为核心,墨家又提出了“尚贤”、“非攻”的思想,也就是抵制国家间的武装侵略和大规模战争,而提倡将人才的发掘管理作为国家首要任务。所有墨者,无论在各国为官、还是隐居山林,悉当听从“巨子”命令,纪律严明,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实力不俗的武装势力。
当我们考量同是诸子百家中“显学”的儒家和墨家,其发展脉络和命运轨迹却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是天差地别。首先,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且通过“三纲五常”将儒家学说的伦理观念灌输到普通群众的生活日常,由此开启了“儒学”作为官方学说的扛鼎地位。
而后,在经过唐朝韩愈等人的儒学复兴运动,儒家地位再次提高。到了宋明之际,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前赴后继的发扬工作,逐步将儒学思想、孔孟之道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儒家”始终占据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的主流位置。而反观墨家学说和思想,却只能看到一缕历史的青烟。“墨者”作为先秦时期影响力、号召力乃至实行力极强的社会团体,曾是与“儒家”分庭抗礼的“显学”,为何在秦汉之初便急转直下、落下神坛?
考查诸多历史典籍和前人著述,我们可以将墨家衰落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墨家思想和行为实践本身的矛盾性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也就是反对兼并战争。为此,墨家的“墨者”们长期帮助弱小的国家抵抗强大的诸侯国;上文提到,墨者不恂私利,舍己为人,具有大无畏精神。他们不仅通过辩论去尝试说服强国放弃侵略,如墨子“止楚攻宋”便是鲜活实例;一旦劝服不成,“墨侠”们便作为有生力量投入战争中,据西汉刘安《淮南子》记载:墨者“赴火蹈刀,死不还踵”,意为墨子门人参与战争,即便是身死依旧不愿退让一步。
墨家思想是高尚的,也因其高尚的境界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消灭自己的力量。墨家脱离实际的理想追求,使得大量门徒减员,也正因为人员的伤亡将墨家推向了衰亡的深渊。
二、墨家精神和时代背景、现实趋势相抵触
春秋战国本为一个纷乱的时代,道义早已成为了统治者的刀下亡魂。正所谓“春秋无义战”,而墨家思想中的“非攻”主旨便是抵制不义的战争,为此墨家门下大量子弟不惜牺牲自我,追求和平。
然而墨家追随者们没有看到的是,在经过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后,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百姓都渴望实现全域内的统一。诸侯争霸虽是当时主要的社会现象,而暗藏在背后的时代发展趋势则是走向民族融合和实现国家大一统。
显然,墨者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理念已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他们依然对理想化的“兼爱众生”的社会秩序、社会伦理孜孜以求,殊不知当时的社会条件并不能达到这一境界。墨家对于现实境况认知的不清晰和对天下形势分析的不到位无疑是造成墨家江河日下的重要原因。
三、重大“文化灭绝”事件对墨家根基的挫伤
秦朝完成政治上的统一之后,便着手开始对思想文化上实行酷治,试图强行促成国家全民思想的彻底一致;于是乎,秦始皇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灭绝”事件——焚书坑儒。秦朝采用了韩非子、李斯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理论,而墨家思想与法家相悖之处甚多,便成为了制裁大棒下的牺牲者。
秦始皇下令除了医学、占卜、农作相关的书籍,其他的理论思想典籍一应烧毁,并且明令禁止私人办学。作为私人学术团体的墨家,无可争议地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而到了汉朝初年,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抬高到一个无可比拟的主流地位,而墨家也就理所应当的成为了所谓的“末流”。在遭受了焚书坑儒这一物质打击后,墨家又从社会思想地位领域遭到了全方位的抵制,墨家曾经的显赫辉煌,也由此拉下了帷幕。
笔者认为,墨家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哲学流派,对当时文化的推动作用自然是有目共睹。同时,墨家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具有显要影响力、号召力,且能与儒家分庭抗礼,并称为“显学”,自然是底蕴深厚、实力不俗。奈何,墨家中人大多只会墨守成规,无法做到应时而变,同时长期与社会现实、时代趋势脱节,也就造成了墨家流派的早早衰亡。
墨家早期的辉煌历程值得称颂,而他们作为“显学”之所以江河日下直至消逝于历史的尘烟之中,其背后的经验教训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可以肯定的是,墨家追随者“墨者”们是一群具有鲜明的社会理想、饱满的平民情怀并且意志品质极为高尚的知识分子。然而,“识时务者为俊杰”,遵循内心的理想追求固然可贵,却也应当落实于社会现实,分析时代趋势,遵循时代步伐。
一个脱离甚至落后于社会现实的人,必然被时代所淘汰。而只有将纯粹的思想与社会现实发生有机共鸣,趋利避害、因时而变,让先进思想与时代旋律共舞乃至引领时代思潮,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思想应有的光华。正如孙中山先生的不朽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参考文献:《墨子》、《史记》、《汉书》、《战国策》、《左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