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蜀文化历史悠久
各地的市井街、乡道边,都能看到四川特有的一家独特的、四川风格的茶馆。在四川茶馆里,人们坐在竹椅木桌前,手拿盖碗茶具,品茗,或“摆龙门阵”(聊天),或“读报纸”,茶馆里的气氛就像盖碗里的开水,热乎乎的,热乎乎的。用餐时,又可走进遍及大街小巷的川菜馆,尝一尝“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小吃,感受到麻辣烫的色香味俱全,以及对四川悠久的饮食文化和川人独特性格的渴求。喝茶之后,还可走进剧场欣赏川剧,听那高亢动听的歌声,观看那神秘的“变脸”、“吐火”绝技表演,还可参加各种民间民俗活动。
与中国其他地区文化一样,巴蜀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的发源地。
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发展,使四川人文科学荟萃,才华横溢。郭沫若,中国已故著名的川籍文学家,在其著名的《蜀道奇》一书中写道:“文翁治蜀,以教敷,爰产杨雄及相如。蜀中多为诗人,唐有李白,宋有苏”。杜甫、陆游、陈子昂、黄庭坚、薛涛,这些中国古代的大诗人,除了诗文家外,都不能在四川起作用。如今,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留下了杜甫当年居住的草堂,他的名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了当时诗人身居茅屋,心忧天下的心情。在四川,有三分之一的杜甫诗是写的。类似地,成都东南部的望江公园里,也留下了女词人薛涛的遗物,供人观赏千年。两汉著名哲学家严君平出生于四川,四川成都至今仍有以君平命名的街道。
更有甚者,源远流长、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从起源到鼎盛,从变化到发展,也取得了诸多成就。这里自李冰父子治水以来,有着优越的农耕文明,时至今日,仍享有天府之国的盛誉;它有独特的巢居、栈道、长廊和梯田林盘四大文化习俗,是今天观光胜地的资源基础之一;巴蜀是城市文明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这里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天然气的地方,也是世界钞票和茶文化的发源地,盖碗茶文化。
建国后,尤其是1978年中国政府进行改革开放,古老的巴蜀文化开始走向世界,吸收现代文明,创造了辉煌辉煌的四川文化。
二、四川文学艺术
自古多才俊于蜀中。从古至今,杰出的川籍文学家、艺术家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品和艺术作品都成了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宝库中的珍品。清朝末年,“百日维新”失败后,慈禧下令处死“戊戌六君子”,其中就有杨锐和刘光第两个四川人。吴虞被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用诗文抨击封建思想。郭沫若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大文学家,他在“五四”时期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运动,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并创作了大量的历史剧,如《屈原》《虎符》。川籍作家巴金,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其不朽名著“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春”,正是在成都创作的。四川还是世界一流的美术大家,张大千先生的故乡。毕生创作了大量的书画精品,为世人所熟知,在成都市郊的美丽青城山留下了画家的足迹。另外有《死水微澜》、《南行记》、《在其香居茶馆》等书的作者,中国近现代文坛上的名流,都是《南行记》的作者。如今,他们的纪念馆和墓园分别在成都建成。而四川又是诗人的发源地,巴山蜀水的灵秀与大气,造就了众多杰出的诗人,流沙、孙静轩、叶延滨等都是当代四川诗坛的领军人物。建国后,四川省文联和各学会相继成立,小说如《红岩》和他的女儿们的《战争与人》就成了这一时期四川文坛的一项力作。
“焦裕禄”、“被告山杠爷”等影视作品先后荣获一系列大奖,在中国享有盛名。四川省舞台艺术也得到了较大发展,除川剧外,戏剧、舞蹈等剧种也十分活跃,在成都锦城艺术宫、成都艺术中心等演出场所,国内外优秀剧目不断涌现。80年代初,四川美术学院教务长罗中正创作了油画《父亲》,塑造了饱经沧桑的父亲形象,成为四川油画的典范。另外,音乐、舞蹈、摄影、民间文学、曲艺、杂技等艺术门类,都有较大发展。二十世纪华裔古典音乐会、四川国际电视节、四川国际民间艺术节、第五届中国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当代四川的风采。
三、传统地方戏院中的一朵奇葩——川剧
川戏剧是四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时期(公元618~907)有“蜀戏冠天下”之说。清乾隆时期(1661-1735年),在吸收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的基础上,又吸收地方声腔,形成含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川剧”。在这些歌曲中,川剧高腔曲牌富于表现力,唱腔优美动听,最具地方特色。川剧帮腔以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蕴深邃,引人入胜。川戏剧语言生动,幽默风趣,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舞台上常见的剧目有百余种,唱、做、念、打齐头并进,妙语连珠,器乐帮腔烘托,“变脸”、“喷火”、“水袖”别出心裁,加上程式化的写意动作,蕴涵着不竭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远游重洋。川剧名剧《白蛇传》中的金山寺“死水微澜”更是在国内外广为流传。魏明伦是一位人称“巴蜀鬼才”的当代川籍剧作家,他借鉴国内外各剧种及其他艺术门类的优点,大胆革新传统川剧,大胆创作《潘金莲》、《巴山秀才》、《夕照祁山》等多部优秀剧目,为川剧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最著名的川剧绝活是变脸。川剧“变脸”绝技源于传统戏《归正楼》,表现义盗贝戎劫富济贫的故事,被官兵追捕,巧妙地变脸脱身。
四、四川文物考古事业
目前,四川有各类博物馆55个,其中包括四川博物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绵竹年画博物馆等都以其独具地方特色而闻名于世。到目前为止,全省馆藏文物已超过50万件,其中高级文物近10万件。
1990年代,四川省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出台,成立了省文物局。考古学家挖掘整理了华佗安柄墓、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等,取得了重要成果,进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列。四川省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7个(成都,宜宾,自贡,阆中,乐山,都江堰,泸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个。从1994年开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自贡盐盐历史博物馆、成都市王建墓博物馆、大邑刘氏公馆等,先后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优秀博物馆。
5.种类齐全的新闻工作制度
当前,四川公共发行的报纸有98种,全省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报纸体系。刚于2000年成立的“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是目前中国西部唯一的报业集团。
这几年来,四川报业发展的一个独特现象,就是一些以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都市报在一些大城市兴起。以四川省会成都为例,《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天府早报》、《青年报》等报纸都十分畅销。每一天早晨,许多早起的报贩沿街叫卖,成了成都市美丽的风景。
6.老牌出版业
四川出版业历史悠久。从唐代起,川西就一直闻名全国。抗战和明清两代,四川已成为中国主要的出版中心。建国后,四川出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四川出版社专业化建设,图书出版从规模向数量转变,向高质量、高效益发展转变,出版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近几年,出版了《中国妇女人权论坛》、《现代企业制度》、《人民之子——邓小平》等优秀书籍,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四川现有22家图书出版社,每年出版各类图书4000多种,已成为中国的出版大省。
四川省有期刊319种。在这些作品中,《龙门阵》、《科幻世界》、文学、烹饪等表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展现了巴蜀风情;《经济学家》、《杜甫研究学刊》等一大批学术刊物,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四川电子出版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四川出版业大家庭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四川现有影像、电子出版单位10多家,制作公司90多家,其中 CD、 MO、CD-R各一家。四川已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电子出版基地。
7.节目丰富的电台电视台
一九五○年,四川第一家电台——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开播,当时成都市只有一万多台收音机;一九六○年,四川第一家电视台——成都电视台开播,当时成都市只有六十台黑白电视。如今,全省拥有收音机3000多万台,社会上拥有电视机2400万台。四川省广播电视光缆传输网于1997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四川广播电视的现代化水平。通过数十年的建设,四川已初步形成了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经济高效、适应山区特点的大型广播电视网络。
为满足观众的需要,四川广播电视节目从单一的新闻报道逐渐向新闻、新闻评论、文艺、体育、社教、信息服务、生活服务等多方面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生动,风格更加多样化。四川全省现有广播节目73个,电视节目48个。其中影响最大的电视节目是四川新闻联播“十频道新闻”“综艺大世界”“今晚十分”“今晚8:00”“时代杂志”“新闻杂志”等。同时,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也创作了大量的纪录片精品,部分作品荣获国内国际大奖。
影片《山杠爷》、电视连续剧《我妈在西藏》、广播剧《星期四,真好》、歌曲《大熊猫的摇篮》9部作品荣获全国最佳作品奖“五个一工程”奖。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四川先后成功举办了五届国际电视节,并不断适应广播电视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八、明星辈出四川体育
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全面实施的今天,四川体育锻炼标准在全省的实施面达到了97%,达标率达到了94%,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跳水世界冠军高敏、射击世界冠军张山、乒乓球世界冠军陈龙灿、亚洲女飞人李雪梅、中国女排五届世界冠军队伍中的主力张蓉芳、梁艳等名将就是从这里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
四川职业体育联赛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四川男排俱乐部虽然频繁易手,但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前些年连续获得了全国男排职业联赛冠军。中国最火爆的城市是四川。现在四川有两个甲等足球俱乐部,一个是在联赛中连续五年保持甲等地位的四川全兴足球俱乐部,另一个是近两年保持甲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