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或者那些贵族在入土的时候总会陪葬许多珍贵物品,于是在现代,我们出土的文物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绝世珍宝,比如宝剑、瓷器或者珠宝等等。
而说起宝剑就不得不提起1965年出土的“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这把剑虽然在潮湿的墓穴中放置了2500年,但是保存的却非常好,几乎没有锈迹,这令见过无数珍宝的考古人员们都啧啧称奇,为什么会保存的如此完美?它运用了什么铸造工艺呢?
1965年12月,考古人员在湖北省荆州市附近望山的楚墓中,发现在墓主人尸体的左手边有一把插在黑色漆木剑鞘内的青铜剑,看起来非常名贵。
这把青铜剑剑长55.7厘米,剑宽4.6厘米,剑柄长8.4厘米,总重875克,而且剑身上遍布黑色菱形的几何暗花纹,刻有清晰的“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个字,在剑格的正面还用蓝色琉璃,反面用绿松石镶嵌成精美的花纹,剑柄又用丝绳缠缚,尤其是剑首内部还用11道同心圆进行了装饰,后经研究人员考证,此剑应为越王勾践剑。
历史记载春秋末期,吴越地区的铸剑水平非常厉害,而越王勾践剑就很好地体现了那个时期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埋在潮湿的土里经过2500年几乎都没有锈迹,要知道即使是用我们现在制造的不锈钢,也都没有人能保证它经过千年而不生锈;
其次是锋利程度,在这把剑挖掘出来的时候,为了测试其锋利程度,专家对其进行过实验,用二十几张A4纸叠在一起,然后拿剑划过,最后划破了26张A4纸。
最后是剑的精美工艺,就拿那11个同心圆来说,间隔只有0.2毫米,工艺非常精湛,而且剑的整体布局还十分完美,因此勾践剑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剑”。
为了搞清楚勾践剑不生锈的原因,专家先是用放大镜对勾践剑进行观察又对其进行了质子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后,发现这把剑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成分是铜,含铜量达到了80%-83%,其次是锡,含锡量有16%-17%。
两种元素都是不容易氧化的元素,尤其是主要成分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非常不容易发生腐蚀,另外还含有少量的铝、镍、铁以及硫等元素所构成,而且由于剑的各个部位的作用不同,因此构成各个部分的元素的比例也不同,比如剑身含的铜元素较多,而剑刃含锡量就比较高。
总之,整把剑的构成相当复杂,各种元素的配比还恰到好处,比如锡的含量,一般锡含量越高,硬度越大,而当锡含量超过20%时,就会越脆,很容易折断,但这把剑的锡含量把握的刚刚好,使剑非常锋利,还不容易折断。
除此之外,勾践剑是放置在棺内的,又被剑鞘保护,而且墓室被埋在数米的地下,跟外界几乎没有接触,隔绝了空气,所以剑才保存的非常完好。
事实上,一开始发现勾践剑的时候并不是一点锈迹都没有,只是非常少,几乎没有,而现如今的勾践剑已经出现了腐蚀,确实没有之前在墓中保存的好,这也说明了勾践剑在出土时,几乎没有锈迹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保存环境的问题,毕竟墓室封闭性确实非常好。
至于为什么勾践剑会出现在了楚国贵族的墓中,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说越王勾践有个女儿被嫁到了楚国,他可能将这把宝剑当作嫁妆,随女儿被带到了楚国,还有一种说法是楚国攻打赵国时,得到了勾践剑,后又被当作了陪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