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独特有趣的阿昌族婚俗文化(阿昌族婚俗图片)

今天给各位分享独特有趣的阿昌族婚俗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阿昌族婚俗图片进行解释,2、阿昌族的风俗习惯3、阿昌族的婚俗和食俗有何民族特色?阿昌族各地节日众多。户撒阿昌族的节日比较多,也是各村寨及阿昌族与傣族民间交往的重要方式,、对歌在一些阿昌族村寨。阿昌族传统的婚姻制度主要是实行同姓不婚”反映了阿昌族与兄弟民族之间很久以来的亲密关系。阿...

今天给各位分享独特有趣的阿昌族婚俗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阿昌族婚俗图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阿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1、节日:阿昌族各地节日众多。从阿昌族的民族节日里可看到受汉、傣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响。户撒阿昌族的节日比较多,有赶摆、泼水节、进洼、出洼、烧白柴、火把节、换黄单、过新年、浇水花等,这些节日与小乘佛教信仰有关。其中,“做摆”活动近年来规模越来越大,也是各村寨及阿昌族与傣族民间交往的重要方式。

2、礼节:阿昌族素以好客而闻名。好客的特征又体现在“以酒待客”上。如果亲戚、好朋友来家里,一定要请他们喝米酒、吃饭,倾其所有,方能表示自己对客人的尊重和诚心。有贵宾自远方来,还要在村口请他喝“进寨酒”。

3、婚姻:阿昌族的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实行幼子继承制,也有三代同堂的家庭。现在阿昌族青年大多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串姑娘”、对歌在一些阿昌族村寨,也被到歌舞厅、娱乐场所交际而取代。阿昌族传统的婚姻制度主要是实行同姓不婚,但长期以来与汉、傣等族的通婚却较普遍,反映了阿昌族与兄弟民族之间很久以来的亲密关系。

4、丧葬:阿昌族一般行土葬。在信仰佛教的地区,人死后,先请佛爷念经,然后择吉日出殡。也有接气、报丧、停灵祭奠等习俗。出殡时,由佛爷用一条长约三、四丈的布系于棺木之上,手牵布幅走在前面,以示由老佛爷领路,让死者平安到达“天国”。棺木抬出门时,死者妻室儿女跪在两旁,棺木要从他们头上抬过,表示“搭桥”给死者过河。每个村寨均有公共墓地。

5、服饰: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裤脚短而宽。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未婚少女平时多着各色大襟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

扩展资料: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两种方言,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无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

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其余分布于潞西、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此外,在邻国缅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布。

阿昌族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世。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总人口数为39555人。

参考资料:阿昌族 百度百科

阿昌族的风俗习惯

一、节日

阿昌族各地节日众多。从阿昌族的民族节日里可看到受汉、傣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响。户撒阿昌族的节日比较多,有赶摆、泼水节、进洼、出洼、烧白柴、火把节、换黄单、过新年、浇水花等,这些节日与小乘佛教信仰有关。

其中,“做摆”活动近年来规模越来越大,也是各村寨及阿昌族与傣族民间交往的重要方式。

二、婚姻

阿昌族的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实行幼子继承制,也有三代同堂的家庭。

过去,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每至傍晚,青年小伙子到喜爱的姑娘家附近或竹丛里,用葫芦笙吹奏悦耳动听的曲调,逗引姑娘,有些地区则青年男女成群结队,在火堆旁,互相对唱情歌,往往通宵达旦,称为“串姑娘”。

但婚姻缔结却要由父母包办,由此造成了“领婚”(青年男女私定终身,遭女方父母反对,姑娘跟心上人私奔)、“抢婚”现象及青年男女在婚姻方面的苦恼。现在阿昌族青年大多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三、礼节

阿昌族素以好客而闻名。好客的特征又体现在“以酒待客”上。如果亲戚、好朋友来家里,一定要请他们喝米酒、吃饭,倾其所有,方能表示自己对客人的尊重和诚心。有贵宾自远方来,还要在村口请他喝“进寨酒”。

四、宗教

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阿昌族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状态。其中有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小乘佛教、汉传佛教及道教。

五、祭拜

祖先崇拜在阿昌族的宗教信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遮帕麻和遮米麻是人类的始祖天公地母,梁河地区阿昌族每年都要定期举行盛大的窝罗节,纪念和祭祀他们。寨神是阿昌族的远祖,各个村寨均供奉并祭祀他。

在阿昌族的观念中,人死后有3个灵魂,一个在坟上,年年清明要献祭;一个供在家中堂屋,年节也要祭祀;另一个送“城隍庙”供奉 。每年七月初一、八月十五也要祭祖。

扩展资料

阿昌族的历史沿革:

阿昌族源于古代的氐羌族群,而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寻传蛮”有直接的渊源。唐代文献中称为“寻传蛮”的,即是阿昌族和景颇族的前身。今日所用族称“阿昌”,则最早见于元代文献《招捕总录》、《元史•地理志》等。

阿昌族在发展形成过程中,曾与诸多民族融合。宋元时期,内地商人已进入云龙一带阿昌人中。明代在云南实行军民屯田,汉族人口大量移入,一部分阿昌人融入到汉族及其他民族中,也有部分汉族融入到阿昌人中,如明军屯守军的后代多在当地转化为阿昌族及其他民族。明清以来阿昌族长期与汉、白、傣等民族交往密切,也多有融合。

阿昌族民间对自身来源有不同的看法。以陇川县户撒乡为例,当地就有“东来说”、“南来说”、“内地来说”等不同的说法。而且部分群众家还保留着证明他们来自内地的家谱。

根据部分学者的意见,“北来说”和“东来说”是比较可靠的说法,并说明他们与景颇族在历史上有渊源关系。这些情况说明,阿昌族虽然人口不多,但他的来源也较复杂,也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阿昌族

阿昌族的婚俗和食俗有何民族特色?

阿昌族历史上曾有抢婚和逃婚和习俗。抢婚一般由以下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男女深恋,但女方父母不同意,两人只好商定由男方来抢婚,造成既成事实后,迫使女方父母同意;二是订下婚约后姑娘反悔,男方不甘心,只好强抢,迫使姑娘就范。逃婚一般发生在双方父母都不同意的情况下,恋人只好双双逃走,以此争取婚姻的自由。上述习俗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变化,现已基本绝迹。

阿昌族结婚按长幼顺序进行,如长子未婚,次子和次女也不能结婚,姐姐未嫁,妹妹和弟弟也不能先于姐姐结婚。如弟妹先于哥姐结婚,则要举行“跨越礼”和给哥姐一些钱,以对哥姐表示道歉和尊敬。阿昌族同姓忌婚配。阿昌族婚礼举行3天,如解除婚约婚誓,须退回盟誓的相片及头发。

阿昌族家庭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包括父子两代或父子孙三代。梁河地区的阿昌族还有家族组织,同一姓氏组成一个“家会”,有汉文会章,由年高有望之人任族长。妇女地位极低,一切大小事情由男子作主。认为“妇女当家家不富”。财产由幼子继承。长子和次子在婚后可得一部分财产,皆另立门户。有女无子,可以招赘,女婿有继承权,但社会地位较低,其子女须随母姓。无嗣,可抱养子,有与亲生子女同等权利和义务。绝嗣户或外迁户的财产,全部归近亲所有,若无近亲则归家族,无家族者归村寨公有。

独特有趣的阿昌族婚俗文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阿昌族婚俗图片、独特有趣的阿昌族婚俗文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