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古色古香的基诺族婚俗文化(基诺族人生礼仪民俗)

今天给各位分享古色古香的基诺族婚俗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基诺族人生礼仪民俗进行解释,2、基诺族风俗习惯3、中国的基诺族有哪些节日,6、在中国某些地方有一种难以理解的婚俗有几个版本西双版纳有个基诺族,生活着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基诺族,只是这些习俗在我们看来有点奇葩而已。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佩戴象征自己民族特点饰物的习惯,族人们不管男女从小必...

今天给各位分享古色古香的基诺族婚俗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基诺族人生礼仪民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西双版纳有个基诺族,他们有什么比较奇特的习俗?

云南的确是一个人杰地灵,美景如画的好地方。在云南不光有苍山洱海,美丽的丽江古城,还有我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西双版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常年温度保持在18-22度之间,不光适合人们生活更有利于动植物生长。在茂密的热带雨林的包围圈里,生活着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基诺族,和众多的少数民族一样,保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原生态生活习俗,只是这些习俗在我们看来有点奇葩而已。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佩戴象征自己民族特点饰物的习惯,基诺族也是一样。族人们不管男女从小必须打耳洞戴耳环 ,佩戴的耳环大多都是就地取材的竹子和木头,样式也非常的简单,一点都不花哨,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装饰,而是把耳洞撑开, 撑得越大越好,有的人可以把自己的耳洞撑成一元硬币那么大。因为在基诺族人的传统观念里,耳洞越大人就越勤劳,在基诺族的寨子里才会受到族人们的尊敬,反而是耳洞小的人,会受到歧视,真是让人情何以堪啊。真该为那些耳垂大的人喊疼,为耳垂小的人喊冤啊!

真的想不明白,耳洞大小和勤劳懒惰与否完全没有关系,用这个衡量人品真是有够奇葩的。别着急,这里的族人还有比这更奇葩的。族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牙齿,将槟榔和石灰混合在一起,往自己的牙齿上涂,慢慢的牙齿就会变成黑色,当地人管这个叫染牙。染头发大家都了解,染牙齿还是头一次听说,洗牙还洗不过来呢,还要把牙齿染黑,这是什么奇葩民族?一张嘴说话满口的大黑牙,看着都瘆得慌。唯一的好处是不用刷牙还节省牙膏。

我们看着挺难接受的事,基诺族人早已习以为长,而且不光这些,基诺族人还喜欢纹身,不管男女老少身上都纹有象征本民族的图腾。大多数人会觉得纹身比较另类,但在这里却成了生活日常,这就是常说的民族差异性吧。民族不一样接受的文化教育就会有偏差。

基诺族人世代生活在西双版纳,安居乐业,自给自足。即使是在现代社会,族人们依然穿着自己织的砍刀布做的衣裳。所谓文化传承,单从这一点上看。基诺族人做的就让很多人刮目相看。至于那些多数人难以接受的习俗,就让他们自己好好保留吧!

基诺族风俗习惯

重要节日

基诺族过去盛行祖先崇拜,相信万物有灵。巫师有两种,一为“布腊包”,一为“莫丕”。遇有灾祸降临,请巫师杀牛、猪、鸡、狗祭鬼神。巫师会比较简单的占卜术,并兼行草医。“卓巴”、“卓生”(村社长老)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时,往往举行剽牛仪式。 基诺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祭大奄(龙)”、“火把节”、“新米节”租过年。过年时间不固定,一般由“卓巴”、“卓生”决定,当“卓巴”擂响”(大鼓)时,就意味着新的一年来临,全寨男女老幼就涌到“卓巴”、“卓生”家旁边载边歌载舞,欢庆新年的到来。

风俗习惯

男穿白色无领对襟棉布上衣,衣背后绣有圆形彩色光芒图案,下穿宽大的棉布白裤;女子头戴披风式尖顶帽,上穿对襟无领无扣镶有7色纹饰的短褂,胸前有刺绣精美,缀有圆形银饰的三角形贴身衣兜,下穿黑白刨相间、镶边的短裙。基诺族主食大米,佐餐的食物主要是妇女采集的野菜、野果和菌类及其自产的蔬菜瓜果。肉食以牛、猪、狗、鸡为主,男子猎获的动物也是肉食的主要来源。基诺族的房屋建筑过去是“干栏式”的竹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逐渐以牢固、不易失火的木柱石基瓦顶“竹楼”,代替不结实又不利于防火的茅草顶竹楼了。

基诺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婚前恋爱自由,婚后很少离异,过去仍保留着某些对偶婚和群婚残余。基诺族的青年男女举行“成年礼”之后,即取得了谈恋爱的资格。在劳动中对歌,并用树叶为信约定相会的时间地点;待两人情投意合后,即可同居。一般是在生了第一个孩子后才举行婚礼。举行婚礼时,必须长老亲临。新娘婚后5日归家,过几天才返回男方家长住。

基诺族的丧葬一般实行土葬,挖独木为棺,葬于公共墓地,不留坟冢。死者生前的全套生产、生活用品,作为殉葬品,富者还埋入一铜锅银子。墓表搭盖竹楼,内设竹桌,死者家属每天到竹房献饭3次,祭供1—3年,然后拆竹房。由于公共墓地很少,又不能随意扩大,故基诺族有在前人墓穴中埋入新棺的习俗。孕妇、精神病患者死亡,实行火葬。基诺族夫妇不合葬。

其他的一些~~

文化艺术

基诺族的文化艺术多姿多彩、民间流传着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在神话传说中,流传较广的是《玛黑和玛妞》、《女始祖尧白》等。前者叙说的是基诺族的创世纪,洪水故事和兄妹成婚。后者叙说的是尧白造天地后,撒茶籽在基诺山,使基诺族以种茶谋生。民间故事有反映纯洁爱情的《两个小伙子》,有反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宝刀和竹笛》、《猴子和人》、《大姐和四妹》。基诺族诗歌分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种,反映的内容广泛,格调含蓄而真切,生活气息浓郁。

基诺族民间音乐也相当丰富。民歌有叙事歌、山歌、贺新房歌、哄娃娃歌、儿歌等。主要乐器有口弦、“毕吐鲁”——二洞箫和二胡、“七柯”(用7个竹筒组成,有7个音阶)、“塞吐”(大鼓)、硭和钹等,基诺族人民喜爱歌舞,从小学习传统曲调,成年即兴填词,对歌。在节日和一些重大仪式期间,载歌载舞,舞蹈动作一般较简单。

基诺族还有精湛的刺绣艺术和竹编工艺艺术。基诺族妇女在衣饰、挎包、手帕及送给情人的腰带上,刺绣上精美的图案,做工精致,花纹匀称。

人口为约20899人。

中国的基诺族有哪些节日,习俗?

打铁节基诺语称“特毛切”,是基诺族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举行,历时三天。

节日第一天上午要举行剽牛仪式,午后寨子里的长者敲响牛皮大鼓,人们情不自禁地随着鼓点围着大鼓跳起粗犷的舞蹈,这就是基诺人欢庆丰收的“太阳鼓”舞。

基诺族待客真诚,民间一直保留“生分熟吃”的习俗和以酒代罚之习。捕获到猎物,凡是见到捕获者的人,生时可分一份,熟时可去吃。

在村里,凡违反了村规寨法或做错了事的人,一般要罚10碗酒,重者要罚两头猪、百余斤大米和几十斤酒,请全村老少共餐一顿。在过去,基诺族有过成年礼之风俗。孩子过成年礼时,要膘牛,牛肉用芭蕉叶包好,分送给寨子里的各家各户,以示庆贺。

扩展资料

基诺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少部分散居在景洪县的勐旺、勐养、橄榄坝、大渡岗和勐腊县的象明、勐仑等地。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基诺族以刀耕火种的农业为主,农具基本上是铁制的,有砍刀、镰刀、小手锄等。主要农作物是旱稻、玉米,种植棉花也有较长的历史,盛产香蕉、木瓜等亚热带水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诺族

中国的基诺族,有着什么习俗?

中国自古以来是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相信这首《爱我中华》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这56个民族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中国发现最晚、正式确认的最后一个民族是基诺族,也就是中国的第56个民族。现在在年轻人当中也兴起了一股去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热潮,今天我们来看下这个中国最晚发现的民族值不值得去游玩一趟。

基诺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的双西版纳族自治州,是云南省7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最少,他们整个民族只有2万多人。基诺族没有自己的本族文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基诺语。受地理位置影响,基诺族与傣族和汉族的关系密切,他们交往频繁,所以在其他的场合,基诺族大多数是使用汉语。

基诺族历史悠久,民风也非常地淳朴。基诺女子会上山采集果子、植物维持生计,而男子则是去狩猎、捕鱼。他们那边有一个习俗是“以酒代罚”,如果有族人做错事,或者犯了族规,就要罚喝10碗酒。事态严重的话,一般会罚两头猪、百十斤面粉和10斤酒,然后还得请全村吃饭谢罪。

“基诺”是本族的自称,译为“舅舅的后人”,或者“尊敬舅舅的民族”。所以在基诺族,如果两个准备结婚的人要见家长,不是先带去给父母看,而是必须先去见舅舅。未经舅舅的同意,两个人是不能结婚的。对此大家都产生疑惑,如果没有舅舅的话,是不是这辈子都结不了婚了?当然不可能啦,基诺人还是很通情达理的。在基诺族,如果没有舅舅的见证,他们需要找一颗榕树当舅舅,而且必须是榕树。而他们的离婚方式也不同于我们,如果一对基诺族夫妻要离婚,舅舅向夫妻二人各倒一杯酒,并对男子说:“你活着不是我家的人,死了也不是我家的鬼”,这样便算是这婚离成了。

基诺族以黑牙为美,他们认为牙齿越黑就越有魅力,所以去到那里,你见到的人大部分是大黑牙,几乎没有牙白的族人。他们习惯性地咀嚼槟榔和石灰,久而久之牙齿逐渐变黑。基诺人还会用梨木自制染齿颜料,他们将烧好的梨木放在竹筒内,上面盖上铁锅片,等铁片上的烟脂变成漆状时就可以染牙齿了,他们认为发光的黑漆对牙齿还有保护作用。“漆齿”还是诺族人表达爱意的一种手段,基诺族人的恋爱方式很特别,他们要表达爱意是由女方占主导权,如果有看上的男孩子,基诺女孩会烧好梨木送给男孩,男孩如果把自己的牙齿染黑,就说明接受女孩的心意。

在基诺族,衡量美的标准,除了看牙齿黑不黑,还要看耳洞够不够大。基诺人不论男女从小都会打耳洞,在他们心里,耳洞大说明这个人勤俭持家,能干,如果耳洞小就会认为你好吃懒做。而且基诺人的耳洞不戴耳环,他们是塞上软木塞或者竹管,随着年龄增长就加重分量,久而久之耳孔变得很大。基诺的青年男女在恋爱时,还会互赠花束塞在对方的耳洞里,以此表达爱意。

看完文章后你会不会觉得基诺族的习俗很奇特呢?如果是你,你愿意染黑牙、打耳洞塞竹管吗?

基诺族的习俗是什么?

1、服饰:

基诺男子通常上穿无领无扣对襟黑白花格麻、布褂,上衣背面正中缝上一块方形红布,上绣一朵美丽的太阳花(一说是孔明的八卦图案),下身着白色或蓝色宽大长裤或短裤,扎宽布腰带。女子上身穿无领镶绣对襟杂色小褂,下系镶红边黑色前开合短裙,现在也有改穿长裙的。

2、饮食:

基诺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大米为日常主食,杂以玉米、瓜豆等。基诺族食用大米很讲究,要吃好米、新米,陈仓米多用来喂养家畜或做烤酒。喜吃青玉米。

3、建筑:

基诺村寨喜建于平缓向阳的小山坡上。房屋是用竹木和茅草修建的“干栏式”竹楼,貌似孔明帽,相传建房式样是孔明教的。竹楼由木架支撑,用粗木做梁、柱,连榫为架,不用金属连接。楼板和四壁用竹片排列铺成,将茅草编成草排覆盖在楼顶上。

4、成人礼:

成人礼是基诺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每个男青年十五六岁,女青年十三四岁后要行“成年礼”,经过一个复杂而严肃的仪式后才能换上成人的衣服,背上筒帕,并参加“饶考”(男的)、“米考”(女的)组织,从此才具有村社正式成员的资格。

5、丧葬:

基诺族人去世后,挖独木为棺,土葬于公共墓地,不留坟冢。死者生前喜爱的生产、生活用品,作为殉葬品,富者还埋入一铜锅银子。

墓表搭盖小草房,内置竹桌,家属一日三次供饭,连续进行1至3年,有的还守墓数月,以示对死者的缅怀,死者的灵魂最终归至祖先英灵所在的圣地—“司杰卓米”。

6、婚姻:

基诺族的婚姻是有对偶婚色彩和群婚残余的一夫一妻制。一般婚姻在本村寨不同的氏族内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20世纪初开始,婚姻关系也随着村社地缘关系的确立和扩大,开始向氏族外村寨的非氏族内婚过渡。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基诺族

在中国某些地方有一种难以理解的婚俗有几个版本

基诺族婚俗

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婚前恋爱自由,婚后很少离异,过去婚礼中仍保留着某些对偶婚和群婚残余。基诺族的青年男女举行“成年礼”之后,即取得了谈恋爱的资格。

关于古色古香的基诺族婚俗文化和基诺族人生礼仪民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