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壮族文化元素有哪些你知吗(壮族有哪些传统文化)

今天给各位分享壮族文化元素有哪些你知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壮族有哪些传统文化进行解释,1、壮族的文化主要有哪些2、介绍壮族的文化特色3、壮族的文化传统4、壮族有什么习素?壮族的文化主要有哪些壮族人民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壮族的山歌因南北...

今天给各位分享壮族文化元素有哪些你知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壮族有哪些传统文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壮族的文化主要有哪些

壮族人民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壮族的山歌因南北方言不同而有“欢”、“西”、“加”、“比”、“抡”等不同称谓。壮族人定期还举行唱山歌会“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

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

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

关于绣球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宁明花山壁画,当时是一种球状青铜武器,打猎时投出去砸猎物,这也是古书上将壮族的绣球称作飞砣 ( 驼 ) 的原因。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这期间,各家各户吃五色糯米饭。云南文山一带还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会。过去,壮族一年种一造(即一季)水稻,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山水秀丽、四季如春、物产富饶,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和仡佬等12个民族,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1997年末总人口4589万,少数民族人口占40%。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勇敢开拓,用自己非凡的智慧,描绘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广西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如壮族的铜鼓、花山崖壁画早已闻名中外。各民族的民歌在全国也享有盛名。

此外,包括织锦、刺绣、陶瓷、竹编和芒编在内的各色工艺品,具有民族特点的壮族干栏式建筑、侗族风雨桥、鼓楼等民族建筑,瑶、苗等民族的医药,以及丰富多采的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等,都是广西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至于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达努节和盘王节、苗族的踩花山、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有风味的打油茶等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的节日活动,更是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广西少数民族一般穿家织的土布,上面有姑娘们亲自手绣的各种精美、复杂的图案,色泽艳丽,款式多样。

姑娘们喜戴银制饰物,耳环、项圈、手镯、银钗、银扣等,看上去光彩夺目。人民豪爽、纯朴、热情、友善、崇尚美德,并且能歌善舞,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每逢节日或者祭祀,会举行各种盛大的活动,人们穿上最隆重的服装,唱歌、跳舞,热烈的气氛会令游人深深陶醉其中。

介绍壮族的文化特色

1、饮食特色:壮族是最早栽培和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发达,稻米也自然成为壮族人民的主食。

2、建筑特色:广西西南和西北部分地区的壮族村寨,还保持着古老的传统住房形式“干栏”,又称“麻栏”。分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关养牲畜和存放杂物。

3、服饰特色:壮族的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在桂西乡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还保存着自己民族服装的特点。

壮族三月三: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假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

在广西,壮族人民庆祝“三月三”的传统方式是对唱山歌,以此抒发情感,祈求风调雨顺。每到这时,壮乡广西成了一片歌海。“嘿撩撩啰”则是源于火遍大江南北的电影《刘三姐》中的一段经典山歌对唱的歌词。

壮族的文化传统

1、三月三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三月三”歌节最为隆重。

壮族一向以能歌著称,壮族民歌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有二三句的,也有三四句以至更多的;流行七字句和腰脚韵。有盘歌、哭嫁歌、贺新居歌、生活歌、农事歌、时政歌、历史歌,等等。壮歌的特点是善于触景生情,托物取喻,以猜谜、盘问的形式,唱出有声有色、动人心弦的歌词。

壮族有定期聚会唱歌的传统,唱歌的地点也比较固定,这种集体唱歌的特定场所叫“歌圩”。其源于先民们祭祀神灵祈求生育和丰收的宗教活动,而后逐步演变成为青年男女定期聚集原野,“以歌代言”、“以歌择偶”的一种社交活动,又进而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游乐节日。

每到圩日,远近几十里内的男女老少,都盛装汇集于此,享受自己民族的狂欢节。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将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定为壮族的全民性节日——“三月三”歌节。

2、牛魂节

“牛魂节”,又称“牛王节”、“开秧节”。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进行,有的地区固定于农历四月初八进行,因为相传这一天是牛王的诞辰。传说牛王原来是一位天神,奉玉帝之命下凡帮助人们耕作。

人们感激他的功劳,便在其诞辰祭祀牛魂。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将牛梳洗一番,并修整牛栏,带着一篮五色糯米饭和一束鲜草,到牛栏旁边祭牛魂,然后把一半食品及鲜草分给每头耕牛吃。

3、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四日的“中元节”,又称“鬼节”、“敬祖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主要内容是祭祖和祀鬼。这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蒸糕做馍,并用彩色纸裁成四季衣裤,以备祭祀之用。白天在家祭祀祖先之后,入夜还要到山角河边,进行野祭,燃香点烛,焚烧纸衣,祈求野鬼别来作祟。

4、陀螺节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

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制作陀螺一定要选用质地优良的坚木。它的“头”要圆滑。

“打”的时候,用两三尺长的麻绳一圈一圈往上缠,一直缠到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再用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麻绳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转动起来。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5、吃立节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壮族人民素有欢度春节的传统。

但在1894年春节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侵略我边境,为了打击侵略者,青壮年奔赴疆场,英勇杀敌,保卫了家园。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粑,盛情款待,共同欢庆胜利,补过春节。

从此以后逐渐形成吃立节。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壮族

壮族有什么习素?

1、文化艺术

歌谣是壮族民间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喜庆节日、红白喜事、迎宴宾客、谈情说爱、文娱活动等,多以歌谣表达感情和助兴。

歌谣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有古歌、酒歌、情歌、苦歌、赞歌、盘歌、孝歌、山歌等。歌谣格律形式,有短歌、勒脚歌、俳鉴和叙事长诗等。其韵律都是腰脚押韵、有别于汉族诗歌押韵,这是壮族诗歌特点。

所谓腰肢押韵,不管五言四句或七言四句,都是第一句末字脚与第二句中间一字(也可前移)押韵,第二句末字第三句末字押韵,第三句末字与第四句中间字(也可前移)押韵。即“一句脚押二句腰,二三两句脚押脚。三句脚押四句腰,脚腰押韵自相合”。

民间传说故事,多兼有歌谣表述,增加其生动性。这种说诵唱相结合的文学形式,在整个壮族地区都很普遍。民间文学主要有神话、传说、歌谣、谚语等。

2、居住

壮寨村寨多是依山傍水,多楼居,属干栏式建筑。房屋构造形式有二,在黔东南地区,壮家房类侗族模式,木质结构,多为四列三间搭偏厦。黔南荔波、独山一带,壮家房屋模式与毗邻布依族和桂北壮家相同。

3、服饰

居住在黔南的壮族服饰与当地布依族基本相同。一般青年男女多穿普通服装,尚有部分妇女还常戴一端绣花的挂胸围腰,扎辫子盘于头上,或加戴各色头帕,显出民族特点。黔东南边沿地区壮族久与侗、苗杂居,随乡同俗,男女衣着颜色尚青黑,类同当地民族。

4、丧葬

老人过世,刚落气,垫以草席,将尸体停于火堂边或门背后,立刻向舅家报丧。请魔公择时后,再移到走廊间停放。再择时,才抬下楼停楼梯脚边。然后象征性洗尸,整发和穿寿衣,即殓入棺。全家吃素,忌盐,亲属子女带孝包白纱帕。按死者生辰八字推算,择定出殡安葬时间。

5、节日

壮乡节日活动,多与文娱或宗教迷信活动结合。传统节日有壮年、牛神节、六月十四或七月十四节。

壮年,从江多数壮家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十一月末日为除夕。除夕午后,各村寨集体杀一头由各户每年轮流饲养的“社猪”,祭祀社王后,按全寨的户数把猪肉切成若干份,用竹签串起来分给各家各户,各家把串肉煮熟敬祖先后,全家共餐,称为过“谊九”,即过“二十九”,如同汉族地区农历腊月三十过“除夕”一样。

除妇女和妻子有孕的男子外,均可参加祭祀仪式。从除夕到过年初三敬土地公之前,一般忌村内和外人出进,初三以后至初十为节日娱乐活动期间。

牛神节,也叫四月八节,是日人不出工,牛不下田,家家做黑糯米饭,并以米饭喂牛,表示慰劳和尊重之意。六月十四,凡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必过六月十四为节日,这是除过年以外的第二大节日。

若是只过春节,不过壮年,则以七月十四为中元节。是日,普遍杀鸭敬祖先,姑娘回娘家团聚,有的举行赛马或打秋千等活动。

壮族特色有哪些?

壮族特色是文化艺术形式多样、文学作品丰富多彩、壮族人民富于斗争精神。

1、文化艺术形式多样

壮族的文化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左江崖壁画是两千年前壮族先民创造的艺术瑰宝。这些壁画多数分布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的石山峭壁上,少数分布在天等县及右江两岸的石山峭壁上。其中以明江岸上的岜来崖画最具代表性,画幅长135多米,高44米。

2、文学作品丰富多彩

壮族的文学作品丰富多彩。民间文学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山歌等。壮族人民素以能歌著称,善于以歌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斗争,抒发思想感情。

3、壮族人民富于斗争精神

壮族人民富于斗争精神,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国革命,就是由汉、壮族人民共同发动的。壮族出身的韦昌辉、李开芳、林凤祥等曾对太平天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辛亥革命时期的钦防起义和镇南关起义,是由壮族黄明堂、王和顺等人在孙中山领导下发动和指挥的。

壮族的传统体育  

1、壮族舞狮

舞狮有南狮、北狮之分。壮族舞狮在台上舞时,依次向东南西北方面表演,“抢青”是壮狮和舞狮活动中的礼节和表演动作。

2、壮族赛龙舟

壮族、汉族民间龙舟的龙头龙尾一般装成龙的形状,长短大小各地不同。比赛时以龙头的颜色和划船者的头巾、服色分为黑龙、黄龙、白龙、青龙、红龙等,每舟人数一般有20多人,多达28人,另有锣、鼓手各一人,掌舵一人,在一定距离内,以先到终点者为胜。

以上内容参考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壮族

壮族文化元素有哪些你知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壮族有哪些传统文化、壮族文化元素有哪些你知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