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十大草包将军(一个草包将军为何能成为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

燕王朱棣也是个手段强硬的藩王,然而很多人认为帮助朱棣得到皇位的第一功臣却是朱允炆的草包将军李景隆,李景隆因是建文帝心腹,建文帝派李景隆以备边为名前往开封,燕王朱棣起兵靖难,随后黄子澄向建文帝推荐李景隆,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朱棣对李景隆非常轻视,后又奔袭大宁李景隆闻讯,朱棣又率兵杀了回马枪,结果李景隆被打的大败而归,在朱棣攻打大同...

​朱元璋去世后,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即明惠帝。

建文帝为巩固皇权,大肆削藩,燕王朱棣也是个手段强硬的藩王,直接领兵造反,最后成功得到皇位。

然而很多人认为帮助朱棣得到皇位的第一功臣却是朱允炆的草包将军李景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李景隆小字九江,盱眙人,明朝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

早年袭爵曹国公,年轻时喜读兵书,举止雍容,深得明太祖的看重。

后来明太祖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李景隆因是建文帝心腹,深受亲近信任。

​不久,周王朱橚被告发谋反。建文帝派李景隆以备边为名前往开封,包围周王府,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

这本是朱允炆心腹将领,却为何成了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

这就要归功于他一手带坑了建文帝的五十万大军。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在真定大败长兴侯耿炳文,随后黄子澄向建文帝推荐李景隆,建议让他接替耿炳文。

八月,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阻击朱棣。

同年九月,李景隆兵至德州,调集各路兵马,进驻河间。

朱棣对李景隆非常轻视,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却率精锐兵马援救永平,后又奔袭大宁李景隆闻讯,率军围困北平,攻打北平九门。

朱高炽只是凭城坚守,期间,都督瞿能几乎攻破张掖门,却因被李景隆所忌,只得撤回,以致功败垂成。

朱棣又率兵杀了回马枪,结果李景隆被打的大败而归,南军至此损失了近十万精锐。

后来李景隆不甘心失败,在朱棣攻打大同时李景隆率军援救,兵出紫荆关,却因燕军早已回师,无功而返。

​于是李景隆又汇集六十万大军,进驻白沟河结果再次被燕军击败,只得抛弃全部辎重,撤回德州,不久又退至济南。

这一战南军几乎全部精锐损失殆尽。

李景隆前后丧师数十万,使得攻守形势逆转,朝廷再也难以组织大规模的军事征讨。

黄子澄惭愤不已,请求诛杀李景隆,以谢天下,建文帝对此一概不听。

后来燕军打过长江,直逼南京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门投降,迎燕军入城,南京陷落,此时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史称“金川门之变”,于是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

​李景隆因有“默相事机之功”,位于班列之首,靖难诸功臣为此愤愤不平。

其实朱棣这样做自有他的打算,因为若非李景隆屡战屡败,燕王朱棣仅有几万兵马,靠什么对抗南军的五十万大军?

看到这里是不是会怀疑他有二心?其实并不然,他对建文帝确实是忠心耿耿,后来反叛也是大势所趋,毕竟手握南军几十万大军足以看出建文帝对他的信任。

而且他也确确实实是坚持北伐朱棣,结果是自身军事实力实在是太过于差。

李景隆统率五十万倾国之兵北伐时,燕王朱棣不惧反喜,笑道:“李景隆缺乏计谋又骄傲自负,外表强硬而内心缺乏勇气,刻薄善妒却又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如今朝廷将倾国之兵托付于他,纯属自坑。”

如此可见,这位草包将军的首功得来的确实是不辜负他对朱棣贡献,屡战屡败给了朱棣长驱直入的机会。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