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瑶族文化中的经典瑶族婚俗文化(走进贺街瑶山)

新人办婚礼是越来越多花样了,沿袭着特色鲜明的瑶族婚礼习俗。(图片来源贺州之声)瑶族婚俗是瑶族民俗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这儿正在举行一场极具瑶族特色的婚礼。新娘赵坛妹身着盛装来到新郎李政家附近,女方父母则留在男方家接受新人的朝拜。唢呐手分别围绕女方送亲队伍、女方父母、新娘各转三圈,前来参加婚礼的村民庞福府告诉记者,以前大家参加瑶族婚礼...

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新事物不断被人们所接受的当下,

新人办婚礼是越来越多花样了,

但是在八步区贺街镇双星村,

这里的年轻人依然保留着瑶族的传统文化,

沿袭着特色鲜明的瑶族婚礼习俗。

据《瑶族简史》记载,早在唐宋时期,八步区就是瑶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八步区瑶族主要为盘瑶中的过山瑶支系,有瑶族人口3万余人,在八步区聚居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与汉、壮、苗等民族交流中,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与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习俗有了细微的变化,它们以更包容、更人性化的姿态展示在人们面前。

(图片来源贺州之声)

瑶族婚俗是瑶族民俗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他们的婚礼通常在冬季农闲、春节前后举行。

1月13日,记者来到过山瑶聚居地八步区贺街镇双星村双冲自然村,这儿正在举行一场极具瑶族特色的婚礼。下午4点,新娘赵坛妹身着盛装来到新郎李政家附近,迎亲队伍早早就在外等候着,过山瑶的婚礼与汉族的不同,不管路途有多遥远,女方的父母都会把孩子送到男方家,亲手把女孩交给新郎,晚上,女方父母则留在男方家接受新人的朝拜。

(图片来源贺州之声)

迎亲现场,新娘的舅妈在新娘前面用一块红色喜布牵着新娘,一是对新人的尊重和祝福,二是因为新娘的视线被遮住,红色喜布可以牵着新娘走路。

(图片来源贺州红豆网)

在现场,新人家长互相见面行礼,唢呐手分别围绕女方送亲队伍、女方父母、新娘各转三圈,意为缠绕,表示热烈的欢迎。

新郎的父母告诉记者,在以前,新娘的嫁衣都由女方制作,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的刺绣手艺不够娴熟,也可以由年长的人帮忙绣。

前来参加婚礼的村民庞福府告诉记者,以前大家参加瑶族婚礼,都是穿着瑶族服装盛装,现在只要求新人穿,其他人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穿衣风格,虽说这着装上对宾客的要求有了些变化,但不变的,是瑶族人民对亲人的重视,对瑶族人民吃苦耐劳、互帮互助精神的传承,只要是亲朋好友办婚礼,不管距离多远,都会赶来参加。

(图片来源贺州红豆网)

次日凌晨1点30分,新郎新娘在房间里换装,为拜堂仪式做准备。凌晨2点,吉时一到,新郎新娘身穿瑶族盛装,身前披着91寸长的“挂红”绸缎,对祖先行12个鞠躬叩首礼,稍作休息后,双方父母及长辈围坐在长桌前一边将红包放入桌上的容器里,一边享用晚餐。新郎新娘对父母长辈行12个鞠躬叩首礼,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图片来源贺州红豆网)

相传,这是瑶族祖先盘王举办婚礼时的习俗。瑶族婚礼的拜堂与汉族的拜堂有一些区别,他们没有夫妻对拜和闹洞房的环节,但是,婚礼会举行三天三夜,婚礼一般从早上9点开始,到凌晨一两点拜堂,拜堂对象主要是拜祖先、父母长辈以及宾客,直到次日上午拜完最后一桌宾客。

(图片来源贺州红豆网)

八步区贺街镇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站长钟百灵表示,这是流传下来的皇族婚礼的习俗,为纪念祖先盘王结婚娶三公主的习俗,是他们一种荣耀,也是对盘王的纪念和婚俗的传承。

记者手记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路通了,各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依然延续着部分传统习俗,不忘先辈、感恩父母、善待亲人、重情讲义。

来源│贺州手机台

编辑│叶子

编审│陈健声

贺州人民广播电台

微观天下,广播贺州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