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典型的撒拉族建筑特点有哪些(北京这个黄金地段居然藏有三十六个民族的建筑)

建有国内最大的铸铁望以及仿真的热带榕林、水中溶洞、土林、盘龙瀑布、阿里山神木和沧源岩画等。藏族寺院建筑别具风格,寺门前砌修大小佛塔供煨松柏枝用,2、珞巴族珞巴族传统的住宅建筑结构形式有两类:是一种竹木结构的干栏式楼居建筑,的修建是先在地面竖立数十根圆木立柱作底架,在1.5-2米高处架放若干根横梁和摆放木条。顶棚的搭建也是架横梁和用竹木...

北京市北四环亚运村和鸟巢的西南角,有一个中华民族园,占地50公顷,由雷学金先生发起兴建,于1992年开始建设,1994年6月18日北园建成开放,2001年9月29日南园建成开放。中华民族园是京城第一座大型民族文化基地,旨在展示民族文化传统,增强国民爱我中华的民族意识,促进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同时,也在首都为各民族提供一个面向全国和世界的永久性窗口。

中华民族园分南北两园,园内建有民族村寨36个,还有民族博物馆、民族展览馆、雕塑广场以及若干自然景观。北园内有民族村寨16个,建有国内最大的铸铁望以及仿真的热带榕林、水中溶洞、土林、盘龙瀑布、阿里山神木和沧源岩画等。少数民族村寨均采用1:1的比例,亭楼屋寨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按少数民族风格,真实再现出各个民族的文化遗存。

疫情期间,南园不开门,只开门了北园。北园占地20公顷。北园内建有民族村寨十六个,包括藏族、苗族、彝族、侗族、台湾高山族、朝鲜族、布依族、哈尼族、羌族、傣族,景颇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景区。

1、藏族

藏族建筑多垒石建屋,牧区则用帐篷。房屋多平顶多窗,造型简洁,敦实质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多建筑于向阳高处,座北向南。多以石块或夯土筑墙,形如碉房,楼房上层住人,室内多设有佛龛,下层多作库房或畜圈,有院落。层内铺木板或坐垫。牧区帐篷用牦牛毛织成,色黑,冬暖夏凉,迁移方便。农村多半在房外围以小墙以为小院,供放柴草和豢养牲口或家禽之用。藏族不吃奇蹄类兽肉,大部分地区没有吃飞禽和鱼的习惯。狩猎只为取得麝香、鹿茸等名贵药材和皮毛。

藏族寺院建筑别具风格,层楼重叠,整齐壮观,主殿经堂宽敞,寺门前砌修大小佛塔供煨松柏枝用,周围多置转经筒,由人顺时针方向转动,借以祈福禳灾。

2、珞巴族

珞巴族传统的住宅建筑结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适应整个家庭居住的或作为公房的“一”字形长屋;一类是供个体小家庭居住的独立的小栋房。 长屋呈“一”字形排列,有数间或数十间不等,长的可达几十米。一般长屋内住着同一家庭的若干小家庭,每一小家庭占一居室,自立火塘。有的部落一个家族住在一幢长屋里。 崩尼部落家长制家庭长屋叫“南塔”,是一种竹木结构的干栏式楼居建筑,分三层。第一层称为“那贡”,作堆放柴火和圈养猪、牛之用;第二层住人,叫“郭基”;第三层即顶棚,供存放工具杂物。“南塔”的修建是先在地面竖立数十根圆木立柱作底架,在1.5-2米高处架放若干根横梁和摆放木条,用藤绳捆牢,上铺竹片和竹席等,搭建成一个长方形平台,这便是供人居住的楼层。顶棚的搭建也是架横梁和用竹木铺设地板。屋顶呈“人”字形,上盖“达热”藤叶、芭蕉叶或稻草等物,用竹蔑或藤绳捆扎。一、三层无墙体,一层用竹木捆扎成棚栏,以便圈关猪、牛。二层的墙体是用在两层竹蔑中间夹芭蕉叶编成的大竹席,在房体四周围一圈(留出门的位置),用藤条捆扎于木柱上。二层的入门处另用圆木或粗竹搭建阳台,通过阳台才能进入室内。

3、羌族

羌族建筑,就近取材,利用附近山上的土、石等资源,先在选择好的地面上掘成方形的深一米至两米左右的沟,在沟内选用大块的石片砌成基脚。宽约三尺,再用调好的黄泥作浆,胶合片石。石墙自下而上逐渐见薄,逐层收小,石墙重心略偏向室内,形成向心力,相互挤压而得以牢固、安定。屋顶结构层次由下至上分别是主梁、掾子、劈材层、竹杆、黄刺。棕耙,颇具民族特色。

这些坚韧古朴的建筑不绘图、不吊墨、不划线,结构匀称,棱角突兀,雄伟坚固,精巧别致,全用眼力砌石垒木,把整个山寨一气呵成连成一体,没有单门独户的房子是世界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观,令人叹为观止,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考察。世界上大多数古堡都是传统的设东南西北城门或出口的建筑程式,而桃坪羌寨一反传统古城设东、西、南、北四门的建筑形式,筑成了以高碉为中心的放射状8个出入口。而8个出入口又以13个甬道织成四通八达的路网。寨内人进出自如,而外来人却如入八阵迷宫,非本寨人指引,不可通行。寨内的地底下,挖掘了众多的引水暗渠,上盖石板和土,一定距离间,留有活动石板,揭开即可取水。这些水渠方便、保密,在寨内编织成流经每栋碉楼的水网,为战时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桃坪神奇的路网、水网、房顶,组成了羌寨内地上、地下、空中三种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络和防御系统,这也是桃坪羌寨建筑的奇特之处。

4、土家族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差瓦,只许益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差瓦”。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后才兴盖瓦。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诗情画意之意境。

5、傣族

傣族建筑大体分为民用建筑和佛寺建筑。傣族建筑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傣族建筑作为独树一帜的建筑形式,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生命力。

6、撒拉族

典型的撒拉族民居 , 夯土打的院墙保留着中亚西亚风格 , 房屋土木结构 , 但坐北朝南的正房又融入汉族庭院建筑风格 , 房檐门窗大都是精美细巧的雕花 , 刷一层清漆显得素朴美观。 院内栽著瓜果和辣椒 , 而窗檐下挂著好几串火红的干辣椒 , 撒拉人家的庭院格外明傃生动。 院内栽着瓜果和辣椒 , 而窗檐下挂着好几串火红的干辣椒 , 撒拉人家的庭院格外明傃生动。

7、台湾高山族

依山傍水,巢居穴bai处,或du辟竹编茅,架木为屋zhi。住宅类型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顶地下房屋等,但十分讲究造型和实用相结合。大都呈长方形或四方形,有门无窗。

8、朝鲜族

9、黎族

黎族传统住房一般呈船底形和金字形两种。

建房屋的材料是茅草、木料、竹子、红白藤、山麻等。木料多用优质、坚固耐用的格木。

船形屋是竹木结构建筑,外形像船篷,用竹木架构;

金字形屋以树干作支架,竹片编墙。

10 佤族

佤族房内的陈设简单,无桌椅,竹席木板当床,没有被褥,只用棉毯或麻布单做被盖,枕木头,和衣而睡。

佤族的住房,各地区不同。受汉族影响较大的地区,一般是四壁着地的草木房,也有土壁草房和个别的瓦房。而大部分佤族地区的住房构造和形状与傣族的住房相似,建筑材料均为竹子(竹藤、竹竿、竹片、竹篾等)、草(茅草、椽子、脊檀、木板等)。木柱的顶端保留树杈,用以托梁,横梁上再托上一些细竹子,然后覆以茅草,筑成架空的“竹楼”。房屋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为牲畜、家禽活动之所,个别打铁户也在楼下设有风箱和打铁的一套工具。

11、其他少数民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