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宁德市为国家民委正式命名的11个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授牌,福安市坂中畲族乡仙岩村、溪尾镇坎下村、溪潭镇兰田村、穆云畲族乡南山村、甘棠镇过洋村等5个村喜获这一“国字号”荣誉加持!
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授牌活动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村寨风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文化特色, 反映了少数民族聚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类型中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不仅有助于其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开展,更是少数民族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与抓手。
自2009年国家民委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以来,我市积极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建设,并涌现出一批民居特色突出、产业支撑有力、民族文化浓郁、人居环境优美、民族关系和谐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先后已有3批10个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目前,第四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建设正在有序地推进中。
福安这5个村寨成为
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你都去过了吗?
坂中畲族乡仙岩村
距坂中畲族乡所在地5公里,下辖5个自然村,共280多户1000多人口。村庄坐落福安富春溪畔的仙岫山北坡,海拔300米,福穆公路穿村而过,三面环山,绿树如荫,站在村头,一眼望去,福安城区的景色尽收眼底。
仙岩村文化底蕴深厚,村庄古建筑和自然景观丰富,其中以南垄古厝、仙岗四景尤为出名,与畲族山歌、巫舞等民俗相互交融折射出畲文化独特的底蕴。
村中的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是闽东第一所民族小学,1989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曾到该校看望师生,并鼓励教师们要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溪尾镇坎下村
位于溪尾镇中部,距离镇区2公里,下辖10个自然村,共220多户800多人,其中90%为畲族人口。傍村而过的绣溪,自北向南缓缓流淌,岸边绿树成荫、四季瓜果飘香,与田园、农舍勾勒出一幅和谐相融的画卷。
近年来,坎下村投入900多万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种植百香果、蓝莓、桑葚、砂糖橘等高优水果300多亩,时逢水果成熟季节,周边自驾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的游人络绎不绝。
自2015年起,每年举办的畲歌会文化节更是成为坎下畲村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该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第三批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村、福建省美丽乡村、水土保持生态村,宁德市党建示范点、扶贫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溪潭镇兰田村
位于溪潭镇西北部,距镇区约3公里,下辖七定、夫艮、王厝和龙腰四个自然村,全村340多户近1500人,为纯畲族居住村。
兰田村生态环境极佳,村中古榕参天,溪流清澈,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浓郁的畲族风情交融,在平静中孕育着勃发生机。独特的土壤与气候条件,使得这里成为“天然药库”,山上林地生长的野生中草药就多达50余种。
近年来,兰田村抓住溪北洋隧道开通的契机,利用特色资源开辟畲族传统医药种植基地,先后引导村民发展草珊瑚、金不换、积雪草等草药种300多亩。同时通过引种脐橙等果业,推动农旅结合,让畲村产业兴旺起来,让畲民富裕起来。
穆云畲族乡南山村
位于穆云畲族乡中部,距乡所在地约12公里,下辖3个自然村,村民180多户近900人,为纯畲族居住村,村中主要产业为种植毛竹、水蜜桃、刺葡萄、茶叶等。
南山村北接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景区咸福服务区,南连银池坪山风景地。全村海拔400多米,周边山峦云雾环绕、梯田林立,每年三月桃花盛开时,这里的景致宛如画中仙境,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摄影。
南山村作为穆云乡最大的雷氏迁徙源地,现存有“平水大王宫”、“石母宫”和“雷氏宗祠”。每年入夏“封龙日”,当地村民还会在银池坪举办传统赛歌会,用于交流民族文化和感情。
甘棠镇过洋村
位于甘棠镇西南部,距镇区约3公里,下辖过洋,石壁头,岔栋,济池壑,野马壑,猴池等6个自然村,全村近千人口,80%为畲族“蓝”姓,村中主要产业为传统茶苗和葡萄、生姜、毛竹种植等。
过洋村在清代时是甘棠通往宁德的必经之路,如今仍保存有完好的“官路”(大车古道),叶飞、曾志、阮英平等先烈也曾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为闽东革命斗争做出很大的贡献。
近年来,过洋村通过美丽乡村创建和每年的一事一议项目工程,累计投入800多万元,完成村下水道改造及路面硬化等工程,并对民居外墙立面进行美化,新建村景文化长廊,展现畲族村寨特色风情。而今的过洋,绿竹漪漪,流水潺潺、鸟鸣啾啾,村居环境优美迷人,焕发出新时代畲村的独特魅力。
来源:福安市文体和旅游局
ND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