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铮铮铁骨的中国历史女英雄绝不输男儿(邓小平说他“惹不起”)

而此时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被组织安排主持此次的工作“张爱萍决定要跟反对意见最大的官员单独沟通,一向重视核能利用的张爱萍是主张赶紧让项目上马。负责项目的官员却还是显得非常的犹豫,却让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项目一直停摆,推脱张爱萍说,自己还没看到过项目上报的材料,谁知道张爱萍丝毫没有给对方让步,秘书确认对方已经直接看到过项目材料了”...

众所周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新中国接连完成了导弹、原子弹的研发与发射,并组建了“第二炮兵”这样一支守卫国防安全的军事战略队伍,此时的中国,在国防力量上突飞猛进,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

而这背后与一位伟大将军的不懈努力密切相关,他是张爱萍,连邓小平也称“惹不起”的开国上将。

张爱萍在军中是出了名的“硬骨头”,常年带兵征战的他,性格刚烈,做事爽快“说一不二”,连他的儿子张胜也称父亲是“又硬又臭的石头”,在他的印象中,有两件事最能体现出父亲“硬骨头”的性格。

第一次是在1956年年底,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中央军委宣布“裁军”,降低军政费用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占比,而此时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被组织安排主持此次的工作。

当时,组织上根据实际情况,计划把空军和防空军合并,但是事情的进展并不顺利,双方一直未能达成统一的意见,军委为此还多次召开了会议,但是都没能定论。

为了完成组织交待的任务,张爱萍决定要跟反对意见最大的官员单独沟通,可是两次约见都遭到对方的“躲避”。

这时候,张爱萍的部下提醒他:“你要拆人家,人家肯定不见你。”张爱萍因此十分生气,认为对方思想不够成熟,考虑不周全。

后来有一次,两人在会议上还是碰了面,结果还没等张爱萍开口,对方直接就向他叫嚣道:“吃我?历来都是老子吃掉别人!”

张爱萍一听,火气马上就来了,他一掌拍在桌子上,冲对方大声喊道:“老子今天吃定你了!”

结果,会当然是开不下去了,而张爱萍也印证了他的“硬骨头”作风,无论碰上谁,只要是他认为在理的事情,他决不退缩,一定要办妥为止。

后来,在张爱萍的努力下,解放军的第四次裁军也达成了目标,到1958年底,解放军的人数降到240万。

另一次是在改革开放之后,1981年张爱萍作为国务院任副总理,有一次,在常务会议上,大家论讨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问题,一向重视核能利用的张爱萍是主张赶紧让项目上马。可是,在经过多次讨论之后,负责项目的官员却还是显得非常的犹豫。

当时已经71岁高龄的张爱萍看对方如此的“扭扭捏捏”,既说不出反对的意见,也没有建设性的提议,却让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项目一直停摆,他便十分生气,“臭脾气”马上就上头了,他直接在会议上与对方“针锋相对”争吵了起来。

最后,对方为了圆场,推脱张爱萍说,自己还没看到过项目上报的材料,等看完材料再说。

谁知道张爱萍丝毫没有给对方让步,他表示,自己早就给对方的秘书打过电话,秘书确认对方已经直接看到过项目材料了。

张爱萍这么一说,直接把对方给“拆穿”了,对方的脸“唰”地红了起来。

因为这件事,邓小平后来还专门找到了张爱萍,他先是对张爱萍率直、坚定的工作作风表示赞同,但同时,他也提醒张爱萍要注意内部团结,“都说军中有两个人惹不起,你就算是一个,以后要多加注意”。

张爱萍为人处事“有棱有角”,这“臭脾气”早已是陪伴他多年的“旗帜”。

但是,其实他一向是对事不对人,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他不怕得罪任何人,但是在私底下,他却是大家公认的“接地气”,可谓是爱憎分明。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苏联相继研发出了原子弹,新生的红色政权受到了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威胁”。

当时,毛泽东主席根据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做出了坚决发展核武器建设的重要决策,而中央也提出了要“向现代科学技术大进军”的号召。

1959年,张爱萍先后被任命为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委员,直接负责主持核武器项目。而面对如此重大的任务,张爱萍并没有丝毫推脱,果断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此前,张爱萍一直在华东沿海地区工作,新中国刚成立后,他便是在华东组建成立了解放军的海军队伍。

那时候,本身就是“旱鸭子”的张爱萍,对海军的运作知之甚少,他到处访寻海军军事人才,礼贤下士,还重用了一些没有跟随大部队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将领。

张爱萍过硬的军事管理经验以及对人才的尊重,受到了军中干部的称赞和敬仰,这也让他成功地带领部下实现了海军从“0”到“1”的突破。

鉴于在组建海军时的出色表现,张爱萍后来又被任用为原子弹项目的负责人。

话说,在接受了组织关于研发原子弹的任务之后,张爱萍马上从华东出发来到了西北罗布泊——核试验的秘密基地就设在了罗布泊的马兰红山基地。

罗布泊是西北的一片荒漠,这里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荒凉又艰苦,遭遇沙尘暴几乎成了“家常便饭”,而且,荒漠里温差十分大,白天最高气温50多度,到了晚上却要穿上厚厚的棉袄。

张爱萍虽然是开国上将的头衔,但是他与所有工作人员一样,“享受”着大沙漠的困难条件,完全没有官僚的架子。

在实验基地里,张爱萍让人把办公室外写着“张爱萍将军”的牌子拿掉,换成了一个“响”字。他说,罗布泊里没有将军不将军的,全部人贯彻组织上给予的任务,“一定要够响!”。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张爱萍与一众科研人员一起做科研、讨论方案、分析实验数据。

张爱萍知道,论制造原子弹的科学知识,自己肯定不如科学家们,而自己身为项目的主持人,他拼的就是细心,事无巨细都要了解清楚;拼的是勤奋,在罗布泊的日子里,他起早贪黑,经常晚上开完会之后还通宵达旦地整理项目材料;拼的还有坚持,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谁都可以放弃,唯独他不能,5年时间里,他用坚韧的毅力一直支撑着项目的有序推进。

在所有工作人员众志成城的努力下,1964年10月16日下午15点整,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人们的期待下试爆成功,看到远处升起的蘑菇云,张爱萍悬在半空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知道,中国人从此可以在大国的对话中挺直腰杆了。

当张爱萍拨通了周总理办公室的电话,把喜讯传达给总理时,一向谨慎的周恩来总理让张爱萍先别高兴太早,一定要拿到准确的实验数据,不然外国人不会相信。

于是,张爱萍又和科研人员一起将收集来的实验数据进行反复的分析、比对,最终确认,原子弹的试爆是成功的。

在原子弹的研发过程中,张爱萍虽然不是科研专家,但是他作为项目负责人,那种敢为人先、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让所有人感动,正因如此,后来人们把张爱萍称为中国核武器的“开拓者”。

除了是核武器的开拓者,张爱萍还是人民解放军“二炮”的开拓者。

1966年,在原子弹项目获得成功之后,张爱萍又接到了组织关于组建“中国第一支导弹营队伍”的任务。

所谓的导弹营队伍,也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第二炮兵”的队伍,是由毛泽东主席根据国内外军事形势的变化而决定组建的一支队伍,它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其建立的设想,就是要成为中国军事战略的核心力量。

当时,毛主席在挑选核武器项目负责人的时候,跟政治局委员们说,就要张爱萍,其他人,我心里没有底。这可见中央组织对张爱萍是有多么的信任呀。

组建“第二炮兵”首先需要寻找适合战略导弹发射的基地,张爱萍带领筹建小组的同志,跑遍全国,到处实地考察,不顾日晒雨淋,不怕风餐露宿,就是为了找到适合导弹发射的基地。

张爱萍也没有辜负组织对他的信任,耗时半年,最终完成了“第二炮兵”队伍的建设,周恩来总理后来为其取名为“二炮”,也就是如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而张爱萍,他继续为加强国家国防科技力量做出贡献。

他先是带领广大干部开展国防、军事领域的拨乱反正,理清了发展的思路,同时他继续主张加大对国防科技的投入,先后推动了洲际导弹、潜地导弹、通信卫星等国防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在国防军事力量不断发展的同时,张爱萍又有了新的思考。他结合当时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以及苏联军事工业发展的历史,认为在当时相对和平的时代之下,长期以备战的姿态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并不利于刚刚走向改革开放的中国。因此,他创造性地提出要将国防科技“反哺”国民经济,实现“军转民”。

改革开放提出了“引进来,走出去”方针,让国民经济有机会借助外资的力量实现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也对一些领域的企业带来了冲击,而国内的军工企业便是其中之一。张爱萍当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抢在外资占领国内市场之前,推动国内军工企业的转型。

我国虽然已经研制出原子弹、氢弹等国防科技,但是在对“核”的利用上,还是处于探索阶段。

当时,国内的主流意见是中外合资,利用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发展国内的核能源,前文提到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就是在邓小平的推动下,中外合作建设核电站的一个重要例子。

而当大亚湾核电站在引进外资上尝到了“甜头”之后,中国自主设计的秦山核电站,却被放在了抛弃的边缘。

对此,张爱萍表达了反对的意见。

张爱萍向中央领导表示不能放弃秦山核电站时,提出了三点意见:

第一,中国的核工业必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能把鼻子拴在外国人身上;

第二,秦山核电站规模虽小,但是有其存在的价值,在大的领域暂时无法与外国相提并论,但中小型规模必须要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自己干和引进,并不排斥,不能因为引进了外资,就把自己的东西抛弃掉。

张爱萍的独立思考和长远分析,得到了中央的认同,在他的坚持之下,秦山核电站也同大亚湾核电站一起,如期进入了施工的阶段。

而秦山核电站后来也成为了第一座由国内自主设计和运营的30万千瓦核电站,开启了核电站设计、运营自主化的先河。

除了大力支持军工企业的发展之外,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张爱萍还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多次与国外军事领域官员的交流中,张爱萍了解到了信息化,在现代军事中的重要作用,于是他提出要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提高我军信息化程度,推动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在他的主张下,我国自主研制出了一秒钟运算能达到一亿次的"银河一号"计算机,在巨型计算机领域上,不断地向国际接轨。

很多人认为,军人就是只会打仗、性格粗犷的“莽夫”,而张爱萍则给世人展现出中国军人独特的面貌。张爱萍他既有着军人的率真直爽和铁血作风,同时他又热爱科学技术等先进的文化知识,他让人们认识到,铮铮铁骨的热血男儿,并不一定是“一介莽夫”。

从组建解放军海军,到主持原子弹的研发,到推动国防科技的发展,张爱萍一直都在与不同的知识分子打交道,能文能武的他,为打造中国的钢铁长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爱萍的一生奉献给了战场,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国防事业,他带给我们的除了是足以震慑外敌的国防力量以外,还有他那永不磨灭的革命意志。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