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中国古代十大奸相之蔡京(你真的了解他吗)

蔡京这个人太耐人咀嚼了“在历史的长廊中很多声名显赫的人物”从史实中抽丝剥茧寻找历史人物的蛛丝马迹,近年来致力于文史非虚构作品写作。已出版长篇历史文化名人传记《剑魂箫韵,龚自珍传》、历史文化随笔集《何谈风雅》:《蔡京沉浮》为第三部史传作品,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概括或评价蔡京一人的人物传记,更是北宋晚期皇权更迭、朋党之争复杂的政/治生态,你...

提起蔡京,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六贼之首”是“奸相”。他是北宋四任宰相,任期长达18年,是历史上非常罕见奇特的人物,他是王安石变法的助推者,也是“元祐党人碑”的书写者,更是“靖康之难”的制造者。千秋功罪该如何评说?陈歆耕老师说“蔡京这个人太耐人咀嚼了,而至今却未有描述此人形象翔实的非虚构文本,未免让人慨然长叹”在历史的长廊中很多声名显赫的人物,都无法像楚河汉界那般泾渭分明。所以我们要拨开历史的迷雾,从史实中抽丝剥茧寻找历史人物的蛛丝马迹,将遗失在历史长河里的拼图一一打捞起来,拼凑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陈歆耕老师,曾任《解放军报》记者部副主任、《文学报》社长、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大学客座教授。近年来致力于文史非虚构作品写作,已出版长篇历史文化名人传记《剑魂箫韵:龚自珍传》、历史文化随笔集《何谈风雅》,《蔡京沉浮》为第三部史传作品。

他以蔡京仕宦浮沉作为线索,同时呈现北宋晚期的政/治生态,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概括或评价蔡京一人的人物传记,更是北宋晚期皇权更迭、朋党之争复杂的政/治生态。你可以从书中了解到北宋晚期的官场上宽“文”抑“武”的治国氛围,被污名化的“王安石”以及他的变/革/思想,也有展现北宋晚期的艺术氛围和作品、诗词歌赋风俗文化,还有一系列我们曾经在课本了解到的历史大人物,如司马迁、苏轼苏辙兄弟等等。

放在现代蔡京应该属于非常厉害的职业人了吧,宋徽宗刚当上皇帝时,蔡京被贬出京城,不甘心的他想到徽宗皇帝喜欢字画古玩,曾经还花两万钱买下他题过诗的一把扇子,他抓住机会与童贯交好,向宋徽宗投其所好,并笼络徽宗皇帝宠信的宦官和道士,于是不久变被召回京城,半年内官居宰相。这不是妥妥的蔡京职场升职记吗?在官场上长袖善舞,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非常强,有魄力且下手狠。做什么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绝不 “温吞水”。

陈歆耕老师说“从中国历史的长河看,之所以不断经历改朝换代的痉挛,让百姓一次次地在“痉挛”中血沃遍野、死人无数,最根本的还是那个朝代更续的君主制造成的。这个君主制决定了,只要某人通过刀枪或其他手段谋得最高位,这个国家就成了他的“家天下”,便可依靠这个家族的精子质量来延续其统治,这是一个极其荒谬的给人类带来无数灾难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决定了昏君与奸臣总是如影相随,生生不息!”

有一句名言“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蔡京的悲剧正是这句话的最好注脚。如果想要“上进”,就必须围绕最高统治者个人的好恶进行逢迎讨好,没有第二条路。同时,已经走上这条路的官僚,也不再有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的退路。要么被体制淘汰,要么就如蔡京一样,将自己所有的才能用来为逢迎上级讨好上司服务。无论他原本是不是“好人”,结果都只有一个,就是被制度逼成“坏人”。

所以,世间有多少事是非黑即白的?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