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代社会西南部地区,曾居住着一群被称为南蛮的僚人族群。现代社会中与这个族群息息相关的民族,主要有壮族和仡佬族两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据民族专家考证壮族是僚人直系后裔,而仡佬族则属于僚人族群支系。
笔者认为古代社会中存在的各个民族,都必须要历经漫长的历史岁月,以及一些必要条件才能最终形成稳定的民族根基。这其中就包括地域语言、经济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等,只有具备这些必要条件才能称之为民族,
一旦形成稳定而又牢固的民族体系之后,生活在这个民族中的老百姓才会,创造出属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或生活习俗。聚居于云贵川等地区的仡佬族,就是这样一个有属于本民族的语言,信仰、文化、习俗的古老民族。
但由于仡佬族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在现代社会中的参与度不高,所以一直都隐没于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目前,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是其主要聚居地。这个民族直至今日依然说着仡佬语,并使用汉字记录其民族文化与历史。
仡佬族聚居地是一个山清水秀,并具有历史神韵的西南热土。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孕育出了,众多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从上古时期一直到封建社会退出历史舞台,这块极具民族魅力的土地上,曾生活着人数众多的“南蛮”。
而在众多“南蛮”中有一个以竹子为图腾的民族,他们崇拜竹子并以无比崇敬的心态祭祀竹王。其民族名称“仡佬”在仡佬语中,其实就可以被翻译为竹子。从这一点来看这个以竹为名的民族就是仡佬族。
探究仡佬族的对竹子的钟爱,以及无比虔诚的奉祀“竹王”。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源于古老的自然崇拜思想。仡佬族不仅将竹子奉为图腾,而且在一些比较重要的祭祀长河中,还会祭祀祖先和蛮王老祖,这其实也是一种原始的祖先崇拜思维。
仡佬族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几千年的沉淀与发展之后,终于形成了独具民族魅力的特色习俗。但笔者认为仡佬族的民族习俗亦或是文化信仰,其实,都与古代僚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建筑、饮食、服饰等方面简直就是一脉相承。
一、源于百濮族群
很多人都将历史比作一面布满尘埃的镜子,只要将镜面上的尘土拭去就会看到真相。在久远的古代社会中雄踞于中原沃土的汉族政权,一般都会按照方位不同将少数民族,划分为西戎、东夷、南蛮、北狄四大类。
“戎、夷、蛮、狄”其实是对古代少数民族的蔑称,正所谓“非我华夏皆为异族”。这种古老的思想几乎贯穿了整个古代历史,虽然现代人都知道民族平等的重要性。但是在寸土寸金的古代社会中,任何非华夏族的少数民族几乎都被视为蛮夷。
1.仡佬族先民源于濮人
仡佬族先民作在古代社会中就聚居于中国西南地区,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中也依然生活在此地。而这里也曾经是百濮族群聚居地,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仡佬族先民应该是,古代社会“百濮”中的濮人。
作为农耕民族仡佬族先民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掌握了与农耕有关的技术和经验。而古老的濮人也曾是西南地区的农耕民族,从这一点来看仡佬族不仅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渊源,而且也是一个极具历史韵味的古老民族。
时至今日生活在贵州的彝族人依然称仡佬族为“濮”,这一点完全可以证明,仡佬族先民就是濮人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仡佬族人“以竹为姓”,并且将竹子作为民族图腾,而这种习俗一直到现在社会依然存在。
2.夜郎国时代的仡佬族
相信大家都知道“夜郎自大”这个成语的含义,而这个成语中所记载的“夜郎”,其实就是由仡佬族先民创立的一个国家。“夜郎国”位于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并且是当地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在当时社会中仡佬族建立的“夜郎国”,实际上属于夏商时期百濮之地。从这一点就可以佐证仡佬族起源于濮人,而且早在夏商时期仡佬族先民,就已经生活在这片与世无争的土地上。大约在战国时期夜郎国才进入中原王朝视野。
但是在西汉成帝时“夜郎国”却因反叛,而被汉朝牂柯太守陈立剿灭。大约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仡佬族先民,在汉族史料中就开始被称为“仡佬”,并依照古制将其记为“獠”。这种称呼直到隋唐时期才被改成“犵獠”、“獦獠”。
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曾创作文首诗歌,在这首诗中就有关于“夜郎”的记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而诗歌中所写“夜郎” 其实就是,仡佬族先民在夏朝时建立的“夜郎国”。
笔者认为长达300多年的“夜郎国”,应该是仡佬族最辉煌的民族时代。至此之后仡佬族再一次没入世俗之中,但是却并未阻碍其民族继续向前发展。如果从严格意义上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务川才是仡佬族的发源地。
而且广大仡佬族先民也正是以务川为起点,不断参与到各个朝代的历史生活之中。目前,仡佬族总人口虽然不足六十万,但是却承袭了仡佬族先民的文化传统。同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创造出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和民族魅力。
3.仡佬族起源传说
古代历史中的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起源传说,无论是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在形成的过程中都会依托于神话传说,进而渲染其民族与众不同的魅力与格局。自古以来仡佬族聚居地都流传着,仡佬族人是九天天主后代的美丽传说。
在遥远的上古时期曾有八位天主,各向务川投下一块大石头。当这八块石头融为一体之后,孕育出了一个力大无穷的神人,这个神人乘龙上天成为九天天主。这其实就是仡佬族先民濮人传说中的始祖,基于这个原因仡佬族人才会自称为“天族”。
相传九天天主命其子在务川教授世人开垦荒地,这与现代社会中仡佬族中流传的,“蛮王仡佬,开荒辟草”之说十分吻合。同时,仡佬族以竹为名并奉为神明,其实也与一段传说息息相关。
羌族与仡佬族同源于百濮之地但是却异常凶残,九天天主曾派竹王下界杀敌,于是仡佬族又有竹王后代的说法。笔者认为无论是九天天主后裔还是竹王后代,其实都是仡佬族世代相传的传说而已,但却可以证实仡佬族确实源于濮族。
民族习俗其实就是劳动人民日积月累的生活习惯,如果从广义上来讲应该是同一个民族,创造出来的具有辨识性的民风民俗。主要聚居于贵州省西北部及西部地区,少数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的仡佬族人,拥有极为丰富的民族习俗文化。
一、仡佬族送子之俗
在仡佬族聚居地一直都流传着送子习俗,在仡佬族群体中又被称为“送瓜瓜”、“送龙宝”。 这个比较有特色的习俗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偷”,每年瓜熟蒂落之际我们也正是,仡佬族偷瓜送子习俗最流行的时节。
实际上这个习俗,主要是为了让婚后不孕的女性,能够早一点怀上宝宝。在“送瓜瓜”比较盛行的季节,很多人都会去瓜地中挑选形似婴儿的香瓜。然后将其偷偷送至没有子嗣人家门前,主人在第二天看到这个寓意送子的瓜都会特别开心。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习俗,早已经成为了一种娱乐活动。很多仡佬族年轻人在节日当天,都会提前潜入瓜地挑选最大的香瓜。然后送给尚未结婚的女子以示搞怪,而收到瓜的女孩子也不会生气只会一笑了之。
二、仡佬族春节习俗
从古至今我国社会中出现的任何节日,其实都离不开祭祀与饮食两大方面。由于仡佬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农耕民族,所以他们和汉族人一样对过春节十分重视。一般情况下在过了冬至之后仡佬族人,就会进入祭祀祖先、神明的高峰期。
这种习俗直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十分盛行,在祭祀之后就会开始张罗吃食。比如,仡佬族人也有“杀年猪”的古老习俗。同时,在杀年猪之后还要选取最好的猪肉,要强左邻右舍来家中吃“庖汤肉”。
“庖汤肉”实际上就是仡佬族的火锅,在“庖汤肉”之前要先将猪肉切成薄片,然后,直接用筷子夹着肉片放在沸水中刷煮。煮熟之后还要蘸取调料味道特别鲜美,这一点其实与汉族人吃火锅十分类似。
仡佬族人还会将猪肉腌制成腊肉、香肠等,存放到过年时与家人一起享用。仡佬族人特别喜欢吃糯米食物,所以各家各户在春节之前都要舂米,然后制作糍粑、糯米饭等食物。
糯米糍粑的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将糯米蒸熟之后成粑团。然后,先用凉水浸泡一段时间,想吃的时候就拿出来烙糯米饼或者或煮甜米酒。这种食俗直到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而且糍粑也是仡佬族人的主食之一,无论男女老少对这种食物都非常青睐。
三、仡佬族服饰习俗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企业独特的民族服饰,而这种民族服饰习俗,不仅可以体现出少数民族别具一格的服饰特色与穿搭行为,同时,也可以从侧面彰显出一个民族的文化色彩。仡佬族服饰也多以麻布为主要原料,颜色方面主要有青蓝二色。
如果从仡佬族服饰整体风格上来看,男性主要穿无领、抄襟、长衫,并且经常在腰间系一条要带。而女性服饰则多以抄襟、短装为主,但也与其他少数民族女性一样,也会在衣服边角处绣上一些民族花饰。
结 语
分布于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东部的仡佬族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仡佬族人聚居于山脉连亘、溪流交错的青山绿水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物华天宝的自然景观,而且也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馈赠。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曾经创建过“夜郎国”的少数民族,其民族历史与文化体系都应该比较完善。在这种前提的影响之下其民族习俗文化,也必然会在众多少数民族中大放异彩。仡佬族作为上古时期濮人后裔,时至今日依然保持着淳朴的民风民俗。
仡佬族先民创造出来的多种多样的文化习俗,不仅为仡佬族发展奠定了重要社会基础。同时,也为仡佬族浓郁的历史沉淀划上了一道彩虹。现代社会中的仡佬族依然朴实无华,但其独具韵味的民风习俗却在当地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胡杨《仡佬族习俗》
熊元正《仡佬族饮食习俗概述》
田晓岫《仡佬族“打牙”习俗初探》
刘猛猛《仡佬族传统体育项目及文化根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