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锡伯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哪些(新疆非遗“奥运”盛宴任您品)

奥运中的一些比赛项目在新疆民间传统体育中非常常见,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些与奥运比赛项目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新疆非遗体育项目,一起感受新疆传统体育的魅力。民族式摔跤——勇士间的较量在新疆各地的民间运动会上,摔跤充分体现着新疆人的勇敢精神,选手一般没有固定的摔跤服。在摔跤中可以用扛、勾、绊脚等动作将对方摔倒为胜。他就会在村委会教村里的小伙子们学...

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在很多比赛项目中都取得不俗战绩。其实,奥运中的一些比赛项目在新疆民间传统体育中非常常见,如射箭、摔跤、马术等,还被列入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们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走来,如今仍活跃在天山南北。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些与奥运比赛项目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新疆非遗体育项目,一起感受新疆传统体育的魅力。

民族式摔跤——勇士间的较量

在新疆各地的民间运动会上,摔跤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摔跤充分体现着新疆人的勇敢精神,在较量中选出的往往是剽悍又智慧的勇士。新疆传统摔跤有三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蒙古族搏克、维吾尔族且力西,以及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哈萨克族库热斯。

乌苏市的蒙古族搏克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乌苏市塔布勒合特蒙古民族乡素有“搏克之乡”的美誉。每年这里都会举行搏克文化旅游节,勇士们吸引着大批游客慕名而来。

搏克运动的比赛形式古朴而庄重,参赛选手上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卓得戈”(紧身半袖坎肩),裸臂盖背,“卓得戈”边沿镶有铜钉或银钉,后背中间有圆形的银镜或“吉祥”之类样字,腰间系用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策日布格”(围裙),下面穿白布做的宽大裤子。

搏克比赛场地无特殊要求,有一块平坦草地或土质地面即可。选手们挥舞着壮实的双臂,跳着模仿狮子、鹿、鹰等姿态的舞步入场。比赛不限时间,参赛者也不分体重,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为负。

现在,搏克不仅是蒙古族农牧民群众劳动之余娱乐的方式,同时又是那达慕等重大文体活动的重要内容。

维吾尔族且力西主要分布于新疆南部一些地区。且力西大都在沙地上举行,也可以说是群众性沙漠上的摔跤活动。选手一般没有固定的摔跤服,都要系上宽松的腰带,双方先抓好对方腰带才开始比赛。在比赛时,没有年龄和体重等级之分,自愿选择对手。在摔跤中可以用扛、勾、绊脚等动作将对方摔倒为胜。

喀什地区岳普湖县是新疆有名的“且力西之乡”,岳普湖县的且力西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色也克乡库木西艾热克村农民米曼·艾米拉是该项目传承人。60多岁的他已经练了40多年且力西,是当地有名的“跤王”。每逢周一,他就会在村委会教村里的小伙子们学习摔跤。“把维吾尔族且力西技艺传授给年轻人,希望他们将这项传统民间体育活动传承下去。”他曾这样说。

此外,第三批自治区级非遗哈萨克族库热斯也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摔跤项目,深受哈萨克族男女老少喜爱。

哈萨克族赛马——挑选良马的盛会

包括赛马在内的马术更是新疆民间非常普及的运动。新疆北部地区的哈萨克族牧民一年四季离不了马,他们把马看做人生财富。各种赛马会就成了挑选良马的盛会。赛马会上,赢得第一名的马,总是会得到最高的奖励。

赛马是哈萨克族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的各级赛马会一般很正规,参赛的马在两三个月前就选好,训练好了,给予最好的呵护。

跟奥运会的赛马不同,哈萨克族骑手多为十多岁的少年,马鬓和马尾总是点缀着美丽的布条。少年们穿着各色的衣服,好像蝴蝶在风中飞过。哈萨克族赛马的赛程一般长二三十公里,有跑直线的也有在草地跑圆圈的。一声令下,骏马犹如离弦的箭冲出去,机灵的小骑手们伏在马背上催马飞驰。

入选第三批自治区级非遗名录的和静县蒙古族赛马,是一项男女老少均可参加的运动。比赛时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一起上阵,直线赛跑。为了减少马的负荷量,人们大都不备马鞍,着华丽彩衣,配上长长彩带,显得格外英武。每当草原举行那达慕大会,方圆上百公里的牧民,纷纷驱车乘马赶来比赛。

锡伯族射箭——伴随锡伯族男子一生的运动

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锡伯族射箭,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群众中十分普及。每逢重要节日都要举行射箭表演和比赛。

传统的锡伯族人家中如果有男孩出生,会在自家门口用红色线悬挂一张小型弓,孩子长到三四岁的时候就要使用这张弓训练射箭技巧。除此之外,锡伯族年轻人在相亲时,小伙子要在姑娘面前展示射箭技艺,如果姑娘看上了小伙子,就会上前和他一起拉开弓箭,表示这门婚事就算成了。

1973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成立了射箭队,1979年盖起了射箭厅,鼓励锡伯族群众开展射箭活动。近年来,这里为国家输送了许多优秀射箭运动员。由此,该县也成为全国闻名的“箭乡”。

于田曲棍球——可在田间地头玩的游戏

今年年初,于田曲棍球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曲棍球的历史悠久,古代时就在塔里木盆地各绿洲很普遍,古代玩法有两种,一是骑着马来打,二是步行打,目前保留下来的是步行打法。于田群众喜爱的琼玛克(也译为“曲马克”)就是一种原生态的曲棍球。“曲马克”玩法与现代曲棍球相似。当地人用一根头部弯曲、长约80厘米的长棍,击打用毛线织成的线球或柳树树结做成的球。线球用于白天的比赛,树结球用于晚上。

于田曲棍球赛场没有什么特殊,有一块宽大的空白地(半亩以上)就可以。宽度和长度没有什么标准,根据场所的情况制定边界线,某一种东西当作标志即可。比赛对参加人数也没有限制,只要对等就行,通常每队6至8人。因此,人们在干农活间隙就能在田间地头玩一玩。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项传统民间游戏,于田县不仅把曲棍球列入每年的农牧民运动会项目,还组织喜爱曲棍球的青年成立球队,先后参加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取得了好成绩。

(来源综合:光明网、天山网、伊犁零距离、和田日报、喀什广播电视台、岳普湖零距离、和静零距离)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