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也称“崩龙”族,是一个跨中缅两国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德昂族同样历史悠久,生活丰富,有着其奇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德昂族人口近2万,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自治州的芒市、瑞丽、盈江、梁河,还有部分在保山和临沧。德昂族居住滇西南,与汉族,傣族,景颇族杂居,这个地带属于亚热带地区,受印度洋影响的季雨林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这个适宜居住的地方又富饶的地方孕育了德昂特殊的风情文化。德昂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分有支系,根据妇女的头饰佩戴分别是“红德昂”“黑德昂”“花德昂”。
追溯他的历史,德昂可以算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土著,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历史大多靠歌谣,口口相传。根据汉族文史和口头文学,我们大概能了解到,德昂源于古代的“濮人”,德昂族在宋后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金齿国”,后来因德宏地区的傣族强大,打压德昂族,元以后成了傣族土司的属民,清朝时期,傣族用暴力手段抢占了德昂的田地,德昂人起义武装,打到了土司衙门,但因清政府的不管,被当地其他傣族景颇族联合镇压。虽然反抗失败,但德昂族在反对封建统治者的历史上也有着这光辉的一笔。
德昂族是一个全民信佛的民族,严格来说小乘佛教,和缅甸相似,信奉者是禁止杀害和伤害一切有生命的物体,他们认为好人死后能进天堂,再转化为人,恶人死后会入地狱,受尽折磨。德昂族的每个寨子都有一幢整个寨子里建筑最好的“奘房”,供着佛像,都有寨子里的和尚,和尚都是很小就出家的,被整个寨子供奉着,这里说下,德昂的和尚不一定是指男孩子,也有女孩子。有些寨子的孩童到一定年龄必须出家。每逢宗教和忌日,他们就会记在奘房,不从事生产。德昂族把村寨附近或寨中的一棵大树视为寨神的栖息之所,每年春节举行祭祀活动。禁止砍伐寨神树,也禁止在其周围大小便。德昂族村寨还有寨心神“早务曼”,一般是用一尖形木桩立于寨子中央的沙堆上表示。寨心神也是寨子的保护神,禁止触摸
德昂的建筑都是以竹楼居多,坐东向西,形状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他们有大家族居住习惯,三代同居,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习惯慢慢在减少,德昂族的很多人建房子的时候都首先依靠大山,大多数房子都是干栏式的,一栋房子占比是五六百的平方米,非常的大。历史上德昂的房子建造形状还和诸葛亮有着关系,据说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时候,有人点了诸葛亮的屋子,还是被德昂族人救了,诸葛亮为表示感谢,送了德昂人一顶帽子做纪念,后来德昂人根据帽子设计了自己居住的竹楼,所以那时的竹楼外形很像古代的儒巾。现在德昂族的房子基本上第一层是不住人的,第二层才会住人,第一层主要是养一些家畜。
德昂族的服饰也非常有特点,每个支系的服饰都不同,德昂族男士多穿蓝黑无领对襟衫,下面穿宽而短的大筒裤,类似哈伦裤,腰上缠着布袋,他们喜欢挂包,头上有白布包头,系着彩色的绒球。女士多穿蓝黑斜襟和对襟短上衣,衣服上绣着银方牌和彩色小绒球,下身多穿筒裙,类似缅甸的“笼基”,包着身体打个结。德昂族的“藤篾缠腰”一直延传至今,德昂族姑娘在成年后,在腰部佩戴腰箍,有三四条到二十几条,腰箍上都刻着美丽的图案,有的还会贴银片或者锡片,她们以这个为美,恋爱中男的男方也会送美丽精致的腰箍给女方当定情信物。
德昂族因为很多时间依附在傣族的政权下,文化和生活都受到了傣族文化的影响,德昂族和傣族一样过泼水节,泼水节是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称“浇花节”。农历六月中旬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关门节”,这期间不准男娶女嫁。还有“开门结”,农历九月,为期三天,农忙结束,到寺庙诵经祈福。“做摆”也是做大贡,一般农历二三月,空闲时举行,寨子里准好食物,以便远近寨子里来赶贡非常方便。“烧白柴”,每年农历腊月十二举行,白柴是一种白色 无皮的树木,按井子状摆放,再到佛寺请佛像到柴火前,点燃柴堆,僧人在旁边诵经,众人等柴燃尽,再把佛像抬回寺院。次日,再将燃尽的柴灰放入佛罐中,给佛祖供暖。
少数民族都喜好乐器、舞蹈,德昂族也不例外,德昂族有重大节日都会跳舞唱歌,较有代表性的是象脚鼓舞,还有水鼓,“铓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