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个“萌小虎拜大年”的冬奥主题表情包现在很火。
其实,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与虎素来有缘。
北京民俗学会会长、著名民俗学者高巍说:“中国人观念里,老虎的形象很特别。”
《周易·乾》有曰:“云从龙,风从虎。”龙虎精神,早已是中华民族的气概象征。
平常多引用为金虎送福、金虎进宝、金虎纳福、灵虎送福,“五虎上将”,将门虎子(女)等。
诗词中也有关老虎,李白在《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中写道: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还有人名地名,如北京白虎涧、大连老虎滩、杭州的虎跑泉等等。
大多用于驱邪、避凶、赐福, 如年画,虎肚兜、虎头帽,传说羿死后所化的宗布神座下有一头虎,专门惩罚恶鬼。
虎文化在政治、军事、艺术、医学等各个领域都有渗透,其文化观念,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等方面。
《周易》中将龙虎比喻成乾坤、天地、阴阳、男女,以龙虎表征文明;兵书《刘韬》中有“龙韬”“虎韬”,强者相争曰“龙虎斗”;中医有“龙虎针法”;书法中有“龙虎篆”……
在汉代《太山镜明》等古书中,龙虎成为接引升仙的使者;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像石墓的题记中有“上有龙虎衔利来,百鸟共持至钱财”的诗句,龙、虎成了招财进宝的财神……
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虎的存在,自古以来,龙、虎是中国人的守护神和吉祥物。
但是在各个民族还是有差别。
《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有明确的记载:“罗罗即乌蛮也。…酋长死,以虎皮裹尸而焚,……人死往往化为虎也……”
几千年以来,彝族人民就是老虎的忠粉,他们崇虎畏虎敬虎奉虎。从神话到传说,从敬畏到信仰,从崇拜到图腾,到名胜古迹、天文历法、到精神生活和意识形态,无一不体现着独具特色的虎元素,并且有的支系自称是虎的民族。
南涧县城有一座老虎山,被当地彝人奉为祖山。每年农历2月13日至16日,居住在附近的彝族就上山搭灶、搭棚子,杀猪宰羊,烧香磕头,唱歌跳舞,以此来祭祖娱祖。
有些彝人还要过“老虎节”,过了“老虎节”,才能岁岁平安。
从农历正月初八起要举行请虎神、跳虎舞等庆祝活动,正月十五再“送虎东归”,十五当天扮演虎神的人口念吉祥语,到各家拜贺,从酉时开始,日出时结束。(反正彝人的老虎情结可以说上10000字,此处省略)
云南的白族则把虎奉为祖先,自称虎儿虎女,纳西族的门神则是牦牛和老虎相配一左一右,以祈平安,普米族、怒族、拉祜族、傈僳族,四川、甘肃的羌族,西藏的珞巴族,湖南、湖北等地的土家族等也都崇虎,习俗各具特色。
广西汉族多用于饰品。在当地博物有一件童帽的饰物,中间采用老虎图案,样子憨态可掬。
五月在民间被视为毒月、恶月,是毒虫四出、邪恶聚集的季节,瘟疫易流行,而虎作为百兽之王,毒虫鬼魅都要躲避它。
所以,妇女们每到五月便会给孩子制作虎肚兜、虎头帽、虎头鞋等与虎有关的辟邪之物,穿戴在孩子身上。肚兜上多绣五毒图案,正中绣一只怒目圆睁的老虎,颇有神威。虎头鞋的鞋头绣一虎头,重点突出虎头上的“王”字。
虎头帽的形制与虎头鞋相似。民间认为孩子脚穿虎头鞋、头戴虎头帽,通体虎虎有生气,这样可以壮胆辟邪、健康成长,也寓意小孩长命百岁、一生富贵。
还有张贴或悬挂年画、虎图等习俗。
《搜神记》中说:“今俗法,每以腊终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像虎眠,以驱不祥。”
北方人在农历除夕时,于家中正厅内悬挂《镇宅神虎图》,图上常有题诗:“神虎下高山,降魔到人间。善家买了去,四季保平安。”“虎是兽中王,除邪到下方。贵府请了去,万事大吉昌。”作用是镇宅,辟邪,防小人,安神,寄托美好的愿望。
福建漳州人也常在春节悬挂《五福图》。画上有五只猛虎(“虎”和“福”谐音)坐在聚宝盆边,表示五福(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临门、大吉大利。
还有些地方有春节捏老虎面花礼馍和制作“老虎柏子花”的习俗。旧时每逢除夕,在山西、陕西等地民间,常以虎、兔、鱼、鸟等造型捏面花礼馍,用以祭祖或相互赠送,以求多福多财、年年有余。
江浙等地民间常在年节时制作“老虎柏子花”,即以柏叶点铜绿,剪彩绒为虎形,扎成小朵,名“老虎柏子花”。有的还旁缀小虎,称“子孙老虎”,以此互相赠送,以求多子多福、平安吉祥。
有些习俗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崇虎可追溯到远古先民们。
他们对大自然产生敬畏,认为“万物有灵”。虎是猛兽,古人认为虎的威猛使一切恶人厉鬼望而生畏。
在夏、商、周时期,虎纹饰广泛地出现在青铜酒器、礼器、乐器、兵器上。到了商、周时阶级开始分化,出现刻有虎纹饰的钺、戈、刀、剑等,还有以虎为造型的器具——虎形尊等,虎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多在王室中出现。
春秋时期,开始时兴做装饰品,如佩戴“琥”(玉虎),在墓葬文化中出现大量虎纹样的装饰绘画,虎纹的辟邪功能在中华大地开始冒头。
秦汉时期,虎向军事领域渗透。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一枚“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
西安市的陕西博物馆也有一枚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
秦汉时期,虎被赋予神话色彩,和天象、星宿、鬼神以及其他瑞兽组合在一起,作为神祈或护驾,护佑人类。
古书《三辅黄图》记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四灵原本是远古人类崇拜的威武而有灵性的动物神,最早出现在周代,是代表方位的神兽。
四灵纹为东汉较为流行的纹饰,墓室中固定出现四神,或位于石棺壁上、墓志碑上,人们希望四神能够从四个方位保护死者的祈愿。
魏晋南北朝时,在墓室砖画中继续用虎作为辟邪的保护神。但民间的生活用具中广泛出现虎,它不再贵族的象征。
隋唐时期,进入后世虎文化的发展局面。
在该时期,墓葬俑更为发达,与虎造型有关的首推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最初用于纪年,后成为该年出生之人的守护神兽,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民俗内容。
隋唐以后,虎文化的载体越来越多,如虎枕、虎纹冠饰、虎纹建材等等。
从明清开始,虎文化被赋予辟邪纳福的民俗内涵,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艾虎五毒”。
老虎象征着王者的智慧,具有“仁、智、信”之范,能守诚信,驱邪气,纳祥瑞,百姓将其视之为吉祥的神兽。
在明、清之际,市井文化发达,在民间,百姓年节之日贴虎神于门,小康之家悬挂虎中堂绘画,宅门村口处立镇宅虎之俗盛行,“虎”文化在民间的流行普及已成为民众之精神所需,虎也成为最受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之一。
2022年,冬奥遇到虎年,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