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学术都有其适应、服务的社会群体,只要这个群体存在,这个学术就消灭不载体是什么?就是春秋战国时代战乱里脱离土地、脱离宗族、聚群而居的人群,他们并无血缘关系,为了生存平安聚在一起,为了规范人群之间的关系,才有了墨家的各种主张墨家主张就是兼爱,社团里人人平等;非攻,互相友爱不欺凌;尚同,我们与封君是一家,利益与封君保持坚决的一致,请封君也给这个群体于庇护墨家可以在秦国立足,恰恰是秦国改革后封君只有秦王一人。
而秦国千方百计引诱找拢六国流民,这些流民在秦国安排下随便扎堆住在一起,完全符合墨家生存的那种群体结构,墨家成为帮秦国安定流民的帮手但是墨家也就这种级别了,他们没有治国主张,只有对社会的诉求,在秦国只是基层管理员,高层活动没他们的事,那是法家纵横家兵家等表演的舞台至于秦亡之后,社会稳定,政权对人口控制加强,游民减少,百姓更靠血缘宗法规范与社群的关系,墨家自然没有生存空间,自然消失了,而王朝末期的流民大爆发,断绝传承的墨家也来不及复活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只不过大家已经不管他们叫墨家而已,比如古代地主家代领长工干活的管家,当然现在叫地主的狗腿子了,现代企业里忠心耿耿的坚决遵从领导旨意、彻底手下职员落实996的基层小官,他们很多行为就是遵循的墨家。
另外,墨家重视工程、技术,这在2000年前,是不是显得特别的另类。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尤其在春秋战国这种各种思潮大暴发的时代里,诸子百家并起,各种子们拉帮结派,宣扬本派核心教义,孟子说: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就归于墨,可见当时墨家的影响力。在各种门派中,墨子这一派,具有强烈的理工乎背景,非常的像希腊文化中的学派,比如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这样得以数学、博物学背景的学派。
可惜墨子这种学派在种种以纯粹言辞、思辨的流派中,最终没有变成文化的显学,而读书人向科技方面的探索,一直也不是中国读书人的主流,甚至这些在封建时代被认为是奇技淫巧,末流而已,末流末流,墨子这种对于以入仕为官为追求的读书人,实在看都不愿看的。相反,在欧洲,古希腊充满科学性的文化思潮,即使经历罗马、中世纪神学这样的禁锢,最终还是变成主流,产生了与科学强烈相关的各种哲学思潮,最终让欧洲实现文艺复兴,科学、文化的全面领航。
墨子自清末逐渐被推崇起来,相比诸子百家中很多流派,其实并没有消失得那么彻底,相反,随着科学文明在中国社会中的发展,它的一些思想反而会被后来人会更深入的挖掘。另外墨家的政治思想本质与法家接近,墨子虽然代表劳动群众的利益,但是他的主张其实与法家一样,要求权力集中(详见墨子尚同)。因此墨家在秦国也有很高的地位,墨子基本与秦王平起平坐(详见吕氏春秋去私)。但是法家代表新兴地主、军功贵族的利益,他们是依附与君主的。
相对而言,法家把自己的地位摆地更低,在争取集权这一政治主张上占据了优势,取代了原来墨家的生态位。而在教育教化上,墨家学派的教育水平原本是要比儒家更高的,因为墨子的教育方式接近苏格拉底,主动教育,主动传授知识,真正的有教无类,学派的知识涉及政治、科学、外交、农业生产等等方面。但是由于上层争夺政治学说主导权斗争的失败,而且为了守城,墨家精英全军覆没(详见吕氏春秋),学术和教育的影响力也下去了。而且墨家学说重质轻文,可惜现存的墨子文本都仅仅是当时的课堂笔记。
后世想学习墨家,了解墨家也没有相应的途径。但是墨家思想并未完全消失,只不过不再是主流思想而已。墨家学派有三个最为宝贵的精华,一是科学思想、二是墨家学派墨子本人的实干精神、三是墨子的正义思想。墨家思想的精华一方面以墨经流传,这是春秋战国硕果仅存的逻辑学、科学、数学著作,历代学者对其进行了修整训诂,现在已经基本上可以无障碍阅读了;一方面以道教的方式流传,现存的墨子一书便是从道藏里面整理出来的,中国历次农民起义的思想纲领都有着墨家思想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