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中国古代不随便握手不吉利动作用在葬礼(到底是拱手礼好还是握手礼佳)

(古人打躬作揖)中国历来便被称之为礼仪之邦,我们在电视剧中常常看到古人以拱手作揖为礼,那么拱手作揖的起源为何?到底是拱手好还是握手好?(电视剧中的拱手作揖为礼)早在记录周朝制度的《周礼》中便对如何行礼做了明确的规定,是在冠礼、婚礼、丧礼、祭典等重大场合中向长辈、同族所行之礼”是平辈日常见面、辞别的礼节“是长辈对晚辈、上司对属下还礼时所...

(古人打躬作揖)

中国历来便被称之为礼仪之邦,根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也就是礼仪中的“礼”字,意指履行约定的事情,并敬告神灵,以此获得赐福。

我们在电视剧中常常看到古人以拱手作揖为礼,那么拱手作揖的起源为何?女生是不是也一样要打躬作揖呢?以及后来又为何会被握手代替了?到底是拱手好还是握手好?以下就让小编来带您看下去。

(电视剧中的拱手作揖为礼)

早在记录周朝制度的《周礼》中便对如何行礼做了明确的规定,按姿态动作可分为“长揖”、“天揖”、“时揖”、“土揖”四类。

其中,“长揖”是指卑者向尊者所行的揖礼,行礼时须肃立,双手抱拳,手心向内,高举至额,鞠躬90度以上,直至手及地,幅度上由最上方的前额至最下方的地面,恰似一人的高度。

(长揖)

“天揖”又称作“上揖”,是在冠礼、婚礼、丧礼、祭典等重大场合中向长辈、同族所行之礼。行礼时须肃立,双手抱拳,手心朝内,鞠躬约60度,手微向上举高齐额,起身时自然垂手或袖手而立。

(天揖)

“时揖”又称“中揖”,是平辈日常见面、辞别的礼节。行礼时须肃立,双手抱拳,手心朝下,由胸前往外平行推出,鞠躬约30度,起身时自然垂手或袖手而立。

(时揖)

“土揖” 又称“下揖”,是长辈对晚辈、上司对属下还礼时所用。行礼时须肃立,双手抱拳,手心往内,鞠躬约30度,手往外推时稍微向下,起身时自然垂手或袖手而立。

(土揖)

除此之外,在人数众多的场合,若按行礼方式分类,又可分为“特揖”、“旅揖”、“旁三揖”三种。

其中,“特揖”是指向在场众人逐一作揖;“旅揖”是将在场人士做区分,一次向同一等级的人作揖;“旁三揖”则是一次对众人作揖三下。

(拱手为礼)

根据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的注释,古代女子也行揖礼,然而,唐宋时期的话本小说并不支持此种看法,在男女双方不熟的情况下,通常是在男方深深作揖之后,女方再回一个万福礼。

(女子行万福礼)

所谓的万福礼是要求女子两手抱拳重叠,在胸前右侧由上往下按压,同时略作鞠躬的姿态,并口称“万福”。

这种礼节仍一直沿用至50、60年代,较传统的人家中,在一般年节、祝寿等重要场合时仍会使用。

(万福礼)

由于古代行拱手礼有许多讲究,而且身体和手都不能随意乱动,十分拘谨。于是20世纪初期,在“西风东渐”的背景下,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西方的各种观念、思想都加速传入中国。

至20世纪的20、30年代,握手礼在中国开始日益流行,如邹韬奋的《磕头运动》一文中就有提到“时髦的见面礼是握手”;

钱钟书的《围城》中也有提到关于握手礼的描述,自那时起,西方的握手礼便日益普遍并沿用至今。

(握手礼)

然而,受到某些影响,现在有越来越多人开始讨论究竟是拱手礼好,还是握手礼较佳?

其实,中国古代的拱手礼有以下两点优点:

1. 避免彼此间身体的碰触

大家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密切接触,因此拱手为礼不但能隔开距离,不会直接与对方产生身体上的接触,也能兼顾礼节,不至于失礼,更能体现我国古典风韵。

2. 拱手的时间取决于个人

不知道大家在握手时有没有发生过小尴尬,就是自己或对方伸出手,但另一方却没有马上接住,而出现几秒钟尴尬的场面。若是拱手为礼则不会发生这种问题,毕竟要维持几秒,何时结束完全取决于自己。

(拱手礼优点多多)

而西方的握手礼也有优点:

1.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通过相互握手达到肢体上的接触与重合,然后进行其他衍生的交互行为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2.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两人见面通过手握手密切接触的方式表达对互相的信任和尊敬,释放友好信息。

(握手礼)

自辛亥革命后西方文化开始迅速在中国传播,广大人民也开始接受以握手礼代替拱手礼并沿用至今,但最近因为受到某些影响而引发是否要恢复使用拱手礼的讨论逐渐越演越烈。

对于中西方的礼节,你持什么态度呢?请留言讨论!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内容请参见:

从“吃了吗”,看中国饮食文化历史

古代“惧内”现象:河东狮吼未必是真爱,相亲相爱才是真爱

从孝文汉化到瑰丽盛唐,汉人“血统”不再“纯正”?

“上了膛”的美国“禁”退两难:美国禁枪,当下无果、未来无期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