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都印刻过,古代先民开拓进取、不畏艰辛的足迹。他们的汗水浸透着每一寸深爱着的土地;他们嘹亮的歌声在群山中回荡。当既古老又神秘的文明呼唤,与现代思维和理念激烈碰撞时,一种独具韵味的历史魅力蓬勃而出。
笔者认为每一个诞生于古代社会中的,少数民族都应该值得后人尊敬与传承。尤其是他们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多种多样的民族习俗,更应该适当保留并世代相传。只有这样才能让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多民族大家庭氛围中。
在我国云南西部及西南部边疆地区,有一个历史特别悠久的少数民族。自远古时期开始就聚居于此地,其族人都操着一口地道的布朗语,并拥有特别鲜明的风俗习惯,这个民族就是氤氲了几千年历史神韵的布朗族。
目前,布朗族人口大约有十二万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布朗族人主要聚居地。他们生活的地方不仅山清水秀,而且也独具少数民族风情。布朗族聚居地与哈尼族、拉祜族、佤族相邻,所以其民族习俗也深受其他民族影响。
布朗族虽然人口相对较少但民族历史却十分悠久,经过历史学家考证布朗族源头,应该是百濮之地族群中的一个支系。这个古老的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这与布朗族现在的聚居地十分吻合,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这种说法比较可信。
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少数民族,布朗族不仅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而且其先民的生活习惯也汇聚成了,布朗族独一无二的习俗与民族精神。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布朗族先民,就是布朗族经济、文化、思想的缔造者。
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任何事情发生都有其趋势和道理。中国古代社会中出现的各个民族,也都依照一定发展规律诞生、发展、成熟。布朗族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能够在我国民族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必然要遵守这个重要规律。
一、布朗族源于濮族
据史料记载布朗族的祖先是生活在,上古时期百濮之地的“濮族”。这个民族的族民一般都会被称作“濮人”,作为百濮族群众的一个重要支系,早在西周时期就曾经参加过,决定古代中国历史走向的重要战役“牧野之战”。
关于布朗族祖先“百濮”族群的最早记载,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编纂的《尚书》。在《尚书·牧誓》中曾记录了有关,西周时期周武王伐纣会盟的事情,这其实也就是大家比较熟知的“武王伐纣”历史事件。
在“武王伐纣”誓师动员大会上,生活在古代西南部地区的西戎,亦或是“百濮”族群基本上都参加了这次大战,这其中就包括布朗族祖先濮族人。从这段记载中可以得知濮族,距离现代社会最近的起源朝代就是商朝。
按照这个思路去深入分析可以得知,濮族人最早可能诞生于上古时期。作为当时社会中西戎群体中的支系,或者具体一点说“百濮”族群中的濮族。濮族人至少已经在这片东方土地上,生活了超过5000多年的时间。
笔者认为从这一点来看布朗族先民。或者说布朗族祖先早都已经分布于,古代中国西南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沿岸。可以很明确的说布朗族极有可能是,古代濮族群体中的一个主要分支并一直流传至今。
二、布朗族发展历史
布朗族在历史沿袭与民族发展过程中,根据其居住地不同曾出现过多个族名。聚居于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人,一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直都,自称为“布朗”或“巴朗”。
生活在其他地区的布朗族人,则自称“乌”、“阿瓦”、 “本族”、 “翁拱”等。通过布朗族不同族称可以看出,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发展轨迹。实际上布朗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他称也有很多,比如,“腊”、“卡帕”、“闷”、 “阿博”、“濮曼”等。这些名称来源于傣族、彝族、汉族,但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则统称为“布朗族”。
从上古时期至现代社会布朗族人,已经足足走过了大约六七千年的岁月。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布朗族先民,一直都聚居于我国境内的西南地区。在这里耕田种地、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习俗。
事实上早在公元一世纪左右布朗族先民,就已经成为了西汉王朝治下的少数民族。但这个时期布朗族尚未成为单一民族,只是其祖先濮人被纳入了西汉郡县。到了唐朝时期生活在云贵地区的濮人,又被称为“朴子蛮”再往后又被叫作“蒲蛮”、“蒲人”。
从“朴子蛮”、“蒲蛮”、“蒲人”等他称来看,实际上与濮族或仆人读音十分相似。从布朗族民族发展历程来看曾在唐朝时期,不断南迁并最终进入云南南部大部分地区。而据史学界最新发现现代社会中的布朗族,其实就是源于濮族支系“蒲人”一支。
“莽莽横断山,滔滔澜沧江”,这里是布朗族人世代聚居的风水宝地。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勤劳勇敢的布朗族人在这片土地上,从事着最原始的农业生产与畜牧业,这其实与其生产力过于低下息息相关。
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巨变之后深居,布朗山上的布朗族人依然维持原貌。在解放前布朗族尚处于原始公社末期阶段,虽然生活于平坝地区的布朗族人,已经进入封建地主经济阶段,但是与飞速发现的现代社会依然格格不入。
一、布朗族多姿多彩的民族习俗
1.“母子连名”
很多氤氲着历史气息的古老习俗,在布朗族中依然令人回味无穷。聚居于布朗山的布朗族人在上个世纪中期,仍然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其中,“母子连名”就是这种习俗最突出的代表。
布朗族小孩无论男女出生三天内,就需要马上拴线命名才符合布朗族习俗。所谓“母子连名”实际上指的就是,在给新生儿起名字的时候要将,其母亲的名字连在孩子的名字之后。直到现在社会这种习俗在布朗族中依然十分盛行。
2.饮茶习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饮茶品茗,应该是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族人的嗜好。但是聚居于云南地区的布朗族人,不仅有世代饮茶的习俗雅趣,而且栽种茶树也是布朗族家庭财富的象征。茶叶作为布朗族的主要经济作物,其实与布朗族人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笔者认为从布朗族种茶、饮茶等习俗,可以看出布朗族先民在历史活动中的,文化礼仪以及宗教信仰等风俗。民族专家将布朗族茶文化归纳为,千年古井、千年茶树、千年茶农、千年茶俗。从这一点完全可以看出,布朗族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章朗村故地大黑山原始森林中,生长着不可计数的野生茶树。这些茶树最久远的有1700多年历史,这说明布朗族先民在当时社会,就已经掌握了种植茶树的技术。而且也已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饮茶习俗。
3.布朗族食俗
在布朗族人聚居地由于气候条件影响,所以当地特别适合种植玉米,以及荞麦、豆类、薯类等农作物。布朗族人一日三餐基本上都以这些食物为主食,但一般情况下他们在中午的时候特别喜欢吃米饭,这种饮食习俗直到现在社会依然存在。
事实上如果深入挖掘布朗族的饮食习俗,可以发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蔬菜特别丰富。大家平时吃的,白菜、茄子、辣椒、萝卜、韭菜、番茄等,也是布朗族人餐桌上的必备菜肴。但他们在食用这些蔬菜的时候,都会经过悉心烹饪制作成美味的食品。
布朗族人特别喜欢吃牛羊肉,猪肉和鸡肉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菜肴。由于当地河流中可以捕捉到鱼、虾、螃蟹,所以他们的餐桌上也经常能够看到这些河鲜。事实上布朗族人平时也特别喜欢吃,麻雀、竹鼠、蛇等令人毛骨悚然的食物。
4.布朗族婚恋习俗
由于布朗族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比较传统的一夫一妻婚恋制度。所以在婚俗方面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布朗族年轻男女到了适婚年龄之后,一般都会采用自由恋爱的方式结为夫妻。但也有一部分年轻人的婚姻会受到父母干涉。
从整体上来讲布朗族的婚姻习俗其实非常简单,并不像其他民族那样时兴“三书六礼”。两个年轻人彼此互有好感就会自由恋爱,然后在结婚的时候只要办几桌酒席即可。但是现代社会中的布朗族人在结婚时,与汉族人的习俗与风气差不多了。
5.节日习俗
每个民族都有比较独特的节日习俗,在古代社会生活在云南地区的布朗族人,最盛大的节日就是“桑堪比迈”,这个节日就是布朗族人的春节。一般情况下这个节日会在傣历六月中旬举行,用汉语翻译实际上就是六月新年。
泼水、堆沙、插花、杀猪宰牛,打扫房子、清洗衣物、置办酒席,制作糯米粑粑和糯米黄花饭等。这些习俗不仅可以最大程度上增加节日气氛,同时也可以体现出布朗族人对生活的热情。
事实上随着时间不断推移以及多民族杂居,尤其是布朗族与汉族人密切接触之后。很多节日习俗也逐渐受到汉族影响,所以布朗族人也将汉族的传统节日纳入了本族之中。布朗族人也开始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6.歌舞习俗
布朗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一些传统节日和重要活动时,比如结婚、喜迁新居、过年、过节等日子,布朗族人就会载歌载舞进行庆祝。这种习俗直到现在社会依然十分盛行,尤其是对于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们来说。
一边唱歌一边跳舞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很多布朗族老年人对唱歌跳舞也特别感兴趣。所以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十分隆重的布朗族歌舞表演。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歌舞表演已经形成了,一种受到各民族人民喜爱的固定习俗。
结 语
布朗族作为上古时期濮族人的后裔,不仅传承了濮族人的风俗习惯,而且也将其进行发展、融合,并最终创造出了一种属于布朗族的文化习俗。笔者认为每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多姿多彩的民族习俗。
正是因为这些民族习俗才让布朗族,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中也依然受到世人关注。现在有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去云南和贵州本地旅游,目的就是为了去感受一下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而布朗族作为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民族之一,正在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八方来客。
【参考文献】
1.《嬗变中的邦协布朗族婚恋习俗》
2.《布朗族拜认干亲习俗与人际关系网络的构建》
3.《云南布朗族风俗歌[索]的变异过程及其异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