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风格多样东乡族的民歌艺术(看点丨神秘的东乡族语言)

就是在这个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世界中给我们打开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神秘画卷。东乡语是东乡族人民主要的交际用语,在东乡地区民间也产生了许多由中亚传过来的拜提、童话、谚语、故事、儿歌,这些口头文学与东乡族的生活相融合,东乡族文学主要为民间口头文学,是东乡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叙事长诗,反映了东乡族人民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

一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用来承载的文字,依靠口传,代代沿袭,历经千年而没有消失,这在语言学范畴去看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了。东乡族,就是在这个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世界中给我们打开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神秘画卷。

东乡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自称为撒尔塔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以及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分布在临夏县、和政县、广河县、康乐县、兰州市、定西地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还有一小部分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区。东乡族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汉字。

东乡语是东乡族人民主要的交际用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语没有大的方言差别,根据发音和地区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种方言:锁南坝土语,汪家集土语和四甲集土语。东乡族语有一部分阿拉伯语、波斯语和突厥语词汇。东乡语的产生可追溯至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时,从中亚撒马尔罕等地随军带来的色目人,以这些人为主体,融合了东乡地区一部分汉人、蒙古人等,逐渐形成东乡民族,东乡语也随之产生。与此同时,在东乡地区民间也产生了许多由中亚传过来的拜提、童话、谚语、故事、儿歌,这些口头文学与东乡族的生活相融合,逐渐形成东乡族口头文学与语言的主体。

东乡族文学主要为民间口头文学,有民歌、叙事诗、传说、故事等。民歌中的东乡“花儿”是东乡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大多数东乡族人都会编唱。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叙事长诗,反映了东乡族人民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民族心理。代表性作品有《米拉尕黑》《葡萄娥儿》《略略调》等。《米拉尕黑》有韵文体叙事诗和散文体故事流传,内容有许多变异。《玉哈斯的故事》是流传在东乡族人民中的机智人物故事,嘲讽了富人阔佬的贪婪、愚昧,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机智与聪慧。

东乡族的民歌有其独有的特色,感情真挚,风格多样。民歌大体可分三种类型:劳动歌谣;花儿;婚礼歌。劳动歌谣的种类很多,如“了略”“洛洛”“连格哇拉达”和“打夯调”等等。“了略”是一种收庄稼时唱的歌谣,“洛洛”是碾场时唱的劳动号子;“连格哇拉达”是打场时男女对唱的一种形式。以上这些歌谣中没有固定的歌词,都是人们在劳动中的即兴歌唱与表演,曲调极为生动、活泼。

东乡族民间文学中有许多具有浪漫色彩,生动反映劳动人民智慧、勇敢的传说和故事。例如:《新媳妇驱鬼》,歌颂了一个巧施妙计戏弄老土豪的劳动妇女;《阿布都的巧计》,歌颂的是一个聪明过人的普通农民。此外,在东乡地区还流传许多富于启迪和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例如:《白羽飞衣》《挡羊娃和牡丹花》《虚荣的喜鹊》等等。

东乡族这些不同形式的民间口头文学充分反映了东乡族的历史、经济生活和文化传统。充满乡土气息的山水草木、凡常物事均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现,那些融入东乡族人民的浓浓情感,本身就是一种文学形式的折射,即便没有更多的文字记载,也能感人心魂,永世传诵!

投稿邮箱:343254522@qq.com

须知:非遗项目、图片、视频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