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源远流长的满族的建筑文化(日本想要“共荣”)

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伪满时期的古建筑,就会看到伪满时期的建筑群。我曾五次探访长春的伪满建筑群,凝望长春街头伪满风格的建筑,我不禁会想起伪满作家古丁与一个日本商人对话时的场景。但这些伪满洲国的建筑没有被日本人带走,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具有伪满风格的建筑,其实说的就是长春的建筑特点。当时的日本侵略者是想把整个长春作为其国家未来的重点移民城市“日...

走在长春街头,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伪满时期的古建筑,特别是刚刚来到长春的游人,过了长春火车站南广场,就会看到伪满时期的建筑群。它们有的显眼,有的普通,但是无一例外都昭示着伪满统治者别有用心的政治意图。我曾五次探访长春的伪满建筑群,在行走中也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凝望长春街头伪满风格的建筑,我不禁会想起伪满作家古丁与一个日本商人对话时的场景。那时正是1943年,古丁与后来担任日本文艺社社长的池岛聊天时曾说:“日本就算再强,也不可能把这里的所有设施都带走。”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侵占了整个东北土地,并扶持傀儡皇帝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

在这一时期兴建的建筑,就是伪满建筑。作为伪满洲国都的长春,当时被称为“新京”,就是整个伪满政府的活动中心。

不出古丁所料,没过多久,日本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伪满洲国也随之轰然倒塌,但这些伪满洲国的建筑没有被日本人带走,完整地保留到了今天。在长春的大街小巷走一走,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具有伪满风格的建筑。

虽然这些伪满建筑都换了身份,也改变了过去的用途,但是它们身上的殖民烙印却依然非常的明显。建筑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也是历史留给今人的遗产。

“大屋顶、圆形的广场、两排树”,这是伪满时期留给那个时代的顺口溜,其实说的就是长春的建筑特点。当时的日本侵略者是想把整个长春作为其国家未来的重点移民城市。长春的崛起得益于中东铁路的修建,当时以长春为界,长春以北称为“北满洲”,南部则称为“南满洲”。

日本人早在日俄战争时期,就将长春以南的中东铁路附属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并成立了著名的南满株式会社。后来随着沙皇的覆灭,日本人渐渐地拥有了整个中东铁路的权利,同时随着伪满洲国的建立,日本一直以来苦心经营的长春终于开始崭露头角,很明显,日本人避开了满族的故土沈阳与俄国人长期经营的哈尔滨,最终选择将长春作为傀儡政权新的都城。

于是日本人利用西方城市地理学家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理论,希望将长春建成为一个理想型的东北亚大都会。大量的广场与新兴的建筑在长春拔地而起,与此同时,大量的人口开始被移民到长春,在短时间内长春的人口就呈现出几何式的增长。

伪满建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逐渐兴建起来的,新民大街是长春伪满建筑群最具代表的地点,伪满时期称这里为“顺天大街”,当地人则称这里为“八大部”,即伪满洲时期主要的所谓8个国家部门,例如文教部、民生部、外交部等,这八大部统一归伪满国务院管理。

站在新民大街一眼望去,这些建筑大多是大屋顶与西洋式建筑相结合的风格,这种风格被建筑学家称为“伪满式”。满洲式的建筑特点就是各式各样的建筑混搭,它不仅融合了中、日与西方的建筑元素,甚至有些建筑还融合了朝鲜与满族的建筑样式风格,其实日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推崇它的“大东亚文化”的思想。

其实这种所谓的“大东亚”文化,不过是日本主导下的一种对被统治者进行奴役的政治口号。它表面上是维护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证日本的利益,为自己的侵略寻找“正义”的借口。日本侵略者试图用这些所谓中西混搭的建筑,得到民众的认同感与熟悉感。

长春另外一处伪满建筑群位于长春火车站附近,即今天长春站南广场到胜利公园北段。1945年伪满洲国覆灭之前,这里是日本最早的势力范围,就是上文提到的日俄战争后南满铁路的附属地带。

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之前,出了火车站没有多久就是乡村了,在长春火车站附近最出名的还是大和旅馆,直到今天依然还是被当作接待外宾的宾馆使用。今天走在长春的任何一个角落,可能你都会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个迥异于周围建筑风格的单体建筑,这些建筑就是伪满时期的建筑。

记得某年冬天我去长春,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区内发现了一个规模十分庞大的伪满建筑,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这个建筑还是新进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从建筑用途来看,这个建筑好像已经被荒废多年,与新民大街上八大部相比,少了些实用价值。而这种单体的伪满建筑,只是散落在长春城区的伪满建筑之一。

说到长春的伪满建筑,可能都会提到溥仪当时所在的伪皇宫,但是在长春城区的很多地方,还保存着大量的伪满时期的建筑群,它们有的还在使用,有的则渐渐地被废弃与遗忘。作为长春历史的见证,每当看到这些伪满建筑,我们都会想起那段屈辱的历史。建筑是一个可以欣赏的艺术,也是一段历史的印迹,它时刻在提醒着游客,不要忘了建筑背后的那段历史。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吉林分册》,文物出版社,1992年。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中国国家地理》(吉林专刊下),2016年第4期。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中国国家地理》(东北专刊),2008年第10期。

(作者:浩然文史·禹贡行者)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