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既是茶叶原产地,又是诸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很多少数民族祖先早就掌握了饮茶的诀窍,还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缔造出不一样的饮茶方法。
一杯茶里,有各民族一路走来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也有他们各自对生活的不同感悟。
一,基诺族凉拌茶
基诺族在制作凉拌茶的时候,一般都是采用茶树鲜叶。将叶子采摘下来,用手揉搓到变软之后,再放到碗里,加入酸笋,酸蚂蚁,大蒜泥,红辣椒粉,黄果叶,盐巴等调料,然后再添加一些山泉水进去,搅拌均匀。
这一套简单的程序,香辣,爽口,鲜咸的凉拌茶就制作完成了。
二,哈尼族土锅茶
哈尼族的土锅茶操作非常简单,但贵在原料都是纯天然,它所采用的茶器就是再普通不过的陶罐,用的茶叶也是普通的普洱,而泡茶的水一般都是用山泉水。
在泡茶的时候,他们不用茶壶,而是在土锅里泡。先将山泉水倒入土锅,等到水沸腾之后,就放入茶叶,等到水再次被煮沸,再将茶水倒进竹子做的茶杯里,就可以饮用了。
哈尼族的土锅茶醇厚绵软,喝下去清胃生津,可以化解肠胃之中积压的食物,起到促进消化的效果。因此,哈尼族人不仅自己日常都会饮用土锅茶,还经常用它来待客。
三,纳西族龙虎斗
龙虎斗,在纳西语里称之为“阿吉勒烤”。这种茶的制作方法,是在茶汤被煮沸之后,迅速地倒进装了白酒的茶盅之中,热茶汤和白酒相混合,发出一声响,所以称之为龙虎斗。因为白酒和茶的混合,让这种茶具有两种饮品的特性,因此特别受当地人欢迎。
冲泡龙虎斗的时候,需要准备两个茶罐,一个用来盛水和煮水,另外一个就用来烤茶。
烤茶也是纳西族人所特有的茶叶处理技巧,需要将茶叶放在陶罐里,架在火塘边上慢慢转动,一边烘烤,一边观察,等到陶罐里的茶叶发出了焦香的味道,就可以将另一个陶罐里煮好的水倒进去,焖煮几分钟。
与此同时,需要在茶盅里准备少半盅的白酒,等到茶汤煮好了,手脚麻利地将茶汤倒进茶盅。
茶汤和白酒猛然相和,茶盅里的白酒会发出悦耳的声音,这种声音在纳西族人的眼中看来,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捧一杯龙虎斗,有茶香,也有酒香,趁热喝下去,滋味浓厚,香气盈口,到了肚子里都非常舒适。
四,布朗族酸茶
布朗族生活在西双版纳,这个民族有一些独特的饮食习惯,在口味上非常喜欢酸味,酸笋,酸肉,酸鱼都是他们的特色食物,而且广受欢迎。
出于对酸味的喜爱,布朗族在喝茶的时候也喜欢喝酸茶。制作这种茶需要一定的周期,一般来说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每年的五六月开始制作,将鲜叶煮熟之后放在阴凉的地方,等它慢慢发霉之后,就放进竹筒里,然后埋入土中。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将那些装满了霉变茶叶的竹筒取出来,就变成了散发着独特气味的酸茶了。
和其他民族饮茶时都用开水冲泡不同,布朗族人的酸茶并不是用开水冲的,而是直接塞进嘴巴里咀嚼。
在他们看来,这种方式是食用茶最好的办法,通过咀嚼,茶叶的香气可以在口腔之中蔓延开来,还可以像其他酸味食物一样帮助消化,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五,傣族竹筒茶
想要制作高品质的竹筒茶,就必须对茶叶进行严格要求。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腰,大叶种茶树的茶叶被采摘下来,制作成陈年的毛茶。
虽然制作的工艺并不复杂,但却需要十足的耐心,让茶叶在时间的缓慢流逝之中自然发酵。毛茶装进竹筒之中,需要用香樟或者橄榄树做成的木棒来用力捣紧,一直到竹筒被填满为止。
装满了毛茶的竹筒在封闭好之后,要架在小火之上进行烘烤,每30秒钟旋转一次竹筒,好让它可以均匀受热。
在小火慢烤的过程之中,茶叶持续发酵,而竹子也在炙烤之下渗出了汁液,它们和茶叶交融在一起,缔造出了不同寻常的香气。
当烤茶人感受到香味一阵阵扑鼻而来的时候,他们就会将竹筒从火上卸下来,让它们自然冷却。然后,用刀打开竹筒,那里面的茶已经变成了坚实的圆柱形茶柱,不仅易于存放,而且还有了独特的傣族味道。
人间生草木,人,也生长在草木之间。草木中茶的滋味,沁润着人的一颦一笑和举手投足。人们不同的面孔,表情,动态,每一处细节,也都将令草木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