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第一部电视剧情,有没有适合老年人看的电视剧?
老年人看影视剧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逻辑,别问我为什么。而老年人看影视主要是场面比较熟悉,或者有回忆,在或者贴近他们的生活,就能一起非常强烈的共鸣感。
首推《激情燃烧的岁月》经过惨烈漫长的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古老的中华大地总算迎来和平的曙光。经历了血雨腥风的解放军战士们从容入城,接受百姓对他们的礼赞。
石光荣战功赫赫,但是没有媳妇,终身问题得不到解决,后来喜欢上了一个第一次见到,日后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褚琴。终其一生爱一人的故事。
老年人看这部片是非常有共鸣的,也符合或他们的成长背景,影视里的很多大事件都是他们的真实经历,所以看这部电视剧,非常好理解,还能帮助他们重温过往的岁月,激起他们热爱生活的情绪,变得身心愉悦。
其次是《亮剑》了这个应该是火爆全国的了,不管是老年还是中年,甚至是年轻人。“二营长,老子的意大利炮呢?”这部剧不仅仅是一部神剧,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了军人的气魄。
抗战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刻,这段历史见证了许多老年人的岁月,他们有的参军,有的参加打地主,有的参加分田分地等等,都是他们年轻时期的生活,这样的电视剧不仅仅简单,又精彩。更重要的是,老年人看了非常开心,简直就是他们自己的真实写照。
所以这部剧,应该是非常的合适的。
家庭剧《金婚》这部也是非常的经典了,以前老人们都是包办婚姻过来的,后来到了自主婚姻,这个对他们来说都是现实写照。
以前都是人家介绍,做媒人的婚姻,这他们的脑海里还是这种思想,如果看这样过的岁月片是最好不过的了。不管是服装,道具,还是拍摄的背景,都是非常的吻合年代感。
而且夫妻之间的岁月,也是他们和老伴的爱情过往和岁月的经历,都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值得看。张国立老师和蒋静雯的作品,也是经典的不可思议。
关注,影娱厅,一起讨论更多精彩!大宅门第二部为什么看起来那么粗糙?
怎么说呢,整体来说是丢失了第一部的灵魂。也许第一部太完美了,人物刻画的唯妙唯俏。也可能是先入为主的缘故,第二部整体来说给人感觉凌乱。第二部主线从日占,内战,再到新中国。
日占戏份让人觉得在演员上没下功夫,尤其那些日本人讲中文,怎么感觉也有点太流利了。就不能用点心。还有道具问题,好多穿帮镜头,日本鬼子的钢盔,布条做的星星,搜查令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再说说内战,一个公认大汉奸,最后莫名其妙变成了上校旅长,内战戏份算是好些,展现了当时人们无奈,自保的心态。
最后讲讲新中国这一部分,没有体现出当时的年代背景,和当时大背景环境不符合,主要体现在服饰上,还有当时的各种运动都轻描淡写。还有最后争夺财产戏份,怎么感觉不像那个年代的体现呢。也许这本不是郭宝昌导演的本意,源于当时的审查制度吧。(仅代表小编个人看法,如有不妥,敬请告知删除)
大宅门第三部怎么样?
很好看。
《大宅门》三部都是由导演郭宝昌执导的电视连续剧,其中第一部和第二部在时间上是连接在一起的,剧情也是互相连贯的。《大宅门》的第三部也就是《大宅门1912》是《大宅门》的番外篇,是对第一部中一个情节的扩写和延伸。
《大宅门1912》主要讲的是白景琦远走他乡,来到济南白手起家创办了黑七堂中药铺。当时军阀混战,黑帮横行,民不聊生,白景琦在夹缝中求生存,黑七堂中药铺也不断发展壮大。白景琦和路青青的感情纠葛,路青青在白景琦和田子行之间的徘徊,以及田子行的阴谋诡计,阳奉阴违都使这部电视剧情节丰满,跌宕起伏。杨九红的遭遇也让人深深地同情,她虽然和白景琦之间真心相爱,可是由于她的出身不被白家接受,孩子也被抢走,杨九红在剧中是一个悲剧人物。
白敬亭是大宅门谁生的?
白敬亭是大宅门的黄杏生的。
剧情简介:
1880年(清光绪六年),医药世家白府与官宦世家詹府,由于詹府的大格格一对私生子女的纠纷而结下深仇。
正值宫中死了一位女嫔妃,乃詹家的二格格,詹府王爷乘机将白府大爷白颖园牵连在内,打入死囚牢。
白景琦吃爆肚是第几集?
《大宅门》白景琦吃爆肚是第19集。
剧情简介
剧中讲述了医药世家白府经历清末、民国、军阀混战、解放等时期的浮沉变化,忠实地反映了同仁堂这个大家族随着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渐变过程。
故事横跨光绪年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1911年清朝覆灭、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官场恩怨、情场爱恨、商场输赢。
谱写了一曲“宅门”史,展一幅波澜壮阔动荡社会生活画卷,父母子孙、妻妾丫妓、至爱亲朋;“宅门”人,谱一曲世态炎凉悲欢离合命运之歌。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忍受了多大的屈辱?
刘姥姥这个人物,是曹公笔下令人记忆最为深刻的角色之一,小时候就常听人说农村人进城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说的是人忽然之间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偶眼观缭乱之感,语意之中似有贬损,今又重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回,满是心酸唏嘘。
原文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大篇文字,写的活色生香,如在眼前。曹公如椽大笔,此时主要角色如宝钗、湘云等还没有正式出场,但这个来自农村的老妪已经先出场了。
这一回开始有一首标题诗:朝扣富儿门,富儿犹未足。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意思即是:一早赶来敲富人家的门乞求资助,富人却还不知道满足。最后虽然没有借来千金万金,但随便施舍一点,那被救济之人都永远念着施舍之人的好处,胜过自己骨肉。
这一首简短的标题诗句,可以说是对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之经历的精炼,而曹公生前,亦有相似经历,其友人敦诚有《寄怀曹雪芹沾》诗云:“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由此可知,晚年的曹公也曾有过“朝扣富儿门”的经历。
我们今天能看到《红楼梦》,却无法想像这是曹公在朝不保夕,饿着肚子的穷困之境下写成的,敦诚的这首诗写于1757年,当时《红楼梦》抄本已问世三年,但据曹公逝世也只有六年的时间了,想及此,不免泪下。
知道这个典故,再看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没那么简单了。原文第六回,刘姥姥女婿狗儿一家因家境贫寒,冬事未办,最终刘姥姥决定: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带着五岁的孙子,到与他八竿子打不着的豪门贵族贾府去求助,去碰运气,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忍受多大的耻辱?然而当填饱肚子活下去成为最大的生存需求时,那些所谓的尊严,所谓的自尊,所谓的大半辈子的脸面,全部都可以暂时放下。
刘姥姥并不是一下就能见到“真佛”,毕竟是豪门大族,等级森严,规矩极多,刘姥姥要面对的第一关,就是豪门三等奴仆,在我们今天来说就是“看大门的”,但往往就是这些人,把你揽在生死贫富的门槛之外。
原文说: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刘姥姥为何不敢过去?因为此来是手心向上去求人,是穷亲戚见富亲戚,更兼她从未与贾府这样的豪门打过交道,看到那些“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三等奴仆,不免心虚。
一个“蹭”字,写尽穷苦百姓窘状。蹭,磨磨蹭蹭之意,一点一点往前挪,不想,但又不得不,当一个人穷到填不饱肚子要忍饥挨饿时,所有的自尊都不再有任何意义,为了不饿肚子,只有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哪怕受人嘲笑,只要能吃上一顿饱饭,就是被插了满头花,被当众戏弄,都值了。
刘姥姥最终见到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虽然两手空空,总算一步一步在靠近那个核心。周瑞家的念及旧情,没有三言两语把刘姥姥这个穷亲戚打发掉,而是代为通报。
原文:刘姥姥便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叹服刘姥姥一个村老妪的情商,三下五除二就从贾府弄到了银子。殊不知,她要费尽多大心力?既要把意思说到,又不能太直白,既要见真佛,但又不能太着急,一切都在这句话里了。
好在周瑞家的毕竟是王夫人陪房,是见过大世面的,她瞬间懂了刘姥姥此行的目的,“周瑞家的听了,便已猜着几分来意。”于是帮着刘姥姥最终见到了荣国府如今当家的女人王熙凤。
刘姥姥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他要当着众人的,面对一个论年龄都可以做她孙女的女人,忍耻含辱地开口借钱,且这先后夹杂了王熙凤的八笑,富贵与贫穷,在刘姥姥与王熙凤见面的那一刻,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富儿犹未足的王熙凤道: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个穷官儿,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又说: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穷困的刘姥姥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在满身绫罗光彩照人的王熙凤向一大早就忍饥挨饿朝扣富儿门的刘姥姥哭穷后,刘姥姥不仅要全盘招收,终究还得想着如何把自己的诉求表达出来,这对一个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太太来说,谈何容易?所以,刘姥姥只说了句:“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
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让一个七十岁的老奶奶,对着一个二十岁的姑娘,拉下老脸借钱,无异于乞讨。
周瑞家的念及往日情分,有心帮刘姥姥,就递眼色与她,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蒙侧批:开口告人难。】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甲戌眉批: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作者并非泛写,且为求亲靠友下一棒喝。】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
为了借到过冬的钱,一个七十岁的老太太还会脸红,想刘姥姥上次脸红应该是做新娘的时候吧?如今却手心朝上,蹭着步敲开富人的门,红着脸说出借钱的话,看脂批可知刘姥姥忍耻之心。
好容易鼓足了勇气,准备忍着耻辱把来意说明,就在姥姥脸红心跳忍耻之时,凭空出来一个贾蓉,刘姥姥话未尽即被王熙凤打断,此时的刘姥姥“坐不是,立不是,藏没处藏。”一句话,把刘姥姥此时的窘迫写于纸上。
贾蓉走后,此前忍耻紧张的刘姥姥心神方定,才又说道:“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我想,当刘姥姥说出这句话时,早已经完全放下了尊严,放下了穷人心里最后的一点自尊,放下了她所有的世故人情,为了填饱肚子,她终于一鼓作气,说明来意。
我小的时候,家里穷,有一年上学没有学费,跟着母亲去邻居家借钱,那时的母亲就是此时的刘姥姥,话说了半天,总是开不了口,最终好容易长了口,那人家就开始各种哭穷,本以为没希望了,最后那人家拿出三五十元,一副我救了你的盛气凌人,虽不多,母亲已感恩戴德,恨不能磕下头去。看到脂批里的“为求亲靠友下一棒喝”,几泪目。也因此,后来我发愤,从此以后,再不与人借钱。
刘姥姥在忍耻许久之后,内力经历了过山车般的惊险,总算是从王熙凤手里求到了二十两银子,这对王熙凤来说,不过就是给丫头做衣裳的小钱,但对刘姥姥这个庄稼人来说,却是他们全家人一年的生活开销。
正如脂批说的: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也如巧姐判词说的: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因为二十两银子,王熙凤在刘姥姥身上种了善因,才有后文贾府落败后刘姥姥就巧姐的善果。而这一切,都是刘姥姥这个老人忍耻含辱换来的。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以上就是大宅门第一部电视剧情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