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狂欢有隐藏剧情吗,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
如果以区块链为新的参照坐标,那么可以反过来把互联网的本质看的更加清楚——我们现在所说的互联网其本质其实就是信息互联网。
进一步言之,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的阶段,其实已经在信息的互联互通上做到了极致。今天的世界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口已经被接入了互联网络,在信息的快速传递方面,互联网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回想我们这一代人,最初与互联网的亲密接触有很多是从电子邮件开始的。电子邮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揭示互联网本质的大规模公众应用。通过电子邮件,世界上相距遥远的两个人可以在瞬间通达信息,而且既可以传递文字,又可以传递图片、影音和文件等多媒体信息,这样的体验在此前是从没有过的,也可以说是革命性的。
因而信息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在信息层面的全球范围的互联互通。但如果跟区块链相比较,就能发现我们目前所使用的互联网其实是低维度的互联网。在这种网络技术条件下传递的信息,其实都是可复制的信息,而并不能传输价值,因为后者要求必须解决双花问题。
因而我们可以说区块链实际上是在信息互联网的基础上的更进一步——跃迁为价值互联网。在这种网络条件下,不仅信息这种可复制的内容可以任意传播,连货币或者价值这样不可复制内容也可以快速传播。
因而如果结合区块链所开启的价值互联网的新的互联网形态来考虑互联网的本质,那么互联网的本质其实就是可复制与不可复制内容的快捷互联互通。
关于买买买的消费观你怎么看?
近年来,“买买买”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消费心态。
一些人陷入疯狂购物的漩涡之中,有事无事买、境内境外买,用买炫耀、借买消愁,高兴的时候买、悲伤的时候买,有钱的时候买、没钱的时候也买......
似乎任何理由都可以激发一些人的购买欲。
其实,一些人痴迷购物消费的背后折射出诸多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人民论坛杂志最新文章认为,当代中国正处于从匮乏型社会向丰裕型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炫耀消费、奢侈消费、盲目消费、符号消费等消费异化现象均有不同种程度出现。
今天,思响哥和你一起探讨“买买买”背后的消费观。
一分钟干货速览
·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有了很大变化
①从以“吃饱”为主的贫困型消费向温饱型消费转变、再由温饱型消费向小康型消费转变。
②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升,不仅改变了消费结构状况,也催生了新的消费方式。
③其中,有两种消费心态尤为典型 :一种是“热衷买买买”者的消费心态,另一种是勤俭持家者的消费心态。
· “热衷买买买”者有何消费心态?
①盲目从众心态:部分消费者由于虚荣心作祟,即使兜里缺钱,也会不由自主地向往买名牌、追求LOGO等来体现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品味。
②享乐主义心态:这部分消费者认为工作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享受,而购物则是实现享受的重要途径。
③炫耀性消费心态: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炫耀、攀比心理,而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真实需求或个人审美。
④补偿性消费心态:部分消费者由于性格、社会交往等方面原因,不太合群或精神空虚,试图利用疯狂购物来填补情感缺口,或治愈心灵创伤。
· 勤俭持家者的消费心态
①“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勤俭节约、勤俭持家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而是一种民族精神。
②适度消费心理:满足真实需求的消费却比奢侈品消费理性得多,也为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幸福感、满足感。
③理性消费心态:在消费中渗透更多文化、个性化理念,体现自己的审美和艺术情趣。
④可持续消费心态:从事科学合理、绿色的生活消费,倡导节俭、文明、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不奢侈、不挥霍、不浪费。
具体内容,请看全文:
热衷买买买与勤俭持家背后的不同心态
林梅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消费方式和消费心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
消费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社会现象。消费问题不只是简单、纯粹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消费问题折射出的是人的社会存在状态。消费方式和消费心态,映射出的是人们需求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表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在消费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有了很大变化:从以“吃饱”为主的贫困型消费向温饱型消费转变、再由温饱型消费向小康型消费转变,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升,不仅改变了消费结构状况,也催生了新的消费方式。
根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正升级提质。按国际通行指标衡量,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城乡居民除了进行满足自身基本生存需求的消费外,还存在大量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
那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当代中国正处于从匮乏型社会向丰裕型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炫耀消费、奢侈消费、盲目消费、符号消费等消费异化现象均不同种程度出现,并且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比如结合中国人“好面子”、讲排场的特点,呈现出攀比性的“面子消费”。
消费观念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征。受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从根本上说,消费观念不仅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到个人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数量等的影响。可以说,主流消费观念和个人因素是影响消费观念形成的基本因素,经济方面则是影响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的主要原因。其中,有两种消费心态尤为典型:一种是“热衷买买买”者的消费心态,另一种是勤俭持家者的消费心态。
陷入“消费异化”热衷买买买者的消费心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步伐加快,消费主义的观念开始泛滥。在很多人眼中,奢靡和铺张意味着“身份”“地位”和“成功”。这种商品拜物教“、拜金主义”思潮有可能将社会推入到绝对的物质崇拜中,从而对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心态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表征之一就是民众“双十一”的购物狂欢。2009年是“双十一”行动的第一年,淘宝销售额仅为0.5亿元。2018年,天猫成交额高达2135亿元,十年间翻4270倍,令人瞠目结舌。无论买家、卖家,皆欢天喜地。
另据相关研究显示,2016年中国人全球奢侈品消费额达1204亿美元,其中境外消费928亿美元,买下了全球近一半的奢侈品。中国人继续成为奢侈品消费的中坚力量,年轻人和女性消费者成为奢侈品市场的主要人群。在这“万众狂欢”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消费心态?部分消费者热衷买买买的背后,大体上体现了以下四种心态:
盲目从众心态。部分消费者由于虚荣心作祟,即使兜里缺钱,也会不由自主地向往买名牌、追求LOGO等来体现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品味。但这种消费快感、满足感很快就会消失。因此,很多时候,这些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都不是理性消费,买东西仅仅是受到盲目跟风的从众心理影响,跟着感觉走,或是随大流,而很少考虑是否适合自己、是否真正需要,因而很容易在购物过程中欲罢不能。
享乐主义心态。部分消费者把享乐作为工作、生存的唯一目标。他们认为工作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享受,而购物则是实现享受的重要途径。因此,一旦他们具备了某种条件,往往就会难以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望,并放纵这种欲望,或者因为生活、工作的压力自我逃避,从而引发购物癖,或是通过购物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舒缓压力。不少“月光族”就是持这种消费心态的典型代表。
炫耀性消费心态。在部分消费者的观念中,充满了很多非理性、物质主义观念和对消费信任的缺失。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炫耀、攀比心理,而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真实需求或个人审美。消费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很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成本。这种攀比消费心态更有可能引发铺张浪费现象。
补偿性消费心态。部分消费者由于性格、社会交往等方面原因,不太合群或精神空虚,试图利用疯狂购物来填补情感缺口,或治愈心灵创伤。如此,购物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消费者情感孤独引起的。弥漫于社会各个角落的不安全感,使得消费者被消费文化彻底“驯化”。他们只能将情感寄托在购物上,试图通过疯狂购物来宣泄情感的缺乏。
事实上,很多热衷买买买的消费者已经陷入了一种“消费异化”状态。消费异化概念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用来指称“被操纵与支配”的、因“虚假”需要导致的消费。19世纪末,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了“明显有闲”“明显消费”的炫耀性消费现象。此后,法兰克福学派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西方消费社会中的异化现象。
此外,美国学者和思想家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指出,“这种永不满足、永无止境的欲求消费便是消费异化”。20世纪7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对“符号和意义”的消费构成了消费社会的核心特征。上文中热衷买买买的消费者与之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
勤俭持家者的消费心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勤俭节约、勤俭持家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而是一种民族精神。作为一种值得弘扬的精神,它永远不会过时,在任何时代都值得坚守。特别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且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巨大压力,更应该发扬勤俭节约、勤俭持家的优良作风。当前,勤俭持家反映了消费者的如下几种心态:
适度消费心理。“好钢用在刀刃上”,适度的理性消费虽然不追求商品的“符号意义”和价值,但是这些满足真实需求的消费却比奢侈品消费理性得多,也为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幸福感、满足感。正所谓“最好的不一定是最贵的,但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
理性消费心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不再是饥渴和羡慕的心理,而是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的消费愿望。这是追求品质生活的必然结果:不靠攀比、炫耀、斗富来彰显个人身份和经济社会地位,而是在消费中渗透更多文化、个性化理念,体现自己的审美和艺术情趣。
可持续消费心态。即消费者在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从事科学合理、绿色的生活消费,倡导节俭、文明、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不奢侈、不挥霍、不浪费,并通过改变消费方式来引导生产模式的重大变革,进而调整产业结构。消费者更多关注环境,更多考虑他们的消费行为对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除了上述两种消费心态,大量中产阶层开始向多元消费结构转化。作为“消费观念上的享受主义者、社会阶梯上的地位追求者、生活方式上的品味制造者”,中产阶层以其独有的消费激情,在社会发展与快速转型中不断寻求自我表现与社会认同的空间。
与此同时,消费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字化和移动化。由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引领以及智慧物流、智能供应链、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的助力,共同推动了新兴消费的发展,使得消费者能够更便捷地购买各类商品,客观上也对消费者的热衷购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提倡地摊经济说明了什么问题?
全民摆地摊和房价也能扯上关系?有观点认为:会刺激房价上涨!
不管什么样的政策,在很多人的眼里,都能立马和房价扯上关系!
比如:“央妈降准,房价或将大涨”、“允许个人破产,联想到三四线城市的房价”等等!
现在又有人从“地摊经济”联想到房价:全民摆地摊最终会刺激房价上涨!
对此,还做了进一步分析:全员摆地摊,于是将没有人去租房租昂贵的门面房(商铺),从而促使门面房租金下降;
同时,摆地摊的这些人中,有很多人一年收入几十万元,一旦他们有了钱,将极其容易出现报复性消费和炫耀性消费,而买车,特别是买房,将会是他们的首选!
综上,随着“地摊经济”的发展,房价将随之上涨!
照这样的理论,是不是可以说,若香港也全面放开地摊,李嘉诚每年或损失60亿港元!
根据媒体此前的报道显示:李嘉诚手里持有的物业资产总估值约4000亿元,每年能产生租金收入60多亿港元!
本文由“我家住楼房”原创(作者:刀柄老爹),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乘风破浪的姐姐凭什么就火起来了?
《乘风破浪的姐姐》现在还有人没看过吗?
播出2天,播放量已经破了3亿。这还是在微博热搜停了一周的情况下。
事实证明,谁能做出一个真正无法被定义的“女团”节目,答案大概只能是芒果了。
你看看这“世界名画”般的姐姐群像图,她们中哪一个单个拎出来,都能兴风作浪个一整期,还能让吃瓜群众们一帧帧地截输出“金句”。
现在凑一块,芒果一下子上线了200分钟的节目,像不像吃瓜群众提前过年?
姐姐们在上线两期的表现很多号都盘点过了,我们在节目刚出来的那天就火速上了一篇,虽然说是广告,很多我们的粉丝都说好看,大家可以看下我们这篇的节目高光盘点——《《乘风破浪的姐姐》上线就爆了,你姐姐终究是你姐姐》
那么,今天这篇我们聊点什么呢?
说说我对这个节目之后走向的一些想法和预测吧。
1,首先就要说的是剧本。事到如今,不会还有人不知道这种选秀节目是有剧本的吧?
选秀节目到了现在,本质就是一台真人秀。而“秀”的内容并非只是要选一群外形靓丽气质佳会唱会跳的人出来。
真人秀为什么要剧本?因为让观众入戏恰是这类真人秀的关键点所在。
真人秀在真和假之间游走,“秀”本来就有表演的意思,这类真人秀的剧本让真人秀又带上了“剧”的特点。
而相比起连续剧中老套的桥段,嘉宾之间一些即兴的互动交流,没有太多台词的限定,似乎一切都来自本身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更能激发观众的入戏程度。
《乘风破浪的姐姐》也一样,它不会考虑什么公平公正给你选出个女团。
它考虑的是通过塑造人物群像,来助姐姐们的各种“出位”表现出圈,进而整体带动节目热度。
这个节目原本的点也不在选秀,这也是为什么前两期节目里大家爱看的都是姐姐们互相假装客气的场面,喜欢看姐姐们各种反应镜头。
谁看这个节目的初心是真的看姐姐们的唱跳功力?
节目组要的也是她们的综艺感。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群姐姐里风格最“女团”的王霏霏和孟佳,虽然分数不低,但毫无存在感↓
不怕你表现出位,不怕你言论奇葩,就怕你真把这个节目当成了竞技类综艺。
乘风破浪,观众就是想看姐姐们“浪”起来啊!
这就能理解为什么要安排杜华这个出圈的“挨骂”担当吧?
她的那番所谓选女团的标准确实可笑。
但选人分组,在《姐姐》这个节目里怎么可能是评委说了算?如果说爱豆选秀是素人比拼,公司资本博弈出道。这些出道多年的艺人个个牵扯各种人脉关系,先淘汰的都是小虾米,事实是现在已经淘汰不少了。
正因为剧本太明显,才让评委的评语显得很可笑。
因为她按剧本走了,但是kikidu的说法又没有说服力,外加上本身她就是内娱“恶霸”的人设,你不出来当“挨骂”担当,这个节目里谁来当?
我也大胆根据芒果这个求生欲很强的说明,来一个大胆的推测,
接下去,杜华女士很可能是这个节目的《变形计》担当,会有条完整的“成长线”。
本身,这种在综艺里给人物做成长线就是芒果最擅长的。↓
2,节目价值观。一档综艺节目是需要输出价值观的。如果有观众认为一档综艺只需要贩卖低级快乐,那么这档节目注定走不远。
比如说今年和创对打的爱奇艺的婧。
创那边不止是流量打不过婧,就连输出的价值观也很老套。将主题思想放到一个“敢”字,倡导的主题是去勇敢寻找梦想这种老生常谈的选秀话题。
请问这和《中国梦想秀》有区别?
这跟多年前的《星光大道》有区别?
婧呢?虽然被嘲选手实力不如创,但是制作方敏锐地洞察到了女性审美在当下的多元化转变,开宗明义要“不定义女生,不定义女团”。
不管多少秀粉在嘲这个“不定义”,但是输出的这个价值观,显然更容易与现在世界各地处于主流的女性主义潮流产生了共振,而婧也是靠着这个点在海外圈了一批粉,算是出圈的一部分。
芒果这边呢?
更是明确:三十而骊。
大家可以看看芒果的文案,非常击中人心。
很多人谈这个节目总爱谈这群姐姐们的年龄焦虑。
结果芒果自己这篇总领整个节目,输出价值观的文案里没有提到“年龄”二字。
不断重复的“三十”,却不会让人感到焦虑,因为文案里的其他关键词是,“飞云”、“踏海”、“乘风”、“破浪”。
而这一切的主体是“我”。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姐姐们为什么上这个节目?
不就是为了展现这个“我”。
这就显然更容易投射出不同的女性群像,这让女性观众pick姐姐们的同时,其实也在完成自我认同。
这种关于自我认同如何去定义的点,恰恰契合了《姐姐》输出的这个“乘风破浪”,“三十而骊”的核心价值观。
让观众对你的节目价值观产生共情,你的节目就会一遍遍的在社交媒体上被大众所探讨,话题度还怕没有吗?
很厉害,也很有个人风格。
看一下导演:吴梦知
果然就没错了。
吴梦知是芒果系的一员猛将。
看看她的履历:《花儿与少年》的总撰稿人,《我是歌手》的文案,《爸爸去哪儿》主题曲的词作者,李宇春专辑《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的文案撰写,俞灏明复出歌曲《其实我还好》的作词人,参与了自2005年起芒果台几乎所有选秀节目。
她的文字温情而不矫情,文艺而不俗气。往往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已经输出了一档节目的价值观,能彻底戳中很多人心里最柔软的那部分。
比如:
人类先发明了旅行
然后又不停追问,旅行的意义
其实世间所有的相遇
不是久别重逢,就是后悔莫及
人生如旅,简单点,
你打得赢怪物,就收得到礼物
——《花儿与少年1》
再比如:
每一朵乌云,都镶着银边
所以,遭遇才会特别明显
当世界对你关上一扇门
不要生气,那只是让你练习面壁
也许,每个人都是孤单的史努比
也许,一上场,队友就变成了对手
可是,胜利,有时候又不是因为战斗
只是因为学会了
勇敢的举起白旗和自己的手
——《花儿与少年2》
字|井柏然
非常建议做文案工作,或者日常工作里文字表达需求大的朋友们,可以研究下吴梦知的文案。
老实说,做出过《花少》系列,我相信《姐姐》接下去的剧本一定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拭目以待了。
3,谁能吃到红利呢?这些被芒果选中的姐姐,三十多的那批很多事业都还在上升期,比如金晨和蓝盈莹。
她们两个虽然一个是花旦,一个是青衣,
但是共同点都是,都不是能让人产生“粉”起来欲望的女演员。
不缺戏演,也有代表作,但是呢,演女一号总是差点说服力。
她们来上这个节目显然是想输出更明确的个人风格定位。
第一期这两位给人的记忆点都不算很强。
蓝盈莹虽然拿了初舞台第一,但是我们前面也说了,谁看这档节目是真在乎姐姐们才艺表演环节的?
金晨呢?
她要感谢芒果给小明的这个反应镜头,非常直男的反应,算是又坐实了金晨“直男杀”的名头。
但,好像也就这点了?有没有推翻之前她在大众中的印象呢?
新的人设没有立起来。
另外呢,就是四五十岁的那批姐姐了,受限于年龄已经在各自行业走下坡路了,但是她们仍然属于暂时不会被淘汰的那批。
她们本身外表保养得不错,身上有话题有曝光率,因为这个节目本身就是希望大家看了以后会说“哇,52?不,这是25吧”。
伊能静,初舞台很美,也输出了“姐不用吃防腐剂,因为姐就是防腐剂。只要勇敢乘风破浪,任何时候,姐的52岁,也可以倒过来是25!”的金句。
但在“金句制造机”宁静面前就不够看了。
反而不如她在《婆婆和妈妈》节目里让人对她印象深刻,进而对她转变观感。
宁静就不用说了吧?
我感觉她就是吴梦知请来给这个节目“扶贫”的。
用梗“扶贫”。
虽然静静子本身的业务能力真的很能打,但是吃瓜群众都只想看她输出金句。
她本身的霸气人设,那种“姐学”输出,就是节目本来就需要的。
所以相辅相成,这也就是为什么节目组爱给她镜头,她也值得那么多镜头的原因。
她也非常懂得节目组为什么要找她,观众们想看她身上的什么点。
流量和镜头不愁。
但之后呢?商务可能会多起来,但是适合她的影视剧邀约会多起来吗?
不好说。因为宁静这种,是“大家想看的样子”已经很久了,但这几年有更多适合她的角色吗?
比较意外的倒是钟丽缇。
她没有很出位的言论,却凭借这个“猝然趴桌”的腿,成了很多gay心里的新一代icon,有点类似于当年王菊在gay群体里的走红。
就非常的欧美diva风。
钟姐应该顺势继续走这个风格,妆容啊打扮啊,赶紧可以输出一波了↓
要说谁在前两期就输出了人设,立足了人设,把属于她的那条“人物线”给先做起来了,那应该就是张雨绮了。
开头自我介绍部分,她还是大众印象里那个敢怼的那个张雨绮。
一言不合连自己的前经纪公司都怼,杨天真表示有被内涵到。↓
但上这个节目的姐姐,都很敢怼啊,谁不是来兴风作浪的?
同质化严重了,就没法突出自己了。
如何让自己的人设饱满起来,层次丰富起来?
从被万众期待的撕X小能手张雨绮变成节目里的反转萌点搞笑担当如何?
她穿着一身紫粉相间的连衣裙闪亮登场,给大家献上了一曲KTV必点神曲《粉红的回忆》。
一个自带光环的女子,一个心心念念想要做C位的女子。
表演怎么样呢?
就…..大家去看吧,反正我真的笑出声了。
演唱结束后张雨绮因为唱跳均不突出,被发了一张形象定位不明确的X卡牌。结果还自信心爆棚,一直认为X卡牌是“就是我很优秀的意思是吗?!这是一种肯定!”的意思↓
当被告知是垫底一组↓
心态崩了,“我就是要C位!大家不都这样说的吗?”↓
虎,是真虎。
萌也是真萌。
在她之前的“很能怼人”的人设上,又丰富起来了一个可爱的、美丽的笨女人形象。
简直是千颂伊本伊!↓
我已经预感到张雨绮拿的是“成长线”的本子,即便不是C位,即便没有走到最后,张雨绮靠着树立起来的这个反差萌人设,也足够为她带来新的机会。
毕竟节目组其实已经暗示过了啊(对标超越妹妹可还行?)↓
前两期节目就信息量巨大。
我感觉靠着这个节目,接下去一个月里,大家都不愁有题写了。
其实呢,这些姐姐通过这个节目,能迎来事业的转机那肯定是很好的事情,这不就是大部分女明星上这个综艺的目的吗?
姐姐们得到自己想要的热度,吃瓜群众能有一档夏日限定综艺,开心一下就很好了。
真人秀就是真人秀,有剧本有导演,上了场就是职业演员。
没有热搜的日子里,节目还能火成这样,姐姐们还是有号召力的。
大家之所以愿意讨论,也是因为姐姐们是都真有梗,再造作也是个性,而且一个个也都是有故事的女同学。
所以,为姐姐们打call就行了,若是真情实情感吃洗脑包倒是不必,比如,最近两天居然真人有磕起了黄圣依和杨子的所谓霸总爱情???
真·人间迷惑。
现在到底都是几岁的网友在冲浪了??
PS,我知道有几个小伙伴想看万茜姐姐,万茜姐姐值得单独分析一篇,前两期万老板还没有更多的展现,再等等,看看之后万茜姐姐会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惊喜。
有哪些文艺的诗句或者句子一直让你念念不忘?
梧桐特别喜欢这句话——“很多人之所以顺从的过完一生,是因为他们一直做着理所当然的事。”这是我曾经从《安妮宝贝》上看见的,然后,我久久的盯着这一行字发呆,我在思考,我是否就是那个“顺从”的人。
关于这句话,不禁让我联想到了“安妮宝贝”笔下的“七月”,那的确是一个乖巧顺从的女孩子,而安生却刚好是她性格对立面的那种女生,血液里充满了不安分的因子。
七月有温暖而健全的家庭,从小沐浴在亲情中长大,学习成绩好,人也恬静美丽,后来又结交了优秀帅气的男朋友。而安生呢?童年以“留守儿童”的模式开启,除了骨子里的古灵精怪,别的或许样样都比不上七月,但这并不妨碍两人成为行影不离的好朋友。
但后来,终究是安生抢走了七月的男朋友——家明。家明第一次见安生以后,便对七月说,安生像一株有毒的植物,会开出带有毒液的花。善良天真的七月却不以为然,每次和家明一起出游都会带上安生,她潜意识里可怜着安生,不知道自己可以分点什么给她,她拥有的东西是那样贫瘠。
七月未来要走的路,她爸妈早就为她规划好了,大学毕业就去家附近的银行柜台上班,然后准备和家明结婚,从此,两个相爱的人彼此厮守一生。
正当七月独自沉浸在对未来的遐想中时,那厢安生和家明早就拥抱在一起了,她们是那么的要好,喜好又是如此的雷同,会爱上同一个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但直到最后,我都不明白家明如何会喜欢上安生。
最后,家明还是回到了七月身边和她如期完婚,但七月后来还是忍不住问他,到底是安生让他回来的,还是他自愿回来的?但家明没有具体回答。
没多久,安生来信了,她告诉七月,自己怀孕了,那个老男人不要她了,这个孩子是家明的,她要飞回来了,希望七月去机场接她。
从此,安生又像小时候那样住在了七月家混吃混喝,七月的母亲被蒙在鼓里,对安生照顾的格外细致周到。
故事的最后,安生难产而死,七月和家明一起抚养着这个孩子,再没有生育。七月一直就是那样傻傻的、顺从的孩子,从来都是不争不抢的乖孩子。
也不能说“顺从”是一种错,只是每个人都是天性使然,各自的活法不同罢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男人是个什么样的物种?
男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物种呢?
男人特别理性。男人和女人不同,女人爱上了男人,往往会一往情深,不计名利,心甘情愿地陪着自己爱的男人吃苦受累;而男人就不同了,男人不会把爱情当成他人生的全部,男人和什么样的女人在一起,或者是跟什么样子的女人结婚,一定是他权衡利弊的结果。男人觉得这个女人对他的将来有利可图,才会愿意选择和这个女人在一起甚至结婚,共度一生。
男人是视觉动物。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女人起初并没有看上追求她的这个男人,却禁不住这个男人一再地追求,一再地对她好,慢慢地,女人会改变对男人的看法,继而爱上他;而男人不同,如果起初就没有看上这个女人的外貌,无论女人如何对他好,男人也永远不会因为时间长了,被女人感动了而爱上她。也有可能,女人越对他好,男人反而越厌恶。
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男人只要看到心仪的女性,就会冲动,甚至失去理智,但男人的冲动只是想尽快占有他认为美丽的女人,跟爱情没有丝毫的关系。男人会使出浑身的解数讨好女人,欺骗女人,目的只有一个,只要达到了目的,这个女人对他,也就再没有多少吸引力了。
如果你了解了男人到底是什么样的物种,就会对男人各种小伎俩见怪不怪了。
以上就是万众狂欢有隐藏剧情吗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