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情 正文

罗西尼塞米拉米德剧情(普罗米修斯完整剧情)

1、gioacchinorossini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外国歌剧里有些男的唱女角3、谁知道贝多芬,国内很少上演罗西尼的歌剧,他的歌剧序曲却是常见曲目。《贼鹊序曲》开始时的一连串鼓声让人觉得似乎是军队进行曲,巴黎国家歌剧院上演了罗西尼的正歌剧《湖边女郎》,《湖边女郎》是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斯各特的同名叙事诗改编的,秘鲁出生的著名男高音...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罗西尼塞米拉米德剧情,以及普罗米修斯完整剧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gioacchino rossini是什么意思

乔阿基诺·罗西尼(Gioacchino Rossini)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第一位旗手,他活跃于乐坛的时期是1810-1830年。法国作家司汤达(《红与黑》的作者)曾说过:“在意大利有一个人,大家谈论他的时候,比谈论拿破仑的时候还要多……他叫罗西尼。”比罗西尼年长22岁的贝多芬,曾对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推崇备至。这两件事足以看出罗西尼当年的声望和他在音乐上的才能。

国内很少上演罗西尼的歌剧,但是在音乐会上,他的歌剧序曲却是常见曲目。DG出过一张正版CD,内有罗西尼的四首序曲,由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其中《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排为第一首。开始时的慢节奏和铿锵有力的管乐即刻扣人心弦。接着乐曲的两个主题被引入,以不断地重复造成逐渐增强的所谓“罗西尼渐强”,渲染整部歌剧的轻松戏谑的气氛。《贼鹊序曲》开始时的一连串鼓声让人觉得似乎是军队进行曲,喜欢打击乐的观众一定很过瘾。《塞米拉米德序曲》是罗西尼序曲中最长的一部,乐曲起步缓慢,主题出现后,乐曲进入“罗西尼渐强”,音乐充满活力,戏谑与激情并存。《威廉·退尔》的故事见诸小学语文课本,这支序曲结构较为复杂,可分为引子、阿尔卑斯山的雷电、牧羊人插曲和横步舞曲四部分。四首精彩的序曲,让听众领略罗西尼音乐特有的调皮、机智和灵气。

《威廉·退尔》歌剧和序曲,是罗西尼1829年倾注心力完成的最后两部歌剧作品。之后40年间,他只写过《圣母悼歌》《小庄严弥撒》及一些小品,似江郎才尽。个中缘由,始终是音乐史家探讨的话题。罗西尼一生创作了近40部歌剧,上演较多的是以《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为代表的喜歌剧。其实他也创作过不少严肃的、颇有创新意义的歌剧,但因演出不多,造成人们对他的印象有偏。

最近,巴黎国家歌剧院上演了罗西尼的正歌剧《湖边女郎》,便是他较为严肃的作品。《湖边女郎》是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斯各特的同名叙事诗改编的。故事发生在16世纪的苏格兰。苏格兰人道格拉斯举旗起义,反抗国王詹姆斯五世。而道格拉斯的女儿爱丽娜却同时被3人追求,其中就有詹姆斯五世。但爱丽娜心仪的却是义军战士玛尔克姆。这是罗西尼写的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巴黎国家歌剧院这次演出的阵容十分强大。秘鲁出生的著名男高音胡安·迭亚戈和美国女中音歌唱家乔伊斯·迪多纳托饰演詹姆斯五世和爱丽娜。罗西尼的歌剧显示出意大利语言独特的音乐性,带给人们意大利歌剧的魅力。

为什么外国歌剧里有些男的唱女角

; 用女声来演唱男角,的确和阉人歌手有点渊源脉络:十七世纪的意大利,Musico(音乐家)这个词原来专指职业歌唱家,不论男女。后来,阉人歌手兴起,这个词就专指Castrato。十九世纪,阉人歌手逐渐退出歌剧院,但观众对人声高音的嗜好不减,阉人歌手原先担当的primo uomo(头牌男角)有一部分就分配给了女人,这些女人穿着裤子在舞台上演唱男性角色,被称为primo musico(头牌音乐家),她们一般在戏剧中担任女主角的情人或贵族朋友,如莫扎特《狄托的仁慈》中的Sesto,以及罗西尼《坦克雷迪》中的剧名主角。这些女歌唱家大多是女中音或次女高音,但也有例外,史上著名的女高音Giulia Grisi就兼有prima donna(头牌女高音或女主角)和primo musico(头牌音乐家)的称号,后来又多出一个术语专门应对这种多面手:primo musico soprano。未得原作者授权严禁转载classical.net.cn任何内容    但除此之外,“用女声来唱男角”,还有一个传统,用女声来演唱男童或青春期少年,这被称为BREECHES PART(穿裤子的角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穿裤子的女角”。后来这个术语比primo musico流传更广,索性就通指歌剧戏剧舞台上演唱男性角色的女人了。未得原作者授权严禁转载classical.net.cn任何内容    即使在阉人歌手时代鼎盛期,也不是每个剧院都能聘到阉人歌手来撑门面的,于是就有了女歌唱家演唱阉人歌手角色的例子。有些作曲家反而觉得女歌唱家效果比阉人要好,就直接把男角色分配给了女声,亨德尔的例子不少,如《里纳尔多》中的Goffredo,《拉达米斯托》的剧名主角,莫扎特《狄托的仁慈》中的Sesto也是一开始便写给女声的。罗西尼的夫人是次女高音,所以罗西尼歌剧中的“穿裤子的女角”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坦克雷迪外,还有《塞米拉米德》中的Arsace。这个现象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舞台上流行一时,后来这股大潮退去,威尔第就没有把主要角色分配给“穿裤子的女角”。最后一个重要“裤子女角”是贝里尼歌剧《卡普特家族与蒙太古家族》中的罗密欧,专门写给上文提到过的多面手:primo musico soprano - Giulia Grisi。未得原作者授权严禁转载classical.net.cn任何内容    回过头来,再说说“裤子女角”的起源——用女声来演唱男童或青春期少年。这类角色通常是侍童。最早的例子来自于西洋歌剧的奠基人蒙特威尔第的《尤利西斯还乡记》,Telemachus。这类角色在舞台上往往具有深层的性意味,表面上看,他(她)是一个面目佼美的少年,同时受到男女主人公的宠爱,其实他是一个娈童,雌雄莫辨的身份也给观众增添了特殊的性刺激。这种性刺激完美地体现在《费加罗婚礼》的凯卢比诺的两首咏叹调——轻快、喜剧性、与性的微妙调和。“裤子女角”在同性恋与异性恋中左右逢源。一心追寻莫扎特的理查·施特劳斯在《玫瑰骑士》依样画虎,塑造了奥克塔维安。连威尔第也在《假面舞会》中写了奥斯卡一角。歌剧舞台上,女声演唱男童和少年数不胜数,简直可以写成十本专著,重要的还有古诺《浮士德》中的Siebel,奥芬巴赫《霍夫曼故事》中的尼古劳斯,《汉塞尔与葛蕾特》中的汉塞尔,《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中的作曲家,《鲍里斯·戈杜诺夫》的费多尔。轻歌剧本身就常常拿性来开玩笑,这种角色就更多了。二十世纪歌剧,这类角色较少,Corigliano模仿《费加罗婚礼》,写的《凡尔赛的幽灵》中就有凯卢比诺的翻版。未得原作者授权严禁转载classical.net.cn任何内容    除了上面列举的之外,还有一类,剧情本身规定了他们是“穿裤子的女角”,你们肯定马上就想到了——没错,那个费德里奥!未得原作者授权严禁转载classical.net.cn任何内容    有时,这类男女倒错的舞台惯例也被称为“travesty”或“travesti”,牛津音乐辞典称为“女饰男角”,其实它更多指“男饰女角”,这个时候,“女饰男角”那种风流的性意味就消失,剩下的是讽刺和恶心——用男人来演上年纪的女人!早期有蒙特威尔第《波配阿加冕》中的保姆,写正歌剧脚本的梅塔斯塔西奥认为“男饰女角”品味恶俗,曾猛烈抨击过。但观众就是喜欢,十八世纪,早期那不勒斯喜歌剧里头,这类恶心角色大行其道。法国歌剧中有个怪异的独特例子:拉莫的Platee(1745)剧名主角就是个Travesti。最近市面上有现代演绎的录像版本,更是夸张,有点像queen的“易装癖”(transvestism)了。《汉塞尔与葛蕾特》中的老巫婆有时也用男角演,所以当他被活活烤成巫婆饼干时,观众都很开心。未

谁知道贝多芬,车尔尼,李斯特的详细关系和资料??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贝多芬一般指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共2个含义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毕业于波恩大学,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等,被后世尊称为“交响乐之王”。1827年3月26日,他在奥地利维也纳逝世。

中文名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出生地

德国波恩

外文名

Ludwig van Beethoven

出生日期

1770年12月16日

逝世日期

1827年3月26日

别名

贝多芬

国籍

德国(神圣罗马帝国)

性别

民族

日耳曼民族

职业

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音乐家、演奏家

代表作品

《致爱丽丝》

《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

《欢乐颂》

毕业院校

波恩大学

主要成就

集古典主义音乐大成 、将声乐融入交响曲

扩大交响曲规模 、以谐谑曲替代小步舞曲成为交响曲第三乐章

音乐特点

浪漫而古典,情趣而激昂

墓地

维也纳中央公墓

老师

海顿

信仰

基督新教

车尼尔

车尔尼(Karl Czerny),1791年2月21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857年7月14日逝世于同地。车尔尼不仅是一位钢琴家,也是一位很活跃的作曲家、优秀的钢琴教师。

中文名

车尼尔

出生日期

1791年2月21日

逝世日期

1857年7月14日

职业

钢琴教师

出生地

奥地利维也纳

他9岁至12岁师从贝多芬学习钢琴。从14岁开始,就从事作曲和钢琴教学。他曾精心研究胡梅尔、克列门蒂的教学方法,李斯特就是出自他门下的高才生。车尔尼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其作品虽受贝多芬的影响很深,但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他写过24首弥撒曲、4首安魂曲,还有交响曲、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合唱曲等各种体裁的作品至少1000余首。此外,他还把很多作曲家的歌剧、清唱剧、序曲等改编成优秀的钢琴曲,其中有以罗西尼的歌剧《塞米拉米德》和《威廉·退尔》序曲改编的有名的八架钢琴的三十二手联弹曲。他是一位写钢琴练习曲非常多的作曲家,仅被学琴者经常选用的练习曲就有将近80余册。这些练习曲是非常有价值的钢琴教材,多少年来一直为世界各国音乐院校广泛采用。

弗朗茨·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的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李斯特将原来背朝听众的演奏位置变为侧面,使演奏家的情感与听众更易沟通,而且形成了辉煌浪漫的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他与同在巴黎的肖邦一起将钢琴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文名

弗朗茨·李斯特

出生日期

1811年10月24日

外文名

Franz Liszt

出生地

匈牙利Raiden(现奥地利Raiden)

逝世日期

1886年

代表作品

《浮士德》和《但丁》

主要成就

“钢琴之王”、首创交响诗体裁

国 籍

匈牙利

职 业

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Bel raggio lusinghier》这是选自罗西尼哪部歌剧的哪首歌曲他的中文翻译是什么?

选自罗西尼中后期剧作塞米拉米德(Semiramide),花腔女高唱段,中文一般翻译作希望的曙光.

推荐一首12—13分钟的纯音乐。轻音乐、小提琴、钢琴、交响乐,什么的都可以。

你想要什么类型的啊?12-13分钟的交响乐很多啊~~推荐几首著名的:

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

埃内斯库-《罗马尼亚狂想曲》第一号

门德尔松-芭蕾舞剧《仲夏夜之梦》序曲

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

罗西尼-《塞米拉米德》序曲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

萨拉萨蒂-《卡门幻想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

关于罗西尼塞米拉米德剧情和普罗米修斯完整剧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