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情 正文

碧血剑07版分集剧情 金庸群侠传x邪线攻略

不过今天小编带来的碧血剑邪线剧情是无法入手队友的,一次主线剧情之后来到风陵渡口,打完以后得铁血大旗功秘籍,其实是温家五老中得老四放飞刀杀了温仪,绝对不可能有小李飞刀救温仪的情节哈,主人公都是以汉人和汉文化捍卫者自居。张无忌反元恢复汉人江山。小说中明军官兵奸淫烧杀无恶不作,本来在关内抢掠奸淫杀人放火什么都做,大明领袖崇祯是个刚愎无能之人...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碧血剑07版分集剧情,以及和碧血剑07版分集剧情相关的内容!

碧血剑07版分集剧情,金庸群侠传x碧血剑邪线攻略?

碧血剑剧情在我们这款游戏里相当不错了,尤其是其中的袁承志跟九难,超级给力,不过今天小编带来的碧血剑邪线剧情是无法入手队友的,不过有一本不错的秘籍。

1,一次主线剧情之后来到风陵渡口,就可以遇到袁承志了。

2,对话袁承志,接下来的选择就会有好几种剧情,我们要走邪线,就选择接过包裹,之后跟袁承志打一架,打赢后选择打开包裹,主角定力减10,。

3,接下来先去襄阳,在襄阳会遇到木桑子,这个剧情也可以不走,因为晚点袁承志会离队,不过因为主角也可以学会神行百变,建议走一下。这里需要打三场,第三场要袁承志单挑,赢得话给秘籍还有神拳无敌天赋书,输的话就没有,如果对秘籍无所谓,可以不练袁承志,直接过剧情就可以。

4,之后在地图上找到杭州,进入六和塔,在进入石梁派。

5,石梁派大殿就要触发剧情了,因为之前我们选择了打卡包裹,这里被发现,然后需要连打三场战斗,打赢的救死扶伤天赋书。

6,接下来去华山,进入华山派,进行灭门,也是需要打三场,打完以后得铁血大旗功秘籍,精明天赋书,主角中毒减属性。总的来说,这条线走一次拿个铁血秘籍之后就不要再玩了,队友没有就算了,还扣好多属性。

金庸的碧血剑为什么要用这个名字?

呃,其实是温家五老中得老四放飞刀杀了温仪。。

碧血剑写成于1956年,小李飞刀系列的第一部多情剑客无情剑写成于1970年,所以,绝对不可能有小李飞刀救温仪的情节哈。。

崇祯帝的形象为何如此之坏?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金庸的小说有个有趣的现象,只要不涉及明清两个朝代,主人公都是以汉人和汉文化捍卫者自居。

比如郭靖不惜代价保护南宋,杨过击毙蒙古大汗蒙哥,张无忌反元恢复汉人江山,乔峰维护北宋王朝等等。

但是只要涉及到明清,金庸的小说立即就不同了。

我们以碧血剑为例,小说中明军官兵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形同匪盗。反而同官兵作战的李自成匪帮,变成了正义之师。同样和大明官兵作战的满清军队,本来在关内抢掠奸淫杀人放火什么都做,到了金庸必须只是在山东流窜,似乎没有恶行。

再看,大明领袖崇祯是个刚愎无能之人,滥杀大臣,心胸狭窄,胡乱指挥。身边诸如曹化淳、安剑清之流都是唯利是图的叛徒小人。

相反,满清领袖皇太极也好、多尔衮也罢,都是英明神武,甚至爱民如子之人,简直是道德楷模。

实际上,当时满清多次入侵关内,除了奸淫烧杀以外,将大量汉人掠夺到关外成为奴隶,大家注意是奴隶。这些奴隶是永世不得超生的,只能世世代代做苦工,连猪狗都不如。

而清军所到之处,比日军三光政策都很,男人被杀死或者抓走作为奴隶,年轻妇女遭遇强奸轮奸再被掠走成为性奴或者生育工具,老幼妇孺则被毫不留情杀死。

清军经过的河北山东等地,出现赤野千里的情况,为汉人带来灭顶之灾。

然而,这些在金庸笔下是不存在的。

袁承志明知道李自成是难成大器的流寇,手下是一群战斗力不强的匪帮,坏事做尽。李自成只是满清用来削弱崇祯大明王朝实力的工具,但袁承志仍然效忠李自成。

这完全是作者强行让他效忠,目的是反对崇祯。

为什么金庸会这么奇怪?

很简单。

一个网友说的很好: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祖上查继佐。因为查继佐的告密,屈死者无数(其中十八人被凌迟,),他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的宠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众所周知,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庭根本无法做到的。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很简单,金庸先祖查继佐在《明史》案告发了自己的朋友,导致无数人被杀、被流放、被凌迟,家破人亡。他则立了大功,不但分得了被抄家者的大量财产,一举成为本地大富翁,还成为了旗人。在满清,旗人属于特权阶级,由此查继佐后代身份彻底改变。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金庸当然不可能批判先祖的卑劣行为,反而要对这种行为进行辩解。

所以,金庸就塑造了一个大明昏庸无能,才应该欢迎满清来烧杀奸淫奴役汉人的理论。

实际上,崇祯虽然有很多问题,但在他能力范围内,他尽全力了。

只是大明王朝灭亡,是封建王朝灭亡的客观周期到了,人力不能挽回的。

而崇祯也是历朝历代皇帝中,极少的几个宁可选择自杀而死,也不投降受辱的皇帝,他做的已经很不错了。

相比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投靠日本人做汉奸,崇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是非不分,善恶不分。

金蛇郎君夏雪宜是个怎样的人物?

金蛇郎君夏雪宜是金庸笔下《碧血剑》中的人物。他天性不坏,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善良。但在纯真的孩童时代遭遇了人世间最为悲惨的事情,年幼的他亲眼目睹疼爱自己的家人被残杀,童年阴影在他们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是永远挥之不去的,所以渐渐地,他的性情变得残暴、心理变得扭曲,生活的唯一动力只有复仇。

夏雪宜年幼时,“石梁派”温家兄弟之一温方禄强奸其姐不成,将其父母兄姐一家五口尽数杀死。夏雪宜是家里唯一的幸存者,他发誓报仇雪恨。长大后,夏雪宜成为一个外貌俊美的翩翩美男子,并学得一身好武功。

他得知云南“五毒教”用毒之法乃江湖一绝,他想偷取其毒药秘技帮助复仇,他遇上教主的妹妹何红药,夏雪宜俘获何红药少女的心。何红药对他倾心相恋,他则利用她盗去毒龙洞中的“金蛇剑”、二十四枚“金蛇锥”以及建文帝的藏宝图,然后独行江湖,得到了“金蛇郎君”的外号。

展开复仇行动后,首先杀害大仇人温方禄,并且向温家留下“我必杀你家五十人,污你家妇女十人。不足此数,誓不为人”之言。与其周旋两年之间,杀害温氏三十余口之后,掳去温方山的女儿温仪。

遇到温仪之前,夏雪宜的生命里只有“复仇”二字。那年,他将温仪掳走,本着报复温家的心里,他打算将眼前的女子卖到青楼中,让温家人也体会一下当年姐姐被玷污的滋味。可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位温家小姐却誓死不受他的羞辱,刚烈的想要以自我了断的方式捍卫自己的贞操。夏雪宜大概从来都没想过,自幼养在深宅大院、生在虎狼之穴中的温仪,性格竟是如此的正直坚韧。他对她坚贞、温柔的性格所影响,与其日久生情、互相倾心。

温仪的遭遇,与纪晓芙有一点点相似,她们同是爱上了原先强迫她们的男子,同是为他产下私生女儿,同样忍受世人歧视非议而不后悔。

温仪完全不懂武功,她是无恶不作的大盗世家里的一个善良女子,她虽然在强盗世家成长,但从小接触的是儒家文化影响,矜持而纯洁,纯洁背后就是肯为名节而死的勇气和刚烈。夏雪宜初见温仪的时候,是在温家花园里,清风浮动,花香四溢,清澈纯洁的少女在院子里荡千秋。所以夏雪宜带走温仪的时候出手也是极有风度的,用力一荡,秋千飞出去,夏雪宜揽着温仪的腰轻轻一跃就跳到墙头上。

温仪第一件时间进行反抗。随后更是一头撞向石壁上,额头鲜血留个不止,夏雪宜一下子被强烈的震动了,她的宁死不屈或许冥冥中勾起了夏雪宜遥远的回忆,很多年前的姐姐和此时眼前的少女完美的重合了,从此他选择守护他。

在那段两人独处的时光里,夏雪宜哪里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金蛇郎君,分明是一个初遇心动女生、而且完全动了真情的毛头小伙子。而温仪呢?自幼长在深宅,见到的都是豺狼般的温家人,如今见到这么一位至情至性、偏偏还生得如此俊朗的年轻小伙,想要不动心几乎是不可能的。

夏雪宜日日和温仪相处,却发现自己被温仪感化了,自己不再有那么多的戾气,不再那么心狠手辣,反而变得温柔细腻起来,这让夏雪宜始料未及,不由得对温仪另眼相看,久而久之,日久生情,夏雪宜竟然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仇敌的女儿,于是开始对温仪用心,他唱小曲给温仪听,用木头削成小玩具给温仪玩,拿出他妈妈绣花的红肚兜给温仪看,给温仪讲小时候父母、哥哥姐姐的事,表现出他极为人性的一面,极为细腻的感情,他没有用强,只是耐心等待着温仪接受自己,这就是夏雪宜的改变,他没有侵犯温仪,只是用自己的真心打动温仪,最终他成功了,温仪也爱上了他。

夏雪宜送温仪回家,还看她份上,停止了报复行动。回到家里的温仪,她家人反而怀疑她失贞,与她疏远,而她自己则愈来愈想念这个“坏人”,显然,这个“坏人”也愈来愈想念她,于是,一个夜里,他冒险探她香闺,两人发生了关系。

温仪后来郑重向女儿温青青说:“那是我自己愿意的。到而今我也一点不后悔。人家说他强迫我,不是的。他始终尊重我,从来没强迫过我。”

在温仪的心里,夏雪宜对温家人的恨,又何尝不是他对自己死去亲人的爱?因爱生恨,他毒辣决绝的外表下,是常人无法窥见的赤子之心。温仪在了解事情原委后,她理解他、她关心他、她为她牵肠挂肚。而这些,是夏雪宜自亲人走后便不曾再体会过的温度。本已扭曲的金蛇郎君就这样爱上了她,并且一爱就是一辈子。温仪对他而言,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心上人了。善良的她是他对童年时代温暖家庭生活一种永恒的向往与怀念。

美丽绚烂总是短暂的瞬间,他们的爱情注定是悲剧一场。夏雪宜放过温家,温家却不放过夏雪宜,温仪的母亲骗她送一碗下了迷药“醉仙蜜”的莲子羹给夏雪宜,使他失去了抵抗,然后温家的人挑断了他的手筋脚筋,再逼他带他们去发掘宝藏,温仪痛不欲生,但为了女儿,只好忍辱留在温家,年复一年地盼望他来接走她娘儿俩。

为了温仪,夏雪宜放下了仇恨,为了她,他呆在虎狼之地的温家,为了她,在生命最绝望的时候,他向她绽开一抹安慰的浅笑,跟她说他不后悔,为了她,他心甘情愿忍受何红药无情鞭挞,即使被打得全身没一块好肉也坚决不吐露她的半点信息。十八年以后,由温仪的口中讲出,依然是催人泪下的感动。

“得宝之人,务请赴浙江衢州石梁,寻访女子温仪,赠以黄金十万两”。“此时纵聚天下珍宝,亦焉得以易半日聚首?重财宝而轻别离,愚之极矣,悔甚恨甚!”生命的尽头,他依然念着她,想着她,至死嘴里都咬着温仪送给他的定情信物,以此捍卫他和温仪的爱情,这是一种撼天动地的爱。

天下的奇珍抵不过半日的欢聚。他没有记着,手脚筋断、武功尽失的痛苦,他只是记得她,一个无知而柔弱的女子,挡在他身前,同生共死的绝决誓言。

夏雪宜自杀,完全是为了保护温仪不受何红药的伤害。夏雪宜,对待他不爱的何红药,他是金蛇郎君,无情至极。对待温仪,他是最勇敢温柔的情人,他的爱是刻骨的,用生命去保护她,爱到极致。作为女人,温仪的18年守候,换来的是情郎的遥远的深情,她爱得幸福。

温仪对夏雪宜也是一往情深,回忆中,她对女儿青青和袁承志说道:“那天晚上,他睡在洞口,对我说:‘我唱小曲儿给你听好吗?’……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他不再言语了,高高兴兴地唱起山歌来,唱了大半夜,直到月亮出来,他还在唱……他带了好多小鸡、小猫、小乌龟上山峰来……他整天陪我逗猫儿玩,喂小乌龟吃东西,晚上唱歌给我听……他始终对我很温柔很和气……那天晚上我听得他在哭泣,哭得很是伤心……”这样的相知相怜,最终始两人走到了一起。他曾说:“我爱她甚过爱自己的性命……”此番情感,不可谓不感人!

夏雪宜不再固执,愿意放弃一切恩怨情仇,只求常伴温仪左右,为其遮风挡雨,与其笑看人世间风情云淡,愿把世间一且美好和自己的温柔只给留给温仪一人。温仪是幸福的,温仪看似柔弱,有一颗执着,善良,对爱情坚若磐石的心。他对夏雪宜的爱,无怨无悔,只愿此生能永远呼唤一生“夏大哥”。

夏雪宜留在了与温仪仅有的一段欢乐的日子。对温仪来说,已经足矣,因为她知道夏雪宜对他的爱,一生一世,爱的炙热,爱的痴狂。她是夏雪宜在人世间的一切美好。他宁可把这份美好永久的留在彼此心中。

80年代有哪些优秀的电影?

感谢作者提出这个问题,下面我来谈一点关于我国80年代中国电影的一些感想,并推荐几部优秀的80年代的电影。

首先,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电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在电影性质和体制上,以前的电影都是与政治为一体的,所服务的对方也是政治,具有政治教育意义,而此后中国电影变成了市场化的一部分,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体现就是电影市场上娱乐片,大量出现在电影屏幕上,像李连杰的《少林寺》、冯小刚的《顽主》等,都是大众喜爱的电影。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那个时期比较优秀的几部电影:

第一部:《英雄本色》1986年上映

《英雄本色》是由吴宇森执导,由周润发,张国荣主演的一部动作电影。

本片不仅在票房上大卖,在口碑上更是取得很大的成功,至今也被很多影迷经常提起。而且在当年的金马奖上,也是最大的赢家,不仅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同时也获得了第6届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男配角奖!

《英雄本色》不仅让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兄弟情”

的标签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也让周润发和张国荣爆火。而《英雄本色》也是香港电影的里程碑,之前此类电影是没有出现过的,此后香港电影中出现了大量同类型电影。有段时间,“义气”“兄弟”成了香港电影的标签。

第二部《红高粱》1988年上映

《红高粱》是由大导演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主演的剧情电影。

电影是改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两部小说《红高粱》和《高粱酒》,影片以抗战为背景,故事发生在山东的高密,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在日本侵华战争的时候,艰难经营着一家高粱酒的酒坊,但最终因参加了抗日而全部被日本人杀害的故事。

《红高粱》是第一部中国获得的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电影,另外在国内电影金鸡奖和百花奖也获得了多项大奖。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实性特别强,通过对真实人物和故事的描写,去探索人性,并追寻民族文化的根基,所以在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到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对生活的热情。

第三部:《末代皇帝》1987年上映

严格意义上来讲,《末代皇帝》并不能成为中国电影,虽然讲述的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故事。

《末代皇帝》是由欧洲知名导演贝尔多鲁齐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主演的历史剧。

电影主要讲述是是,清王朝被推翻,作为最后一位皇帝的溥仪被作为战犯押解回国,在从苏联回国的火车上溥仪自杀未遂,从而陷入深沉的回忆,从登基到现在的一生无可奈何的命运……

这部电影,不仅得到了到紫禁城拍摄的许可,更是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全力配合,这是之前史无前例的!

《末代皇帝》在1988年获得了第6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摄影等九项大奖,成为了绝对的超级赢家。这部电影也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一部最独特的影片。

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去哪儿了?

崇祯帝殉国之前,在世的儿子有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三人,女儿有昭仁公主、长平公主两人。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自缢前也对这五个儿女做了特殊安排:三个儿子化妆农家子弟逃出皇宫,这是要为大明老朱家留个种;为了避免两个女儿遭到农民军的凌辱,崇祯帝亲手砍杀了6岁的昭仁公主,长平公主则用手臂挡住崇祯帝的剑,当场断臂婚死,后在“送葬途中”苏醒过来,算是保住一命!这个传奇经历也被后世多次用于影视创作,如《鹿鼎记》里韦小宝的师傅“独臂神尼”。

三个皇子的结局道士太子

上面说到崇祯帝上吊前是想遣散诸皇子,可当时农民军将北京城围的水泄不通,乔装出城并非易事。太子朱慈烺就没能逃出皇宫,好在被李自成俘虏后,并未加害于他,而且历史资料中记载了李自成与朱慈烺的一段对话。大体意思就是李自成很嘲讽的问朱慈烺,你老朱家为何失了天下,朱慈烺很清楚农民军一路杀戮大明藩王的手段,估计也是抱了必死之心,不下跪不作答,将亡国之责算在百官头上。

李自成见屈服不了朱慈烺,反而觉得此人颇有骨气,于是说“汝无罪”,决定留他一命。后李自成与吴三桂作战失败,朱慈烺被吴三桂寻到救出,但在随后的战乱中失踪,再无记载,所以历史上著名的“南北太子案”由此产生。此案主要就是对朱慈烺的去处产生了争议,一是说吴三桂想拥朱慈烺为明帝,被多尔衮拒绝,因此朱慈烺不再是政治筹码,所以吴三桂西征途中将朱慈烺杀害。

(吴三桂剧照)

但在南太子“现身”后,史可法在一件给弘光帝的奏疏中说提到了“传言太子为贼所害”,这个贼指的是李自成。陈洪范则说过“臣遍访北来诸人,佥谓流贼闻清兵将至,先杀皇太子,挟二王马上偕行迎战。永平失利,二王亦受害”,同样将杀害朱慈烺的罪名算在李自成头上。反正不管南北太子身份真伪如何,政客手中的两位太子最终都是被杀。其中“北太子”被记载为假太子自投罗网,据《弘光实录钞》记载,顺治元年(1644)农历十一月,有“太子”投靠皇亲周奎,摄政王多尔衮闻后彻查,最终结果是此人“伪称太子”,遂被处死。

(多尔衮剧照)

但如史学家分析,大明太子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意义非凡,无论是李自成、吴三桂、还是南明、清军都会如视珍宝,这张政治牌捏在手中不香吗?为何非要杀掉?所以洛阳栾川老君山下的太子墓更令人相信,大明太子朱慈烺并未落入任何势力手中,而是伪装成道人。老君山下太子墓有碑文四篇,其中“即存一二孑遗,悉保残息于他方”、“万仞宫墙有门难进”、“住世者奉祭扫于冥宸”等字眼令人无限遐想。且据1934年盗墓案经历者回忆,太子墓有玉带、印玺、龙凤剑等物品被盗,何等道士敢拥此物?

(老君山太子洞)

朱慈烺逃至老君山也不无缘由,据《卢氏县志》记载,万历年间,朝廷派太监至栾川开挖银矿,这里的地理环境由监工太监传回京师,宗室无人不知此地。且万历皇帝信道,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建老君山庙宇,算得上皇家道教圣地,太子逃亡此处完全可以理解。据《明史》、《平寇志》、《甲申传信录》等史料记载,崇祯帝自缢前,对太子五次重托,主要意思是“国家重务,悉委太子”,可见太子朱慈烺带着父亲重托,复明大业逃遁的,所以前往老君山化身道人实属谋划未来之计。只不过复国不成,当了30多年道士的朱慈烺最后郁郁而终。

朱三太子

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一定对朱三太子映像深刻,因为朱慈炯是崇祯皇帝的嫡三子,所以有三太子之称。甲申之变后,他也一样没能逃出皇宫,但也未被李自成杀害,李自成携太子与二王战吴三桂时,朱慈炯也在其列!所以李自成败退时,朱慈炯跟哥哥一样“失踪了”,洛阳老君山的太子墓碑文也提到了“即存一二孑遗,悉保残息于他方”,现代的学者解释这句话时,就认为是碑文撰写者故意隐晦的点出一子二王同时脱离李自成而逃跑,所以后文就不说朱慈炤了,他也是在此时“跑路”的。因为李自成的大顺军逃跑路线为北京向西,经西安、南商、洛南、灵宝、卢氏、襄阳,太子与二王在这条路线上完全有可能轻松逃至栾川。

(朱三太子剧照)

而坊间传闻最多的是朱慈炯从河南又跑到了凤阳,即朱元璋的老家,明朝的中都,而后更名出家,以掩饰身份。至吴三桂“三藩之乱”爆发后,他被一伙趁乱起兵的草莽之士裹挟,从此陷身于湘中地区。康熙十八年(1679),满清安亲王岳乐的大军,进剿武冈州枫木岭,将他抓获,解送京师。清庭到了康熙时期本就宣布不再追究明朝宗藩室属,但朱慈炯毕竟身陷造反一事,所以清庭对其态度是必杀!所以又制造出一个“伪太子案”,官方说“彼时朱慈炯年甚小,必不能逸出,今安得尚存?大约是假”,因而以“假冒前朝皇子,谋反作乱”的罪名将其处死!

难逃清算的皇子

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帝在南京拜祭朱元璋陵墓时,为继续收买人心,召谕“访察明室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朱慈炤就是在此口谕宣布后被清庭抓获的。这个朱慈炤当年脱离李自成后,亦从河南逃至凤阳,化名王士元(猜测为原是王的意思),后至江浙一带当了教书先生,娶了一妻一妾,育有六子三女,小日子过的也算平静。直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朱慈炤身份泄露,被清庭抓获,按理说康熙帝承诺不再迫害明朝余宗,可朱慈炤并没有逃脱被清算的劫难。清庭认为“朱慈炤虽未必有反清之行,但未必无反清之心”,于是将朱慈炤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除此之外,朱慈炤的一妻一妾、六子三女,外加一个孙子,全家十三口尽数遇害,崇祯帝的血脉,甚至是此前泰昌皇帝、万历皇帝、隆庆皇帝、嘉靖皇帝的全部血脉,至此断绝!当年清朝发动“金印案”,一次处决13名被羁押在北京的明朝藩王时,就公开发布谕旨,即“凡故明宗室……若穷迫降顺,或叛而复归,及被执献者,无少长尽诛之”。意思就是明朝朱氏宗室,如果是迫于无奈才投降,或者反抗过满清却又投降,或者被属下挟制投降的,无分年龄老少,全部斩首。此时的朱慈炤75岁,当了60年顺民被清算,也兑现了清庭当年的谕旨。

皇子的抉择与南明的走向

崇祯帝的这三个皇子都选择了隐姓埋名苟且偷生,当初李自成进攻北京时,大臣建议南迁未成,便有人提出将皇子移至南京主持大局,倘若真是如此,或许南明不会那么混乱。隆武年间,鲁王朱以海割据浙东,自称监国,不听福州的隆武帝朱聿键号令,两相争斗中,浙东轻易丢失于满清,八闽大地无险可守。福州陷落后,隆武帝殉国,唐王朱聿鐭自称绍武帝,桂王朱由榔自称永历帝,两个政权又开始争夺南明皇位,唐桂之争使南明实力进一步损耗,历时一个月便被清军趁虚而入,攻占广东,24名明朝藩王被处决。

以上这些事例都说明当时没有一位能代表正统的皇子,这是南明无法凝聚反清力量的重要原因。这期间最有希望参与领导南明政权的人应该是朱慈炤,但他安安生生的当了顺民,只是在给儿女取名时,依旧按照祖宗家法。即当年朱元璋定下的辈分“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中,取和字辈,以及最后一个用“土”字创造一个字。朱慈炤的这种行为显然就是卑微的维持着祖宗家法,却对老朱家的江山无动于衷。

不过我们也无法一味指责朱慈炤,毕竟那个时期豪杰并起,各股势力皆非善类。很难说李定国是否真心拥保永历皇帝,郑成功被隆武皇帝钦封“国姓爷”,这里又有多少尴尬和苦衷?作为崇祯嫡系子孙,是否真能一呼百应?或是成了挟天子令诸侯的傀儡?与其这样,明哲保身并非不是良策,为崇祯一脉传承香火,留得青山总归是万全之计。可是清庭基本扑灭反清势力后,康熙帝诏喻“诏故明宗室子孙众多,有窜伏山林者,令悉归田里;有改姓埋名者,姓氏皆复旧”。这是清初最险恶的xx行为,二王纷纷落网,又纷纷被诛,这完全是清庭的不讲信义,葬送了二王延续龙脉的愿望。

“艰辛避海外,总为几茎发。于今事毕矣,不复采薇蕨。”——朱术桂

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克台湾,郑氏政权灭亡。流亡在此的众多明朝远支宗室已非勋贵,在郑氏集团也未染指军政,又因血缘和皇室距离太远,构不成太大威胁,因此侥幸得以活命。他们被清廷收缴谱牒和印信,安置于山东、河南等地,从此务农为业。唯有辽王一系的宁靖王朱术桂,一直作为明朝宗室在郑氏军中的代表,观礼军国大事,不甘剃发易服,做满清顺民,故言“台湾有变,我再无他往,当以身殉”。当清军克澎湖,郑克塽决定投降时,朱术桂效仿崇祯帝,自缢而亡。

以上崇祯三子的下落多为后世推测,主要依据为史料、卷宗整合,以及考古推测,而就《明史》记载,崇祯帝三子在随李自成西撤时失踪。明遗太子、三太子的故事多为文学创作引用,因为这本就无法定论,加之满清迫害明宗室是一个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史料中多有遮掩。如南北太子案,多尔衮所杀之人或许就是太子真身,只不过以伪太子定罪,遮掩满清不仁不义之举,平息社会舆论,降低民怨声势。反而是长平公主,被清庭圈养,顺治帝还亲自为其择选驸马,这种“仁义”之举被记录的相当详细。民间反清势力则非要传言长平公主出家为尼,成为一代宗师,再好比“二王皆被害”的言论也出自南明,说明崇祯后裔的生死问题在当时属于南北对峙的舆论工具,这才使该问题扑朔迷离,吊人胃口!

以上就是碧血剑07版分集剧情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