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皇陵背景?
京剧《探皇陵》也称《叹皇陵》取材于鼓词《香莲帕》,是《大保国》的续篇,常与《大保国》《二进宫》连演,全名《龙凤阁》,俗称"大探二"。
《探皇陵》主要讲述宋朝的故事,李艳妃昏庸,欲将皇位交与李良,进谏不果,徐延昭深夜去皇陵,乞求先帝显灵庇护。当夜遇杨波赶来护陵,遂再度相勉,继续苦谏。
你认为京剧十大经典唱段是哪些?你最喜欢哪段?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不管是传统剧目还是样板戏,都是艺术中的精髓,我比较喜欢的剧目或者唱段很多:马派的“借东风”“甘露寺”
杨派的失空斩、文昭关、碰碑、红鬃烈马、大保国、搜孤救孤谭派的将相和、打渔杀家、定军山、武家坡奚派的白帝城、范进中举、碰碑麒派的未央宫、追韩信、徐策跑城、描容上路言派的让徐州、洪羊洞、捉放曹梅派的贵妃醉酒程派的锁麟囊李少春的野猪林裘派的探阴山、铡美案、探皇陵、二进宫、赤桑镇、断密涧孟广禄的“雪花飘”李派老旦狸猫换太子、钓金龟、打龙袍
等等等等……
京剧二进宫详解?
京剧“二进宫”讲的是:
故事讲述了明穆宗(隆庆帝)死后,太子(朱翊钧,即后来的万历皇帝)年幼(时年10岁),李艳妃(历史上称为李贵妃,朱翊钧即皇帝后晋升为李太后)垂帘听政。
其父李良(原型为武清伯李伟),蒙蔽李妃,企图篡位,定国王徐延昭(原型为明朝首辅徐阶)、兵部侍郎杨波(原型为兵部尚书王崇古),于龙凤阁严词谏阻,李妃执迷不听,君臣争辩甚剧,不欢而散。李良封锁了昭阳宫,使内外隔绝,篡位之迹已明。
徐、杨二人于探皇陵后,二次进宫进谏。此时李妃已悔悟,遂以国事相托。后杨波发动人马,卒斩李良。
大保国剧情?
京戏《大保国》故事的历史背景是明朝明穆宗时期,《大保国》不是真实的故事。
《大保国》是传统京剧《龙凤阁》中前奏,接续的有《探皇陵》与《二进宫》。《大保国》讲述的是:明穆宗死后,太子年幼,李艳妃垂帘听政。李妃之父李良,企图篡位,诱逼李妃命己摄政,并命朝臣画押,唯定国王徐延昭与兵部侍郎杨波不从,一同入宫于龙凤阁严词谏阻,李妃执迷不听,君臣争辩甚剧,不欢而散。
李良气焰因之更盛,徐延昭愤极,以太祖御赐铜锤痛击李良,李妃责其有意欺君。后两出则讲述李良封锁昭阳院。
使内外隔绝,篡位之迹已明,徐、杨二人于探皇陵后,二次进宫进谏。李妃悔悟,遂以国事相托,由杨波发动人马,率斩李良。
京剧二进宫讲的是什么意思,跟大保国,探皇陵有关系吗?
二进宫,大保国、探皇陵,三出戏可以单独分开演,也可以一起演,一起演称《大探二》。人物都是一样的。《大探二》讲述明初时期皇帝驾崩,太子年幼,太子之母李艳妃暂理国事。李艳妃之父李良起意篡位,定下一计:约定暂代皇帝,等太子长大成人再还政。李妃欲从之,李良又命文武百官签字画押。老臣徐彦昭识破奸计,出面阻止,并号召其他官员拒签,但只有兵部侍郎杨波支持徐延昭。朝堂上,徐杨二人力谏不可让位,李妃不从,将二人赶出朝堂,声明永不录用。李良原形毕露,将李艳妃打入冷宫。徐彦昭夜探皇陵,在先王灵位前感慨万分。杨波数子领兵勤王。徐杨到冷宫救出李妃。 《大探二》讲述忠臣除奸佞救幼主的故事,是一出家喻户晓的传统历史正剧,其弘扬的忠孝精神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老生、花脸、青衣三个行当并重的一出戏,民间有云“要想听,二进宫”。
京剧《二进宫》概述了哪朝皇帝时代的故事?
杜撰的明朝的事。
杜撰明穆宗死了以后,太子非常小,李艳妃垂帘听政。可是李艳妃的父亲李良心怀不轨,想篡位,他花言巧语欺骗李艳妃,李艳妃准备把皇位让给李良,定国公徐延昭和兵部侍郎杨波上殿劝柬李艳妃,结果争论的非常激烈,最后君臣不欢而散,这是《大保国》内容。《探皇陵》就是杨波带军队保护皇陵,正好碰上徐延昭,两人约定再次进宫劝柬李艳妃,这是《探皇陵》。《二进宫》就是李良封锁了昭阳院,内外隔绝,篡位的心非常明显,所以这个时候李艳妃非常非常后悔,但是又没有办法。这个时候徐延昭和杨波又一次进宫劝她,然后他们就有对唱,最后李艳妃把国事托付给徐杨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