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情 正文

分集剧情抗战施美人计

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圣女贞德(JoanofArc?下同)在介绍圣女贞德及其对百年战争的影响之前,所谓英法百年战争是指英国和法国从1337年到1453年进行的长达116年的战争。但法国贵族不愿意接受爱德华三世成为他们的国王。所以法国贵族们最终选择了查理四世的堂兄(查理四世父亲腓力四世的兄弟的儿子),这也是后来历任英国国王都有法国国王的称号的...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分集剧情抗战施美人计,以及和分集剧情抗战施美人计相关的内容!

分集剧情抗战施美人计,中国现代四大美人究竟是谁呢?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这四位美女流传千古,成为佳话,每个美女都是绝代风华,燕瘦环肥的美女,个个都是倾城倾国之貌,简直都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中国的四大美女是谁呢?

现在的中国美女有很多,如果非要说是谁是四大美女,还没有评出谁是四大美女,到是有10多个漂亮的女明星,我收藏的到是有一些,到底谁是四大美女,还是广大人民群众,眼光是亮的,你们说了算,我给你们分享,我收藏多年的经典照片发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欢迎大家收藏关注。废话不多说了,马上分享经典照片。

1.范冰冰

2.刘亦菲

赵丽颖

景甜

景甜

迪丽热巴

杨幂

高圆圆

张天爱

赵丽颖

景甜

我是情感书生:欢迎大家评论指导,

世界战争史上有哪些起到决定作用的女性?

世界战争史上,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女性”?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圣女贞德(Joan of Arc,Jeanne d'Arc,The Maid of Orléans),完全可以说是这样的一位女性。

15世纪的圣女贞德像

(来源:Wikipedia,下同)

在介绍圣女贞德及其对百年战争的影响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是英法百年战争。所谓英法百年战争是指英国和法国从1337年到1453年进行的长达116年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法国王位继承权。简单来说就是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没有男性后裔,法国卡佩王朝绝嗣。而与查理四世血统最近的是他的外甥,也就是他的妹妹伊莎贝拉和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二世的儿子,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但法国贵族不愿意接受爱德华三世成为他们的国王,再加上女性及其后裔的继承权,在历史上已经被排除了,所以法国贵族们最终选择了查理四世的堂兄(查理四世父亲腓力四世的兄弟的儿子),瓦卢瓦伯爵成为法国国王,即法国国王腓力六世,法国瓦卢瓦王朝开始,爱德华三世也只能不情愿的接受这一结果。再加上自从诺曼征服以来,英国国王同时也是从属于法国国王的贵族,而腓力六世向加强中央集权,因此向收回爱德华三世所拥有的法国领土,爱德华三世拒绝,在这种情况下,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爆发,爱德华三世在1340年正式在其头衔中加上了法国国王的称号,这也是后来历任英国国王都有法国国王的称号的由来。

爱德华三世与腓力六世的法国王位声索权的由来

英法百年战争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爱德华三世阶段(1337-1360)、卡洛琳阶段(1369-1389)、兰开斯特阶段(1415-1429)以及法国胜利阶段(1429-1453)。而圣女贞德,就是在百年战争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法国取得最终胜利阶段出现的,她的出现引发了法国精神的复兴。

英法百年战争的演变

(黄色:法国王室领地;浅灰色:英国控制的领地;深灰色:勃艮第公爵控制的领地)

之所以说圣女贞德是法国精神的复兴,或者说是法兰西民族主义的精神象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英法百年战争的前三个阶段,代表法国的法王一方是处于屡战屡败的境地的,甚至到了战争的第三阶段,也就是兰开斯特阶段,当时的法王查理六世已经无力抵抗与勃艮第公爵结盟的英王亨利五世,因此英法在1420年5月21日签订《特鲁瓦条约》,英王亨利五世成为了法国摄政王,并可以在查理六世去世后继承法国王位,可以说法国已经成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了。

《特鲁瓦条约(Treaty de Troyes)》(1420.5.21),藏于法国国家档案馆

不过历史有时候非常传奇,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在1442年同一年去世,而继位的英王亨利六世和法王查理七世为了争夺法国王位,再度交战。而1424年英国取得了对法兰西、苏格兰联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的苏格兰援军全军覆灭。1428年,英国围攻法国南方要塞奥尔良(这是少数仍然忠于法王的几个城市之一)。奥尔良在百年战争中的这一阶段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因为奥尔良城就是对其他忠于法王查理七世的其他地区的最后的屏障,某种意义上“奥尔良的命运就是整个王国的命运”,而没有人认为奥尔良可以能够抵挡得住英国人的长期围困,可以说法国形势危急。而圣女贞德,就是在英军围攻奥尔良这一役中登上了百年战争的舞台。

1415年至1429年法国形势图

圣女贞德出生于法国东北部的栋雷米(Domrémy-la-Pucelle),父亲是雅克·达尔克(Jacques d'Arc),母亲是伊莎贝尔·罗米(Isabelle Romée),一对农民夫妇。而栋雷米虽然被亲勃艮第派的领地所包围,但是仍然忠于法国王室。按照圣女贞德自己的说法,她是在1425年,13岁(根据被审判时她自称19岁推断)时经历了第一次异象。在这一异象中,她看到了天使长米迦勒(Michael)、圣凯瑟琳(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和圣玛格丽特(Saint Margaret of Antioch)——后两者是罗马天主教十四位辅助圣徒中的核心(再加上圣芭芭拉),处女殉道者。他们告诉贞德要把英国人赶走,并将查理七世带到兰斯(法国国王传统加冕地)加冕。

圣女贞德在栋雷米的出生地:今天已经是一个博物馆了

贞德在16岁时请求沃库勒尔镇的(Vaucouleurs)法军指挥官带她到在希农(Chinon)的法国王家宫殿,被拒绝。贞德在第二年一月份再次与法军指挥官见面,这一次为了取信,她预测了鲁夫雷之战(Battle of the Herrings,Battle of Rouvray),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指挥官带她觐见了查理七世。

查理七世

接下来,套用句网络小说的经典套路,那就是1429年那一年,圣女贞德17岁,查理七世26岁,他们第一次见面,这是命运的相逢,历史的车轮开始转动了。在两人的对话中,贞德给查理七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王室很快就接受了贞德,并且同意贞德与救援奥尔良的军队一起出征。之所以法国王室能够如此迅速接受贞德,原因大概在于一方面,在经历了多年的耻辱性失败后,法国的士气极其低落,法国王室的声望已经跌到了谷底,急需一个能够提振士气,增强法国王室威望的消息,而贞德的出现,则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另一方面,法国人中一直流传着法国将会被一个女人所失去,而会由一个将会创造奇迹的圣处女将法国从“洛林的边界”中拯救出来的预言。而“失去”法国的那个女性,被认为是签订了《特鲁瓦条约》的伊萨贝拉(法王查理六世的王后)。正是因为这一预言,所以处于绝望中的法国王室才会急病乱投医,接受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农家女孩作为圣处女,因为贞德声称她是在上帝指引下领导法国军队取得胜利。

1429年5月10日的巴黎上诉法院议定书上的涂鸦所表现的圣女贞德

贞德是在1429年4月29日到达被围困的奥尔良,不过奥尔良公爵家族将她排除在战争委员会之外,也没有将与敌人作战的消息告诉她。至于在战争中贞德究竟多大程度上参与了战争,是否起到领导作用,目前争议很大。一方面贞德自己说她只是在战斗中从未杀人,只是举旗前行,而很多贵族则表示贞德对他们的决策有深远影响。但不管怎么说,最终法国王室取得了奥尔良战役的胜利。对法国人来说,奥尔良战役的胜利,代表了贞德就是那个法国人当中一直流传的圣处女,因此很多法国贵族开始成为贞德的支持者,而英国人则认为贞德是被魔鬼附身。

奥尔良围困战

奥尔良战役后,贞德说服法国王室和军队指挥官阿朗松公爵向兰斯进军,这完全出乎英国人的预料(英国人以为法国会攻击巴黎或者诺曼底)。个人以为,正是因为法军出其不意的攻击方向,导致了接下来一连串的胜利,并且在帕蒂战役中法国击溃了英国军队主力并杀死或者俘虏了大部分英国军队指挥官。1429年7月15日,法军占领兰斯,16日查理七世加冕。但是在接下来的战略上,贞德和法军指挥官阿朗松公爵与查理七世发生了分歧,贞德与阿朗松公爵主张向巴黎进攻,而查理七世则倾向于与勃艮第公爵谈判。而勃艮第公爵只是以谈判作为缓兵之计。8月15日,法军与英军相遇,9月8日法军进攻巴黎,但王室在9日命令撤军。

《在查理七世加冕典礼上的贞德》(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864)

1431年5月,与英国的休战结束后,贞德前往贡比涅以帮助保卫这座城市。5月23日,贞德在试图攻击一支在贡比涅北部的勃艮第营地时遭遇伏击被俘。在被勃艮第俘虏期间,贞德多次试图逃跑未果。后来经过英国与勃艮第公爵的交涉,勃艮第公爵以10000利弗尔的代价将贞德移交给了英国人。同年12月份,贞德被转移到英王亨利六世在法国的军事总部和行政首都鲁昂,并由亲英的皮埃尔·科雄(Pierre Cauchon)主教为首的宗教法庭对贞德进行异端审判,而这一审判完全是出于政治动机,这一法庭完全是由亲英和勃艮第的神职人员组成,并由英国军队指挥官监督。

圣女贞德被俘:巴黎先贤祠壁画

审判在1431年1月9日开始。从整个审判来看,这一异端审判既不符合宗教异端审判法的要求,同时审判记录也被篡改过。事实上,无论如何贞德都会被定罪。最终法庭给贞德定了12条与法庭记录自相矛盾的罪名,并且以立即处决的威胁,让作为文盲的贞德签署了一份她根本就看不明白的弃绝书。1431年5月30日,贞德在鲁昂老集市广场被处以火刑,其遗体被扔进塞纳河中。

贞德塔:贞德在异端审判期间被监禁处

在贞德去世后,英法百年战争又进行了二十二年,并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的结束,使得英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上的几乎所有领地,只剩下加莱。而部分地得益于在百年战争中兴起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很大程度上是贞德的行为和最终牺牲所激发起来的,在百年战争后,法国基本实现了政治统一。

《温切斯特红衣主教在监狱中审讯圣女贞德(1431)》, Paul Delaroche

百年战争的结束,使得贞德的异端审判重审成为了可能。教皇加理斯笃三世(Callixtus III)接受了法国检察长让·布雷哈尔(Jean Bréhal)和贞德母亲伊莎贝尔·罗米的请求,于1455年批准了对贞德异端审判的重审。1455年11月7日,重审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开幕,重审包括来自全欧洲的教士,并且完全遵守标准法庭程序。115名证人的证词一致证明了贞德的纯洁、政治和勇气。最终重审法院于1456年7月7日宣布贞德无罪,是由于“虚假指控”而被审判,并宣布她是殉道者。1803年,拿破仑宣布贞德是法兰西民族的象征。1909年,贞德被教皇本笃十世在巴黎圣母院封圣宣福,1920年被教皇本笃十五世在圣彼得大教堂正式册封为圣徒,成为了法国九名守护神之一(patron saints of France)。

圣女贞德被处以火刑

总而言之,虽然圣女贞德只是出现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最后的阶段,从她登上历史舞台到被处以火刑去世,也不过三年,但是贞德的出现将英法百年战争从王位之争变成了宗教战争、民族战争。正是在贞德出现以后,法国人的法兰西意识或者说法兰西民族主义才开始被重新唤醒。因此,圣女贞德虽然从未受过教育,只是一个农家少女,其牺牲之时也不过19岁——在116年的百年战争史上,也只不过活跃短短三年,但是圣女贞德从百年战争的最后阶段开始,逐渐成为了法兰西民族主义的象征,这为百年战争的胜利、法兰西的统一和法国崛起为一个强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因此,从而这个角度来说,圣女贞德可以说对英法百年战争的走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圣女贞德的签名(Jehanne)

反而和吕后一起设计杀害韩信?

韩信之所以能被刘邦筑坛拜帅,能够成为刘邦的大将军,统帅千军万马,扫灭群雄,击溃项羽,立下卓著战功,是由于萧何慧眼识才并极力推荐。韩信是千里马,但若没有萧何这位伯乐,恐怕也只能终身埋没于芸芸众生中难于发出耀眼的光芒了。韩信是萧何发现的大材,也是萧何设谋诛杀的对象;韩信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并迈上成功之路是因为萧何,他走向死亡的深渊也是因为萧何,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据史书记载,韩信是西楚淮阴(今江苏淮安)人,他是个孤儿,家贫无依,备受恶人欺辱。项梁叔侄起兵反秦,率军渡淮河时,韩信挎着把破剑投入到了项梁麾下,只是军中一无名小卒,一直不受重用。后来项梁被秦将章邯击杀,时任执戟郎中的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项羽喜欢繁琐的礼节,用人看出身,对出身卑微的韩信很是不屑,对其计置若罔闻,均未采纳,遂引起韩信极大不满。

听说沛公刘邦礼贤下士,重视人才,他就叛项羽而转投刘邦,后随刘邦到了南郑(今陕西汉中南郑县)。韩信曾犯军法当斩,行刑时,刘邦的亲信将领夏侯婴恰巧路过,韩信对他大喊道:“沛公不是想争天下吗?为何要杀我这样的壮士”!夏侯婴奇其言,遂停下来问了几句,觉得韩信见识不凡且一表非俗,就将他从屠刀下救出,并向刘邦举荐,刘邦也没太在意,随手给了个治粟都尉的小官职让他做。所谓的治粟都尉,是专管军队粮草后勤的小官吏 ,可见刘邦并未见识到他过人的才干。

刘邦的丞相萧何负责汉军的后勤保障,和治粟都尉韩信是上下级关系,两人经常有工作接触,他曾与韩信交谈过几次,认为此人见解超拔流俗,是当世罕见的旷世奇才,内心很佩服,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加以重用,刘邦都未重视也不接受。韩信认为自己不受重视,没有发挥才干的坏境,于是找机会溜之乎也。

彼时楚军强盛,汉军正处于低潮,军中开小差者极多,萧何均不为所动,一听说韩信也逃走了,他怕刘邦因此失去一位军事奇才,来不及报告,立刻策马狂追。有人见萧何骑马出营,且脸色慌张,不了解实情,就急忙向刘邦报告:“萧丞相也逃跑了”。萧何一直是刘邦的左膀右臂,是刘邦最依赖、信任的人,当初刘邦采纳萧何的建议来南郑做汉中王,以积蓄实力,待机重新杀入关中 ;想不到如今萧何也弃他而去,对他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和雷霆一击。

刘邦觉得萧何太不够哥们了,在关键时刻竟对未来丧失信心,只身逃走了,心里十分愤慨。

两天后,萧何匆匆赶回,去拜见刘邦。刘邦见萧何居然回来了,心里十分高兴,但表面却装作异常愤怒的样子,诘问萧何道:“你为何也要当逃兵呢”?萧何答道:“我不是要逃,我是去追赶逃亡者了”。刘邦又问:“你去追谁了”?答曰:“韩信”。

刘邦一听火冒三丈,斥责萧何道:“已经有几十个将领逃走了,你一个都没追回;你说你去追‘仓库保管员’韩信,谁信呐”!萧何趁机又向刘邦举荐韩信道:“别的逃亡将领,都是普通角色,很容易得到,唯独韩信,实乃旷世奇才,在咱汉军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你如果甘心呆在这鸟不拉屎的汉中、巴蜀之地,长期当汉王,那确实用不着韩信这样的大才;如果您要和西楚霸王项羽争天下,那么就没有人比韩信更值得您依赖了。用不用韩信您看着办”。刘邦说:“我志不在当汉王,当然日思夜想挥军东进争天下,哪愿长期呆在这望不到边的大山里啊”。

萧何见刘邦态度已有所松动,遂乘热打铁道:“你既然有平定天下的雄心,就必须重用韩信这样的人才;如果你不重用他,他迟早还会逃跑的”。刘邦是乱世枭雄,起自草莽,没有文化,但他能听得进善言,有容人之度量,见萧何如此推崇韩信,就说:“好吧,我信你,这就拜韩信为大将”。

萧何大喜,就建议他选择良辰吉日,沐浴斋戒,筑坛拜将,用隆重的礼节拜韩信为大将。萧何解释道:“韩信是百年难遇的军事大才,自然不能以寻常之礼对待,这样他才会认为你发自内心看重他,从此一心一意为你效死力,再也不会离开你”。

事实证明韩信确实是秦末战乱中一个难得的军事奇才,他足智多谋,文武兼具,战功赫赫,国士无双,后来的实践证明了这点,但他被发现和认识有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萧何很早就发现韩信是世所罕见的大才,但他的认识一直没被刘邦接受。在秦末群雄争霸、逐鹿中原的情况下,得人才者得天下,一个人才的得失,往往能决定胜利的天枰最终会倾向于谁或抛弃谁。刘邦没有辨识出韩信之才,萧何认为假如坐等刘邦意识到韩信是个人才,很可能早已经失去了韩信,对刘邦来说,这是个巨大而难以弥补的损失。为了促逼刘邦尽快认识到韩信的价值,他就借韩信因怀才不遇逃跑的机会,一再将刘邦的军,迫使他重用韩信。

从当时的情形看,刘邦虽然接受了萧何重用韩信的建议,但显然将信将疑、有不少勉强的成分,并未完全认知到韩信独一无二的价值。但刘邦之所以能成事,和他虚心纳谏与度量恢廓是分不开的,他答应以隆重礼仪任韩信为大将。有史家认为刘邦是“流氓皇帝”。但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在并未完全认识到韩信的价值时,相信萧何的眼力,尊重萧何的意见,因而挽留住了韩信这一大才,为他以后削平群雄、一统天下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时的萧何,一心一意辅佐刘邦,因此,他不遗余力的推荐韩信,韩信也未辜负他,终于扫灭群雄,帮助刘邦建汉称帝。

但后来刘邦虽然当了皇帝,为了清除一些诸侯王的力量,又开始诛戮功臣,以解决他们对皇权构成的威胁,为继任者铺平统治之路。 刘邦处心积虑的把对皇权构成威胁者、反叛者一个个收拾掉后,他自己也即将油尽灯枯了。

登基称帝时,萧何被刘邦点赞为“论功当属第一 ” 。这位建汉首功之臣被汉高祖任为丞相。

有史家认为,韩信被诛是千古奇冤,但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他铤而走险实属被逼无奈。 韩信是位“上马草军书,下马击狂胡”的全才,可以这么说,刘邦的天下基本是韩信帮他打下来的 。但最终这位军事奇才却落得个“高鸟尽,良弓藏;狐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可悲下场,作为那个风起云涌大时代的英雄人物,韩信的忍辱负重、自强不息以及后来的叱咤风云,甚至成得大功后他的犹疑不决、患得患失、首鼠两端,都很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捕杀韩信或许是刘邦的意思,但具体操作又完全是吕后和萧何合谋进行的,当时刘邦率军讨伐英布,并未在长安。彼时的萧何,贵为丞相,且天下已定,韩信的作用已经不如当初那么重要,为刘汉的江山社稷考虑,一贯忠诚的他不可能站在韩信一边与吕后对抗,于是积极出谋划策,以高祖得胜回朝为由,诱骗韩信入宫庆贺,一举擒拿,后被吕后诛于长乐宫钟室。成就韩信的是萧何,毁掉韩信的同样是萧何。真可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丞相萧何不能不配合吕后擒杀韩信,不管他是自愿的或逼于无奈,反正设计杀韩信的主谋就是他,或许他设谋杀韩信也是为了自保吧 ?他若不协助吕后诛杀韩信,他自己就或许会是下一个被杀的对象。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谁能谈谈对电视剧大染坊的感想?

《大染坊》是一部很经典的电视,我看过后有几点大的感受分享一下:

第一、人要懂得感恩,人无论现在的生活状况如何,都要不忘恩,小子小的时候差点被冻死,在锁子叔给了他半个烧饼后,小六子说将来赚钱了要给锁子叔大金元宝,后来小六子真大的发大财了,就把锁子叔当亲爹养老,六子回家过年到锁子叔住的地方,进门就磕头的那一幕,我当时看了后,这眼泪就控制不住了,自己偷偷的掉泪。锁子叔这辈子也值了。

第二、做人一定要做好人,做人不图回报,等到回报真来的时候你可能想都想不到,小六子当初在青岛帮助沈远宜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初沈远宜投海自尽的时候小六子救了她,并且安排了住宿的地方,沈远宜临走的时候还拿走了20个大洋,这20个大洋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小六子不但没有生气还说,这个钱在自己手里也就是多一个少一个的事,在人家姑娘手里那就是救命的事,这事过去了,小六子也忘记了,可是在小六子离开青岛到济南开染厂的时候,地痞流氓捣乱,这时沈远宜的出面给小六子帮了太大的忙,后来战争开始的时候,沈远宜又第一时间把小六子的唯一的儿子带走了,可见小六子当时对沈远宜的帮助给他带来了多大的益处。

第三、做甚缜密,小六子和赵家弟兄两个的一段谈话很经典,他说家驹的父亲曾经教他的一句话对他的影响很深,这句话是“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诸事不密、则成害也”这句话真的太好了,反思一下我们过去,我们有多少时候都有犯过类似的错误,致使我们一直没有做成事,没有成功,值得深思。

第四、小六子和老婆彩琴吃饭的时候的一段对话,人与人之间从相互信任到相互理解,再到最后的相互欣赏,人与人之间如果能做到相互欣赏,那么我们都会有更大的进步,还有最后小六子说家驹很厉害,刚开始还么有看明白,最后小六子说家驹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说的太好了,人最大的问题不是看清别人,而是看清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干好自己能干的,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就成功了,人不是万能的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干。

我是“笑谈影视”喜欢观看和分享好的影视片段,喜欢给朋友谈论好的影视,如果你有更好的观点,请在评论区留言。

绍兴出过哪些名人?

要想了解绍兴的 名人咱们就从源头入手了解下绍兴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何此地方能够出这么多的名人?他有什么样的魔力存在呢?

浙江绍兴

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 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绍兴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

名称的起源:

在古代夏朝的时候称"於越",亦称"百越",简称"越"。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国,后被叫做"越国"。在秦王执政二十五年的时候(前222),降了越王国君,后改名为稽郡。 隋开国第九年(589),改置吴州总管府,治会稽县。大业元年(605)起称越州,此后越州与会稽郡名称交替使用。

南宋高宗赵构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于建炎五年(1131)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并沿用至今。

所以我们从历史名称的演变可以获取绍兴在历史上也被很多朝代作为建国的首选之地 简单点说都几百上千年了,这地方一直都是市里人,文化素养底蕴相比来说肯定高点

历史经济发展

唐代以前,会稽一直是浙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所产的越国青铜剑,汉代到三国的铜镜,唐及其以后的陶瓷、茶叶,隋唐开始闻名的丝绸,南宋时进入全盛期的绍兴黄酒等,质量、产量都曾名扬海内外。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绍兴府茶叶总产量达38.5万多斤(《宋会要辑稿》)。明末清初,平水镇逐渐成为浙东重要茶叶集散地。清末,每年从平水镇运销外洋的茶叶约为880万斤,运销国内的180万斤(《会稽县劝业所报告册》)

历史重点名人

关于具体多少名人可能每个地方的名人都数不胜数,因为每个人对于名人的定义不一样,所以作为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名人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事了,对于这个城市的人来说,我们就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几个名人讲述下绍兴确实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

估计一说绍兴的名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很多那就是鲁迅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除了他之外还有那些耳熟目祥的名人也是绍兴那嘎达的呢?

领导级的人物:

舜— 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禅让制的代表。禹— 夏后氏部落的首领,治水英雄。

勾践 (公元前520-前465)—春秋末期越国君主

蔡元培(1868—1940)曾任民国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周恩来(1898—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

文化人: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王羲之(303361)晋代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作品有《兰亭集序》等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

王阳明(1472—1529)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余姚县人,后迁绍兴府城。

还有个比较稀奇的,反正小编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了解到就们看了不知多少遍的西游记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也是绍兴人士

在南方绍兴这个地方可谓是有山有水,风景好,一年四季气温也没有特别大的差异,俗话说好山好水能养出好的人,再加上已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相当的深厚,

如何解释兵者?

兵者,诡道也。诡道,人们更多的理解是诡诈,欺骗。有道理,但不全面。诡道,一方面是诡诈、欺骗,进攻具有主动性,若对手将领能力水平相当或高一层次,不易得手;另一方面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也是大家认同的,如声东击西,将帅布局,若集中兵力,必然给对手更多机动空间,若分兵布局,又势必兵力薄弱,这种矛盾必然给对手造成多种攻击可能,对于将帅,可以认识,但军事力量却难以达到;第三方面,低智力低能力的将帅可以打败高能力将帅,这取决于认知机会,你偶然发现一个规律,受到一次启发,这次认知具有偶然性,但是也超出同代人的认知水平,如,首次用水做战,会刷新人的认知观。

以上就是分集剧情抗战施美人计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